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如来藏>识蕴真义>

第119集 超心意识境界(上) 正元老师

[识蕴真义]  发表时间: 2020-03-01 19:46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这个单元,我们继续跟大家介绍 平实导师所写的《识蕴真义》。
上一集我们谈到:众生因为有六根、六识的六种知、六种想的想阴,才能有离念灵知心,或是有念灵知心的六种见闻知觉性,然后才有灵知心、觉知心对于身根三种受的分别领受,因此而产生了顺心、违心、不顺不违的觉受,即是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有这三受,然后才有意识觉知心相应的语言文字妄想的生起,想要离苦得乐,才会有忧受跟喜受,然后才有一般佛弟子所知语言文字相应的想蕴。其实还没有起语言文字时,领受身根苦、乐、舍受的觉知性,就已经是想蕴所摄,这也是经中所说“想亦是知”的缘故。
想蕴为什么是虚妄不实?因为想蕴的生起,必须先有色蕴、识蕴、受蕴三个法,然后才有语言文字相应的想阴生起;或是必须先有色蕴、识蕴两个法,然后才有离语言文字的想蕴知觉性的生起,随后才有语言文字相应的想蕴在最后阶段生起。色、识、受三蕴既是虚妄法,由此三蕴积聚而成的想蕴,当然也是虚妄,因此对于想蕴的了知性或见闻知觉性,都不应该执著。这个“想蕴”也是众生轮回三界生死的根源,因为有知有觉就离不开苦乐受,不离苦乐受就是苦;无余涅槃中是没有想阴的、没有了知性的。有智慧的人,若想究竟离苦,应该离一切受;想离一切受,应该离六想身的见闻知觉性;想离见闻知觉性,应该灭六识身;如果想永灭六识身,应该灭掉我见;灭我见以后,应该灭除意根处处作主的习性,我执才能断尽;意根的我执灭尽,死后不再入胎才能灭掉六识,意根也跟随着消失不再现行,最微细的行蕴也就灭尽,这时便入无余涅槃。
听闻了上面五蕴的论述,大家应该能够了解五蕴法是缘起性空、虚妄不实,是有生灭,不是常住不坏的实相法;而真心第八识如来藏,是无始本有的常住法,祂有真实的法性,是不生不灭的中道实相。因此佛弟子不应该把第八识如来藏看作成五蕴法或识蕴的法,误认为祂也是虚妄可灭的法,或误认为离开第八识另外有一个第九识才是真如、才是实相;这样的话,前面说第八识是识蕴则落入损减执,后面说有第九识则是落入增益执,两者都是遍计所执性的妄想颠倒。佛弟子如果不离开这两种颠倒,想依三乘菩提的修学求解脱涅槃或求无上佛道,那都会是缘木求鱼,都是徒劳无功的;严重的话,也有可能会造下大妄语未证言证或误导众生的大恶业。
下面为大家略说这一方面的一些正知正见。有人之所以会误认为第八阿赖耶识要灭掉,那是因为阿赖耶识有阿赖耶性——阿赖耶识有染污,所以要灭掉。可是他不知道阿赖耶识的染污,只是因为祂含藏的有漏染污种子所现起的相用有染污;而他却不知道阿赖耶识的自性清净——心体常住涅槃,因为阿赖耶识的自性即是真如,心体真实不虚妄、恒常不变异,只因为众生的无明烦恼与善恶业行,祂随缘变现三界六道,变现依正二报,让众生酬偿业果;因此,有人误会说祂有染污,其实祂是性本净而相有染。众生如果有无明妄想,第八识就会变现有染污的六凡法界,众生如果修学佛法离开无明妄想,第八识就会变现清净的四圣法界;而第八识心体、第八识自性,既不属于六凡法界,也不属于四圣法界,可以称祂为一真法界,因此说第八识才是真如心、实相心,祂是一切法的根本,也是一切法的所依。
阿赖耶识既然有阿赖耶性,还没有到佛地以前,当然仍有不圆满的唯识相,到达佛地以后才有清净真如的唯识性可说。然而众生进修解脱道及佛菩提道以后,可以消除阿赖耶识相应的唯识相,这时的第八阿赖耶识即可灭掉阿赖耶性,是灭掉阿赖耶识的名字,不是灭掉祂的心体,这时第八识改名为异熟识;乃至最后灭掉异熟性,也是灭掉异熟识的名字,不是灭掉祂的心体,这时第八识又改名为无垢识;前面阿赖耶识名“因地有染真如”,后面无垢识名“果地清净真如”。唯识相跟唯识性两个名称,前后本来就是同一个心体、同一个识体,只改其名不改其体;因此不可说因为阿赖耶识有不圆满的唯识相,就应该灭除,就说祂的识体也是生灭法。
唯识性还有其他的义理:第一是说,当修行人亲证阿赖耶识,能现观祂具有真如的法性,也能现观祂能生万法的体性,能证实万法是祂所出生;这就是说:证悟阿赖耶识的人即是亲证唯识性的人。第二是说,亲证唯识性以后,能观察阿赖耶识心体中含藏染污种子;这些染污种子要等待日后修行清净,到达佛地时才能够清净圆满,这也叫唯识性。所以唯识性有这两种义理,在唯识性还没有清净圆满以前,都是第八识心体,都是唯识实性;在佛地则是清净圆满,也叫唯识性;在这两者中间,都依第八识心体的唯识性跟第八识种子现行的一切法相中观行,这都名为唯识相;而唯识相中仍有唯识性的存在,心体、识体能生万法万相,所以名“唯心、唯识”;万法万相能显心体、识体,所以不离唯识性。有一些修行人依语不依义,不了解唯识法中的真实义,妄引唯识相、唯识性的法相,妄说:“阿赖耶识是唯识相,应予灭除,故阿赖耶识是生灭法。”说这些话的人是不了解佛法,是不能通达教理的人。
另外,有些修行人又说:“佛地之无垢识与真如非一非异,无垢识存在之时,真如亦存在。”这样的说法也是有过失。他们既然承认无垢识在佛地时仍然存在,然而圣教说:无垢识是由因地的阿赖耶识修除二障随眠以后,渐次改名为异熟识乃至无垢识真如;而此无垢识的前身阿赖耶识,如果像这些人所说是由真如所生,则圣教不应说“佛地真如是由阿赖耶识净除二障以后,转名为真如”,所以主张真如出生无垢识的说法是颠倒说。另外,由此阿赖耶识转名无垢识的过程,可知第八识就是主体识,主体识既然是主体心、根本心,则主张出生无垢识的真如,必定是第九识,则不可说真如也是第八识,那这个主张又会堕入八、九识并存的过失当中。
他们所说佛地的无垢识跟真如心是同时同处的主张,则真如显然成为第九识,过失严重:处处违背教理。大乘经文的意旨处处都显示:无垢识即是真如,真如即是无垢识;阿赖耶识可名为因地真如,因地真如即是阿赖耶识。因地真如阿赖耶识的染污,只是因为祂所含藏的有漏染污种子所现起的相用有染污,而阿赖耶识的自体却是清净无染,自性常住涅槃,因为阿赖耶识的自性即是真如,阿赖耶识的心体是真实不虚妄、是恒常不变异的。
另外,有些人又说:“大乘见道时即是初地,名为真见道。是故平实导师所说明心即是见道,见道只是第七住位,所说不实。”对于 平实导师所言:“明心时乃是大乘真见道,乃是般若正观现前,是第七住位菩萨;悟后须要通达八识心王的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发起道种智,还要修除异生性,成就圣性,永伏性障如阿罗汉;再于佛前以深心、大心、长远心而发十无尽愿,才会因为通达般若而成为初地菩萨。”他们对这样的教法不能认同。然而 平实导师作这样的主张,都是遵照经中 佛陀的开示而说,他们不肯依照经教的判果,主张“见道即是初地”的说法;这样的心态就是狂禅,是不可取的。
依照律部《菩萨璎珞本业经》中 世尊的开示说:初住到六住位名为退分,七住位时名为不退,名习种性;第七住位中,般若正观现前,也就是因为亲证如来藏,所以成就般若总相智的正观,此人还须要诸佛菩萨或善知识的护念摄受,若不肯接受菩萨善知识的摄受,或是值遇恶知识就会退失。经文开示说:
【是人尔时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为退分。佛子!若不退者:入第六般若,修行于空、无我、人、主者,毕竟无生,必入定位。佛子!若不值善知识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如我初会众中,有八万人退。如净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恶因缘故,退入凡夫不善恶中,不名习种性人;退入外道若一劫、若十劫,乃至千劫,作大邪见及五逆,无恶不造,是为退相。】(《菩萨璎珞本业经》卷1)
佛弟子应该要知道般若正观现前,是因为亲证如来藏阿赖耶识的时候才能够生起;如果没有开悟明心,没有禅宗的明心体验,不能亲证如来藏阿赖耶识,那般若智慧就不能出生,般若正观就不可能现前。如果学人不相信,可以自行观察:在没有亲证如来藏阿赖耶识以前,般若现观的智慧何时有生起过?《般若经》的真实义何时有证解过?也可以观察他人:凡是没有证悟第八阿赖耶识的人,都不能真正了解《般若经》的真义,只要听他演说般若道理的时候,就能够知道他是没有亲证阿赖耶识的人,都是落在文字思惟跟情解臆想当中,所说的法不是断见就是常见,都没有办法契合中道实相的真义。因此可以证明开悟明心的时候,就是大乘真见道,就是般若正观的现前。既然开悟明心时,般若正观的智慧可以生起,因此可以知道禅宗的明心就是大乘见道,可以知道明心就是般若正观现前。依《菩萨璎珞本业经》所说可以证明:证悟如来藏阿赖耶识是三贤位的第七住位。所以,不可妄说明心时即是初地,这样的说法是违背圣教的,会掉入狂禅当中,也会误导众生。
接下来,跟大家介绍一些关于真假开悟的正知正见。有人说“要离心、意、识来找如来藏”,说“八识都是生灭法、都是虚妄不实”。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心、意、识的真实义。一切佛弟子应该谨慎小心,不可依文解义而加以自意妄想,就认为自己的说法是对的而否定正确的法义,并且为人演说错误的知见。在《说无垢称经》有言:
【依趣于义,不依于文;依趣于智,不依于识;依趣了义所说契经,终不依于不了义说世俗经典而生执著;依趣法性,终不依于补特伽罗见有所得。如其性相悟解诸法,入无藏摄,灭阿赖耶,息除无明乃至老死,息除愁叹忧苦热恼;观察如是十二缘起,无尽引发常所引发“愿诸有情舍诸见趣”。如是名为上法供养。】(《说无垢称经》卷6)
这段经文的翻译是:“应该要依止能够令人趣向真实义的说法,而不可依止经文的表面意思;应该依止能够令人趣向菩提智的义理,而不可依止七转识的自意妄想;应该依止究竟了义的契经,终究不可依止不了义、世俗谛阿含部的经典而产生执著,进而排斥第二与第三转法轮的究竟了义经典;应该依止能令人趣向法界真性的法义,终究不可依止有情所见的有所得法。能够这样的转依第八识在一切法中所显示的真如性相,而证解一切法中的真如性相,进入到无一切执藏所摄的境界中,灭除掉心的阿赖耶性,断除无明乃至老死,止息忧愁痛苦、断除心热的烦恼;如理观察十二缘起,菩萨无止尽地常常引发‘愿诸有情舍弃五趣邪见’。这样的行者名为无上的法供养。”
如果有人能够在悟后这样的修习观行,就是深观般若、行深般若。所以,《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说:【蕴处界等三世之相所有真如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如所有性,是深般若波罗蜜多。】(《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97)这就是说行深般若的人,也就是亲证万法所显第八识心体的真如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能够对万法所显第八识心体的真如法性都能现观无余,成就一切种智,就可以成佛。这不是只有离意根和意识的境界,也要能够离开第八识因地境界——也就是阿赖耶性跟异熟性,这须要超过三大无量数劫的修学跟转依第八识的真如法性,才可以真实名为“离心、意、识”。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这个单元就先介绍到这里。谢谢各位菩萨的收看!阿弥陀佛!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