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电子报>第083期>

《中观金鉴》(连载三十二)----孙正德老师(2)

[第083期]  发表时间: 2015-04-18 02:59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正因为意根有了思量等之作用,才能根据意识之了别性而时时作主取舍诸法;也因为意根对意识之如理作意而思量作主、加以取舍,才能修断我见等杂染执著,故确实有意根与意识同时同处存在运作著,故意根是心而非色法。若意根是色法,世尊除了描述眼等五根之形状外,亦应描述意根应有之形状,而世尊未曾宣说意根有形状。五根色法不离有见有对之范畴,但意根与六识心却同样都是不可见有对,故意根与六识心由于行相不同而总称为七转识,是心非色。转识的意思是说祂并不是恒住于一个永远如如不动的体性当中,祂会依无明及业力而缘于境界动转,因此就在三界有为法中不断地运转,意根是摄在转识范围内,可见是心而非色法头脑或脑神经;头脑等只是被阿赖耶识及意根所运用的色法,自己不能运作,故不应认同应成派中观师印顺法师的说法。
意根或称无间灭识,乃是就六识身之生起时同样都以意根作为等无间依而说,也是依意根自身种子前后刹那无间生灭却又恒不中止而说。七转识依止阿赖耶识之现行及其所含藏之七识种子而运转,此所依者即是种子依,或称为因缘;六识依止六根而运转,此所依之六根是六识之俱有依,或称为增上缘;而眼等六识身因意根恒行无间之作用而生起现行运作,此所依之意根乃是六识之等无间依,或称为等无间缘;六识身生起现行之所缘境界则称为所缘缘,即是六尘;如是诸缘中,若缺一缘,六识即不得生起、现行、运转。由于有意根恒行无间的缘故,而意根亦由阿赖耶识所执藏之意根识种所流注,故有刹那生灭之行相,于意根运行无间刹那生灭之同时,随其缘于法尘之作意,而有六识现起或不现起之种种差别。
六识之现起全都有待于意根之作意,六识之行相虽亦是刹那生灭,但非恒行无间,故六识不称为无间灭识。如同世尊于《楞严经》所说,意根能默容一切法,也就是能遍缘一切所知境,故就五根触五尘之法相而言,意根于眼入处作意生起想要了别法尘之作意时即生起了别识,此了别识依于意根而称为意识;又随著意识不能充分分别色尘之显色等内容而作意生起另一了别之识,此识主要是依于眼根而运转,故称为眼识;耳鼻舌身识之生起,亦如是可知。因此,六识乃是由于意根之遍缘一切所知境而随著意根之作意而现起或暂断;又由于眼识不于眼处之外现起、耳识不于耳处之外现起、乃至意识不于意处之外现起,以意根恒行无间的缘故,即称为六识身之无间灭识或无间灭依,并非前刹那已灭之六识自身可称为意,亦非后刹那尚未生起之六识自身可称为意,功能差别大不同故。
弥勒菩萨说依胜义道理,阿赖耶识与七转识皆可以心、意、识而称名,此中之真义亦需如理思惟,以免如应成派中观之六识论者,将意识之一分假想成意根以及阿赖耶识,然后据以否定实有之七、八二识,妄将本识阿赖耶识心体之胜义空性,曲解为依五蕴假法而有之缘起性空,堕于无因论、断灭论等邪见中,失坏十方诸佛之律法。如同上一段所申论,六识身之所以称为识者,乃是彼六识之功能专为识别现前的现量境界之内容,而于所依根之差别故分别立名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名称;“六识身”又以六识心体各自随于意根无间灭识所相应,而有其六识各自不同之功能可以触知,而以六识心体作为六种了别功能生起依止之义,故说为六识身。依此而说使六识之生起中间不被他识所阻断而无间者为意,或说六识以无间灭识为意。例如于眼处相续生起之识必定都是眼识,不会有耳识或者鼻识于眼处现起而阻断前后眼识之相续,如是成就眼识之功能,故称为眼识身。六识身于现行后所落谢之处必定为六识种子,能持六识种子而受熏变易六识种子之心体则是阿赖耶识,故从持六识种子而不坏之阿赖耶识心体而言,久远以来已灭之六识皆可称为心。
第七末那识称为意,即是声闻法解脱道中所说的意根;一方面是因为末那为六识身生起之等无间依,另一方面是因为杂染位之末那识,于一切时执著所遍缘之一切内外法为我与我所,刹那刹那都具有思量作主之体性,故称为意。末那恒行无间又具思量性故,思量著欲了知所遍缘境界之内涵,故成为眼等六个了境识生起之依止。也就是说,末那与意识俱或者末那与六识俱而于境界中了别,将其余七识之功能据为自内我,并将所了别之境界外执为我所,即是意之行相。六识之染污是因为依止于末那久远劫以来之恒时遍计执性而生起,又因为末那所具之我与我所执而使六识于所了别之境界中生颠倒想,而执取六识之了知为真实法,执取六识所了别之六尘境界为真实法,执著能分别与所分别为我与我所,故而不断熏习长养后有之六识种子,使后有名色不断出生,此乃意根称为末那识之主要意涵。意根若称为心,与六识称为心是同样的道理,皆是依一切种子识阿赖耶识心体而言,故久远劫以来流注现行已灭之意根种子(有时不妨)亦可方便称为心。
意根之法乃属菩萨修证一切种智之范畴,平实导师于《阿含正义─唯识学探源》第一辑中,以胜妙之种智广为现代学人演说意根掌控诸法之行相,其微细之种种作意,除了不可明说之密意以外,平实导师已将意根细说、广说、妙说,证明世尊于三转法轮所说之三乘菩提一切法义,乃是前后一致毫无矛盾,于阿含时期之佛法中即已经含摄唯识所阐述八识心王之法要了;今后对于六、七、八、九、十识的古人许多诤论,已经可以定于一尊了:一切人类同有八识心王,唯除残障者缺缘故令六识中的某识不能现行。另再举无著菩萨于《摄大乘论》中对于意根之申论,以证明心、意、识所汇归并非单指意识,而是实有第七识意根—末那识:
此(阿赖耶识)亦名心,如世尊说心意识三,此中意有二种:第一与作等无间缘所依止性,无间灭识能与意识作生依止。第二染污意,与四烦恼恒共相应,一者萨迦耶见,二者我慢,三者我爱,四者无明,此即是识杂染所依,识复由彼第一依生第二杂染。了别境义故,等无间义故,思量义故,意成二种。(注4)
注 4 大正藏,册31,《摄大乘论本》卷1,页133,下5-11。
染污位之意根恒与我见、我慢、我爱、无明(我痴)相应,由于意根恒执一切所缘为我与我所,依止于意根而生起、运转之六识心,也因此而与我见等烦恼相应。倘若如应成派中观师所说,没有恒审思量之意根恒时现行,也没有能持种受熏之阿赖耶识心体恒时存在,仅有六识;复以意识之明了分为(能)持业种者,则就出世间法而言,应该于意识断我见而获得解脱道的见道智慧以后,即可如理思惟而立即舍弃一切我见与我执习气烦恼;亦应无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与阿罗汉等四果之差别,一见道就能立即舍弃不应执著之我执及我所执故。而事实不然,故许多人见道之后只得初果,尚不得二果证德,何况能立即成为阿罗汉?
又,若无意根恒存,意识亦应是恒时拥有思量体性而处处作主者,意识若是持种者亦是能思量作主者,只要以意识自身之明了分来了知各类业种,即应能作主弃舍所持之染污种与恶业种子,然而事上与理证皆非如此,故应成派中观说意识能作主、能持种,理不应成。
又倘若仅有六识,一切证得识自身之明了分(证自证分)者,不仅应能作主弃舍一切染污种,亦应于弃舍所有我见与我执烦恼习气以后,立即转识成智而四智圆满立即成佛,应能随意了知自心中的一切种子故,然而事实上不能如此。转识成智者,世尊说成所作智由运转五识而得,妙观察智由运转分别识意识而得,平等性智由运转我见识也就是意根末那识而得,大圆镜智由运转无垢识也就是因地之阿赖耶识而得;若仅有六识,应只有妙观察智与成所作智,则大圆镜智与平等性智将无所对应之识可以运转,四智即不得圆满,则一切有情皆不能成佛。若无意根,我执烦恼与随眠应随著眠熟无梦时意识断灭而灭,则六道有情只要进入眠熟无梦的状态以后,即应成为无余涅槃位,亦不可能再醒过来,无有我执成为六识现行之依止故,意识中断后已成断灭空故,诸法不得于空无之中无因而生故。
(待续)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中观金鉴,连载,三十二,----,孙正德,正德,老师,详述,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