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故事>佛经故事>佛典故事>

第050集 佛分半座与迦叶共坐因缘

[佛典故事]  发表时间: 2015-09-04 14:28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首先祝福大家,心想事成,福慧增长!
《佛典故事》今天我们要来介绍“佛分半座与迦叶共坐的因缘”。有关 佛分半座与迦叶共坐因缘的佛典故事,总共有两则:
第一则是叙述著 世尊在因地时,祂是帝释天,也就是玉皇上帝,那时候的迦叶尊者是梵天,两位为了度化人们修善法,分别来到人间变化为狮子和婆罗门,并且运用种种的方便善巧,来度化人们作种种的善行,世尊自己也因此而渐渐得以成就佛道。佛也告诉阿难:那时候迦叶尊者帮助我释迦牟尼佛来度化天下人,使我得以成就佛道,我因为这个缘故,给与迦叶尊者并坐,来回报尊者那时候协助我度化众生的恩德。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第二则“佛分半座与迦叶共坐的因缘”。这则佛典故事是出自于《中本起经》卷2〈大迦叶始来学品 第12〉,这则经文的大意是:在某一个时节因缘,世尊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为大众说法,当时天、龙、鬼神以及四辈弟子们,都是严肃整齐、威仪具足,这时候摩诃迦叶尊者——也就是大迦叶尊者,垂著长发、穿著弊垢的衣服,也刚好来到这个地方来面诣 佛陀。
世尊远远看见大迦叶尊者,就赞叹说:“来得好啊!迦叶!我预先分好半边床座,顾命令你就坐。”大迦叶尊者就向 佛的方向走来,并且向 佛作头面接足礼拜,然后退回原处胡跪,而且向 佛自动禀告说:“我是如来的末行弟子,您顾命分半床而让弟子坐,弟子不敢承接旨意。”
这时候在场大众的心里都是这样想的:“这个年纪老迈的修道人,到底有什么殊胜特别的德行,能够让福慧两足尊的世尊,顾命分半床而让他坐呢?还是这个人有什么才智过人的地方呢?这个问题应该也只有 佛陀才能够明了清楚吧!”
这时候,世尊察觉到大众有这些疑虑的念头,所以慈悲地想要来断除大众的这些疑惑,因此就借著广泛讨论大迦叶尊者的伟大行谊以及他所达到的圣境,来勉励及利益在场的大众。所以 世尊向大众说明:【吾以四禅,禅定息心,从始至终,无有损耗;迦叶比丘亦有四禅,因禅得定意。吾以大慈仁爱一切,迦叶体性亦慈如此。吾以大悲济度众生,迦叶比丘大悲如此。吾以四禅三昧而自娱乐,无有昼夜。何等为四?一者,无形三昧,二者,无量意三昧,三者,清净积三昧,四者,不退转三昧;迦叶比丘亦有是三昧。吾本乐六通,今已得六通;迦叶比丘亦得六通。何等为六?一者,四神足念,二者,悉知一切人意,三者,耳彻听,四者,见众生本,五者,知众生所趣行,六者,诸漏皆尽,今已无畏,三界独尊。吾以四定表彰法御,何等为四?一者,解定,二者,智定,三者,慧定,四者,戒定,名色皆灭,梵迹独存,无忧憙想,生死根断;迦叶比丘亦复如是。】(《中本起经》卷2)
也就是说:“我释迦牟尼佛是以实证四禅的禅定境界,来止息心动,从始至终都没有损耗散乱,迦叶比丘也同样有四禅的实证,也因为这个禅定的实证,而得到决定意。我释迦牟尼佛是以大慈来仁爱一切众生,迦叶比丘的体性也是如此地慈爱众生。我释迦牟尼佛是以大悲来济度众生,迦叶比丘的大悲也是如此。我释迦牟尼佛是以四种静虑的三昧正受功德而自娱乐,而且能够持续这样不分昼夜。是哪四种静虑三昧呢?第一种是无形三昧,第二种是无量意三昧,第三种是清净积三昧,第四种是不退转三昧;迦叶比丘同样也有这样的三昧。我释迦牟尼佛是本乐于六种神通,如今已得圆满六神通,迦叶比丘也是同样得证六神通。是哪六种神通呢?第一种是四神足念的神足通,第二种是完全能知一切人意的他心通,第三种是耳能通彻听闻的天耳通,第四种是能见众生本生的宿命通,第五种是了知众生所趣行的天眼通,第六种是于种种烦恼漏失全部都断尽、清净的漏尽通。如今已经全部都通达自在而且没有畏惧,是三界中的独尊。我释迦牟尼佛是以四种定,来表示彰显对于诸法的统摄驾御。是哪四种呢?第一种是对于法的胜解得决定,第二种是对于尽所有性的智功得决定,第三种是对于如所有性的慧德得决定,第四种是对于清净的戒行得决定。所以对于名色的烦恼执著都完全灭尽,而且慈悲喜舍四无量的清净梵行之迹是独存洁白的,也完全没有忧愁嬉笑、戏论丛闹的想法,所以三界生死后有的根源都已经断尽;迦叶比丘也有这样的实证解脱。”
世尊又说:“在过去久远劫以前,那时候有一位转轮圣王,他的名字叫作文陀竭,他崇高德行的光辉照映于世间,他善行的福德以及伟大的功勋,也同样感动于人天。这时候忉利天帝钦仰这位圣王的殊胜特异德行,就派遣天车天马前往转轮圣王的宫阙来迎接文陀竭王。这位转轮圣王就搭乘天车,一下子就升到虚空之中。忉利天帝就出宫来迎接,并且跟转轮圣王共同坐在天主的宝座,一起在忉利天中娱乐受用,并且尽情欢喜,然后才送转轮圣王回到人间的宫阙之中。”
佛陀告诉众比丘说:“那个时候的忉利天帝,就是现在的大迦叶尊者,而那时候的转轮圣王文陀竭王,就是我释迦牟尼佛的前身。在过去那时候的忉利天帝,是用生死有畏的座位让我跟他并坐,而我释迦牟尼佛如今则是以无上正真法御的狮子之座,来回报他往昔的功德。”佛陀叙述说明这个因缘的来由,并且加以说明圣者德行来彰显大迦叶尊者。当时一切在场者也藉由这个因缘都实证解脱,并且全部都发起誓愿来成就佛道的无上正真的道意;世尊正法的教义也因此而名闻远播,听闻者没有不乐于信受的。
经文的大意我们介绍完了,接下来,首先我们来简单的介绍这则故事的背景。大迦叶尊者在佛世是 世尊的十大弟子之一,大迦叶尊者是佛弟子中修无执著行的第一人,所以被称为头陀第一。他是大富豪出身,但是却甘愿修行苦行,坚持从严肃的生活中去培养自己的德行,终其一生都不愿意放弃一步、也不愿意放松一步,相当难得。接下来,这个故事也给我们几个启示:
第一,要善用方便善巧度众及利乐众生。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世尊利用分半座与迦叶共坐的因缘,引起大众的好奇,顺势的叙述说明这个因缘的来由,并且加以说明圣者德行来彰显大迦叶尊者,让当时所有在场者都藉这个因缘得到实证解脱,也让这些众生全都发起誓愿要来成就佛道的正真道意,也让正法的教义因此名闻远播,听闻者没有不乐于信受的。足见 世尊不仅福慧两足尊,度众的方便善巧也是一等一的。世尊这些度众的方便善巧也是我们要随时学习的,但不是一定要等到我们成佛的时候才开始学,而是我们在菩萨位时就应该要随时学习的。菩萨是藉由自利利他、次第进修才能成佛的,所以菩萨在成佛前一定要广度众生,所以也会碰到各式各样的场景和状况,如何以最佳的方式去利乐有情也是我们要学习的。
第二,精进心不放逸很重要。大迦叶尊者一直在苦行精进、心不放逸,他坚持 佛陀教法中的头陀行门,也就是一种最严肃的生活方式;他认为只要能够习惯于这种生活,便能吃苦、便能忍耐、便能甘于淡泊,也藉此间接的利益众生,所以他终其一生不舍苦行。虽然以菩萨的角度,我们不一定要学习这一类的苦行,但是大迦叶尊者这种坚持精进、不放逸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三,我们一定要广结善缘。例如故事中忉利天帝——也就是大迦叶尊者的前身,当时钦仰转轮圣王文陀竭王——也就是 世尊的前身——他的殊胜特异德行,就派遣天车天马迎接文陀竭王并与他共坐,所以在佛世时才有机缘来和 世尊再次结缘,并成为 世尊座下头陀第一的弟子,所以广结善缘是非常重要。
第四,定力、慈心、悲心以及对法的决定心很重要。故事中,世尊叙述分半座给大迦叶尊者的缘由,除了提到往世的因缘外,主要提到大迦叶尊者具有六个大德行:一是实证四禅的禅定证量来止息心动,第二是以大慈来仁爱一切众生,第三是以大悲来济度众生,第四是具有四种静虑的三昧正受功德,第五是具有六种神通,第六是以解定、智定、慧定、戒定四种定来表示彰显对于诸法的统摄驾御,所以 世尊强调大迦叶尊者这些功德,来引起大家的效法以利乐众生。从这六大德行我们可以发现,除了一般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应具有的四禅八定、六神通以及解脱于三界的证量以外,大迦叶尊者还都具有以大慈来仁爱一切众生、以大悲来济度众生,以及对法统御的决定心,所以大迦叶尊者已经不是声闻阿罗汉,而是回小向大的菩萨阿罗汉。所以 佛在《法华经》中才会帮大迦叶尊者授记,授记他经过供奉三百万亿诸佛世尊后成佛,名号为光明如来,国名光德,劫名大庄严,佛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所以我们也要遵照 世尊的实例教导,心怀大慈大悲心,坚定佛菩提道的大乘法修行,以大乘的行者、菩萨的行谊和心量往佛地迈进。
第五,阿罗汉不等于佛。故事中,世尊分半座与迦叶共坐,一定有些人会误以为阿罗汉就是佛,因为经文提到的 世尊所拥有的六种德行,大迦叶尊者都具有,所以就会误认为大迦叶尊者应该是已经成佛了,或者误认为阿罗汉就是佛。如果大迦叶尊者当时已成佛,佛就会称他是佛,也不会为他授记要再经过供奉三百万亿诸佛世尊后才会成佛。而且 佛舍报后,大迦叶尊者也从未自称是佛,而是在鸡足山入定,等 弥勒尊佛下生人间。所以大迦叶尊者当时还不是佛,必须要等他再经过供奉三百万亿诸佛世尊后才会成佛,所以在当时他仍只是一位回小向大的菩萨阿罗汉而已。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阿罗汉不等于佛。阿罗汉很简单的一个定义是说,他能解脱于三界的束缚,所以阿罗汉又称呼为应供。佛是福慧两足尊,所以 佛是福德跟智慧修行圆满的无上正等正觉的圣者,佛是圆满的、而且是无上的。除了一阐提人以外,所有一切众生从开始归依佛法僧三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后,经过三大无量数劫修行佛菩提道才能成佛。三大无量数劫的时间是非常长的,所以成佛事实上是透过累世累劫不断地修行,它不是一生中可以成佛。阿罗汉可以在一生中,靠 佛的加持,在那一生就因为 佛的加持和教导,他可能就会在那一世就成为阿罗汉。
所以 佛是究竟解脱于三界轮回,对于宇宙生命的成因彻底明了、具足了知,也只有 佛才是真正圆满究竟觉悟的圣者,所以一切诸佛如来一定是十号具足,也就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恰巧 佛的十号当中的一种也叫作应供,那阿罗汉也叫应供,佛也叫应供,所以有些人就误认为“佛就等同于阿罗汉、阿罗汉就等同于佛”,这逻辑是不合理的。就如同“里长是中华民国公民,总统也是中华民国公民”,如果有一位里长这样子说:“因为我是中华民国公民,总统也是中华民国公民,所以里长就是总统。”这个逻辑是不能这样讲的。
而且 佛不仅有十号,佛还具有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种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等等,这些不共法里面,事实上是不共阿罗汉的,也就是阿罗汉对于 佛的这些不共法中,他是没有任何一法可以跟 佛相比的。所以由阿罗汉是指能证涅槃,能解脱三界生死,不受后有的证量来说,佛当然可以说是阿罗汉,但阿罗汉因为福德、智慧远不如佛,所以阿罗汉不等于佛,当然不能说阿罗汉就是佛。所以 佛可以被称作阿罗汉,但反过来不能说阿罗汉就是佛。
最后我们引《优婆塞戒经》里面的经文,佛在《优婆塞戒经》卷3〈息恶品〉中里面有提到:【如来有七胜事:一者身胜,二者如法住胜,三者智胜,四者具足胜,五者行处胜,六者不可思议胜,七者解脱胜。】非诸声闻缘觉所能及。从《优婆塞戒经》里面的经文,很清楚的说明如来有七种殊胜的事,这些都不是声闻缘觉所能及的,所以 佛可以被称作阿罗汉,但反过来,却不能说阿罗汉就是佛。所以 世尊分半座与迦叶共坐,只是建立一个榜样,让众生学习大迦叶尊者的一些殊胜的德行而已,绝对不要去误解阿罗汉就是佛。
今天佛典故事“佛分半座与迦叶共坐的因缘”,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到这边,谢谢大家!
也敬祝大家,色身康泰、学法无碍。
阿弥陀佛!(周正铭老师)
本文标签:广结善缘(10) 本文关键字:广结善缘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