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故事>佛经故事>佛典故事>

第039集 菩萨布施无畏惧

[佛典故事]  发表时间: 2015-09-04 14:40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节目,今天我们要以《六度集经》卷1中“菩萨布施无畏惧”的故事,来与诸位探讨其中相关的法义;经由这个故事,可以让我们了解菩萨救护众生的慈悲心以及菩萨的大愿力,对于所有行菩萨道的佛子来说,都是最好的学习对象。
在《六度集经》里面开示说:释迦世尊在因地行菩萨道时,勇猛精进修行,已通达法界实相真实理。菩萨观察世间万法都是生灭迁流无常的,一切荣华富贵以及寿命都难以久保,于是穷尽所有的资财用以布施济众。天帝释看到菩萨这样慷慨布施、慈心济度众生,如此功德勋业崇高伟大,威德厚重而震动十方法界;天帝释害怕这位菩萨将会夺走自己的天主宝座,因此他幻化了一个地狱相,出现在菩萨的面前,并对菩萨说:“行布施济度众生的人,命终之后将堕入太山地狱,经历火汤烧煮等万般苦毒;这些都是布施后将遭受到的果报啊!这样的情形,您还要继续去作布施吗?”菩萨回答说:“哪有因为布施的德行反而堕入太山地狱受苦这回事。”帝释说:“您若不信的话,可以问问那些地狱的罪人。”菩萨就问他们说:“你们是因为什么缘故而堕入地狱受苦呢?”罪人回答:“我从前在人间时,空尽家产来救济贫穷,拯救拔济众生的苦厄,所以如今枉受重罪堕于太山地狱中。”菩萨又问他:“仁慈惠施的人遭获这样的殃报,那么接受布施的人也下堕地狱了吗?”天帝释回答:“接受惠施的人,命终之后都升天了。”菩萨回应他说:“我之所以要行布施救济,就是为了利益无量的众生。假使布施的果报真的如同您所说的那样,那我也是心甘情愿而符合我的愿望啊!即使因为慈悲惠施众生而遭受重罪,我仍然会坚定自己的信念继续去作;因为不顾自己的安危而行慈悲救度、拔除众生的苦难,本来就是菩萨最大、最高的志愿。”帝释就问:“您到底在崇尚什么而有这么宏大的志愿、高洁的行为呢?”菩萨回答说:“我希望能够成就佛道,济拔众生的苦难,令他们能证得不生不死的涅槃,获得自在解脱之乐,永远不再受轮回生死的痛苦。”帝释听闻菩萨说出圣人的志向所趣之因,恭敬地往后退步而礼拜说:“实际上是没有布施济众反而远离福报,遭受灾祸堕入太山地狱这回事。菩萨您慈悲布施的威德撼动了天地,因为害怕您会夺走我的天主宝座,所以故意示现了种种地狱相,用来迷惑您的心智。我实在是太愚昧了!这样无知欺诳圣人,故意颠倒因果而说,过失乃是非常的重大。”帝释诚恳地发露忏悔自己的过失之后,至诚礼敬而退。菩萨以无尽的利益众生法门来救护众生,令众生离开生死大海到达究竟的涅槃彼岸,不会有穷尽疲厌和退却的时候,并且志向坚定;菩萨往昔就是这样来成就他的布施行。
这个故事一开始便显示了菩萨尽财布施的精神,如同在《瑜伽师地论》卷39中的开示:【云何菩萨自性施?谓诸菩萨于自身财,无所顾惜,能施一切所应施物,无贪俱生思,及因此所发能施一切无罪施物,身语二业安住律仪、阿笈摩见、定有果见,随所希求即以此物而行惠施,当知是名菩萨自性施。】大略的意思是说,菩萨因为已经具备菩萨性的关系,因此能随顺于众生之所需而行布施,并且对于所布施之物心无贪著,因此能够无所顾惜的布施;并且在布施的时候,身、语二业安住于 佛陀施设的律仪、阿含解脱道的正见,与佛菩提因果正理的真实见中。
在这个故事里面,提到菩萨因为智慧而睹世无常、荣命难保,尽财布施。也就是菩萨知道要以不坚固的财物来换取坚固的财物,也就是换取法财。所以有智慧的人观察世间财物都不坚固,如果自己一生所要用的已经足够了,剩余的就用来换取未来世所要的坚固法财;因为这个坚固财能带到未来世去,还会伴随著不坚固的世间财在后世让我们使用以及具足行道资粮。
在这个故事里面,主要也凸显了菩萨的大悲心与大愿心,因此能够不顾自己的安危而行慈悲救济,拔除众生的苦难;因为他已经设定了成就佛道、救护众生的明确目标,并且不畏艰难地朝著这个目标前进。我们来看菩萨之所以能够在菩萨道上精进修行,不畏艰难勇猛不退,最主要的是因为他有发了五种的心。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2中有开示:【复次,慈氏!当知即是菩萨摩诃萨修大乘行发五种心。此五心中,一者、于诸有情起大悲心;二者、为诸有情求一切智——心无退转此二心者,于大乘法精进修行;三者、一切有情皆我亲友;四者、一切有情于我有恩,未有毫厘用相酬报;五者、一切有情皆我眷属,我曾于彼起不善业,种种呵骂非理责罚,深心惭愧何时偿毕——此之三心令诸菩萨勇猛不退,乃至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里面开示说,因为菩萨有大悲心以及为了广利众生而求佛智心无退转的关系,因此能够在大乘法方面精进修行。
因为要能救护各种根器及层次的众生,就必须要以无量的智慧安立众生于各种善净法中,因此就必须要求佛智,以便能够配合大悲心来救护一切众生;而在这当中,菩萨仍然要配合正知见深入了知。因为我们从无始劫以来,就轮转于五趣之中,因此生生世世互为父母眷属亲友,一切众生都曾经是我最亲近的人,我当然必须要让他们离开痛苦;而我们之所以能够有智慧而行菩萨道,都是因为一切众生的恩情;而他们的深恩,我尚未曾报答一分一毫,如今有无量的众生,仍然处于无明烦恼痛苦之中,我怎能不救护他们。因为如果众生不是为了利益我们而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或者为了利益我们而造作许多的恶业,也许他们在菩萨道方面早就能够精进修学,而已经很有成就了;了解这点之后,我们就应该更积极地救护他们。
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也曾经对他们造作种种不善业,伤害他们;因此对一切众生需要生起惭愧心,并且时时记住什么时候可以偿还对他们的亏欠。菩萨有上述种种深刻的了解之后,就能够产生很强的推力,使得他在菩提道上能够不畏艰难与种种逆境,而能勇猛不退。有了上面的了解,我们就比较能够体会,世尊在行菩萨道时所发的一个大悲愿。在《悲华经》卷7中开示:【若有如一佛世界微尘数等十方世界所有众生,成就恶业,必当受报,生于人中,聋盲、瘖痖、无手、无脚、心乱失念、食噉不净,我亦当代如是众生,受于诸罪,如上所说。复次,若有众生堕阿鼻地狱受诸苦恼,我当久久代是众生受诸苦恼,如生死众生所受阴、界、诸入,畜生、饿鬼……皆亦如是。】这个愿就是 世尊在行菩萨道时,发愿要救护众生、代众生受种种痛苦。
因此,在这个故事里面提到的,即使因为慈悲惠施众生而遭受重罪,释迦菩萨仍然会坚定自己的信念继续去作;这与《悲华经》中所开示 释迦菩萨代众生受诸苦恼的大愿是完全吻合的。而菩萨于大悲中生,因此培养慈悲心也是菩萨道中很重要的一环。在《优婆塞戒经》卷1中开示:【“世尊!云何而得修于悲心?”“善男子!智者深见一切众生沉没生死苦恼大海,为欲拔济,是故生悲。”】这里面我们只引出一种修习悲心的方法。在这一品《优婆塞戒经》中,大慈大悲的 释迦世尊,为我们开示了三十六种观众生种种痛苦与无明而修习悲心之方法,诸位菩萨有空可以恭读《优婆塞戒经》中 世尊的开示;经由深入观察众生种种的惑、业、苦,可以让我们了解众生急切需要救护,因此可以让菩萨迅速增长慈悲心。相同的,菩萨在修习悲无量心的时候,配合观察众生一百一十种苦的方法,也是一样的道理。
经由上面的探讨,大家应该能够逐渐接受,在这个故事中 释迦菩萨大悲的行为,也可以体会为何帝释天会深受感动。随著菩萨道业的提升,他的慈悲、智能与愿力也会随著快速增长;虽然不是每位菩萨都能够马上作到这样的程度,但是经由道理上的了解,相信大家对于佛菩萨的大慈大悲与不思议境界,皆能深信不疑。在《瑜伽师地论》卷44中,圣 弥勒菩萨为我们开示可以称作大悲的原因有四种:【由四缘故,悲名大悲:一、缘甚深微细难了诸有情苦为境生故。二、于长时积习成故,谓诸菩萨经于无量百千大劫积习所成。三、于所缘猛利作意而发起故,谓诸菩萨由是作意悲所执持,为息有情众苦因缘,尚能弃舍百千身命,况一身命及以资财,于一切种治罚大苦,为诸有情悉能堪忍。四、极清净故,谓诸菩萨已到究竟菩萨清净,若诸如来已到佛地如来清净。】
第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前面讲的要去观众生之苦。经由不断地利益众生之行与观察,就会对于众生的种种苦有甚深微细的了知;接下来,因为长时间去作,生生世世的去履践,就会让悲心越来越深广,这就是出生大悲心的第二个原因。而在这个过程之中,菩萨一直都有救护众生的猛利作意,能够克服各种艰难与痛苦、难行能行,因此能够让众生在实际上获得真正的救度,使得菩萨的慈悲与智慧更加增上,具备无限的方便善巧,并且能够累积无量无边的福德与功德,这就是出生大悲心的第三个原因。而在利乐众生的过程中,修行菩萨六度法门,使得烦恼障与所知障逐渐消除与清净,成就种种智慧三昧,也成就不可思议的大悲心与摄受佛土之行。透过前述的说明之后,相信大家都可以接受这个都是我们要恭敬学习的目标。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在佛教里面智慧与慈悲是并重的,故说悲智双运。因为慈悲需要智慧来作支撑,才能有方便善巧及让众生得到真正的利益;但是我们在利乐众生的过程中,必须要以慈悲来面对众生。譬如在《大智度论》卷27中的开示:【复次,是大慈、大悲,一切众生所爱乐;譬如美药,人所乐服。智慧如服苦药,人多不乐;人多乐故,称慈悲为大。复次,智慧者,得道人乃能信受;大慈悲相,一切杂类皆能生信。如见像,若闻说,皆能信受,多所饶益故,名为大慈、大悲。复次,大智慧名舍相、远离相;大慈大悲为怜愍利益相。是怜愍利益法,一切众生所爱乐;以是故名为大。】也就是必须先以慈悲来接引众生,因为这是大多数的众生所能接受的。而多数的众生,因为烦恼无明的关系,无法直接接受断除烦恼等智慧法门;因此需要先以慈悲接引,接著才能慢慢引导他,修学智能法门。这也是菩萨们在度众时的方便善巧,而事实上,背后也是在运用您的智慧。
在这个故事里面提到【天帝释覩菩萨慈育群生布施济众,功勋巍巍,德动十方,惧夺己位。】(《六度集经》卷1)这主要是因为在欲界天,都以福德的大小来比高下。我们引一段 平实导师在《维摩诘经讲记》第一辑中的开示,大家就可以很清楚这里面的道理了:【欲界六天中的威德,主要以福德来衡量比较,福德最大的人就当天主。所以如果有人在人间广修福德,但都不要人家回报,欲界六天的天主都会注意你,特别是福德修到很大的时候仍然都不要任何回报,他们就会害怕:这个人将来死了会把我的天主宝座给抢了。……所以菩萨在人间行菩萨道、修布施波罗蜜的时候,万一有鬼神、天人找你,你记得要表明:“我不贪天福,我在修集佛菩提的资粮。”】(《维摩诘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页303)
最后,为加深诸位的印象,我们来看看“慈悲”这两个字的造字意义:“慈”的上面是“兹”,在比较早的时候,原来是写成“丝”,因此当初慈的造字意思,就是心柔软如丝,当然这也是很适合用来形容菩萨的心性;而慈字也有滋生、增益之意,所谓推己及人而与人同乐。而“悲”字是由“非”与“心”组成,造字的意思是因为某种所缘的境界,与自己内心的意愿相违,因此产生痛楚与哀伤;而悲字也可代表怵惕恻隐之心,可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譬如菩萨看到众生遭受邪法误导,内心就会感到哀伤不忍,生起悲心;因此一定会设法出来摧邪显正,让众生能够远离邪法,回归世尊正法,使众生得到究竟的利益安乐。因为菩萨种种的利益众生之行,就是要让众生远离烦恼无明,而得到真正的解脱与智慧。
今天我们透过 世尊往昔行菩萨道的事迹,让我们了解到佛菩萨无量无边的慈悲智慧,同时也让大家能够大略了解如何让自己的悲心逐渐生起及增广的要点;而且透过上述五种发心的说明与修学,让我们的菩萨道能够精进不退。希望诸位菩萨都能够了解及经由实际的利乐众生之行,而得到功德受用;当然我们也要发起菩萨大愿救护众生,有了正确的目标,配合慈悲与智能的力量,就可以勇猛精进而不退转于菩萨道了。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祝您身体健康!道业增上!
阿弥陀佛!(高正国老师)
本文标签:慈悲(42)布施(295)愿力(26)大慈大悲(12)精进(53)悲智双运(5) 本文关键字:布施,精进,慈悲,愿力,大慈大悲,悲智双运,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