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相念佛资料汇编(十方论坛忆佛拜佛问答集锦)(2)
末学功课如下:
早上:发愿忏悔,楞严咒、大悲咒、心经、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后佛号一千声,回向法界众生等往生明心见性及往生(如有时间继续多念佛号)
中午:发愿忏悔,楞严咒三遍、大悲咒、心经一遍,赞佛偈后佛号一千五百声,回向法界众生等往生明心见性及往生(如有时间继续多念佛号)
晚上:发愿忏悔,金刚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后佛号三千声,回向法界众生等往生明心见性及往生。(如遇十斋日将金刚经换成念地藏经给我父回向)
为对治淫习末学坚持楞严咒四遍,不知是否如法?
日常烦恼多,习气重,末学在念佛念着不自觉就打妄想去了,唯有按照印光大师的方法努力摄心计数快速持念佛号比较好些。末学也尝试无相拜佛,但在拜的过程中,不知道哪个是忆佛的念,也不容易去控制蜂拥而来的妄念,因此又回到持名念佛中,因为我持名念佛的功夫都很浅,心还很粗,自己就想先努力持名念佛排谴妄念,等尝到念佛味道,法喜充满时,差不多明确能抓住忆念的念头时弟子再开始慢慢舍离佛号修学无相拜佛。不知末学的计划对否,到底应该继续以持名念佛锻炼功夫还是直接就开始体会无相拜佛。请各位大德慈悲指点!!!
另,末学观察自己现在出离心、惭愧心和慈悲心不象过去那样强,若不发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发不起心来让末学很苦恼。
另,末学在以前每念佛号心中就有明显的不一样的感觉,仿佛感到佛确实在摄受我,但现在妄念多感觉不明显,除非念得比较清静点,会有所感觉,但断断续续。
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心顶礼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一心顶礼大悲观世音菩萨
一心顶礼大势至菩萨
一心顶礼地藏王菩萨
一心顶礼圣平实菩萨
一心顶礼各位名眼善知识菩萨
末学妙宽合十顶礼
今生愿早日明心见性,荷担如来家业,上品上生往生极乐世界。
愿具妙慧勇催邪,救护佛子向正道;
纵使身处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
这是末学在一二三大德后之感受的跟贴:
阿弥陀佛,十分感谢一二三菩萨和信愿.行证菩萨的慈悲指导,末学读了帖后,很是欢喜,没有急于回贴,又重读多次,今下午常于工作、走路中体会与整理,一直将持名念佛时那种仿佛被摄受的感觉提起来,确实感觉念头挺模糊,但身体觉受明显,每往那个似有似无的念头上靠时,胸中仿佛被什么东东抓住或仿佛吊了起来,反正和平时不一样,跟念佛号的感觉很相似,只是仿佛少了点念佛号时那种更踏实的觉受。一直观察着那种感觉,偶尔念几句佛号确认,自我觉得体会那种感觉仿佛比提佛号要容易一些,因为无相就不那么耗心力,下午晚些时侯感觉两边耳后和太阳穴处仿佛被左右捏住有点昏胀,不知怎么回事,我想大概是孽障吧。请菩萨大德开示,末学这种体会是否如法?
阿弥陀佛
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心顶礼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一心顶礼大悲观世音菩萨
一心顶礼大势至菩萨
一心顶礼地藏王菩萨
一心顶礼圣平实菩萨
一心顶礼各位名眼善知识菩萨
末学妙宽合十顶礼
今生愿早日明心见性,荷担如来家业,上品上生往生极乐世界。
愿具妙慧勇催邪,救护佛子向正道;
纵使身处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
阿弥陀佛
求菩提菩萨答:赞叹妙宽师兄的发心和每日做那么多功课,末学有一些经验请您参考:
(1)无相念佛刚修学时确实会伴随很多妄念涌出,当在拜佛时只要发觉自己正在妄念中,即刻就把忆佛念提起即可,不用刻意要排遣妄念。只要一发现妄念出现,就回到忆佛净念中,如此每日拜佛做工夫,时间一久,妄念即可慢慢减少,定力可以慢慢增长。千万不要因为拜佛妄念多或忆佛的质量不好而产生懊悔,如此即会堕入掉悔中,影响定力的增长。过去即放下,把握当下这一念,时时刻刻回到忆佛中即可,如此可远离掉悔,定力也可迅速增长。
(2)忆佛念确实不像粗重的语言文字那样可以让人执取,所以会有不能肯定的感觉。亲教师言:觉得忆佛不踏实时,就在心里把那个简单的了知佛菩萨的念承担下来,那个就是忆佛念了,轻轻的、空空的当中有一个'知',不是无记。无相念佛法门就是要让我们远离粗重的语言文字相,如此锻炼可以让意识心行转细,对未来参究真心是很重要的基础。这样子拜佛中时时提起,行住作卧中轻轻带着。所以师兄的感觉本属正常,这就是殊胜的无相念佛法门的特点。
(3)师兄提到念佛时头部昏胀的原因乃是因为在修学无相念佛初期,您很努力想去提起和适应忆佛念,头脑较用力所导致的,您可以参考第2点的方法,等您对忆佛念比较有所掌握时这种现象就会消除。当无相念佛转进到看话头时会比较耗费心力,也会有这种现象产生,并非属于业障,请师兄放心。
(4)要有耐心和长远心。修学无相念佛这样殊胜的法门不能速求其成果,也不应该有那样的心态。以末学的经验,末学乃非利根人,修学进一年多后能对忆佛念肯定踏实,也能常常提起净念,内心常常充实愉悦,都要靠对这个法的信受和坚持。亲教师提到过无相念佛的工夫可以锻炼到很深细,深修这个法门可以提升到三禅所需的定力,即使悟后也要尽形寿的修学。亲教师有言:做多少工夫就会有多少收获。所以修学无相念佛过程中请师兄务必坚持和安忍。
(5)远离一切'疑'和生起信心。当工夫做的不得力的时候,或者烦恼现行而造恶的时候,请师兄不要因此而失去信心,不要常常处于悔恨当中,不要怀疑自己的忆佛念、不要怀疑自己是否能明心见道、不要怀疑是否能达成自己所发的愿...等,每天固定如法发愿、忏悔、回向就可以,时时刻刻回到工夫上,对自己要有信心,内心生起一个决定:不管境界如何,此生就是要坚持照善知识的教导修证和行菩萨道。常常这样提醒自己,意根末那识就会慢慢被说服,让您更能精进在道业上。
以上是末学一路走来的心得和感想,希望能帮助师兄提起信心,精进不退。
末学在此与您互相勉励,愿共证无生,行菩萨道,护持正法,救护众生。末学求菩提合十
妙宽菩萨问:顶礼求菩提菩萨,能遇善知识大德,末学三生有幸。在此祈求多请教法益。末学有一事想问,切愿解答:
安住在我所感觉的觉受中是否如法?刻意忆佛时确实有觉受的,如我所说:恍如心被吊了起来,或紧收,呼吸绘变慢变深,好像还有时还有点气紧等等。好像应努力去观察忆佛之念,而不是安住在觉受中吧?末学怕安住错了,走错路。而且感觉提那个东东好像比提佛号要容易,而且感觉妄念和念佛的那种觉受仿佛同时都在。难道有这么容易吗?不知道是否正确。因不敢肯定,所以不能一直安住领纳。
求菩提菩萨答:师兄法安
妄念和身体的觉受出现属于正常,但切莫执取身体的觉受,忆佛念是无境界的,只是个单纯的了知,也许功夫纯熟后身体也会有轻安的觉受出现,但那都不是忆佛念,忆佛念没有境界,切莫执着除了忆佛念以外的任何境界,否则就离开工夫上了,轻者可能使身体不适,重者即可能招感鬼神,因为鬼神容易跟喜欢贪着境界的修行者相应,藉由在他们身上示现一些鬼神通的境界加深他们的贪着,进而控制他们的身心为鬼神所用,所以不可不慎。
至于师兄的状况也不需担心,不管有任何觉受出现,心里不去执着,只要回到忆佛念上用功,久了之后就不会再出现了。末学求菩提合十
妙宽菩萨问:求菩提大德法安
妙宽在此合十顶礼大德慈悲开示,大德开示有大利益,末学将慢慢思维体会,锻炼功夫,修除性障。争取早日上手,末学打算转入无相拜佛为主,暂时放下持名念佛。不知是否如法,求大德开示。
求菩提菩萨答:阿弥陀佛师兄法安
赞叹师兄善根深厚,于无相念佛法门不生疑惧,能起决定心,师兄可随时转入无相念佛。
师兄初期可先依导师书中前方便体会忆佛念,日常生活中也可体会思维忆佛念。可以用念一句佛号,停顿一段时间来观察忆佛念是否存在,如此反复练习思维。于拜佛中时如果佛号常常出现于心中乃属正常现象,此时提起忆佛念,思维:佛号不是佛,佛的法身无形无相。不去理会佛号的出现,不用刻意压制,念念中都去提起忆佛念。如此做工夫,时间久了,佛号自然不会出现,可安住于简单清净的忆佛念中。
希望对师兄有所帮助敬祝道业增上
末学求菩提合十
8、某菩萨问:求菩提大德法安,末学已开始无相拜佛了,今早拜差不多40来分钟,算了一下差不多平均一拜在5-10分钟之间。末学昨晚将导师所著之《无相念佛》前面初机的部分揣摩了一下,拜时感觉异常受用,法喜充满,心想念着弥陀慈父,还有悲从中来想流泪的感觉,阿弥陀佛,十分感谢诸佛菩萨摩诃萨。
阿弥陀佛。
末学也与大陆之正觉同门师兄接上头,异常亲切。阿弥陀佛。对了,没学有些问题继续请教:1、末学在拜时并没刻意拜得更慢,如果随时间越来越慢,是否可以不管它,就慢慢拜就可,不知是否有特别要求?2、有师兄说这样一段话,请您帮我确认,因为我同修中有人已读过以下经典,我友正在读大藏经:该段话如下“但有几部藏经,目前不宜接触——《圆觉经》,据说导师曾严令禁止见性前阅读;《解深密经》也是见性后才能正受。”是否这两部经典确实不能在见性前拜读,请及时恢复,令末学心得笃定?恭祝早日成就,末学拜佛去了。阿弥陀佛。
9、求菩提菩萨答:师兄法安
1.师兄首次拜佛即能到达40分钟,实属难得,赞叹师兄的善根和定力。至于拜佛的速度,当定力越好,速度会越慢。不需刻意去调整,以轻松舒适能提起忆佛念为主。
2.有关圆觉经据末学的了解,好像是如果利根人读了可能会造成佛性的解悟,但因为条件不具足而无法眼见,导致此生很难亲自眼见佛性,所以不宜阅读。解深密经的话,末学就没有听说。有关这个问题可以请师兄贴到佛法讨论区,请亲证或比较了解的师兄回答会比较完善。
末学求菩提合十
10、冠庆菩萨问:请教求菩提大德,末学在拜佛时,会有一种不想动作的感觉,只想安住在当下的念中,该如何?是保持安住吗?那样会不会变成入定在那里,有违萧老师的意思,毕竟是锻炼动中的定力而不是入定。请大德教导
末学冠庆 合十顶礼
求菩提菩萨:冠庆师兄法安 当您定力增加后,动作自然变的更加缓慢,因为忆佛念变的更深细了,因此会在非常缓慢的动作中持续拜佛,所以基本上还是在动中无相念佛,并非定住不动的拜佛。若是完全处于静止状态,一方面容易落入无记当中,一方面也无法培养动中定力,将来参究的阶段就会使不上力。不过师兄只要确认拜佛中自己的忆佛念都在,缓慢的拜佛是定例增加的自然状况。
末学求菩提合十
11、妙宽菩萨问:求菩提大德法安,阿弥陀佛!
末学依按照圣平实导师的教导修学无相拜佛有几天时间了,几乎每天都没间断。算是慢慢摸到点门路。就这几天的感受,末学提出来请大德确认:末学因习气所致,心特别容易散乱,攀缘之心不断,在加之工作头绪多,感觉早上拜佛时比较清静些,中午和晚上拜佛杂念就比较多了,有时候一拜下来感觉全是工作方面的杂念,心特别易攀缘。
另,特别晚上较晚了,拜佛容易落入无记和昏沉。有时候拜完一拜只是身体机械地在动,但心却稀里糊涂“不知所拜”。在昏沉时,拜下去一翻掌就睡着了,等打一个盹起来不知过了多久。
另,特别是前两天初十四、十五时晚上念地藏经很昏沉,简直念得稀里糊涂,不之所念。阿弥陀佛,惭愧惭愧。
今天中午末学拜佛,虽杂念很多,末学就努力在拜佛的刹那刹那,去看住那个念头,拜得就非常慢,非常慢,估计得将近十几二十来分钟。感觉只有非常慢才能更容易抓住拜佛和忆佛的念头(但并不是作意故意非常慢地拜,而是只有这样心才不容易散),否则很容易就杂念纷飞。但我看到圣平实导师《无相念佛》所说,初学时,一般是一两分钟一拜,所以在拜佛时常会有:“导师所说初学无相拜佛所用的时间是比较短的,况且有菩萨说,越来越慢是定力增强的表现,我刚初学,定力也不强,只是为了抓住拜佛忆佛的念才这样慢地拜。这是否符合导师的意思呢?”等等妄念冒出来,使我心不够笃定,但又不想有意识加快速度,因为怕抓不住,心散乱。但感觉自己应该是做对的,在此提出来向大德求证,令末学心得笃定,道业快速增长。
阿弥陀佛。
最后,祈求大德多加鞭策,千万不要表扬“我”,据实而说即可,因末学障碍重,特别容易骄傲自满。
惭愧末学 妙宽 合十顶礼!
阿弥陀佛,网上有菩萨说,导师所教三段式拜佛有助于排除妄念。请问何谓三段式拜佛?
末学感觉,在拜的过程中,在做身体不是特别用力的动作时比较容易抓住忆佛及拜佛念。比如闻讯弯腰时及身体起来双腿已打直不受力时。在撑起身体用力时,不是那么容易抓忆佛念。
阿弥陀佛!
惭愧妙宽合十
求菩提菩萨答:妙宽师兄法安
拜佛时妄念的出现和昏沉末学都体验过,尤其特别累时常常容易睡着,这些都很正常。至于师兄说要拜的很慢才能抓住忆佛念,这也是合理的,表示师兄能够真正摄心在忆佛上,是件好事。导师说刚开始拜的快那是针对一般刚修习无相念佛的学人容易落入无记而施设的,因每个人的根性不同,而随着自我是合理的。只要忆佛的原则没错就可以了。
至于三段式拜佛来排遣妄念的方法,末学并没有听过。但有一个重点是,亲教师曾经开示过妄念不要去特别排除,而是要专心致力于忆佛念的提起,如此才有助于功夫的增长。末学觉得此理很对,如果专注于拜佛动作上或者排除妄念上,忆佛念就一定不会很好,只要慢慢习惯妄念,等忆佛的功夫比较进步了,妄念自然就会减少。师兄不需执着妄念的出现,因为意识心是念念变异的,而意根又是时时攀缘的,要完全没有妄念那是不可能的,只要我们发现妄念再回到忆佛念即可,如此安住。像末学昨天拜佛时末半小时也是生起很多妄念,而且跟工作有关。师兄要习惯不去理它,而且不起烦恼。如果一直想到妄念的事情,就会落入掉悔当中,影响功夫的增长。与师兄勉励。
末学求菩提合十
12、妙宽菩萨:谢谢大德,末学这几天读《念佛三昧修学次第》才了知,自己有的地方没弄对。为什么末学的妄想多得老把忆佛念丢掉,而且昏沉。是因为末学初机妄想烦恼很粗,定力差,如闭上眼忆佛拜佛,控制不住妄想与昏沉,况且拜得太慢,双腿非常容易疲惫,心思都用到使劲上了,哪能保持忆佛念呢。于是末学按导师的教导,在第一阶段加快拜佛速度,张眼拜佛,果然控制力要好很多,忆佛念丢得也要少些了,身体也不那么累了。末学将继续把第一阶段的工夫做扎实,在过度到闭眼拜佛之第二阶段。惭愧妙宽顶礼!
某菩萨答:赞叹师兄得真善知识摄受,熏修正法。
一、心中的觉受我当它是'妄心'我这样对吗?
修学无相念佛之时,心中只有忆念一佛之心行,这忆念是无境界法,即无一切音声,文字,符号,觉受,名相,唯有或忆或念一念,所忆所念佛号,并不现形,但时时清楚知道所忆所念之佛。比如端视水中之木,不见木头露出水面,但时时清楚知道水中有木。因此,与无相念佛之时,心中生起的种种觉受,不可攀援执持,维除或忆或念。
二、心起觉受就是分别心对吗?
应该是的,有觉有受都是意识分别,是依他起性,生灭灭生,比如空中花,假有实无,作何攀援分别哉?
三、萧老师有提到:持名念佛至无佛可念时的境界就是转折的时候...我以为那是一种定力的表现...我对吗?
是定力的表现,但萧老师的意思不在于此。无论持名念佛或是无相念佛,因为制心一处,必得定力增长。由持名念佛至无佛可念时的境界,说明因为修学持名念佛精进而使定力增长,能够做到无佛可念----即意识觉知心不起持名念佛意愿,安住随定力增长而得到的相应定境。但萧老师的意思,我想应该是这时不能安住此无佛可念之定境,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应该知道转折,转折就是不安住定境,要生起无相忆佛念佛之念,真正开始修学无相念佛。
四、掐珠持名念佛至定力现前时,既将其境承担下来是否等同于无相念佛?
持名念佛至无佛可念,将其承担下来不等于无相念佛。这样做就是安住定境,安住定境就是习定了,不是无相念佛。此时应该检视是否有忆念一念在,如忆念一念在的话,并知道所忆所念之佛,这个样子才是无相念佛,如此安住无相忆念,日久功深,定力快速增长,觉受渐渐消弭,妄想渐渐稀少,自然都摄六根,净念相续,法喜充满,心地调柔,福慧增上。成就萧老师开示的殊胜无相念佛法门,尽未来际受益永无穷尽。
相关阅读
- 上一篇:无相念佛、拜佛问答集锦(般若信箱)
- 下一篇:九品往生表
推荐文章
阅读排行
最新收录
讲座文稿
- 何时开始“转识成智”?
- 观一切妄念无相
- 为什么阿赖耶识能能生一切法?
- 增上心学谓定学诸种三昧
- 活在当下,并非心性无见
- 佛藏经卷第一
- 佛藏经卷第二
- 佛藏经卷第三
- 佛藏经卷第四
-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 佛说解节经
- 深密解脱经卷第一
- 深密解脱经卷第二
- 深密解脱经卷第三
- 深密解脱经卷第四
- 深密解脱经卷第五
- 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
- 解深密经卷第一
- 解深密经卷第二
- 解深密经卷第三
- 看看我们学的是不是相似佛法?
- 礼佛的规矩
- 八万四千法门与不二法门
- 不断烦恼而证菩提
- 欲界中的有情四生---卵胎湿化
- 佛教八部护法:天龙八部
- 释、儒、道所说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吗?
- 何谓佛教?
- 两个关于“因果”的故事
- 早晚二课仪规
- 菩萨戒之八种殊胜
- 什么是佛法?
- 关于受戒、持戒、犯戒的问答
- 菩萨戒诵戒仪轨(佛教正觉同修会)
- 梵网经菩萨戒本(难字注音)
- 血肉带回的《楞严经》
- 大乘法中的僧,含括了在家和出家四众
- 什么是破和合僧?
-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则非
- 信仰佛教必须出家吗?
- 顿悟与渐修
- 佛菩提二主要道次第概要表
- 如何获得真正的初地
- 如何修百福
- 诸地菩萨所证之涅槃
- 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之性
- 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之性
- 佛陀如何度天魔
- 《佛说阿弥陀经》里的「出广长舌相」是什么
- 禅宗“开悟”究竟是怎么回事?
- 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一大阿僧祇劫到底是
- 修学佛道“信”很重要!--三资粮之“信”资
- 菩萨转依如来藏的功德--平实导师法语
- 亲见自住弥陀
- 「一句佛号概括事理」的真正意涵
- 声闻、缘觉圣人和 佛的十八种差别
- 什么是佛
- 如来行一切行、修三种增上学都是为了利益众
- 菩萨实现福报的方法:继承、婚姻或自己努力
- 正说无余涅槃
- 《心经》到底在说什么?
- 定慧知见
- 定的正受
- “有情无情同圆种智”一语乃方便说法,非真
- 学佛最大的盲点就是想要了生脱死
- 什么是真正的法师
- 佛法中的智慧有几种
- 定力、定境、定相的差別
- 一切众生以四食存
- 大乘法中的善根
- 何谓“五浊”?
- 八种无福听闻佛法的众生
- 八解脱(九证法)
- 见惑与思惑
- 戒有几种?
- 行者具足四禅八定正受之前,当须先求见道
- 证初果的观行
- “空”有两个含意
- 菩萨之四果
- 欝头蓝弗——以定为禅无法解脱生死
- 供养智波罗蜜应知四事
- 菩萨尊贵,不可思议!
- 菩萨戒诵戒仪轨(佛教正觉同修会)
- 禅定与静虑之异同
- 何谓自利利他?
- 度众的善巧方便
- 真正的菩萨行
- 菩萨初果——须陀洹
- 菩萨二果——斯陀含
- 菩萨三果——阿那含
- 菩萨四果——阿罗汉
- 怎样才是有菩萨性?
- 如何修证解脱道
- 菩萨种性何其尊贵
- 皈依后的正行
- 有证量的菩萨可以为人解说法与次法的内涵
- 持守菩萨戒的三个基本原则
- 如何修证四果
- 如何修证三果及初禅的发起
- 如何修证初果
- 每个人都有苦衷,需要慈悲心与同理心来善待
- 消除怨恨,和乐相处!
- 真正证悟了以后,才容易具足发起至诚心、深
- 修行一定要闭关吗?
- “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哪里修行比较快
- 欲离众苦,当观无常!
- 解空第一的“须菩提”为何成佛最迟?
- 供养智波罗蜜应知四事
- 禅定的实证
- 什么是忍辱波罗蜜?
- 如何修百福
- 神通是依附意识而有,不是常住法
- 修禅定(静虑)不放逸的方法
- 菩萨的热情与不攀缘五欲
- 精进学佛也要深观眷属跟环境的因缘
- 发七种心可得灭罪
- 修福可以抵罪吗?
- 亲手布施,未来享用美好果报
- 断了“我见”会怎样?
- 听闻佛法的功德比赚几百亿还重要
- 出家人为何要受供托钵?
- “随缘”能不能帮我们减轻烦恼?
- 自杀与杀生
- 释、儒、道所说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吗?
- 能烧出舍利子就是有证量?发疯与梦境的差别
- 五根不具足原因
- 如何使诵经的利益达到最大
- 关于“戒”的问答(正觉电子报般若信箱)
- 信仰佛教必须出家吗?
- 是一花一世界?或者是一叶一世界呢?
- “知见立知”与“观行”的差异
- 妄想因何而生?使定力提升的关键是什么?
- 如来藏本来具足,世间第一位众生为什么有无
- 犯五逆罪可以成佛吗?是否罪性本空?
- 对初学佛者要从何着手呢?
- 密宗对四加行之误解
- 如何看待《西藏生死书》里面的内容?
- 声闻、缘觉为什么不能称为佛?
- 何谓天魔 阴魔 烦恼魔?
- 佛陀为何制酒戒?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2)---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3)---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4)---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5)---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6)---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7)---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8)---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9)---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0)--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1)--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2)--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3)--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4)--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5)--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6)--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7)--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8)--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9)--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20)--
- 六祖慧能说的“菩提本无树”是开悟诗吗?
- 顿悟与渐修
- 禅宗实证有三关:明心、见性、破牢关
- 佛陀拈花一笑的故事---禅宗的起源
- 菩萨不引用公案、不耍机锋的原因
- 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之性
- 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克勤大
- 六祖度道明禅师的故事
- 大慧宗杲禅师是径山中兴之主
- 宗门无念心体非是定心
- 如来有所说法耶?
- 大慧宗杲禅师略传
- 大慧与天童同一所证:如来藏
- 大慧禅师之心性
- 离念灵知之非
- 似即似,是则不是
- 天童正觉禅师所悟者其实不由默照而得
- 悟的六种表象
- 永嘉大师以亲证如来藏而言证道---永嘉大师
- 眼见佛性
- 上品上生
- 上品中生
- 上品下生
- 中品上生
- 中品上生
- 中品中生
- 中品下生
- 下品上生
- 下品中生
- 下品下生
- “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哪里修行比较快
- 以清净的念佛念与众生结下善缘
- 九品往生表
- 确保您的权益-捐赠器官应自我保护
- 无相念佛资料汇编(十方论坛忆佛拜佛问答集
- 无相念佛、拜佛问答集锦(般若信箱)
- 弥陀法会仪轨
- 2008年5月17日四川大地震罹难者超荐法会
- 莲友往生助念开示文
- 正觉正法公奠文
- 让自己成为一个可亲可信之人
- 色不迷人,人自迷----“七情六欲”的真相
- 人在做不只天在看!
- 人生就是,你必须接受很多人的离开
- 我们生下来就已经欠债累累了
- 佛教中的夫妻相处之道
- “随缘”能不能帮我们减轻烦恼?
- 学佛后能万事如意吗?
- 往生与灵魂说
-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很重要
- 何谓“我”与“无我”
- 孝道最难做到的是什么?色难!
- 【相好庄严】女人,胖一点命好有福!
- 什么是真正的孝道
- 孝养父母的福德等同供佛
- 听闻佛法,功德难量!
- 安全感从哪里来?
- 不受生死系缚叫自在!
- 我们往世的眷属在哪里?
- 下一世我们会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