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资粮之行:三福净业之“受持三归”(2)
很多人对于什么叫作戒体,他会很多的迷惑。什么是戒体呢?戒体就在告诉我们:我们知道持守的那个分寸,持守的那个界限,当我们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时候,当我们知道那个界限、知道那个范围的时候,我们所知道的那个范围、那个界限就是一个体,就是我们要持守的那个戒体。所以如果有人去违犯重戒,我们说他的戒体毁坏。为什么?因为他不遵守自己所界定的那个分寸,不去遵守他自己所约束----跟佛菩萨所誓愿要遵守的这个界限。因为界限损坏,所以说他就是非不分、善恶不分;因为是非不分、善恶不分,所以叫作没有戒体。所以戒体就是要知道,我所要持守的那个范围,我能够清楚明白,所以叫做有戒体;如果没有清楚明白,这个范围跟内容,那就叫做没有戒体。所以有戒体、没戒体就在于:对于所受的这个戒法----应该持守的那个内容----有没有具体的了知。如果能具体的了知,那就叫做有戒体;如果不能具体的了知,那就叫没有戒体。所以受持三归,一样有三归依戒的戒体。所以如果我们到任何道场去受戒的时候,都应该要听听他所说三归依戒的内容,如果他说的是正确,我们就知道传法的人他有戒体。因为他有戒体,我们听受了之后,我们就知道我们本身有戒体,因为我们知道,清楚的知道如何持守。可是如果我们去归依的时候,他不跟我们讲应该持守的范围,这样的话没有戒体,没有戒体就是随缘的、结缘的归依而已,这样的话还没有真正进入佛门。所以我们都应该清楚的了知三归依戒的内容,了解了之后就可以进一步去具足众戒。
简单说了世间三宝之后,接下来要跟各位介绍“出世间的三宝”。出世间的三宝一样是佛、法、僧三宝。所谓的佛宝,就跟世间三宝是不一样。世间三宝是佛像----裱好的佛像,不管是大理石雕的、玉雕的或是土去塑型的,或只是印刷的佛像,那都属于世间的三宝、表法的三宝中。所谓出世间的三宝是指什么呢?就是指真正的佛陀、十方的诸佛!佛宝就有分法身佛、报身佛、应化佛(应化身佛)。为什么佛要这样来区分呢?因为这样才能够让我们了解什么是有情?因为在佛陀的境界来说,可以把这个有情的真正最后所成就的境界,能够让众生了解。所以我们要来简单说明一下佛的三身。
譬如佛的“法身”,法身所指的就是第八识如来藏这个真心。这个法身是一切众生也都有,所以 佛陀常常依于自己的法身跟众生的法身是完全相同,所以祂会说:心、佛、众生是相同的;心、佛、众生是不二的;心、佛、众生是一样的,所以一切众生跟诸佛都平等的,所以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就是依于法身的功德来说。所以一切众生也都是有法身,所以我们每个人也都一个真佛----这就是第八识如来藏----就是“法身”!
可是我们知道,我们一个有情是由第八识跟其祂的七转识,还有色法,这样子共同成立,共同组合。这样的话除了法身之外,还可知道事实上还有其它的色法跟心法,这成就了所谓的“报身佛”。报身佛的意思是说,祂依于祂三大无量数劫所修的智慧跟福德所成就的这个报身,这个报身就叫做报身佛。报身佛事实上祂又有分:所谓的“自受用”的报身佛,跟“他受用”的报身佛。所谓的“自受用”的报身佛,是因为佛陀祂的功德十分广大,所以祂有祂的自己受用的报身,这个是自受用报身。在《华严经》里面描述:释迦牟尼佛祂的广大报身是无量无边的,祂是在莲花藏世界海中的某一个世界海中,有千瓣的莲花,祂坐在上面,祂就叫做 毗卢遮那佛。那是祂的广大报身,我们一般众生难以见到,即使亲眼见到,因为祂太广大,我们也不知道那是报身。因为太广大了,我们眼界太小(我们太渺小了),所以 佛陀还会示现出所谓“他受用”的报身。这个所谓“他受用”的报身,就是要来度化众生的,来度化菩萨,所以色究竟天宫里面的 佛陀,就是“他受用”的报身佛。所以我们知道报身佛是有两个:一个是“他受用”,一个是“自受用”。也有其它的宗教说,那个报身佛是个男女交合的“抱”身,那是错误的,因为那是错误的,是修双身法的,它不是佛教,它也不是真正佛陀的报身,因为佛陀的报身不是这样子。
我们说还有“应化身佛”,什么叫应身呢?就是应于众生的根器。我们说在色究竟天宫的报身佛,事实上也可以算是应现于诸地菩萨,所以祂教化诸地菩萨在色究竟天宫。可是我们也可以说事实上,应身佛指的就是 释迦牟尼佛来人间应化有情、来教导大家、来建立佛教、来度化我们在五浊恶世的这些有缘的众生,所以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示现在印度的 佛陀释迦牟尼佛,祂就是应身佛。所以祂所示现的身量跟祂所相应的众生是相类似的,因为只有这样子,众生才能够接触,才能够学习,才能够亲近。如果 佛陀都是用祂的法身、用祂的报身来示现,众生没办法去亲近祂,没办法直接学习的。所以佛陀有时候也依于祂的悲愿----祂本来是可以有广大的受用,可以不受三界轮回、这种色法的境界的拘束----结果祂愿意来到这种五浊恶世,在古代的时候饮食是那么不好,环境是这么不好,结果祂还要打着赤脚走这么多路,来度化众生,这就是祂的悲愿!就好像天人升到天之后,都不愿来到人间了,结果伟大的 世尊竟然愿意离开祂的自受用境界而来到人间,这就是因为祂的慈悲跟祂的愿力!所以我们要知道:诸佛的愿力是不可思议的,是超越于诸天的,跟一切的天人祂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应身指的就是二千五百多年前,应化在印度的 释迦牟尼佛。
所谓的“化身”,化身意思就是说变化的身,也就是说佛陀除了用应身要入胎、出胎、示现八相成道,来度化众生之外,事实上祂也常常化现化身。化现化身到其它的世界,或是化现化身到其它的天界,乃至化现化身到众生的梦中、有情中的梦中,所以有些人他会梦见释迦牟尼佛跟他说法,这就是佛陀的化身。
那我们说佛陀既然有三身,我们说众生一样有法身,最后也会跟佛陀一样,我们现在好像是不一样?没有错!因为我们现在有的是法身,我们的报身跟我们的应身呢是结合在一起的。我们的报身就是我们的业报之身----所以成为人,我们是应于我们自己的业。那我们有没有化身?我们没有那个能力,所以我们没有化身。所以我们的应身跟报身是合在一起的;我们也没有那样子的功德力量;所以说一般的众生有法身----就是他的第八识如来藏;可是也有他的业报身,就是他的七转识跟他的色身。所以众生最后要能够修学,就是希望能够修学净土法门,最后能够迈向成佛之道,最后跟 佛陀一样,可以成就功德广大的三种身。
我们接下来跟各位介绍所谓的“法宝----出世间法宝”。出世间法宝就是:四谛、缘生、六度诠旨。前面有说三福净业里面的第一个部份:孝养父母、侍奉尊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那是属于世间,因为它还不是解脱,我们现在所说的出世间的法宝,是跟这个不一样,因为他要谈到解脱法。解脱法就是所谓的“四谛缘生”跟“六度诠旨”。为什么这样分呢?因为这跟三乘菩提是有关系的。(因为三乘菩提的内容很多,所以我们在这个节目里面,不能跟详细跟各位解说,所以只是大约跟大家提示一些重点。如果大家对于四谛缘生跟六诠旨有关于声闻、缘觉、菩萨的法,有疑惑的话,请各位参考我们三乘菩提所说的内容。)这个四谛缘生的四谛讲的是声闻,缘生就是缘觉法,六度就是菩萨法。关于三乘菩提实际的内容,我们在三乘菩提里面已经有很多的介绍。所以我们接下来会简单的跟各位说明,他们之间的一些差异。
接下来要跟各位介绍“四谛缘生”、“六度诠旨”,这部分就是所谓三乘菩提它主要修学的内涵。
譬如说“四谛”,讲的就是声闻人所修学的四圣谛:也就是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跟苦灭道圣谛。“苦圣谛”就是说,我们对于我们三界的一切法,事实上它的本质都是生灭,而令人痛苦的。这种痛苦是说,即使我们在快乐的境界里面,我们想要让它保持,可是它终究还是要丧失。所以天人他是快乐的境界,可是在这快乐的境界,他有办法永远保持吗?他还是没有办法永远保持,所以他还是要丧失。可是丧失了快乐的境界,本身就是苦。所以一切的境界,事实上在三界里面,它都是苦。
而这个“集”就是说,为什么这个苦会集起呢?它所说的道理就在这里,那为什么会有集起呢?这是因为贪爱。可是为什么贪爱,会导致我们轮回生死呢?所以苦集的道理的背后,事实上就是因为有一个如来藏,祂在含藏我们所有贪爱的业种。因为我们贪爱,所以就继续轮回生死,继续帮我们出生五阴十八界,让我们在三界六道里面起起伏伏,然后承受无量的痛苦,这就是苦集。
“苦灭”呢,声闻人就知道说,这样子的生死流转不是究竟,所以他想要获得一个究竟解脱于生死之苦的这个境界,所以他就要寻求灭苦的方法。所以他要知道苦如何灭呢?就是要把一切生灭的法,都把它灭尽,把三界里面的贪爱,全部把它断除,乃至把自己对于自己存在的这种贪爱,也把它断掉,所以最后就把自己灭尽,而单独存在于这个无余涅槃之中。依于这样子的没有境界的境界,就说为是声闻人的究竟解脱。声闻人还要依于八正道的道理,继续在人间修行,一直到他舍寿为止,所以这就是所谓声闻人所修的四圣谛。可是佛陀在人间示现,不是为了要度大家入无余涅槃,因为这样子并不是对众生最有利的,所以祂还要教缘觉法,最后还要教大乘法。
缘觉法的目的就是要让众生的智慧再更增上,所以要教缘生法。这缘生法所说的缘生,就是指因缘法,因缘法所说的就是:“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所以就说到十二因缘,有十二支因缘在让众生从无明一直缘行、行缘识……一直最后到老死忧悲苦恼,然后纯大苦聚这个聚集。所以众生就是在这种轮回之中不断地受苦,修了缘觉法之后,他就知道十二支因缘里面,只要我从中断除其中的一支,那这十二因缘的环环相扣就被破坏了,最后就还灭了,还灭到最后,十二支因缘的因缘支全部灭尽。可是灭尽的时候,缘觉的辟支佛他还知道灭尽之后,还是有一个入胎识的存在,所以说缘觉他也是知道有第八识存在,只是就他的经验来说那就叫入胎识,这就是缘觉所修的因缘法。
可是修声闻跟缘觉,还不足以成佛,也还不是佛陀建立佛教的目的,所以佛陀还要教导“六度诠旨”,也就是教导众生如何来修六度万行。六度指的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跟“智慧”。那什么是“布施”呢?布施所要指向的道理是什么?----“六度诠旨”的意思就是说,菩萨在修这个六度,祂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事实上它有两个面向(简单来说两个):第一个,这个六度可以让我们众生因为修学六度最后迈向成佛,这是第一个意旨。为什么可以成佛呢?为什么要透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呢?因为要修学这些法,而可以让我们成佛,它的根本所依就是因为有这个第八识如来藏----所以让我们行布施的时候,布施的功德、福德功不唐捐,因为功德、福德都记录在如来藏里面,祂都帮我们收藏得好好的,所以成为我们未来世,菩萨的广大的这种福报跟功德。
“持戒”(持戒的道理也是一样)为什么我们需要持戒?因为如来藏的法性可以让众生,当他作善业的时候获得善的果报,作恶业的时候,就获得三恶道的果报,所以我们就要持戒。那我们持戒,为什么我们能够一直持戒呢?因为也是有这个如来藏帮我们执持了我们持戒的习惯。所以有些人出生之后安分守己,他不会去贪别人的东西,他也不会去侵犯人家,也不会想要过度的纵欲,不会想要修双身法,为什么他可以这样子呢?因为他过去世有修持戒到彼岸的功德,所以他就可以养成这个习惯,而且能够来到现在世,乃至去到未来世,都可以显现出他持戒的功德。所以说布施、持戒,也是有它的道理,而这个道理的建立,也都是因为要有如来藏的存在,才能够建立。这样的话,我们持戒、布施,才符合道理,才是理性。
那“忍辱”呢,忍辱就是说我们在持戒的时候,或是在行布施的时候,事实上是应该要忍辱,要有耐性的。如果没有耐性,我们没有办法成就布施的。譬如说要布施爱语,可是人家对我们讲唠唠叨叨----从家里面的小事讲到大事、大事又讲到小事、乱七八糟讲一堆,如果没有耐心,没有忍辱,没有办法成就这样的功德,不能成就倾听众生抱怨的这个福德跟功德。那一样啊,如果说有些人,我们碰到之后,他对我们不好,乃至恩将仇报,我们也要忍辱,因为忍辱是对自己最有利的。很多人不能了解这一点,譬如说有些人,常常因为别人对自己的不好就生气,结果气坏了自己。可是有智慧的人,他就会这样想:“如果说我是对的,他是错的,那他是比较不利,不利的人他应该要紧张才对。那我们是对的人,我们为什么要生气?为什么要紧张呢?为什么要气愤呢?”我们会气愤一定是因为怎样?还是有贪着。因为他可能对我们不利,损害我们的利益。既然利益是可以被损害,表示利益即使获得,它终究也是坏灭嘛!既然是可坏之法,由别人来坏有什么关系?所以修学解脱法,就是能够看淡于世间的一切法,最后就可以修证忍辱,来迈向解脱。
那“精进”度呢,就是要对这些法了解之后,然后精进不懈,然后就可以迈向解脱。因为三大无量数劫,是需要勤苦修行的,是要持续不断的,所以需要精进度,才可以让我们的成佛之道能够延续。
那“禅定”呢,就是对于我们三界里面的各种境界要能够了解,不是只有人间的这个境界,对于诸天的境界,譬如欲界天、色界天,乃至无色界天的存在,都要透过禅定的方法来实证,来证明说确实是有欲界天存在、确实是有色界天存在、确实是有无色界天存在。当我们能够实证禅定,那我们就可以了知,三界里面确实是有这些不同的境界,那我们对于世界的了知,眼界就更宽广。
最后就是“智慧”了,就是解脱的智慧,还有大乘的实相智慧。这个智慧所要实证的根本,还是一样指向这个如来藏。
所以说在佛法的修行里面,我们要说出世间的法宝,指的就是“四谛缘生”跟“六度诠旨”,特别是六度里面的,菩萨所修的“六度波罗蜜”,它是含摄“四谛缘生”的。有人会不了解这个道理,以为声闻人才会有解脱,菩萨没有解脱,这是错误的观念。菩萨的解脱就在于说,譬如说菩萨对于钱财的解脱,就是因为他愿意布施。声闻人他是三衣一钵,他是把他所有财产,布施之后他出家,他是没有任何财物可以布施其他人,他只能法布施。菩萨呢,菩萨他能够解脱于三界的系缚,就是因他愿意布施一切的所谓世间的财富,乃至种种的爱语,乃至种种的法宝,他都愿意布施出去。所以说菩萨就因为他对于这些世间的财富、名声等等眷属他都不贪着,所以他愿意行布施。所以从菩萨行布施,就可以看出来,菩萨他是有解脱的,只是他的解脱的方式,跟声闻不一样。声闻他是把他抛弃之后,入无余涅槃。可是菩萨呢,他是继续去获得人天的种种资财之后,去布施给众生,因为他不贪着,因为他解脱于这些财富的系缚;他也把他所获得的财宝,他的这个法宝,也都布施给众生,因为他对于法宝也不吝惜,因为他也对于法的执着,把它去除掉,不被法的贪着所系缚,所以菩萨也愿意布施种种的解脱法、种种的实相法给众生。所以这是菩萨的解脱,所以菩萨一样有声闻缘觉的解脱法。这就是所谓的出世间的法宝。
另外,还有所谓的“僧宝----出世间僧宝”:指的就是四向五果----这通教菩萨所证的这个果位,还有三贤十地的这个大乘菩萨的所证。四向五果指的就是四种声闻所证的果的向位,譬如说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初果要实证之前,有向于初果的初果向,要进入二果之前,也有二果向,乃至进入三果、四果之前的三果向、四果向,这就叫作四向。那另外还有四果,那为什么会多一个果而称为五果呢?因为还有辟支佛果。因为辟支佛果是超越于声闻,因为他所证的缘觉法、因缘法,是超越于声闻,所以说他的辟支佛果也要加进去,所以称为四向五果。如果他是声闻,那这个四向五果就是声闻,可是如果是菩萨的菩萨僧宝,那他就是通教的菩萨。譬如说他可能还没有修学到别教菩萨的法,那他所证的四向五果就是通教菩萨所证。我们说三贤十地的大乘菩萨,他所证就是有别于通教菩萨、有别于二乘,他所证的三贤十地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还有十地。这个三贤十地或者是通教菩萨的四向五果,通通都叫作“僧宝”,而且这个僧宝是真正的出世间僧宝,是真实的三宝,而不是跟前面所说的世间的这个僧宝是一样的。事实上他们本质是不一样,为什么?因为世间的僧宝他可能是还没有解脱,他只是依于三皈依戒,依于他的声闻戒律,所以他成为僧宝,可是对于佛法果位的实修呢?他没有。可是当菩萨他实证了四向五果或是三贤十地的这个果位的时候,事实上他才是真正的僧宝。所以在僧宝里面,真实的僧宝,也就是“僧”----出世间三宝中的僧宝,他的位阶是高于世间的僧宝。
那出世间的僧宝,这个三贤十地,他的实证是完全依于他的智慧,而称为“僧宝”,而不是依于他的外相。前面所说的世间的僧宝,他通常要依于外相,还有他的戒律,譬如说如果他受比丘、比丘尼戒,他就要剃头着染衣,他要示现出声闻相,所以这个时候他是有别于一般人的这种外貌。为什么?因为要表现出声闻的解脱,那是为了表法。在这个世间的僧宝里面,也有菩萨僧,他是不示现出这个出家相的。可是如果说他要称为真正的三宝,他是要实证果位的,那表示说他才是真正的僧宝,而不是说他不剃头,他也不着染衣,他也不持戒,而可以说为僧宝,不是这样子。
那这里所说的僧宝----这大乘的我们说的这个出世间的僧宝,他是因为有实证了佛法,他有果位,他有真正的智慧,所以他就不依于外相。所以我们可看到一般的寺院里面,在大雄宝殿里面最中间的一尊就是所谓的 释迦牟尼佛(祂是我们的教主),可是两旁呢就有所谓的 文殊跟普贤。那 文殊、普贤(如果各位有仔细看的话,就可以看到在这个大雄宝殿里面的 文殊、普贤)祂们都是现天人相,也就是他是长发披肩,而且他是穿上天衣的,而且有璎珞的。所以说在大乘的寺院里面,事实上就是以这个菩萨僧,特别是显现出天人相的这个菩萨僧为主的,也就是他是只受菩萨戒,而不受比丘戒、比丘尼戒。为什么呢?因为他有实证,因为他有实证的智慧,所以他们不依于这个外相来住持佛法,所以在大乘菩萨里面,他是同时显现出在家相跟出家相。可是如果说要显现出在家相而能够称为僧宝呢?他一定是实证佛法,如果没有实证,不可以称为僧宝。可是他实证了佛法之后,譬如说他断我见,或者是说他已经明心乃至见性,那他就可以称为大乘的菩萨僧,他就是真实的僧宝,而且这样的僧宝,是真实的出世间僧宝,他是超越于世间的表相上的这个僧宝。所以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应该要认清楚,佛法的所修所证都是智慧,是以智慧来论位阶,而不是依于表相来说。
所以有些人就会误会说,特别是有些修声闻法的他就会说:为什么有些人(譬如我们同修会的导师),他是没有出家,可是为什么要说法?有人就批评说那是白衣说法。事实上这是错误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 导师已经实证了佛法,而且把三乘菩提真正的内涵把它讲出去,而可以帮助更多人、很多人能够真正实证佛法,所以祂是真实的僧宝。所有实证佛法都是真实的僧宝,既然是真正的僧宝,那就不是白衣。因为白衣不在于身上所穿的衣服,而在于他的内心是不是真实的出家。如果穿着僧服,可是内心还是一样贪着名闻利养、一样不皈依三宝、一样信受外道的法,那这样的话他一样不是僧宝,他一样是白衣。虽然他穿的是出家的衣服,虽然是剃了头发,可是一样叫做世间的凡夫,而不是真正的僧宝。
可是有一类是真实的白衣说法。就是有一些人(他口中会批评这种事情),可是他所听受的人是什么呢?是学术界!他相信世间的那些学术界的人。学术界的人,很多他是不信受三宝的,他是毁谤大乘的,结果他们特别信受这些人,而且请他们到寺院去讲课、讲法,结果他们是出家人,可是他们在下面听法。然后因为这些人,他也不皈依三宝、他也否定大乘、否定佛教、否定佛陀的存在,所以他们才是真正的白衣!可是他们是出家人、出家众,而听受这一些人在讲说佛法,这才是真正的白衣说法!所以我们要说真正的白衣说法----请学术界这种还没有实证、也还不相信佛法的人,他去讲授佛法,这个才是真正的白衣说法,而且是白衣高座说法。那如果说出家众在下面听法,那就是违背了他的三皈依戒了,他违背了他自己的戒律了。所以我们修学佛法要知道,佛法正确的道理,完全在于智慧,而不是在于表相,白衣或黑衣也是要从智慧来论,而不是从表相来论。
我们这个单元开始要跟各位介绍“自性三宝”跟“同体三宝”的意涵。
为什么会称为自性三宝或者是同体三宝呢?这就是说,所谓的自性佛,所说的就是我们的第八识真如。因为有这个真如如来藏第八识,有这个法身所以才成就 佛陀祂能够永远住世;而且也因为有这个真如第八识如来藏,所以才使得 无量寿佛祂可以是无量寿;也可以因为这样子,所以祂是无量光。所以有人认为说 阿弥陀佛是太阳神的崇拜,可是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太阳神是日光,日光它并不是无量光,也不是无量寿。所以在《阿含经》里面,很清楚的说到这个太阳它也是三界法里面的一个物质的法,所以它也会灭尽啊,所以劫灭尽的时候,火劫来的时候很多的太阳,可是最后还是一样是灭尽。所以在佛法中不会误会太阳跟佛陀的境界,也不会误会太阳神跟 阿弥陀佛的功德有所混淆,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个太阳神也就是《阿含经》里面所说的这个日天子,他不可能是 阿弥陀佛,而 阿弥陀佛的功德,祂的无量光不是像太阳那样子的光芒。因为太阳的光芒它并不是遍十方法界的,而且它也不是真正的无量寿,因为太阳光有一天还会熄灭,因为它也是生灭之法。可是 无量寿佛祂可以成为无量寿,而且也可以说是无量光,那都是因为有一个自性佛----也就是这个法身,祂是永恒存在,祂是不生不灭,因为既然是永恒,所以当然是无量寿啊。为什么可以说祂是无量光呢?因为祂的光芒、祂的光明是超越一切世间的万物的,这也就是我们这里所谓的自性的法宝。
什么是自性的法宝呢?自性的法宝就是说,因为有这个如来藏,有这个第八识,而这个第八识因为祂含藏了种种的功能,所以祂能够记藏一切的业种而实现那个果报。而且祂能够了知一切的业因跟业果之间的关系,所以祂能够运作一切的因果;因为祂能够运作一切的因果,而没有任何人可以遮盖,所以这叫做光明,而且这种光明它是无量的光明。譬如说我们在世间里面,有些人他会去杀害其他人,或者是他会编造种种的谎言来欺骗其他人,那不管是在世间里面或是在出世间里面,所有在做这种恶事的人,他都以为说他可以掩盖。可是当他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的时候,事实上他的如来藏完全记录了这样子的业因,而且这个记录的业因不是只有他,乃至受害的人他的如来藏也是完全记录。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说如来藏祂完全清楚知道杀害人的、或是陷害人的、或是欺骗人的,他是如何的欺骗、他是如何的害人,他也知道受害的众生他是如何的痛苦,因为他们彼此的如来藏都是互相通透的。因为这样子的缘故,所以说即使有人在这一世里面,他可以伤害他人、欺骗他人,乃至让很多的众生产生极重大的损失跟损害,而即使这样子能够达到他的目的,而能够欺瞒一世,可是如来藏的功能性必然使得在未来世的时候,他要报偿这样子的业果。可是当他在受报而报偿这个业果的时候,他会以为说:“哎呀,太没有道理了,我怎么会平白的受这样子的苦呢?”所以如来藏就在法界里面,没有什么事情是祂不能知的。所以有人以为说我可以欺骗其他众生、我可以瞒骗众生;乃至有一些奇案,政府单位或是司法单位是没办法破案的,可是从法界的实相来说,从长远的时节来说,法界里面没有任何一个伤害众生或是损害众生的这种案件是不破案的。所有的任何的业果全部都破案,只是这个破案不是在一世之中成就,而是经过三大无量数劫,或是在未来无量数劫里面它会逐一的实践,只要因缘成熟它就实践了。
所以说这样子才是真正的我们所说的无量光的这个意涵,为什么?因为诸佛的名号事实上就代表了如来藏的一些功能德用。所以有人以为无量寿跟无量光,以为这个是太阳神、太阳崇拜的转化,那个是表示他对于诸佛的名号是如何来的,这个根源他是不知道的,显然他是对于佛法是无知的。因为诸佛的名号,所要表显的都是这个第八识如来藏祂的功能德用。所以无量寿就代表了这个自性佛,祂是第八识真如祂是永恒存在;无量光表示说这个 阿弥陀佛祂的第八识,祂的功能德用可以照遍十方,表示说十方世界的众生只要有人发愿,愿意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他的愿而且他的信、愿、行能够跟 阿弥陀佛的愿力相符合,阿弥陀佛的如来藏跟众生的如来藏就会互相去运作,而让众生依于 阿弥陀佛的愿力,也就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所以我们众生常常会不知道为什么可以去,可是这不代表说 阿弥陀佛祂不知道,因为祂就是有四智圆明,有这个无边的智慧可以了知如来藏祂的法性是如何运作,所以祂可以成就这样的功德。所以所谓的无量光、无量寿所要表显的,还是一样是我们所说的自性三宝里面的自性佛跟自性法宝。因为这个自性的佛宝跟自性的这个法宝,事实上同样都依于这个如来藏,这个心体的存在而建立的,而且也因为有这个心体才能够成就这个不可思议的这些功德力用,所以说自性佛宝跟自性法宝事实上所指的都是同样是第八识,同样指的是第八识祂的心体跟祂的功能性。
那我们说什么是自性僧宝呢?自性僧宝也是依于这个如来藏的实证,依于如来藏的清净性,而能够说有这个大乘的僧宝来成就。譬如说大乘的菩萨当他实证了第八识的所在的时候,事实上他就是了解了:这个第八识祂永远离开见闻觉知,祂永远是清净,祂永远不贪着于世间三界里面的一切的法,所以祂永远是清净;而且祂这个如来藏永远不会伤害众生,祂从来没有那种功能性可以伤害众生,祂没有,祂对于众生永远是呵护,永远提供众生之所需,这就是这个如来藏祂本身的功能性所显发的。所以说从这里就可以知道,自性三宝、自性的佛、法、僧三宝,事实上全部都是依于如来藏的心体跟祂的功能性,祂所显现的这个法性所成就的,而且这个所成就的这个法性跟这个心体也都是清净的。因为是清净的,所以说大乘的僧宝、自性僧宝。当一个菩萨实证了这个如来藏之后,他就懂得一切的因果确实都存在,而且我们如果要究竟能够解脱的话,也只能转依于如来藏的这种清净性,所以对于众生绝不加害、也都不欺瞒,为什么?因为如来藏跟如来藏之间完全是透明的;而且菩萨也会知道,既然有如来藏可以让众生成佛,那众生未来也毕竟成佛,所以如果说我们这个时候杀害了众生,或者是我们这个时候欺骗了众生、瞒骗了众生,未来世如果这个众生成佛之后,祂也会知道当时某某人骗我。大乘菩萨的清净就是知道,他知道众生将来毕竟成佛,既然众生毕竟成佛,那我为什么在成为菩萨的时候,我需要去欺骗他、去伤害他呢?所以大乘僧宝他已经依于他实证如来藏的这个清净性,所以他会清净他的内心,所以他必然不欺骗众生,他一定是呵护众生,对于众生一定是完全无欺。譬如说如果可以实证如来藏,一定就直接说可以实证,如果真的没有如来藏,就直接说没有,所以这种事情是不需要欺瞒的。而且既然已经说有如来藏可以实证,那当然众生就要说“我是不是也可以实证呢”?当然可以。所以在真正的正法道场里面,说有如来藏,那确实就可以来实证,实证的时候众生就可以相信,确实是有如来藏,而实证如来藏这件事情,对于众生来说一点欺瞒都没有,这才是大乘僧宝的清净,而这个清净也是跟如来藏学习,也是依于佛法的道理。相信一切众生都有如来藏,而且确实有如来藏,所以众生毕竟成佛,所以不应该欺骗众生,因为众生将来一定可以来验证这件事情。
- 上一篇:三资粮之信、愿
- 下一篇:三资粮之行:三福净业之“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阅读排行
讲座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