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电子报>第026期>

写给惟觉老和尚的一封信 .......... 林凡石

[第026期]  发表时间: 2015-04-18 01:24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写给惟觉老和尚的一封信
末学为一在家居士,修学佛法亦有十多载,对于佛法之修证既浅也薄;如大多数人,只要听闻何处有高僧大德宣演佛法,禀怀恭敬感恩之心,冀望于高僧大德之金口中,能得解脱之道,或入菩提之门,得一语断生死轮回之流,得一文证实相般若之本;但末学甚感失望,何以故?因其所演之佛法,往往自语相违,或门派之间,所修所证殊异,相互之间无法互证,更遑论能印证于三乘经典!若门派之间存有此种差异,而身为佛门中人,难道会毫无所觉?而师徒相授,所陈之法义,不能顺印于三乘经教时,又如何能广开“弘法”之道场接引众生?真不畏来世之重报?!末学为此甚感忧虑,眼见贵寺各地道场之住持,皆为智慧俊秀之佛门龙象,以大慈悲愿舍俗出家,欲证真于此世,续圣教于未来;故末学不畏“以萤火之智,得望月之讥”,而申佛法之理于只字,指月之指于片文!若逆大德之所修所证,望请大德见谅!
惟觉老和尚常以“所谓禅心,也就是师父说法,诸位听法的这念心,这念心时时刻刻都在定慧当中,清楚明白,随处做主”之六识境,视为开悟,并将此一“悟境”,广弘于僧俗之间。殊不知此证境将使自他沉沦无期!不若惟觉老和尚初期,每日以念佛二十万声为日课,期来世于极乐,而感 弥陀世尊现前安慰(《中台拈花第一集:见性成佛》)。当年老和尚虽感如是,只得事一心,未证理一心;若不以证境自居,极乐中品或上品下生可期。但将此意识胜境比于悟境,未悟言悟、未得谓得之果报,圣教明载,末学毋须多言。为何感应 弥陀现前之境,犹未是悟?譬如老和尚之身,因前世夙世之因,而感现世四大而有;四大而聚之色根,映外尘遂成六: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感触、意知法。若无六根触境,识能生否?纵能不染于外境,内守幽闲,若无意根,意识何在?意识之职,在于了别觉知;了别觉知之性即是无常,因缘而有故。试想:若无真心,即无意根(末那),若无意根(末那)藉五根触外五尘,何来法尘而生意识?若于意根作意之时,无真心识种之流注,意识亦无!如“清楚明白,随处做主”是真实不坏的常住心,请教老和尚:前世“清楚明白,随处做主”之心何在?为何未曾来到此世?此“清楚明白,随处做主”之心若定是真心,则是世世同此一心不断入胎、住胎、出生而来到此世,则老和尚应当如同今日之觉知心能知昨日事一般,应能知晓无量劫之事,今者末学请问老和尚:您在何时种下出家之因?前十世生于何处、做何行业、父母名谁皆应能知才是!亦可不论远因,但言此世:您此世入胎之时,如何入胎?入胎之后如何住胎?若于住胎之时“清楚明白,随处做主”,则住胎之境,能请老和尚一一详述否?眼耳鼻舌又何时具足?出胎之后,当能不须父母教导,即能口说足行,自行大小便利才是,因为过去已证“清楚明白,随处做主”之真心尔!望老和尚慈悲,就此而演述之,以利学人。如以上之述,无法一一演述、证明,则“清楚明白,随处做主”定非真心!试想:无老和尚之五蕴身,则无觉知心;若无觉知心,则无念佛忆佛之念;若无念佛忆佛之念,何感 弥陀世尊之现前?何况能因 弥陀世尊之现前,方有老和尚之“悟境”?如 弥陀世尊未现前,“悟境”何在?依老和尚所说的感应境界,则非感应 弥陀现前安慰,应该都非悟入,老和尚对此有何说法以利学人?又“清楚明白,随处做主”之时,为有“我”、“无我”?有“我”:即悖三乘经教无我之义。“无我”:则何人知晓“清楚明白,随处做主”之境?一心能成有、无之义,则成有生有灭、有常有断之法,堪称真心?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是神秀呈五祖之偈,参禅之士皆从此句,了知神秀未明心地,以妄为我。不晓老和尚知否:此偈之意,即是“清楚明白,随处做主”之意!“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是“清楚明白”之意,“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是“随处做主”之意,何以故?恒以色身为我,恒以妄心灵明觉了为我,使灵明觉了时时现前,并贪著于定境法尘,以为此心是入涅槃之因,误认此心是入涅槃之心,故欲随时随处做主,执“我”有善可修,执“我”有恶可去,执有“我”可入涅槃;而“我”人是以具足五蕴十八界,涅槃之中则是五蕴十八界俱灭,何曾有“我”?唯有外道五现涅槃方有蕴处界“我”,不知老和尚欲证何等“涅槃”?
佛于二转法轮经中示般若实相之理,明真妄和合之义,因真有妄,因妄显真,欲冀学人用妄觅真,合真背尘;理至切,义至明。良由学人不肯死却妄心,不肯死却执五蕴十八界之我,不肯死却灵明觉知之我,枉修沉沦之因,欲成登圣之果,岂非颠倒!若妄心能修成真心,外道早已成圣,而佛亦将于未来之际再成博地凡夫。苟真如此,佛法有何胜妙之处?真如菩提绝对待、无能所;“清楚明白,随处做主”,则是有对待、有能所,不然以何为“清楚”?将何作“明白”?无所取之“处”,何来能“做主”之我?神秀题偈,后人知其阙;老和尚之开示,不知神秀之失,能不惧后世之破拈?然较后世之报障,破拈亦轻矣!
《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佛语分明,当以能见能闻之心,觅著有一能生六尘、十二处、十八界,而又不在六尘中起分别之心,此心即是大众皆有之如来心!又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而老和尚之开示:“清楚明白,随处做主”却是生灭有为之法,差异何止天壤!譬如“清楚明白”:若非能缘之觉知心,缘于所缘之境,再以无明浑沌之理,相较于清明觉晓之意,何来“清楚明白”?是故具足能缘、所缘,不离二边,焉是真心?
既要时时“清楚明白”,就要恒时住于六尘境中;住于六尘境中,又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旨。老和尚若强辩云:“所悟之心不在六尘境中,但能清楚明白。”则末学请问:“老和尚能清楚了知自心不是住于六尘境中,请问此心是何心?是有为无为?”若有为,即是生灭外道法;若无为,又如何能了知自心所住之清楚明白境界?若是本自无为,非强压心识,令心不起六尘觉观之性,名之无为。此外,老和尚的觉知心若不住于六尘或定境中的法尘,还能继续存在吗?法界中其实并没有此类境界存在,老和尚又如何成立此一境界相?
再以《心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之文请问老和尚:要“清楚明白,随处做主”之时,无色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您能成办否?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之心,又如何能清楚明白,并随处做主?还能现观此心是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否?老和尚的开示,正是一处凝滞,步步乖错!
又如《楞严经》所示:“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即明所悟之心若有六尘之觉知,此心即是无明之本。若所悟之心,无六尘之觉观,方是恒住涅槃之心。如是真妄二心迥然不同,须以能知能觉之妄心,觅离六尘、离见闻觉知之真心。真心本就无见无知、无觉无观、无常无断,非证而有、非不修而无,非修而离见闻觉知。妄心则为因缘所生,恒了六尘,从凡至圣,殊无差异;纵然成佛,妄心之性,体仍无二。
老和尚于78期《中台山月刊》30页亦云:【无见才是涅槃心。何谓无见?无见是无能见、无所见,这念心是绝对的、超然的,只有当下这念觉性,没有第二念,只知道酸、甜、苦、辣这一念,没有相续的第二念。如果有第二念就是妄想、就是分别、就属众生。】既然无能见、无所见才是涅槃心,则第一念能知之心即属妄心,更遑论后续所起之心行?遑论清楚明白之有见、有闻?又为恒住“正念”,不能有后续之念,否则就是分别、众生。末学请教老和尚:当老和尚一开始读此文到此段落,共起多少心念?若第一念能知,第二念不能起了知之心念,又如何能知此文之内容?若因每字字义不同,而起不同之念,则此念为初念?或相续之念?若为初念,于理难通,有前后之次第故!如为相续之念,而言初念为正念,即成戏论,因二念同故,同能了知!故说无能见、无所见才是涅槃心,能知能觉之性皆有念,初念一起即有能所,即非涅槃心。
如老和尚所譬:只知道酸、甜、苦、辣这一念。能见之心,缘所见之境,方有知酸、甜、苦、辣这一念,既然初念就能了知,已违您自己所说无能见、无所见才是涅槃心之理,纵然后念不起分别,仍是妄心!事实上觉知心的前念与后念一直都在分别,并非无分别,并非无后念;正当了知酸味之时即已是念、即已是分别故;若无念、若真无分别,则不应对酸味有所了知。
佛曰:“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知老和尚所悟之心是何心?现在之心定然不可得,不可得之心即属过去。未来之心,老和尚又欲强令不生,也不可得。如此,老和尚要四众所悟之心究竟为何?现见知觉心夜夜断灭、朝朝复生,明日、明年乃至无量劫后仍将如是,故是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生灭心,但真心却是从来不曾间断过,自从老和尚未出生时就已是如此,老和尚为何不肯取证从来不曾断灭过的真心,却偏要取证夜夜断灭的知觉心?知觉心一向缘于六尘或定境法尘,本是缘心;阿难缘心听法,犹为 佛所诃,今世老和尚却要大众以听法之心,视为真心,不知是 世尊说法有误?抑或老和尚有误?若 世尊说法正确,老和尚即应当扬弃自己所“悟”之心,并于 佛前忏悔大妄语,重新参禅寻觅真心。若老和尚自认所悟无误,即是表明老和尚证量高过于 佛,则佛语成虚,经典成伪。既能超过 佛,老和尚又何须以释子自居?
今时老和尚以“清楚明白,随处做主”之语,指示于学人,并倡言:【心就是觉性。心者,空也;这念灵知灵觉是空性,但这个空不是“顽空”,觉性的空能生出妙有。如何知道这念心是空?这念心有形相吗?……虽然这念心、这念觉性是空性,但是又能生妙有,是真空妙有。悟,就是悟这个道理。何谓真空妙有?打坐时,心里一念不生,这不就是真空吗?不说话的时候,心里一个字也没有;要说就能洋洋洒洒的说出一大篇,这洋洋洒洒的一大篇就是妙有。……“妙有非有”,“妙有”也不要执著;要用的时候就有,不用的时候这念心又成了真空,所以“妙有”和“真空”是同时具存的。】(78期《中台山月刊》29页-30页)
且不言老和尚之语,悖离圣教,单是自语即相违背。“此念心真空能生妙有”,则初念为正念,后续之念亦应是正念,妙有故!妄想、分别,妙有故!既然“妙有”和“真空”是同时具存的,打坐时,心里一念不生,是有念无念?有念应非真空,无念则无妙有,如何具存?无念妙有,则无一念不生之境;有念真空,念念相续能所互涉,即失真空之理。有念妙有,妄想纷杂,缘尘放逸,既是真心体性,又何须入定恒守精一、必至无念?无念真空,定无能念所念,既无能所,又如何起妙有?因缘何在?妙有真空如何具存?众生因妙有能成办一切事业,能为同分所指陈;空有不二,同时具存,则老和尚应能分明指示真空之所在才是,否则将难逃野狐之名!又此念心乃根尘相触而生,虽是无形,却是有相,何以故?著善即善相,著恶即恶相,善恶不著即无记相,焉是无相?相者:非是如山河大地、丛林草木、飞虫走兽、男女老幼等方名之为相,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是相,有想无想是相,染净是相,禅定是相,法喜是相,轻安是相,一念不生是相,破参明心亦是相,用此著相之心,去觅无始劫来都不著一切相之真如菩提心,此真如菩提方是真正无相无念之心;非由老和尚的这念心所变所成,乃藉此念心去觅去证,觅著本来就无相无念的离见闻觉知之心,即名破参开悟明心;证著此真心,方是真解妙有真空之义!
又,老和尚言“真空生妙有”,您的真空是知觉心,有时说为意识能知、能觉之性,请问老和尚:您的真空知觉性能出生什么法?是否能出生您的色阴?若言能,显然说谎!若言不能,则是妄说佛法。又问老和尚:您的真空知觉性,能出生识阴否?阿含佛法中, 佛说识阴即是了知六尘的六识心;您的能知能觉之心、之性,都能了知酸……等六尘,正是识阴;若言您的真心识阴能生识阴,则老和尚生生世世都不必父母生您,您自己也应该能出生自己了!请问:老和尚您的知觉性既然能生妙有,应该是能出生色阴与识阴的。请您为大众说明:您的知觉性是如何出生色阴与识阴的?
既然老和尚言:“‘明心’先要知道心究竟在哪里,如果不了解这念心在哪里,就是迷糊。”(78期《中台山月刊》29页)老和尚!您的真心在哪里?容末学提示一语:迷糊心即是真心,真心却从不迷糊!如若继续以定为禅,以妄为真,即会以臆想情猜,揣摩“真心”境界,而道“烦恼分分破,真如分分现。”(《中台拈花第一集:见性成佛》75页)若以此悟境,谒请禅师印证,必定棒折骨断,何以故?老和尚的真如乃因“修”而成,须破烦恼真如方现,迥异经中 佛的圣教。不知“烦恼不须破,真如恒时现。”六祖也说:“不断百思想,菩提恁么长。”祖师也说:“妄情不需息,即泛般若船。”何必息灭语言文字妄想呢?真心是从无始劫以来就无妄想的,老和尚为何不知?您说的真心却是夜夜眠熟后都会暂时断灭的,可是真如心从无始以尽未来,永远皆不断故。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写给,惟觉,和尚,一封信,..........,林凡石,写给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