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禅宗>公案拈提>入不二法门>

第059集 断离欲漏、有漏、无明漏 正源老师

[入不二法门]  发表时间: 2019-06-13 15:30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正觉教团这一系列电视弘法节目的主题是“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门”,副标题“空性中道真实义”,是以佛教正觉同修会萧平实导师讲述的《维摩诘经讲记》一书,共六辑作为模板,由教团亲教师分配章节依序来宣讲。
本集节目要从《维摩诘经讲记》第三辑,平实导师演述《维摩诘经》第五品〈文殊师利问疾品〉中,文殊师利菩萨问维摩诘菩萨:“有疾菩萨云何调伏其心?”就是在前面问完了去探病的菩萨应该怎么作之后,接著问被探望的菩萨-也就是生病的菩萨-应该怎么样安住自心?这一大段经文的【如此二法无决定性,得是平等,无有余病;唯有空病,空病亦空。】这以下的讲记部分,开始进一步来解说。
《维摩诘经》是《维摩诘所说经》的简称;因为内容有一大部分是记载金粟如来倒驾慈航,以等觉维摩诘菩萨的身分来娑婆世界,协助释迦世尊教导佛弟子的开示;而经文最后〈嘱累品〉中,释迦世尊依维摩诘菩萨开示的意旨,说这部经也可称为《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因为三乘佛法都是在教导众生得解脱;释迦世尊的意思就是说:维摩诘菩萨教导佛弟子的,正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解脱法门。而维摩诘菩萨是以什么方法来为佛弟子们开示这个不可思议解脱法门?
经中记载维摩诘菩萨以方便现身有疾,以其疾故,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婆罗门等,及诸王子并余官属,无数千人皆往问疾;其往者,维摩诘因以身疾,广为说法……。
(《维摩诘所说经》卷1)就是利用国王等人来探望、慰问他疾病的机会,为这些来探病的人说法;借机就开示了这个不可思议的解脱法门。但是在《维摩诘经》前面的〈弟子品〉和〈菩萨品〉中,我们看到了舍利弗等十大弟子,甚至弥勒等几位菩萨都向世尊禀白,认为自己无法堪任前往看望、慰问维摩诘菩萨的疾病。直到了这一品〈文殊师利问疾品〉,才由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带领了众中诸菩萨、大弟子、释梵四天王等,及八千菩萨、五百声闻、百千天人随从前往看望、慰问维摩诘菩萨。文殊师利菩萨看望了维摩诘菩萨就问:“有疾菩萨云何调伏其心?”(《维摩诘所说经》卷2)
维摩诘菩萨当然就说说疾病的根本在哪里?他说:【何谓病本?谓有攀缘,从有攀缘则为病本。何所攀缘?谓之三界。】(《维摩诘所说经》卷2)意思就是说:“攀缘”就是众生一切疾病的根本。攀缘什么呢?攀缘于三界。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觉得奇怪,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不都是讲众生身外的器世间世界?这跟众生身上的疾病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众生对三界的攀缘就是一切疾病的根本?
平实导师解释说:
由于攀缘于人间的人身,所以就有病;如果不攀缘于人类这个色身而生欲界天中,就没有这个病。为什么会攀缘这个人身呢?是因为烦恼──贪爱欲界人间的烦恼,不想生在欲界天中,喜欢继续当人;由这个烦恼而起了攀缘,就攀缘于人身。
也就是说,当众生贪爱欲界人间的境界时,相对于众生的六识觉知心,人间这个器世间无非就是外在的色、声、香、味、触“五尘境界”;而能了别五尘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识都是“内识”,都是不能直接接触外五尘的心;那当然就必须要有能接触并摄取外五尘的眼、耳、鼻、舌、身“五根”;也就是说,当众生贪爱欲界人间的境界时,就必定会去取一个人类的色身,来作为他领纳人间境界的工具。
以平实导师在讲记中所举——董永与七仙女的神话故事来说:七仙女中最小的织女本来生在欲界天,但是欲界天的欲触比较细,男女间的贪爱也比较微细,而她因为欲贪粗重,不喜欢这种微细的男女欲爱;反之人类夫妻间相对粗重的欲爱,她看了就既羡慕又喜欢,于是爱上了董永,就想来人间嫁给他;这时得要下凡来人间,取得一个人类的色身,才能与董永生活在一起,受用与董永间的欲爱以及人间的五欲。说到欲界天男女的贪爱,是比较人间要来得轻微;我们都知道三界中的欲界之所以称为“欲界”,就是因为这些有情众生,都贪著于色、声、香、味、触,或者是财、色、名、食、睡的五欲;其中尤以对男女色的欲贪最为普遍、也最粗重。但是欲界中有天、人、畜生、饿鬼、地狱五道众生,其中饿鬼和地狱众生,都是因为过去生造作了重大恶业而受报出生去受苦报的,根本无暇受用男女欲;而畜生与人类是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之下,基本上可以同样来看待它。那么以欲界天的天人和人间的人类来比较——欲界天的天人,他们男女欲都比人间淡薄,就是说欲界六天和人间虽然都仍有男女欲,但贪著淫乐之心则有轻重、厚薄之分,以人间为最重,越往上升则越轻。
人间的淫欲乐触,必须男女二根交合达于性高潮,才能暂时满足人类的贪欲;欲界六天中四王天和忉利天的天人仍然有二根交合,到达性高潮时,淫根中有风气流出,以此来满足贪欲;第三的夜摩天,是以男女互抱来满足贪欲,已经不需要男女二根交合了;到了第四天兜率陀天的天人,则只需要互相牵牵手就已完成性事,满足他们的贪欲心;第五天化乐天,连身体接触都不需要,只要男女互相看望、进而互相微笑,就可以满足欲贪;最后的第六天他化自在天,则只需要男女对看一眼,便满足淫欲了。所以在欲界人间和欲界六天,越往上升男女互贪的贪求心越淡薄,而二根交合的淫欲乐触只到第二天忉利天为止,第三天夜摩天起就已经没有二根交合的淫触乐受了;但是不管满足男女贪欲的形式如何,只要仍攀缘于男女欲,就不离欲界轮回生死。像攀缘于人间的境界取得人间的色身,就会有病菌的感染、流行感冒等等多种病苦;就算生到欲界天也还是有病,贪著欲界诸天的五欲以及五衰相现,这就是他们的病、他们的烦恼;同样情形,攀缘色界、无色界,就有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等不同境界的烦恼病,色界天就是瞋与定境变异的烦恼,而无色界则是仍有无常行苦的烦恼。平实导师开示说:
大约来讲,欲界的大病就是贪。而色界的大病就是瞋:只要你不恭敬天主,他就脾气大发。可是生到无色界还是有个大病,不单是无常,同时也有愚痴,正是阿含道中说的有漏与无明漏。
有漏与无明漏就是解脱道中说的上漏,再加上欲漏,合起来总称为“诸漏”。这三种漏,可说就是众生之所以攀缘于三界的原因,也可说是把众生绑在三界生生世世----欲界、色界、无色界间----来来去去不得解脱的三条大绳。以维摩诘菩萨回答文殊师利菩萨说:“从有攀缘则为病本。何所攀缘?谓之三界。”那么要除去攀缘三界的病本,就必须断离欲漏、有漏、无明漏,所以声闻解脱道中说:“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欲漏是修学解脱道第一个阶段必须要断除的,然后才是断有漏,最后才是断除无明漏。欲漏是什么?就是对欲界法有所贪爱。欲界中的五尘以及对于男女欲的贪爱,就是欲界中的失漏法,使人们的解脱功德不断漏失,这个欲界漏是修道位中要先断离的第一个部分。可是,修道位之前先要断我见,先要发起见地成为初果人——那是见道,不属于修道。断我见后接著才是修道;在见道位中努力修道,还没有断尽欲界漏之前就叫薄地,是薄贪瞋痴的意思。这是说,由于欲界爱而引生的贪瞋痴已经淡薄了,就称为二果人。
但是在真正的解脱道中,二果人还不算是圣人,虽然有努力在修行,可是还没有断尽欲漏,他的心境还是留在欲界法中。说到断除欲漏,并不是自己想要断就能断,也不是自己认为已断就是真的断,是否真的断了,要以亲证为凭;什么是亲证为凭?就是从心中确实断除了。当心中确实断了的时候,初禅就会自动现前;必须以此作为证明,以此作为验证,就是要以欲爱的现行断了,初禅发起了作为证明,要以初禅的不退作为验证,才能叫作已离欲漏。所以声闻道中真正圣人是指三果人,他们已经断除欲界爱,也就是永远离开了欲漏,于欲漏得解脱,于欲界爱得解脱,这样才是真正证得离地——离欲界境界的三果人。因此平实导师说:没有不证初禅的三果人。这是解脱道中的第一个修道位,所要断离的就是欲漏,欲漏断离了便成为三果人。
接下来要断有漏。有漏是指什么呢?是指色界有、无色界有,这全部都是有漏;因为,如果不能断离有漏,就会继续受生在色界或无色界中,依旧不免轮回生死;所以继续保持未来世的色界有、无色界有的存在,就会漏失解脱功德,称为有漏。平实导师在《法华经讲义》中开示:
已断欲漏之后,接著要实质上去理解:三界有到底是什么内涵?欲界有已经断除了,色界有是什么?无色界有是什么?都要去了解;并且能够确定自己不会再受生于色界有、无色界有之中,这样才是断除了有漏。可是这个断有漏是要在初禅发起之后,自己实际上去体验、去进修第二禅,然后以第二禅的证境就可以推论三禅、四禅以及四空定境界中的名色有,对色界有及无色界有就可以推知出来。。
经过这样推知色界及无色界的境界,自己可以确定不去受生,五下分结断除,就是真的断有漏。但是虽然断了有漏,自己确定不受生了,是否就能不再受生?其实不能,因为还有无明漏没有灭除。导师解释说:
那个无明漏就叫作慢,是“我慢”,但不是指一般所说的与别人相比较而引生的慢。这是因为欲漏、有漏断除之后,剩下的最后一分有漏——另外称为无明漏;但这个无明漏并不是因为他没有执著就灭除了,而是因为他心里面还有我慢;这个慢是说他还有一个想,那个想叫作了知;了知什么?了知“我已不受生死”,他还有这样的舍心存在。当他有这个舍弃五阴的舍心存在时,他就会继续出生在上二界中。如果他只有初禅,那他死后还会生到初禅天去;如果他具足四空定,死后会生到非非想天去;是因为他还有舍心,死后就无法随即入无余涅槃,得要受生于上二界中,然后在那边舍寿时才能取涅槃,这表示他的无明漏还没有断尽。
这意思是说:纵使这个解脱道的修行,已经断除欲贪证得初禅,乃至进一步断离有漏,证得离地的三果阿那含的证量;但是由于仍然有这个微细的我慢未断,他舍寿后就必须生到色界乃至无色界之中,去上流般涅槃,乃至多生历经色界、无色界诸天上流处处般涅槃的过程。
导师说:当他把这个舍心给断除了,我慢就不存在了。这个我慢,不是跟人家比较说“我比你行,你比我差”那个我慢,而是还有一点点自己感觉不到的“喜乐微细意识自我的存在”。为什么他这个舍心还会存在呢?是因为微细意识的自我还在,自我的那个觉想就是自我的了知,这个了知还愿意继续存在,就是还没有断尽无明漏,这叫作我慢。所以,当他最后发觉到这一点,而把这一个我慢也断尽的时候,就是无明漏断尽了,五上分结才算是全部断尽。
从上面平实导师的开示,可知依声闻解脱道的修习是可以断离欲漏、有漏、无明漏而断除三界攀缘,也就去除众生疾病的根本。但是维摩诘菩萨为什么不认可世尊座下那些慧解脱、俱解脱,乃至三明六通大解脱的阿罗汉弟子?维摩诘菩萨的“不可思议解脱”,究竟是什么样的解脱?生病的菩萨又该怎么样安住自心?时间的关系,这就得留到下集再来为大家进一步说明了。
阿弥陀佛!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