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相念佛资料汇编(十方论坛忆佛拜佛问答集锦)(5)
三乘法菩萨答:
众家师兄不要互顶礼,我甚怕!凡夫顶不得!师兄弟相称,则为甚妙!
娑婆世界多瞋痴,对修行人不错,因为随时都是境界,随时都是委屈(到底谁在委屈?),福报好的不生此处,修行好的不来人间(这是三界中最殊胜的历缘对境的第一处,绝对可以引发多生恶种,可以日日生起现前。)(众生的恶业重到连医药都是毒,西医的药物直接告诉您许多副作用,真的中医药有不产生副作用者,却少人问津;众生的恶业重到连吃进去的食物多有杀虫药、荷尔蒙、抗生素,可是还是乐于食用;众生的恶业重到连修学佛法都遇到外道法,反而对于正法不生善念),而贪业可以自身不去贪求,以顺境顺于世间人事,平淡心可以过;但是对于逆境则无法安忍,心中很容易生起瞋痴,因此心中很气愤,但是有些场合又无法发作,感觉自己(谁是自己?)好委屈,心中很痛苦,有的情境要日复一日,心理生病,生理也会跟着生病(可名之为业障病,对于缘起不能如理观行,业障现前而生),终日想到这些委屈,就流泪,就生气,不然就生闷气,想有道理的是自己,反而遇到这样的结果,越想越不甘心(不甘心的是谁?),心思驰走,日夜不安。等到学佛以后,开始首度听到「冤亲平等」,开始知道「这都是业」,因此开始愿意接受这「命运」的安排(许多人是学佛后,才慢慢地甘愿,但更多人是学佛了,遇到难关,便想佛菩萨怎么不保佑我,便自暴自弃,想学佛有什么用,这样远离三宝),可是心中实在是很无奈,但是因为知道这诸法之中有业障,是自己业障现前,在念佛回向的时候,常常提到要回向自己某某某的冤亲债主,可是真的碰到真实世界中的冤亲债主,因为末那根本无法胜解其中修行方便,所以常常生起一分无奈和不愉快,脸上永远带着不愉快的对待,但是因为有点「认命」,在无奈中可以慢慢地改变,但是那种不愉快的感觉,以及有一丝许的痛苦,还是很清楚(所以自己高兴不起来,念佛也念得不起劲)。
遇到这个时候,便要以意识的心所功能,开始分析而后了解,这样才能转变末那所执持的习气。要想清楚,这个真的是冤亲债主,而且算是比较轻微的债主,他没有要我们血肉纷飞,也没有每天(上班不过五天?)修理我们,何苦以意识心不断地生起嫌隙,这样他的如来藏还是收得到,两边都互相以不可知的执受功能来传递恶意,这真的是何苦来哉?因此既然佛陀说,要化解彼此的恶因缘,要回向,那就要老老实实地在佛前,求佛作主,大声说出自己愿意将这今日以及过往的功德回向于某某某,将最讨厌、最令您困扰的人说出来,愿意把自己很难得修行的功德回向给他,绝对不要吝惜(有的人会反过来说,我不说话XXX,已经很好了,还要我把功德回向给他,门都没有!有没有搞错,他是这么坏的人,我不计恨他,已经是够好的,还要我送功德给他,哼!办不到!)(所以要看听清楚,活生生的冤亲债主是在面前,凡是让您不顺其心的,就是您的冤亲债主,就是要回向,不要在颠倒中继续颠倒。)(不然这辈子遇到也没有解决问题,
如果还得不够多,下辈子还要继续还,唉,下辈子有下辈子的问题,这样每一辈子都没有正确地解决彼此的业障债务,多生下来,只会越积越多,障碍自己的修行),也慢慢地开始说对不起(有人会说:说什么对不起,又不是我错,是他仗势欺人,是我的某某不对,不是我不对,而且也不是只有我被欺负,所有的人都不满意他,凭什么要我跟他说对不起,我宁可和一条狗说对不起,也甭想我会跟他说对不起)(所以要看听清楚,除了回向以外,是要把自己的脸拉下来,说对不起,不过三个字,花不到我们两秒钟,可是这其中以正确的身行,这要说服末那一分,这可不简单,一点都不简单:这末那如果没有生起决定,这意识忙个老半天,决定要怎么样,怎么样,都只是想的,不是身行),要真的在心里说对不起(对债主本来就应该说对不起,难道还要债主跟我们说对不起吗?被欠钱的,要反过来跟我们说对不起,到底谁欠谁的钱啊?到底谁无理啊?世间人欠人家钱的,有的反而喊得感觉是别人欠他钱,许多人是如此的)(说一声对不起,就能够慢慢消除彼此的债务,靠嘴巴的开合动作,将气体送出,就可化解恩仇,这还不好吗?何不因此感恩佛菩萨的慈悲呢?如是可以在说对不起时候,不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吗?),这中的无奈慢慢转变,开始脸色可以配合说的话,开始平时可以以真诚的态度面对这位「债主」,笑容可以渐渐出来,抱歉的时候,真的带着一分诚意。为么可以带着诚意,先想想这世界谁对您
最好,再想想谁在您面前,您绝对不会心中带着一丝丝的不悦(不悦的是谁?),或是嘴巴中带着一丝毫的刺(带刺的是谁?),便是以这样绝对不会有任何不恭敬的态度,去和这位这些活生生的冤亲债主去说话去,去应对去,这就是冤亲平等中的发心,菩萨开始以这样的心行调整,心开始平静(哪个心?)。但是行人既然在这个世界修行,遇到了这么好的机会(事实是冤亲债主太多了,机会到处都是),怎么可以不更加利用机会,所以要继续往前进,不要只有停下这里,所以要往前转折:想这冤亲债主对于佛法的认识不清,或是没有修学佛法,或是有所修学,但是对于真正了义正法不能够接受,所以将来皆苦,因此未来的果报无论如何,都会比我苦(谁是我啊?),他苦的时候,一定很难过,一定很难忍受,虽然现在没有苦,好像我比较苦(但既然有修学佛法,这个百年人生道场,实在不能说苦,这是逆增上,这不是苦,摄心锻炼,摄心安住,这是修行验证佛法的地方,这是修道的地方,有么苦可说?)(不然不要来这里)但是未来际,他必定受苦,想到这里,就开始替他感到难过,虽然他今生不知道,但是将来真的是苦不堪言,
所以心中开始生起同情心,虽然众生包括冤亲债主都是自作自受,但以苦为实有,所以真正开始相应慈悲,想到冤亲债主未来因为此生的造业,果报不可思议,开始希望这些众生好可怜,如是怜悯都来不及了,谁要生气、谁要起瞋,作什么?(没有熏习修学了义正法,许多人将来还是不免于三途,乃至像我们身上数不清的细菌众生,虽然各各都有如来藏,何能够开悟,苦啊!)因此顺观慈悲。
这只有说到其分少分,希望野人献曝之余,能对众师兄们修行有益。
忆佛拜佛在今日施设,正是为了成就明心,而二六时中在忆佛中处理事务,自然念头会变淡,这无妨,因为明心才是此施设的目的。这是我个人理解的。骑声盖色说的是正参究时,由于疑情太浓了,根本无暇他顾,这个境界还是要问过来人。我没有经历这一段。晓远师兄甚是利根,但已经来到了人间,至少也发愿要来,这样何不随顺救度方便,将来往归弥陀,任君行止;以娑婆恶世,实在是很令人落泪,上次阅读到大陆一位小菩萨往生的故事,实在是强忍着,才能够不落泪;晓远师兄既然发愿菩萨行,此生报尽尚还久远,何不就在此世界安忍,修忍辱行,修慈悲行,修无瞋行,这些于极乐世界中可无此法,以极为殊胜安乐土,总清净无染相,为佛力不可思议功德果现。因此菩萨随顺安止,既来之,则安之,莫学二乘小根器,遁隐深山匿林中。应知:恶世众秽好修行,菩萨当机现五浊!
本师释迦牟尼佛,令我动容再动容,法华菩萨常不轻,真乃人间奇男子!
不取净土就秽土,于此五浊誓先入,为道不敢不泣从,将来也称释迦佛!
南无阿弥陀佛!
23、求菩提菩萨师兄问:诸位网上菩萨,阿弥陀佛!
末学拜佛也半年有余了。每周听亲教师开示做忆佛功夫的要点。最近两三周,老师提到忆佛念很细微,轻轻的、淡淡的,若有似无,自己去肯定它、承担它很重要。要去相信你所当下了知的念,就是忆佛念。末学对此颇能领悟它的重要,于是就照老师的话如实忆佛。最近末学感冒加上胃炎,几乎没吃什么东西,平常本来半素食的。这几天的状况也算全素了吧!这样子4、5天下来,于上周末拜佛时,也照老师的开示提起忆佛念,忽然间功夫有所增进,体会了原来忆佛念可以一直和我们同在,只要你作意提起去看忆佛念的念头,忆佛念都在心中。感动万分!非常感恩老师的开示,能让末学忆佛功夫有此进步。另外有这次的经验,末学也认为素食真的能增益道业,因此末学也发愿从此之后改为全素。小小心得,希望能对诸位菩萨有所帮助!
末学求菩提合十
阿弥陀佛!
法振菩萨答:师兄所言甚是!也恭喜您能与无相念佛法门相应,汝是上根人也!
阿弥陀佛!
末学法振 顶礼
求菩提菩萨问:阿弥陀佛!法振师兄过誉了。末学因为业障深重,家中眷属障碍极重,因此功夫做的不很得力。但是莫学非常珍惜修学正法的机会,谨遵亲教师的开示,安忍于一切因缘,每日修行功德尽皆回向。忆佛的工夫时而进步,时而退步,也要学着去安忍。安忍真的非常不容易,但是是必要的路。末学也是借着安忍去发起更大的慈悲心。末学现在有一个深深的体认,要发起菩萨性,要得无上大法,必须要通过最困难的考验。而果实绝对是值得的。希望能与学法有障碍的师兄们共勉励!
末学顶礼诸位菩萨师兄!
阿弥陀佛!
法振菩萨答:求菩提大德您好!
(1)若眷属障碍重,就将平时的功德回向于他们!
(2)修学无上大法,的确需要菩萨种性的人才能得法,有空师兄可以参考正觉同修会发愿文、华严经十行品之十种愿行,把自己的心量扩大,慈悲心增长,如此才易蒙诸佛菩萨庇佑!同时持戒也要严谨,去了解梵网菩萨戒之十重四十八轻戒的条文,如此从各方面精进,道业修行也才能顺利!谨供参考!
阿弥陀佛!
Zwz0099菩萨答:求菩提师兄云:体会了原来忆佛念可以一直和我们同在只要你作意提起去看忆佛念的念头忆佛念都在。末学窃也以为,只此一句,可以了知,求菩提师兄已能与无相念佛法门真实相应了。赞叹随喜求菩提师兄。
求菩提菩萨答:阿弥陀佛!感谢法振师兄的指导,zwz师兄的支持,末学顶礼,阿弥陀佛!
求菩提菩萨问:阿弥陀佛法振师兄!过太深,故有此报,我常真心忏悔。但末学证悟决心决不会因此而有丝毫阻碍,不会放弃此殊胜法门,只求早日能脱离俗务缠绕,专心念佛,早日明心见性。
jade99菩萨答:随时随地的念佛忆佛也是一种自律行为,还可得佛之威德力加持,真是一举两得。聪明的佛子们岂可舍此优良之法?想要改习气就得依佛之戒律,受戒并持戒,戒可遮止许多行菩萨道之障碍,让我们可于成佛之道上迅速成就。佛子们不可不知。舍弃上述之法乃舍本逐末,非聪明之举。
阿弥陀佛!!
末学 jade99合十
24、某菩萨师兄问:有时候拜佛会看到佛像,有时候拜佛不会看到佛像,可以将佛像收起来拜吗?
某菩萨师兄答:请问您拜佛时是睁眼或闭眼?
若是闭眼,则应是脑海中出现佛之影像,而不是看到,是不是?倘若如是,,且您是初学者,建议:何妨保留它,且同时观察自己拜佛的动作是否符合'肌肉松软',速度均匀',如此自我训练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再来谈'转折',好吗?
有时候亮亮的,有时候蒙蒙的,大部份的时候是半球型。佛像有在某个区块中,却很少在脑海出现过。不确定肌肉有无松软,不确定速度有否均匀,只是好像会不知觉地拜到别的地方去!
依您所述,显然是意识之幻相,理应舍弃它,换言之,在拜佛时,只要注意'念佛的念'是否仍在?拜佛的速度是否慢而均?肌肉是否松软?这是要领,请慢慢体会,或则,与您的亲教师详谈。
阿弥陀佛!!
25、某菩萨师兄问:最近拜佛越来越昏沈,妄想越来越多,似乎越来越抗拒拜佛,不知如何是好...
某菩萨师兄答:这是正常的现象,同时也是业障现前了,表示之前拜佛的功德已受用。加油!不被打败!再把念头提起即行。另外可以加强拜忏。无论每日的忏悔或拜八十八佛等等。
若以妄念拜佛仍是有功德,只是为下品。所以有妄念就改成导师所教三段式拜佛,宁愿有一秒的忆念拜佛为上品,胜过妄念拜佛一小时。换句话说,在求精而不求多,在求净念相续不在求跪拜次数与时间。
某菩萨师兄答:谢谢wilson师兄指教。拜佛在求精而不求多,在求净念相续不在求跪拜次数与时间。这句话对末学很受用。受教了。
阿弥陀佛!
26、某菩萨师兄问:请问各位菩萨,无相念佛和一念不生何异?拜佛时清楚明白的以一念不生相续下去可以吗?末学顶礼各位菩萨!
末学也不太明白,似乎无相念佛是无相但有念,而'一念不生'应该无法念佛....并且所谓的一念不生,好像也并不是真的没有念,除非断了意识。不知道是否如此,还请诸位师兄慈悲解答....'一念不生'是有念,但我感到'一念不生'心中无有负担,比较安定,而无相念佛总在分别是否在忆念特定的佛菩萨,有时心中肯定程度还不是太确定,疑惑!基本上没有错。一念不生,为什么还有念,因为有那一念-知道你自己处在一念不生的状况下或者情境里头,因为和其他妄想比起来,着力比较轻,所以相较之下负担比较轻。而无相念佛,是只有一念忆念佛菩萨的念在,只是知道,并不加思维,所以念也是很轻,更直接说,就是用忆佛的念去代妄念。我想仔细思维母子互相思念的那一念,而且是刚起的那一念。因为接下去的念或继续念下去,会有名字影像接着出现。因为依我们思维的过程,先起念,然后判别这个念重要否。如果认为必须进一步处理,就会进入思维的阶段。因为想进一步做更深入的了别或了解,所以名字影像也会随之出现,以帮助思维能更清楚具体。以上还请会上前辈指正。
可是我忆到最后都变成一念不生,说后来我也有观察~就算很想念一个人~想到最后都不知自己在想什么,这样是好还是坏阿~这是不是莲池大师于弥陀经疏钞的'念之不已,念极而忘'呢?发现时是不是要马上拉回来自己在忆什么呢?还是就这样让它一念不生下去。(不过发现了好像就会自动提醒自己在忆什么了)
nick菩萨:所以老师才会常常提醒,常常注意忆佛的念还在吗,如果丢掉了,随时提起。只要提起忆佛的念就好,不管妄念,不要懊恼,不必自责,只管提起忆佛的念-知道自己是忆哪尊佛菩萨。渐渐的功夫就会越来越绵密,也就是忆佛的念加长,妄念少了,短了。到最后就会忆佛的念一念相续不断。
某菩萨答:nick菩萨,您说的太好了!如果莫学估计不错的话,等到“忆佛的念一念相续不断”的时候,也就会逐渐清晰起来,而不会是“雾煞煞”了吧?
末学顶礼各位菩萨开示!
jade99菩萨:很高兴见到新学菩萨们上网来探讨无相忆佛拜佛之相关事宜,末学不揣浅陋提供一些个人之经验来分享,就方法来说,在从事无相拜佛前做些加行(俗称暖身运动,如下水游泳前的热身运动)是有必要的,尤其,初学者过去若无念佛之经验者更是需要,否则,不容易进入理想状况以外,也很容易落入空的一边而不自觉。
首先,面对佛菩萨圣相(会令我们欢喜之相,请参阅「注」)注视那慈悲微笑之容颜,当欢喜心升起之刻,开始持名念佛菩萨圣号,小声而缓慢的一句一佛号地念(能持念珠者更佳),然后,让自己融入那欢喜心中,并保持着那种欢喜心去拜佛,刚开始时每次至少千声,熟练后可视情况递减,递减的标准是以能保持那念佛之欢喜心去拜佛而不忘失该欢喜心为准。譬如﹕您持珠来持名念佛,一般一串108颗念珠,您可能于念了5串左右就能欢喜心满怀并接着能于拜佛时也一样,则您就以5串为度,日后再逐步递减,有壹天,当您自觉可随时随地的欢喜「念佛」,这前加行之修业就可结束了。
「注」﹕佛菩萨圣相之挑选秘诀,不论此相是雕塑或印刷,虽然款式一样,但是所呈现之相貌却是因人而异。就以印刷来说,可因纸张之质料与厚薄,油墨之吸附,阴干之过程,都可令同一款之佛相呈现不同面貌,再加上个人之视力,或近视或散光或远视等,所以,初学佛者须发费些时日来挑选《有缘的》佛菩萨圣相,所谓《有缘的》佛菩萨圣相就是让我们一见就欢喜,再看更喜欢,百看不厌,越看越欢喜,然后,就以这欢喜心来念佛拜佛,无相忆佛拜佛之功夫就很容易上手并成就之,俗谚﹕「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最后之叮咛﹕拜佛之功课做完后,记得一定要念「回向偈」并发愿,正觉同修会的「同修发愿文」能让我们生生世世不离大乘第一义谛佛法,有缘菩萨可参酌之。
祈愿佛菩萨加被修学大乘第一义谛佛法的菩萨们,于佛菩提道上能地地转进无障碍,早日圆成菩提。阿弥陀佛!!
jade99合十││Ynb
倘若您想藉无相忆念拜佛之修行来探究「生命的实相」---如来藏,则皈依佛、法、僧三宝之举应为前加行之一。
皈依佛、法、僧三宝之功德请参阅本论坛fanbuddha菩萨于2004/05/10所贴之文,而今末学仅就世间法来说其必要性,基督教信仰上帝必须先经《受洗》仪式,一贯道要得「三宝」同样必须先经《求道》仪式,至于,儒家、道家、及具有专业技艺之各行各业想要入门求艺都得《拜师》才能学艺,那么,为何能让众生了脱生死轮回之大乘佛法,就可不经由皈依佛、法、僧三宝来学习而能轻易得其旨趣﹖这是没有道理的。尤其,大乘佛法之了义经典是阐述真实心---如来藏,该心具金刚性,坚固无比,不是一般的「大钢牙」或「太空陶瓷之牙」所能《啃嗑》得了,换言之,想以哲学家或文学家的研究心态来研读《啃嗑》大乘了义经典,而期望开悟了知生命的实相---如来藏,这是缘木求鱼,于理于事都是不可能的。而事实上,这世界上并无那位文学博士或哲学博士因《啃嗑》大乘了义经典而悟出佛所开演之真实心----如来藏。
依事理言,欲求真实心----如来藏,应依「物以类聚」之理来求,换言之,既要觅真心,则应当以心求心,才能心心相「应」,俗云:「心领神会」,如此才是如理作意之思维。那么,应以何心来求呢﹖当以信心求,首先,要相信有佛,且佛是由有情众生(人)累世修行而成,信佛者必得佛所渡,其次,要相信「法界因果律」,相信第三转**之唯识经典是佛所说,再次,要相信阐扬唯识经典之菩萨胜义僧,以恭敬心接受他的教导,因此,皈依佛、法、僧之举是无法避免且必需要的。
再次,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虽然生于佛法之末法期,但既能遇正法,只要依教奉行:积极修集福德资粮,勤修动中定力,熏习唯识之般若正知见,不须在乎学习时间的长短,缘熟必可开悟,「法界因果律」所使然故。
最后,要发「成佛之大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以期能跟佛菩萨心心相印,并得十方诸佛菩萨之摄受。
提醒有缘读此文之菩萨,真正开悟了知实相心者是以「心领神会」来读大乘了义经典,而非用《啃》的,换言之,以「真心」来读经跟以「意识妄心」来读经,两者「心境」截然不同,那种体验非局外人所能想象一二,信不信由您﹖
阿弥陀佛
jade99合十
某菩萨师兄问:末学请教师兄:若是没有因缘机会,向出家僧众求皈依,而是自誓三皈依,不知是否可行?另外,学习无相念佛,是否一定要受五戒呢?恳请师兄慈悲解说...
jade99菩萨答:依末学所知,有情众生欲皈依三宝,理应向僧宝----出家菩萨求受皈依。同修会不曾硬性规定必须受五戒才可习无相念佛法门,但鼓励同修们尽量受持,至少,多分受持杀戒可减少学习障碍。若您因环境因素而无法正式履行皈依仪式,请参阅下列网页:(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0-9/book999-12.htm)
相关皈依事宜烦请径洽正觉同修会。
阿弥陀佛!
末学 jade99合十
相关阅读
- 上一篇:无相念佛、拜佛问答集锦(般若信箱)
- 下一篇:九品往生表
推荐文章
阅读排行
最新收录
讲座文稿
- 何时开始“转识成智”?
- 观一切妄念无相
- 为什么阿赖耶识能能生一切法?
- 增上心学谓定学诸种三昧
- 活在当下,并非心性无见
- 佛藏经卷第一
- 佛藏经卷第二
- 佛藏经卷第三
- 佛藏经卷第四
-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 佛说解节经
- 深密解脱经卷第一
- 深密解脱经卷第二
- 深密解脱经卷第三
- 深密解脱经卷第四
- 深密解脱经卷第五
- 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
- 解深密经卷第一
- 解深密经卷第二
- 解深密经卷第三
- 看看我们学的是不是相似佛法?
- 礼佛的规矩
- 八万四千法门与不二法门
- 不断烦恼而证菩提
- 欲界中的有情四生---卵胎湿化
- 佛教八部护法:天龙八部
- 释、儒、道所说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吗?
- 何谓佛教?
- 两个关于“因果”的故事
- 早晚二课仪规
- 菩萨戒之八种殊胜
- 什么是佛法?
- 关于受戒、持戒、犯戒的问答
- 菩萨戒诵戒仪轨(佛教正觉同修会)
- 梵网经菩萨戒本(难字注音)
- 血肉带回的《楞严经》
- 大乘法中的僧,含括了在家和出家四众
- 什么是破和合僧?
-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则非
- 信仰佛教必须出家吗?
- 顿悟与渐修
- 佛菩提二主要道次第概要表
- 如何获得真正的初地
- 如何修百福
- 诸地菩萨所证之涅槃
- 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之性
- 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之性
- 佛陀如何度天魔
- 《佛说阿弥陀经》里的「出广长舌相」是什么
- 禅宗“开悟”究竟是怎么回事?
- 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一大阿僧祇劫到底是
- 修学佛道“信”很重要!--三资粮之“信”资
- 菩萨转依如来藏的功德--平实导师法语
- 亲见自住弥陀
- 「一句佛号概括事理」的真正意涵
- 声闻、缘觉圣人和 佛的十八种差别
- 什么是佛
- 如来行一切行、修三种增上学都是为了利益众
- 菩萨实现福报的方法:继承、婚姻或自己努力
- 正说无余涅槃
- 《心经》到底在说什么?
- 定慧知见
- 定的正受
- “有情无情同圆种智”一语乃方便说法,非真
- 学佛最大的盲点就是想要了生脱死
- 什么是真正的法师
- 佛法中的智慧有几种
- 定力、定境、定相的差別
- 一切众生以四食存
- 大乘法中的善根
- 何谓“五浊”?
- 八种无福听闻佛法的众生
- 八解脱(九证法)
- 见惑与思惑
- 戒有几种?
- 行者具足四禅八定正受之前,当须先求见道
- 证初果的观行
- “空”有两个含意
- 菩萨之四果
- 欝头蓝弗——以定为禅无法解脱生死
- 供养智波罗蜜应知四事
- 菩萨尊贵,不可思议!
- 菩萨戒诵戒仪轨(佛教正觉同修会)
- 禅定与静虑之异同
- 何谓自利利他?
- 度众的善巧方便
- 真正的菩萨行
- 菩萨初果——须陀洹
- 菩萨二果——斯陀含
- 菩萨三果——阿那含
- 菩萨四果——阿罗汉
- 怎样才是有菩萨性?
- 如何修证解脱道
- 菩萨种性何其尊贵
- 皈依后的正行
- 有证量的菩萨可以为人解说法与次法的内涵
- 持守菩萨戒的三个基本原则
- 如何修证四果
- 如何修证三果及初禅的发起
- 如何修证初果
- 每个人都有苦衷,需要慈悲心与同理心来善待
- 消除怨恨,和乐相处!
- 真正证悟了以后,才容易具足发起至诚心、深
- 修行一定要闭关吗?
- “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哪里修行比较快
- 欲离众苦,当观无常!
- 解空第一的“须菩提”为何成佛最迟?
- 供养智波罗蜜应知四事
- 禅定的实证
- 什么是忍辱波罗蜜?
- 如何修百福
- 神通是依附意识而有,不是常住法
- 修禅定(静虑)不放逸的方法
- 菩萨的热情与不攀缘五欲
- 精进学佛也要深观眷属跟环境的因缘
- 发七种心可得灭罪
- 修福可以抵罪吗?
- 亲手布施,未来享用美好果报
- 断了“我见”会怎样?
- 听闻佛法的功德比赚几百亿还重要
- 出家人为何要受供托钵?
- “随缘”能不能帮我们减轻烦恼?
- 自杀与杀生
- 释、儒、道所说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吗?
- 能烧出舍利子就是有证量?发疯与梦境的差别
- 五根不具足原因
- 如何使诵经的利益达到最大
- 关于“戒”的问答(正觉电子报般若信箱)
- 信仰佛教必须出家吗?
- 是一花一世界?或者是一叶一世界呢?
- “知见立知”与“观行”的差异
- 妄想因何而生?使定力提升的关键是什么?
- 如来藏本来具足,世间第一位众生为什么有无
- 犯五逆罪可以成佛吗?是否罪性本空?
- 对初学佛者要从何着手呢?
- 密宗对四加行之误解
- 如何看待《西藏生死书》里面的内容?
- 声闻、缘觉为什么不能称为佛?
- 何谓天魔 阴魔 烦恼魔?
- 佛陀为何制酒戒?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2)---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3)---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4)---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5)---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6)---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7)---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8)---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9)---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0)--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1)--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2)--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3)--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4)--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5)--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6)--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7)--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8)--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9)--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20)--
- 六祖慧能说的“菩提本无树”是开悟诗吗?
- 顿悟与渐修
- 禅宗实证有三关:明心、见性、破牢关
- 佛陀拈花一笑的故事---禅宗的起源
- 菩萨不引用公案、不耍机锋的原因
- 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之性
- 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克勤大
- 六祖度道明禅师的故事
- 大慧宗杲禅师是径山中兴之主
- 宗门无念心体非是定心
- 如来有所说法耶?
- 大慧宗杲禅师略传
- 大慧与天童同一所证:如来藏
- 大慧禅师之心性
- 离念灵知之非
- 似即似,是则不是
- 天童正觉禅师所悟者其实不由默照而得
- 悟的六种表象
- 永嘉大师以亲证如来藏而言证道---永嘉大师
- 眼见佛性
- 上品上生
- 上品中生
- 上品下生
- 中品上生
- 中品上生
- 中品中生
- 中品下生
- 下品上生
- 下品中生
- 下品下生
- “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哪里修行比较快
- 以清净的念佛念与众生结下善缘
- 九品往生表
- 确保您的权益-捐赠器官应自我保护
- 无相念佛资料汇编(十方论坛忆佛拜佛问答集
- 无相念佛、拜佛问答集锦(般若信箱)
- 弥陀法会仪轨
- 2008年5月17日四川大地震罹难者超荐法会
- 莲友往生助念开示文
- 正觉正法公奠文
- 让自己成为一个可亲可信之人
- 色不迷人,人自迷----“七情六欲”的真相
- 人在做不只天在看!
- 人生就是,你必须接受很多人的离开
- 我们生下来就已经欠债累累了
- 佛教中的夫妻相处之道
- “随缘”能不能帮我们减轻烦恼?
- 学佛后能万事如意吗?
- 往生与灵魂说
-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很重要
- 何谓“我”与“无我”
- 孝道最难做到的是什么?色难!
- 【相好庄严】女人,胖一点命好有福!
- 什么是真正的孝道
- 孝养父母的福德等同供佛
- 听闻佛法,功德难量!
- 安全感从哪里来?
- 不受生死系缚叫自在!
- 我们往世的眷属在哪里?
- 下一世我们会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