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如来藏>识蕴真义>

第037集 能持种者方能生六转识之三家异说 正珍老师

[识蕴真义]  发表时间: 2020-03-07 16:10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电视弘法节目:“三乘菩提之识蕴真义”。
接下来四集,续依 平实导师所著《识蕴真义》100页到127页的内容,续为解析及略谈八九识并存的过失,和真如是否能生诸法的内涵。在37到40集的主题是“能持种者方能生六转识”,我们先进行第37集〈能持种者方能生六转识之三家异说〉。
一、三家异说
近代学者吕澄,在他《玄奘法师略传》一文中,认为《八识规矩颂》中间这一句“愚者难分识与根”,称难陀论师为“愚者”等;玄奘法师的学问渊源,不应该这么草率,文义有瑕疵,所以吕澄判定不是 玄奘所作。但《八识规矩颂》并没有指名是难陀,而关于“根与识”功能不分,认为根即是种子,五色根是能生五识的种子有三家,在《成唯识论》中没有指名的状况下,只以“有义”如此说、“有义”如此说,在最后有义则明确地依理、依经教来论破。那至于什么样的论点是什么人说,在《唯识述记》当中,都有明白地写出来。
在这里我们先不就《八识规矩颂》是不是 玄奘所造这个议题来论说,我们先来了解“愚者难分识与根”,这难分识与根的会是哪三家:
(一)、为陈那,由其所造《观所缘缘论》:
【内色如外现,为识所缘缘,许彼相在识,及能生识故。外境虽无,而有内色似外境现,为所缘缘,许眼等识带彼相起及从彼生。】
陈那的观点是“内色是识的所缘缘,而且能生识”,又再强调“眼等识带彼相起及从彼生”,认为五识的出生,是由内色的功能,也就是五识是由五色根所出生的。具有大乘知见的学人一定知道,只有能持种的才能出生一切法,所以陈那的观点也就成为「五色根是能够持五识的种子,而生出五识”。这是根识不分的第一位。
(二)、为安慧,由其所造《大乘广五蕴论》:
【根者“最胜自在”义、“主”义、增上义,是为根义。所言主义,与谁为主?谓即眼根与眼识为主,生眼识故,如是乃至身根与身识为主,生身识故。】
安慧认为:五根有发生五识的功能,所以说五根是五识主,五识依五根种子而生。
(三)、为难陀,这在窥基《大乘法苑义林章》有说明:难陀以净色五根就是种子,或者是见分种子,或者是相分种子,或是见、相分种子。
以上三家,护法论师为了破他们所执的错误见解,而说明五色根是五识的“增上缘”,不是出生五识的“因缘”。
陈那、安慧、难陀等,他们自认是宗奉大乘行门,但对法理所提出的义理是偏执,没有契入正理。在 弥勒菩萨所造《瑜伽师地论》开宗第一卷就已经定调六识的出生必依五项的正义,这五项就是:自性、所依、所缘、助伴、作业;其中所依的部分,又分成两个:一个是依自种流注的“开导依”,一个是依末那识恒行意的“无间依”。所以在所依的部分,依等无间来说,就分成自种的开导依,还有恒行意末那的等无间依。而《成唯识论》则清楚说明,六识生起最基本的四缘具足:【五识俱依,定有四种,谓五色根、六、七、八识,随阙一种必不转故。】(《大乘法苑义林章》卷3)所以五识的生起,是以五色根为增上缘,第六识为分别依,第七识为染净依;最重要的是根本依的第八识,能执受五色根及其所含藏的五识种子,让眼等五识现行依之而转。
安慧等人的异说,玄奘大师早已在《成唯识论》辨析清楚了,现在许多学人不明就里,又将这些被淘汰的异说,从故纸堆中拿出来研究,并且推崇备至。安慧是世亲菩萨的弟子,也是般若趜多的师父。世亲菩萨是大乘瑜伽行派最重要的祖师之一,般若趜多却是一个力主“大乘非佛说”的小乘论师。般若趜多从大乘转入小乘,中间的转折非常的大。如今检视安慧的著作,可以发现安慧并没有得到 世亲的真传;世亲菩萨与无著菩萨相同,都是主张“种”、“识”非一非异,所以都是真妄和合的真唯识论者;但是安慧却是虚妄唯识论者,不认为有一个常住的心体存在。安慧的想法,其实等同于也误解了《阿含经》,以为《阿含经》全是无常法的小乘论师;所以安慧门下,会出现一个破斥大乘的小乘论师—般若趜多—并不意外。
二、安慧是虚妄唯识论的证据
可分为以下几点来说明:
(一)、阿赖耶识行相不可分别。安慧认为第八识的行相无法被观察到,他说:“若最胜心,即阿赖耶识。……行相不可分别,前后一类相续转故。”(《大乘广五蕴论》)如果安慧的说法正确,阿赖耶识就只是理论上的施设——就像西方哲学的“本体”或“上帝”一样,只是建立在理论,但是没有人能够证明它确实存在。如果这样的话,唯识典籍所描述的阿赖耶识体性,岂不是都出于想象?这样全部唯识典籍岂不都要被推翻了?
大乘实证者会知道经论中,指出的是阿赖耶识行相甚深微细,不是只在现象界打转的凡愚辈所能够认知的;不分别,是指阿赖耶识虽现一切法,但不会去分别好的、不好的,顺心的、违心的境相,所以永远只和舍相应。换个角度说,“不可分别”也是指阿赖耶识依众生业习现一切法,所行、所缘不会起善染厌憎觉观,依众生业因、业缘相续显现一切法;因此,世亲菩萨所说的是“行缘不可分别”,只差一个字,却被安慧说成阿赖耶识行相不可分别。安慧这段话,证明他并没有大乘见道的功德,没有实证第八识,才会错解说出“阿赖耶识行相不可分别”。
正觉同修会 平实导师一向主张“第八识为大乘佛法的基础”,在三乘经典中常常使用的名称为如来藏。第八识是真实心,佛在《般若经》中说祂为“不念心、无住心、非心心、无心相心”。中国禅宗药山惟俨禅师开示:要“思量个不思量底”。(《景德传灯录》卷14)因此这一个实相心,祂就是个不思量的心。明心见道的人,能够现观第八识的行相,自无始以来一向无念,一向离语言道,一向不起见闻觉知,乃至不思量一切法;所以中国禅宗说:“言思路绝、心行处灭。”(《百愚禅师语录》卷15)这样的体性,自无始劫以来“本来如是”。只有第八识如来藏,祂能够遍一切界:就是十八界、三界;遍一切地:种种修证的境界或三界九地;遍一切时:无论过去、现在、未来,乃至无量劫前、无量劫后;遍一切处:一切处就是最基本的是十二处。
所以说,安慧异于他的师父 世亲菩萨的开示,只差一个字,就知道他完全不理解 世亲菩萨的论文,反而另创阿赖耶识行相不可分别,所以安慧是一个虚妄唯识论者。如同《深密解脱经》卷1,世尊开示:【有人长夜乐见闻觉知乐,信乐而行;彼人不能知、不能觉、不能量、不能信内身寂灭,离见闻觉知乐。】难怪安慧的学生般若趜多会破斥大乘。这当然是安慧的独门见解,并不是瑜伽行派共同的看法。《成唯识论》的大乘见道者可以证解阿赖耶识的说法,才是真正代表瑜伽行派的主张。
(二)、安慧将阿赖耶识归类为识蕴。他说:“如是六转识及染污意、阿赖耶识,此八名识蕴。”(《大乘广五蕴论》)这又是安慧的创说。无著菩萨的《大乘阿毘达磨集论》、世亲菩萨的《大乘五蕴论》在讲识蕴时是说:「云何建立识蕴?”就是说“识蕴”是如何建立的呢?首先就要提到种子依的第八识,必先提到阿赖耶识有持种、积集习气、异熟等的功能;也要再加上一切时缘阿赖耶识为境,恒与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等习气相应的遍行意——末那识;有了七、八二识,识蕴才能建立起来。安慧在写《大乘广五蕴论》,有关识蕴的部分,前面都抄 世亲菩萨的论文,但是在后面画蛇添足加了一句:“如是六转识及染污意、阿赖耶识,此八名识蕴。”不但显露出他没读懂 世亲菩萨的论文——是要有阿赖耶识的种子依,恒行意的等无间依,才有六识出生,也才有所谓的识蕴建立。安慧将阿赖耶识、末那识归为识蕴,更成为谤菩萨藏的破法者。依照《阿含经》的定义,识蕴是指前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这识蕴是五蕴之一,全体五蕴在死亡时皆坏灭无余,无法去到未来世。但是第七识意根(末那识)和第八识,却能够贯穿三世,不受死亡影响;这是三乘菩提共通,也共同认知的法。
实际上,八个识的体性差别非常大,最理想的分类,应该如 世亲菩萨《唯识三十论颂》,清楚地分为三种识:
【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彼依识所变,此能变唯三:谓异熟、思量及了别境识。】
玄奘大师说明:
【识所变相虽无量种,而能变识类别唯三:一、谓异熟,即第八识多异熟性故。二、谓思量,即第七识恒审思量故。三、谓了境,即前六识了境相麁故,及言显六合为一种。此三皆名能变识者。】(《成唯识论》卷2)
六合为一种,就是指前六识合为第三种了境。而诸识的现起次第,以简要的偈颂说明,玄奘大师说:【阿赖耶为依,故有末那转;依止心及意,余转识得生。】(《成唯识论》卷4)安慧的聪明创见,不但害了自己,也严重地误导众生—将八识的正理中,末那识和阿赖耶识都说成是识蕴所摄,都是会坏灭的法—这样的严重误导祸害,流毒至今依然不止。
(三)、安慧说意界是剎那过去的六识。安慧说:“六识界者,谓依眼等根,缘色等境,了别为性。意界者,即彼无间灭等,为显第六识依止,及广建立十八界故。”(《大乘广五蕴论》)他认为意界就是剎那过去的意识,以剎那过去的意识能引起后念的意识,就是意界;也就是否定另有意根一法,意根只是剎那过去的意识。每一个意识,都是下一个意识的生起种子,而这个每一个过去的意识就是意界,这个意界就能够生起下一个意识;所以意界,只是依于意识灭去的种子所施设的,这样就变成意根并不是真实的存在,只是前意识种子假名施设。为了要显示出第六识的依止和十八界的建立,所以安慧说:就这样施设“意界”或意根的这个名词。由于安慧所理解的意根,只是剎那过去的意识,这样意根当然也跟意识一样,都无法去到未来世,难怪他把意根也和意识一样归为识蕴。
我们这一集就只能说到这里了。您要继续了解这当中的错谬在哪里,我们下集见。
阿弥陀佛!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