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学佛常用礼仪(一)(2)
(7)供养的程序:一般在家供养佛菩萨的程序,除了供灯常点不熄,其它多依着供花、供果(或食物)、供水、燃香的顺序。在供养后,可以直接做早课,然后在课诵结束后撤除食物与供水,将桌面清洁干净。
预备供奉用的香、烛、米、火柴等,可储藏於供桌抽屉内或供桌下,以方便取用。火柴有毒,不可放於供桌上。若家中有小孩,慎防他们玩弄火烛,可收藏於其他高处。
(8)旅行或迁居时之处理:出门旅行时,最好能请人在佛坛依旧代供,自己在外每餐前也先以食品遥供再领用。若无人可代供,可先观佛坛圣众化光入自己心中,然后取下会变坏的食品、鲜花,熄灭烛火,倒去清水。在外每饭前先供随身所携圣众,或於食用时想成是在供养心内诸圣。回家后再观圣众由心化光出来,回到所供像内。
迁居或佛坛迁室时,先观圣众化光入己心,再移动佛坛之一切。等佛坛重新安好,再观圣众化光返回像内。
3、礼拜
佛经上讲“礼佛一拜,灭罪河沙;念佛一声,福增无量”。又言,拜佛可得五种福德:(1)后世得端正色好,(2)得好音色,(3)得生天上,(4)得生王侯家,(5)得涅槃道。对修行而言,拜佛时五体投地,极利于消除我慢;拜佛时一心忆佛、念佛,专一精进,极易达到净念相继,所以也是修定的一种善巧方便。因此,佛子当精勤礼佛,多多益善。
礼佛前,先要净(洗)手,上香(或叫拈香)。上香的方法如下:
将香点燃后,用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夹着香杆,大姆指顶着香的尾部,安置胸前,香头平对菩萨圣像,再举香齐眉,之后,放下,安置胸前(香头平对菩萨圣像),开始用左手分插。第一支香插中央,插时默念“誓断一切恶”;次左,念“誓修一切善”;后右,念“誓度一切众”。插完香,合掌,心中默念:“愿此香华云,直达三宝所(或“直达诸佛所”)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
如果是上环香,就要以点燃之处向佛,两手像持长香的方式一样,举香时,口中默念:“供养十方三世三宝。愿此香华云,直达三宝所,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
如果是上檀香(即檀木劈成之小枝),就要用双手大指和食指拿着香的两头,中指、无名指、小指都张开伸直,高举齐眉,前后放进香炉;第一根檀香用左手拈起,右手接过送入;第二支则利用右手拈起,左手送入;第三支又和第一支一样。观想默念的方法都要和上长香时一样。
拜佛之前,先合十。合十动作解说如下:
1)轻轻合起双掌,手指并拢,掌尖应该向上,以眼睛能看见无名指的指尖为准。掌的高度当胸,双肩放松。合双掌时,双眼下垂,目光注视合掌的指尖,能够凝聚心神,排除妄念。
2)双掌置于胸前,身体自然弯曲,约呈90度。
3)身体自然直起,尽量放松,让气息往下沉,以达到逐渐安定的作用。
拜佛方法宜从佛制,其拜法与俗制不同。兹将拜佛方法详述如下:
(1)两手(十指并拢)和掌(斜向上)当胸,站于蒲团之前,两足作八字式,左右足跟距离约二寸左右,足尖距离约八寸;
(2)身体下弯,分右掌向下,按于蒲团之中心,左掌不动,两膝跨开,跪于蒲团上;
(3)以左掌按于蒲团之前左边,以右掌从中心移于蒲团之前右边,两掌相离六寸许;
(4)以头按于两掌中间之蒲团上,两手掌向外边翻转(手心向上,意在以两手承佛足,头面接足礼);
(5)以两手曲指反转,仍按于蒲团之原处,头离蒲团由伏而起;
(6)以右掌移于蒲团之中心,以左掌离蒲团,置于胸前如合掌之状;
(7)以右掌用力撑起(两膝同时离蒲团),合于左掌当胸。
此为一拜。拜毕后尚有一礼,如世俗之作揖,名曰问讯。即刚拜毕两手合掌当胸时,以所合之掌微侧向下(是时鞠躬)放至近腹处,并以右掌置于左掌之内,叠成拳式,缓缓从下向上举起与眉齐(是时已直齐躬),再以两手徐徐放下合掌当胸。手心向上,右手叠至左手至上,两大拇指相接,此即大三昧印也(弥陀印即左手叠至右至上余与三昧印同)。礼佛毕,头再略一低,手便撒开而退。
一般人会在佛前顶礼三拜,然后一问讯,这是佛教的“一礼”。正规的“礼佛三拜”,应该是“三礼”,因此是要拜九拜的。
备注:常见有些初学,在问询时,不是结大三昧印,而是以左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盖住右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大拇指指尖轻轻相接触,食指尖也轻轻相接触,食指与大拇指刚好略呈三角形状,置于眉间。此印佛教中无忧记载,故不可取,佛子应特别注意。
4、忏悔
《普贤行愿品》中云:“复次善男子。言忏除业障者。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镇疑。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那么,为什么普贤菩萨要发愿尽虚空际的忏悔业障呢?既然这样的忏悔无有穷尽,那么还有什么必要去行持呢?”虽然从胜义谛的层面,如果执著于业障的事相或显现本身,那是不可能完全清净的,因为幻化的世间原本就没有增减,只是在凡夫的分别心面前如幻的显现来去生灭、自他一异等戏论而已,如果明了了这个根本,业障本来就没有真实的产生过,所以也就不存在消灭的必要了。虽然我们也都明白这些道理,但在无明之习性面前,我们却显现的非常的脆弱和乏力,对于我们的贪心、嗔心和慢心,我们始终无能为力。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我们不能发自真心的忏悔自净我们无始以来所造就的无尽业障,并真实地发愿接受诸佛菩萨的慈悲加持力。只有这种发自内心的忏悔才能和诸佛菩萨的加持力交互感应。就好象一滴孤独的水,会显得非常无力甚至会瞬间干枯。但如果融进大海之中,其力量就是整个大海的力量了,这可是无穷尽的啊。所以我们要发愿,要忏悔。以忏悔而自净业障使心性发明。以发愿鼓动自心力与诸佛相应。忏悔是在十方虚空无量诸佛菩萨面前的一种直白的悔过心声,能真实地发露于外,则必然自成一种推动自我向上的鞭策和力量。
当然,佛子每日观行时,或历缘对镜时,也会发现自己的一些具体的不如理作意的想法或习气,因而生大惭愧,生大怖畏。要知道这是无始劫以来因无明而成就的,今已发现,当立即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拟定忏悔文,至诚发露忏悔,并发誓永不再犯。也可参考如下忏悔文进行通忏:
“弟子○○○无始劫来,因无明,以六根攀六尘的见闻觉知心为我,身、口、意造下无量无边的罪业。弟子性障深重、习气深重、业障深重,身、口、意犯下了杀、盗、淫、妄、酒,自赞毁他、诽谤三宝、破和合僧、讲四众过、故嗔、故悭等十重戒。今在佛前至心发露忏悔(把所犯过失在佛前如实发露)……
恳求诸佛菩萨摄受弟子,哀怜弟子,放光加被弟子业障消除、性障淡薄,,以后永不复造。福慧增长、善根增长、道业增上。依止真正的善知识修学正法,早日明心见性,早证菩提,愿生生世世广行菩萨道,利乐有情,护持正法,弘扬正法,催邪显正,救护学子向正道,早成佛道。”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痴,常观罪福性本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灭,心亡罪亦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如此常常发露忏悔,则业障可望迅速消除,性障淡薄,心得清净,以利办道。
5、发愿
一般人修福、修慧、修定,修得很多。可是很多人都不懂得发愿。因此造成效果显不出来。这都是因为不懂得发愿的重要性。
佛陀有一位心子叫“舍利佛”。这位尊者在过去生中,曾是一位邮差。有一次,他在旅宿一破庙时,无意中见到过去佛的壁画,便心生欢喜地发愿:“如果我在未来能得见这么伟大的人物多好呀!”因此发愿,舍利佛便积下了成为释迦本师身边弟子的因缘。
又发愿的重要性可举例说明如下:有二个孩子跟父亲要很多钱。父亲一定会问,您们要钱做什么?第一个孩子说,我身上放很多钱,随时要用就有了呀!第二个孩子说:我要将钱存在银行,生利息,用利息钱学技能,等技能学好了,再用那些钱来开店。您们想想,如果您是父亲,又有钱,您会给那一位?当然是给第二位。为什么?因为第一位可能会乱花。第二位有理想,可能达到。同样的,发愿的重要性就在这里。有人做功德,不懂得发愿。就好像第一个孩子,有钱,但没有目标一样,心想好的福报支持您去做好的,可是心想不好的福报也支持您去做不好的。这也就是一般历史上及现实生活中,很多很有福报的人,用他们的福报来做坏事,这都是因为他们当时修福时,没有发善愿的关系。所以修任何的福报,发善愿是非常重要的,修福而没有发善愿,就会造成业障。所以不论是在是修任何福报之前、中、后,都可以发愿。
又,发善愿,要发大愿。如地藏经中说:“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也就是说,如果修福,发愿给自己或家人,只有三生的福。如果发愿给一切众生,是百千万劫的福。所以发善愿时,当要发大善愿。
又,有人虽然发大善愿,可是只发一半。如何说呢?您发愿给一切众生。但没有说明,给一切众生,要令一切众生成就什么。这就是只发一半。 这也是会造成果报不圆满的。因此,我们要说得很清楚。例如:我依此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愿令一切众生业障消除,福慧圆满,早成佛道,广度众生。
又,如何过去有修过福报,但是不懂得发愿,怎么补救呢?有方法的。也就是现在重新发大善愿。
皈依三宝时我们都发过四宏誓愿,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诸佛菩萨的通愿。此外,诸佛菩萨也都有自己的别愿,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地藏菩萨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等等。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在佛菩萨前发愿,请佛菩萨见证,并努力修学,以求尽快成就。如有的同修发如下愿:
“愿我修学大乘理,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受学大乘第一义;不久见道证真如,随度重关见佛性;随我导师入宗门,亲证三乘人无我;愿具妙慧勇摧邪,救护佛子向正道;普入大乘第一义,受学究竟微妙理;愿随导师学种智,通达初地法无我;修除性障起圣性,发十无尽大愿王;愿我依佛微妙慧,善修菩萨十度行;无生法忍增上修,地地转进无障碍;乃至究竟菩提果,不舍众生永无尽。愿我世尊恒慈愍,冥佑弟子成大愿。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十方一切佛!南无大乘胜义僧!南无究竟第一义!”
也有戒子发如是愿:“我某某至心发愿:愿此五戒功德,不堕三途八难。持此功德,惠施法界一切众生,皆发菩提心,同生极乐国。花开见佛,得闻佛乘;悟无生忍,证不退位;还入娑婆,化诸有情;亲觐弥陀,永断生死。”
6、求佛菩萨加持
佛子在修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障碍,这是我们无始以来所行、所作造成的,这常常令我们感到很无力。为此请佛菩萨加持,帮助我们增长智慧、消除性障,是一种方便、善巧。佛菩萨有很多度生愿,如释迦牟尼佛、药师如来、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普贤菩萨等等,都曾经发愿帮助众生修行成佛,所以只要我们有求,佛菩萨必定有应,这方面的事例很多,请佛子善用为妙。
但是求菩萨加持的时候,心里要懂得一切随缘,要有耐心。要求菩萨把你的善缘尽快现前;帮助你把业障和恶缘多做提示,以便尽快改正,以减少或者抵消惩罚。这一点很重要。记住求菩萨加持的时候心地要平和,只有自己的心地平和、清净了,菩萨的助缘才会明显,不然就感受不到。
7、回向
回向又作转向、施向。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回转给众生,并使自己趋入菩提涅槃。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稳。
回向有多种。诸经论有关回向之说也甚多。
(1)依般若空之说,若了无回向者、回向法、回向处之心相,方可谓真回向。鸠摩罗什译小品般若经回向品(大八•五四八中):“无有法能回向法,是名正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慧远之大乘义章卷九分回向为三种:1)菩提回向,回己所修之一切善法,以趣求菩提之一切种德。2)众生回向,念众生故,回己所修一切善法,愿以与他。3)实际回向,以己之善根回求平等如实法性。
- 上一篇:居家修行早晚二课仪规
- 下一篇:居士学佛常用礼仪(二)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