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人进入果地无相念佛阶段,很清楚的明白真如之后,每天晚上跟自性弥陀一起睡觉,每天早晨跟自性弥陀一同起床,他证了真心、真如、自性弥陀这个空性的真实存在,可是啊!他还没有亲见佛性。因此,如果知见不够,就会停顿在这个阶段,执著于这个空性里面,那么他就会偏于空而没有办法进入实相,这个阶段还不是保任的时候。如果知见够,就知道应当再继续体究,求见佛性,如果有真善知识,就会跟他指导应该再继续体究。
体究的方法呢!跟前面讲的大略相同。因为这个阶段已经有前面那一段体究的经验了,所以这次驾轻就熟,要见佛性就很快。体究的时候,应当以思惟观的功夫去审究“如何是佛性?”如果自己的福德因缘和功夫具备,那么遇到真善知识的话,一言便了;如果这善知识已经明讲了而我们还不能见,就表示自己的福德因缘和功夫还不够,应当要同时再修集各种福德资粮和念佛定的功夫。而在体究的这个过程里面呢,方向有一点差别,这个阶段的体究,要往动态之中去体会,这个时候要避免打坐,避免静中的参究,尽量在活动之中、散步之中、打球之中、郊游之中、从风吹树梢里面、人来人往里面、从狗吠猫叫里面、乃至猫咬狗、狗追逐猫也好,一切动态之中去体究。体究之时不可完全外放,一面向外直观,同时将心内照,方容易相应。此阶段必须无相念佛功夫很强方得相应。
黄龙禅师讲过一句话非常的好,叫作“生缘处处”,这一个阶段的体究,真的是生缘处处。每一个动的境界里面,都有帮我们亲见佛性的因缘。所以,如果佛子没有得善知识的指戳而见性的话,那么应当在此一切的活动之中去观察。如果善知识跟我们说破而仍然不能见的话,那就是我们功夫不够,应立即开始每天锻炼无相念佛功夫后再体究,然后在审察之中,触因遇缘,因缘成熟了,突然一念相应,这个时候就可以从一切的色、声、香、味、触乃至法之中,亲见自己的佛性;一旦亲见自己的佛性,就同时可以看见一切众生的佛性。
这个见性是以眼见为凭,若不是眼见分明,就不是亲见佛性,就不叫亲见自性弥陀。一旦亲见了,方知佛法大意就在一切六尘之中。众生若觉,何物不说解脱法?何处不说解脱法?哪一条路不是解脱之路呢!然后从眼见佛性的这个境界,深入去观察思惟,便见那个不生不灭的真如虽然空无形相,却能够在一切四大五阴、六根六尘之中自在运作,并且经由佛性,在一切的相上示现。这就是念佛圆通章里面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念佛圆通章讲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指的就是见这个不可见的法身佛,而不是指感应所见的那个形象的佛。而这个体究的过程叫作“不暇方便、自得心开”,这种境界就叫作“香光庄严”。
佛子因为这个缘故,就由空转入有。果地无相念佛明白真如,真如是空;佛性在一切相显现,一切相是有。然后继续去观察,发觉原来空能生一切的有,而这个有也终不离真如的空,所以他就住于空与有这两边,却又不被空与有两边所束缚,而能离于空与有的两边,自在的运作空与有的各种功德受用,这个便是性相不二、行于中道,而没有中道可行。所以这个实相念佛的人呢,这个时候虽然看见世间有凡夫、有圣贤,可是他也照见凡夫与圣贤都是施设,因为自性弥陀、真心本性、真如佛性,无凡无圣、无取无舍、不来不去,但是却能够在一切的表相上面,随顺于一切的有情众生,示现来去、示现取舍、示现凡圣。
实相念佛人住在这个境界里面,就叫作超凡越圣,而不住于凡夫和圣人的境界之中。从此,体和用非常清楚的分开,体是真如、用是佛性,真心是体、性用是它的作用。然后由于体用分明,所以能够以各种方便善巧来帮助真正要学佛法的人,那么这个境界就是实相的境界。这个境界又称作念佛三昧。所以在前面观想念佛的第九观里面,我们说:悟明真如眼见佛性,称之为念佛三昧。也就是说念佛三昧就是实相念佛。
念佛人到了这个地步,就能够真实的了知净土宗的祖师们说:“一句佛号概括事理”;天台宗的祖师说:“理事不二”;禅宗的祖师说:“大地无非清净身、溪声即是广长舌”;密宗的祖师说:“声字实相”;法相唯识宗的祖师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一些道理,实相念佛人都已经能够知道了,从此以后不论是念十方佛或是念一尊佛,不论是有相的持名念佛、观想念佛、或者是无相念佛,都称之为实相念佛。念佛人到了这个境界以后呢!他来重新阅读念佛圆通章的时候,他的所知所见又是另一番境界,和以前不相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