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道场九华山】
九华山在安徽的青阳县,本名九子山,唐•李白至九子山时,见九峰如华,后来因之又名九华山。唐代的中国佛教,正如日丽中天,东传至日本、韩国,日、韩国有不少僧人来中国求法,或学儒学、政治等。那时韩国分为三个国家,即新罗、高句丽、百济。有新罗王子发心出家,名地藏比丘,于唐太宗贞观四年,来中国参学。最初随处参访,游化数年,后至南中国的安徽省九华山,见深山中有盆地,即于此山结庐苦修。不知过了若干年,为地方士绅诸葛节游山时所发现。见此一和尚,住的是石洞茅蓬,破锅残粒中掺有一些白土,生活异常清苦。询知是新罗王子,远来中国求法,诸葛长者深感未尽地主之谊,于是发心提倡,为地藏比丘修建寺院。九华山主姓闵,家财甚富。建寺必得请闵公布施山地,闵公对地藏比丘也非常敬仰,问他要多少地,地藏答道:‘一袈裟所覆盖地足矣。'时地藏以神通力,袈裟一披,盖尽九华,于是闵公将整个九华山地,全部布施供养。闵公为地藏护法,其子也随地藏比丘出家,法名道明,为地藏的侍者。现在所见的地藏菩萨像,两旁有一老者及少年比丘,即闵公父子。寺院建成后,各方来参学者甚众,新罗国也有不少人来亲近供养。九华山高且深,寺众增多,生活即发生问题,煮饭还要掺拌白土(此土色白而细腻,俗称观音土),其清苦可想而知,故当时称之为‘枯槁众'。寺中大众只是一心为求佛法,而完全放弃了物质享受的要求。地藏比丘及大众在九华山的影响甚大,后来新罗国王得悉,即派人送粮食供养。地藏比丘一直领导此精进苦行的道场,至唐•开元二十六年七月三十日涅槃,世寿九十九岁。大家都直觉到:地藏比丘实为地藏菩萨的化身,是地藏菩萨来中国的应化,所以大家称之为地藏菩萨,而九华山即成为地藏菩萨应化的道场,成为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了。特别是每年七月三十日,九华山香火尤其鼎盛。地藏菩萨自有他特殊的因缘感应,才能得到民间一致的信仰。
第3节其他殿堂
一、客堂
客堂是接待外来僧众和信徒,管理寺庙日常事务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是知客。知客是禅林中司掌迎送与应接宾客的职称。又作典客、典宾。系西序六头首之一。其居处称为客司或知客寮;于僧堂中,其座位设于外堂后门之南边,称为知客床、知客板头;隶属于知客之下而受其使令者,则称知客行者。凡官员、檀越、尊宿或诸方名德之士来访,知客皆以香茶迎待,随即令行者通报方丈,然后引见;若为高官、大施主,当鸣钟集众于门迎候。知客的职责以接待宾客为主,故凡来客之食宿、听法、拜谢等礼法,皆由知客引领。
此外,知客的职务尚有:(一)有新到僧(新近挂搭之僧)时,知客须特加关照。(二)维那若告假不在寺中,则由知客代其行事。(三)于僧堂前,管照检视客僧之粥饭。(四)寺中有僧人入寂,知客须会同侍者点算其遗物、帐务等。(五)若遇暂到新僧(因事暂留于寺中,未久即将离去之僧)忽尔去世,知客须主其丧事。(六)若有亡僧迁化,于其丧仪中,知客与都寺、维那、圣僧侍者等诸人分别担任各种重要事宜。(七)于后世禅林中,知客亦常兼任副寺一职。
勿论在家出家,进入寺庙之后,如果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去客堂咨询。
二、斋堂
斋堂就是寺院的食堂。
梵语沙门,华言勤息。谓勤行善法,息灭恶事。凡受食时,先作五观,然后方食,故名沙门受食五观也。
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计功多少者,智度论云:此食垦植收获,舂磨淘汰,炊煮及成,工用甚多。量彼来处者,僧祇律云:施主减其妻、子之分,求福故施。凡受食时,当作此观。
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忖己德行,全缺应供者,毗尼母律云:若不坐禅诵经,营三宝事,及不持戒,受人信施,为施所堕,则不宜受食。德行若全,则可应供受食。凡受食时,当作此观。(三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防心离过,贪等为宗者,明了论疏云:出家先须防心三过,谓于上味食起贪,下味食起嗔,中味食起痴。以此不知惭愧,堕三恶道,凡受食时,当作此观。(三恶道者,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正事良药,为疗形枯者,谓饥渴为主病,四百四病为客病,故须以食而为医药,用资其身。凡受食时,当作此观。(四百四病者,人身假地、水、火、风、四大所成,一大不调,则生百一种病,四大共成四百四病也。)
5、[为成道业,应受此食],为成道业,应受此食者,谓不食则饥渴病生,道业何成?增壹阿含经云:多食致苦患,少食气力衰,处中而食者,如秤无高下。凡受食时,当作此观。
三、僚房
出家师父居住的卧室俗称僚房。僚房为师父们自修和休息的场所,信众不可以随便出入,以免影响师父们的休息和自修。女众一般不单独进入师父的僚房,如有事,最好有人陪同,为避嫌故。
四、库房
库房是放置寺院常住一切物品的仓库,如衣服、被褥、法物等等。掌管库房的人称为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