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及相关内容”的问答(4)
5.与6. 欲减轻肉身疾病之痛苦,除以无相念佛功夫对治外,更须加修五阴十八界虚妄之观行,以断我见,渐次伏除对色身及见闻觉知心之执着,乃可致之。至于五阴十八界虚妄之观行及我见之断除,为正觉同修会禅净双修班及进阶班课程重点;若欲进一步了知,可以报名参加共修,一窥堂奥。
问:(一)我人生西时,第六识已停止运作,真如不作分别,阿谁在西方净土修行呢?
(二)老师虽在著作中开示,第六识只有一生,绝不会转生到下一生。但弟子曾经从一些书本看过有人死后的灵魂投生到别人身上,并仍保持前生的记忆与习气的记载,这可使我迷惑了!
(三)是否进入涅盘后便不再轮回,因此佛不入涅盘而仍在度众生呢?
(四)请问老师:香港可会有正觉分堂呢?
答:(一)据《观经》所载,生西之时是「行者自见其『身』坐宝莲华」,可见是经过中阴身而往生的,当然会有意识心现行,如同一般人舍寿一样,并不是意识已经断灭了。
(二)若有人死后投生到别人身上,并仍保持前生记忆的事情,通常都是在那个人死后十年、二十年才传扬出来的,如同西藏密宗的喇嘛们显现神通的事情,在生时都不曾有,都是死后数年、数十年才开始传说,都不是生前有神通,所以传说并不可靠。古时智者曾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因为有许多人为了博取世名与利养,往往杜撰而说、而写,大部分不是事实。
并且,别人的色身是别人的如来藏所生,一定得由别人的如来藏来持身,不可能由另一人来持身,所以投生于新死者的身中,是不可能实现的;除非新死者的基因与他的色身完全相同,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可能死后投身于新死者身中而活转过来,而成为另一个人;但是,即使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基因,也仍然有所不同,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器官移植仍然会有排斥现象,只是比较低而已。虽然我们不否定有藉身还魂的可能,但是机率极低,所以不应信受西藏密宗所说「可以藉迁识法把每一个人的真识都迁移到别人身上」,因为那是需要恰巧遇到基因完全相同时才有可能实现的,而且古时的抗排斥药也还没有发明,而西藏古今的喇嘛们至今没有一人曾经证得自己的如来藏识,当然更不知道死者的如来藏识所在,那又如何能为死者迁识到他人身上呢?所以他们藉尸还魂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三)佛地舍弃人寿后所入的涅盘,其实未入涅盘,因为佛地是具足四种涅盘的:1.诸佛在二大无量数劫以前的七住菩萨位时,就已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盘了,这是二乘圣人不能想象的涅盘境界。2.有余涅盘的修证,只是断我见及我执;佛地则是早已断尽了,当然有此涅盘。 3.佛地既断我见与我执,舍寿时当然可以入无余涅盘,而且佛地更将阿罗汉所不能断除的一切粗习气乃至极细的习气种子都断除了,当然更可具足无余涅盘。4.但是诸佛因为大悲、大愿而不入无余涅盘,但亦已具足有余、无余涅盘的证境,并且更超过此二涅盘,所以诸佛都不住于生死中,但又因为大悲、大愿所持而不入无余涅盘中,所以称为无住处涅盘,生死、涅盘俱无所住故。所以诸佛在人间示现后,依俗舍寿而入涅盘,只是示现给二乘人及世俗人看的:证明确实有人可以经由修学佛法而离开三界生死。
(四)香港创设本会的分堂或分会, 导师认为目前的因缘尚未成熟,仍需待缘;谢谢您的建议,缘熟时将会创设之。
问:曾听过数例亡者于舍报后,经助念几个小时以后,身体变得非常柔软。初死时阿赖耶识尚未完全舍离色身,而身体已经是僵硬的状况,为何在几个小时以后,阿赖耶识已完全舍离色身的情况下,亡者的色身却变得非常柔软甚至出现瑞相?这是什么原因呢?
答:阿赖耶识心体有其自性,其中之一是不可知执受,并且另有融通妄想,在这二种自性共同运作之下,会使中阴身的意识心通于肉体色身而产生变化,所以助念之后的尸身会转变成瑞相。关于不可知执受,在 平实老师讲经说法的过程中,有时常会听到;关于融通妄想,在 平实老师讲解《楞严经》时也曾详细的说过,请回忆一下当时所听闻的法义,可能您就会对这个问题有了解答。由于其中八识心王的互动,以及舍报时间的久暂、助念时机的不同,都会产生种种不同的状况,所以很难用短短的篇幅来解答您的问题,在这里就只能作如此的说明了!
问:请问蟑螂的中阴身也是蟑螂的形象吗?
答:应当生为何物,中阴身境界即生为何物形象;若蟑螂即将转生为他类有情,死时将转变为他类有情形象,不一定仍是原来的蟑螂形象。
问:老师说死亡乃是意根观察色身坏掉而决定舍报,可见死亡乃是由意根决定的,例如《起信论讲记》第二辑的164、177页及《正觉电子报》第13期的14页中所说。但在《真实如来藏》第84页,则又说:「末那既能持身,复能做主,则必不使自己所有之色身老死,然色身终究不遂末那所愿,仍向老死演化。」也就是说意根能做主,但不能持种,意根不想老死却不得不老死,这样说来,死亡不就变成是如来藏决定而非意根决定了吗?又如85页:「彼诸有情(指三恶道)之末那既能持苦趣身,复能做主,应于生苦趣中受苦时,立即舍身他住,而实不能。现见三恶趣有情之如来藏,于苦趣中依旧执持苦趣身而不舍离」,也就是说意根决定要舍报,但如来藏不舍,这样说来,做主的不就变成是如来藏而非意根了吗?意根决定舍报还得如来藏同意,这样决定权不就落在如来藏了吗?又如第二十七章之陈述,众生受苦想舍报而不能得,乃因如来藏之「不可知执受」执持色身,而使众生无法舍身。因此令学生不解的是,平时都说只要意根决定舍身就能舍身,但在《真实如来藏》这本书中却又说意根要舍身却不能舍,因如来藏不可知执受执持色身故,色身不遂末那所愿。因此想请问:舍报是末那决定还是如来藏决定?若是意根决定,则如来藏不应反对舍报;若是如来藏决定,则意根就不是做主者。又第201页提到地狱有情「一日之间万死万生,欲生他处竟不可得。」故想请问:地狱有情生生死死是谁做主决定?即能做主决定生生死死为何不能做主往生他处?
答:死亡可以大略归类为二种:知道死亡时间已到而接受死亡的到来;不愿接受死亡时间已到的事实而极力撑持不愿死亡。说的都是面临死亡到来时的情况。但也有面临极痛苦的境界而希望舍报免苦,可是死亡时间尚未到来而无法舍报的情况;平实老师书中说的函盖不同种类的多种情况,不是单说其中的一种而已,准此而观就无问题了。若意根能于一切时皆作得了主,那世间还有因果存在吗?一切众生皆不愿老死,但又不得不老死;如来藏虽不作主,但随其中所含藏善恶业种成就异熟果报之缘,使得众生随业往生六道轮回,乃至于地狱受无量苦,业报如是,未报尽前出离不得。老师书中所谓「死亡乃是意根观察色身坏掉而决定舍报」,是说:凡夫众生之意根恒与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相应,故在生之时恒执色身、六识等为我而坚不肯舍,当色身坏掉之时,六识渐无法现前,意根虽不愿舍离,奈何色身已不堪使唤,执之亦无用;意识已了知这一项事实而使意根知悉以后,再愚痴贪着之众生,或数小时、或数日……,终会确定执此色身已无意义,故一定会决定舍报的;在舍报之前是已经由意识了知这个情况的,故也可以说是由意识主导的。但舍报之后会出生中阴,乃至再次入胎,皆仍是因为意根作主之故,而无法如阿罗汉已证知意根虚妄,故于舍报后能将意根灭除,安住于如来藏本然之涅盘境界,不受后有。另如已证灭尽定之俱解脱大阿罗汉、无学位菩萨,是有能力随时取证无余涅盘的;或者已证四禅以上的凡夫修行人,也是有能力于短时间内坐脱立亡,再随业力往生的,所以还是有些「人」是可不待业缘而完全由意根作主舍身的。意根与如来藏相互配合运作的道理,若仅以意识思惟,是极难完全体会而无疑问的,最好是能如实修行,待证悟明心之后能现观如来藏与意根、意识了,自然能彻底明白的。
问:平实导师书中曾提及《无量寿经》的一心专忆及一念求生念佛法门:【在《无量寿经》卷下说到三种状况,现在念给诸位听:「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意思是说:要发无上菩提之心:所谓无上菩提之心,就是发四弘誓愿,要去那边求明心见性,回来广度众生。(我去极乐世界,不是浑浑噩噩在那边享受,直至成佛)。这是无上菩提之心,发这个心之后,如果能够的话,一向专意,想着要往生极乐佛国(那就像我们讲「无相念佛」忆念不停),一直到命终。第二种是:如果作不到一向专意的话,乃至十念就好。这样十念,想着无量寿佛,说我要生极乐世界,这二种人都能往生。
第三种是说:「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我们既然发无上菩提之心而求愿往生,发无上菩提之心以后,如果偶而听人家讲说深妙的佛法——讲「明心见性、讲第一义的经典。」譬如《圆觉经》、《大般若经》(或其中的金刚经、心经)《大般涅盘经》、《楞严经》等第一义的深法,能不起烦恼,欢喜信乐,不生疑惑,如果能如此的话,「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
如果发无上菩提之心以后,听到了义经之意旨,而至心欢喜信乐,不害怕、不疑惑、不怀疑。这样的人,只要生起一念,欣慕极乐世界殊胜庄严,无量寿佛的功德慈悲,发愿往生。起这样一个念头就好。过后忘掉也没有关系,祇要有这么一念,这个人临命终的时候,他好像睡着了一样,在梦里面会看见无量寿佛,此时他又记起求生极乐的念头,便随弥陀世尊往生了。真便宜,一念就可以往生了。这也是系念思惟的念佛法门。】〔编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p.130-p.131〕平实导师讲十念、一念可以往生,的确令念佛人信心倍增。但是这样就可以百分百往生吗?还是一定要加上定力、福德、不犯十重戒、不谤人谤法才可以?
答:一念、十念往生极乐乃是弥陀世尊的大愿,但是得要众生与此大愿相应才有效;虽是一念欣慕极乐世界,临命终的时候弥陀世尊同样会现前摄受,但是众生当时是否愿意往生呢?这就要看自己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是否心得决定,如《佛说阿弥陀经》中说:「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也就是说,临命终的时候自己是否「心不颠倒」?只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者,阿弥陀佛一定摄受,如《楞严经》中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再者,佛在经中的开示说:「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除了自己要发愿往生之外,还得要有足够的善根福德因缘,这个部分平实导师在《念佛三昧修学次第》有大篇幅的介绍,请您再仔细的研读,领纳其中的真义。
至于五逆诽谤正法的人,乃是最最慈悲的 弥陀世尊都无法摄受的,《佛说无量寿经》卷一:「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但是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提到:虽然造作「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但是临命终时得遇善知识开示教导、施设方便,令往生者至心归命无量寿佛,也是可以往生极乐世界的,这是下品下生的往生情形,《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花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以《观无量寿经》的定义来说,虽是五逆十恶众生,只要有善知识缘,于临命终时对往生者开示教导及摄受加持,这样就有机会往生极乐。
所以劝请修学净土法门的佛弟子们要对自己往生极乐世界有信心,不仅要往生极乐世界,还要以上品往生为目标,这不是不可能达到的,并且还是容易达到的,只要能够开悟明心就可以上品上生。大家当要对佛、对法、对善知识、对自己都有信心,上品上生还是有希望的。
问:请教正觉学会大德几个问题:
1.如果这一世已明心见性,尚未来得及修学禅定,因为年纪大了而逝世了,不能正知住出胎,下一世又是全新的意识,和这一世全然不是一回事,加上隔阴之迷,七、八识无有证自证分,他根本不知道上一世已经开悟,甚至有的可能连佛都不学了,而这一世能分别,又找到如来藏的意识妄心在死后全灭亡了,那么,这一世辛苦修来的明心见性到底有什么用呢?
2.念佛的人,死后中阴身现起,他还知道加紧念佛吗?往生到极乐世界后,他的意识还是他现在的他吗?有否隔阴之迷?
3.念佛的人,明心后知道自性弥陀是什么,然后一心念佛,希望到极乐世界后再步步上进,保证不会退转,尽管时间再长,也比在此娑婆世界进进退退快得多,等有能力再回来度有缘众生,这算不算自私,有人说这不是菩萨行为。
答:1.如实亲证如来藏者,当「一念相应、心得决定」以后,必能发起解脱与智能的功德,因为已经打破无始无明,大乘见道的无漏功德种子已经熏成故;若在解脱道的观点来看,也已经断除了三缚结,各人会因为自身禅定的修证与性障消除多寡的差别,而使取证的解脱果亦有差别,但必定是初果以上的证德;因此解脱与智能的功德皆能显发任运,舍寿后当然也会使这些无漏法种带到下一世去,于未来世必会使此世的无漏法种流注出来而有因缘能够再次证悟,悟后可以继续往前进修。再者,禅定的修证乃是增上心学的部分,与般若智能的亲证并不是各自独立的影响因素;禅定的证得是会增益智能与解脱的证德,但是就算此世没有办法加修更深的禅定,因亲证实相所发起的决定心的功德,必能在未来世因缘成熟的时候显发,这就是成为久学菩萨的功德;所以这也是必须亲证实相的重要性之一,一切的大乘法门修行都从此一见道而开始转入内门,所以功德受用乃是无可称量的;明心的功德就已经如此了,更何况明心以后又再眼见佛性,其功德更胜只有明心者多倍。
相关阅读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关于助念的知见
推荐文章
阅读排行
最新收录
讲座文稿
- 何时开始“转识成智”?
- 观一切妄念无相
- 为什么阿赖耶识能能生一切法?
- 增上心学谓定学诸种三昧
- 活在当下,并非心性无见
- 佛藏经卷第一
- 佛藏经卷第二
- 佛藏经卷第三
- 佛藏经卷第四
-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 佛说解节经
- 深密解脱经卷第一
- 深密解脱经卷第二
- 深密解脱经卷第三
- 深密解脱经卷第四
- 深密解脱经卷第五
- 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
- 解深密经卷第一
- 解深密经卷第二
- 解深密经卷第三
- 看看我们学的是不是相似佛法?
- 礼佛的规矩
- 八万四千法门与不二法门
- 不断烦恼而证菩提
- 欲界中的有情四生---卵胎湿化
- 佛教八部护法:天龙八部
- 释、儒、道所说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吗?
- 何谓佛教?
- 两个关于“因果”的故事
- 早晚二课仪规
- 菩萨戒之八种殊胜
- 什么是佛法?
- 关于受戒、持戒、犯戒的问答
- 菩萨戒诵戒仪轨(佛教正觉同修会)
- 梵网经菩萨戒本(难字注音)
- 血肉带回的《楞严经》
- 大乘法中的僧,含括了在家和出家四众
- 什么是破和合僧?
-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则非
- 信仰佛教必须出家吗?
- 顿悟与渐修
- 佛菩提二主要道次第概要表
- 如何获得真正的初地
- 如何修百福
- 诸地菩萨所证之涅槃
- 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之性
- 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之性
- 佛陀如何度天魔
- 《佛说阿弥陀经》里的「出广长舌相」是什么
- 禅宗“开悟”究竟是怎么回事?
- 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一大阿僧祇劫到底是
- 修学佛道“信”很重要!--三资粮之“信”资
- 菩萨转依如来藏的功德--平实导师法语
- 亲见自住弥陀
- 「一句佛号概括事理」的真正意涵
- 声闻、缘觉圣人和 佛的十八种差别
- 什么是佛
- 如来行一切行、修三种增上学都是为了利益众
- 菩萨实现福报的方法:继承、婚姻或自己努力
- 正说无余涅槃
- 《心经》到底在说什么?
- 定慧知见
- 定的正受
- “有情无情同圆种智”一语乃方便说法,非真
- 学佛最大的盲点就是想要了生脱死
- 什么是真正的法师
- 佛法中的智慧有几种
- 定力、定境、定相的差別
- 一切众生以四食存
- 大乘法中的善根
- 何谓“五浊”?
- 八种无福听闻佛法的众生
- 八解脱(九证法)
- 见惑与思惑
- 戒有几种?
- 行者具足四禅八定正受之前,当须先求见道
- 证初果的观行
- “空”有两个含意
- 菩萨之四果
- 欝头蓝弗——以定为禅无法解脱生死
- 供养智波罗蜜应知四事
- 菩萨尊贵,不可思议!
- 菩萨戒诵戒仪轨(佛教正觉同修会)
- 禅定与静虑之异同
- 何谓自利利他?
- 度众的善巧方便
- 真正的菩萨行
- 菩萨初果——须陀洹
- 菩萨二果——斯陀含
- 菩萨三果——阿那含
- 菩萨四果——阿罗汉
- 怎样才是有菩萨性?
- 如何修证解脱道
- 菩萨种性何其尊贵
- 皈依后的正行
- 有证量的菩萨可以为人解说法与次法的内涵
- 持守菩萨戒的三个基本原则
- 如何修证四果
- 如何修证三果及初禅的发起
- 如何修证初果
- 每个人都有苦衷,需要慈悲心与同理心来善待
- 消除怨恨,和乐相处!
- 真正证悟了以后,才容易具足发起至诚心、深
- 修行一定要闭关吗?
- “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哪里修行比较快
- 欲离众苦,当观无常!
- 解空第一的“须菩提”为何成佛最迟?
- 供养智波罗蜜应知四事
- 禅定的实证
- 什么是忍辱波罗蜜?
- 如何修百福
- 神通是依附意识而有,不是常住法
- 修禅定(静虑)不放逸的方法
- 菩萨的热情与不攀缘五欲
- 精进学佛也要深观眷属跟环境的因缘
- 发七种心可得灭罪
- 修福可以抵罪吗?
- 亲手布施,未来享用美好果报
- 断了“我见”会怎样?
- 听闻佛法的功德比赚几百亿还重要
- 出家人为何要受供托钵?
- “随缘”能不能帮我们减轻烦恼?
- 自杀与杀生
- 释、儒、道所说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吗?
- 能烧出舍利子就是有证量?发疯与梦境的差别
- 五根不具足原因
- 如何使诵经的利益达到最大
- 关于“戒”的问答(正觉电子报般若信箱)
- 信仰佛教必须出家吗?
- 是一花一世界?或者是一叶一世界呢?
- “知见立知”与“观行”的差异
- 妄想因何而生?使定力提升的关键是什么?
- 如来藏本来具足,世间第一位众生为什么有无
- 犯五逆罪可以成佛吗?是否罪性本空?
- 对初学佛者要从何着手呢?
- 密宗对四加行之误解
- 如何看待《西藏生死书》里面的内容?
- 声闻、缘觉为什么不能称为佛?
- 何谓天魔 阴魔 烦恼魔?
- 佛陀为何制酒戒?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2)---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3)---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4)---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5)---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6)---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7)---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8)---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9)---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0)--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1)--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2)--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3)--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4)--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5)--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6)--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7)--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8)--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9)--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20)--
- 六祖慧能说的“菩提本无树”是开悟诗吗?
- 顿悟与渐修
- 禅宗实证有三关:明心、见性、破牢关
- 佛陀拈花一笑的故事---禅宗的起源
- 菩萨不引用公案、不耍机锋的原因
- 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之性
- 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克勤大
- 六祖度道明禅师的故事
- 大慧宗杲禅师是径山中兴之主
- 宗门无念心体非是定心
- 如来有所说法耶?
- 大慧宗杲禅师略传
- 大慧与天童同一所证:如来藏
- 大慧禅师之心性
- 离念灵知之非
- 似即似,是则不是
- 天童正觉禅师所悟者其实不由默照而得
- 悟的六种表象
- 永嘉大师以亲证如来藏而言证道---永嘉大师
- 眼见佛性
- 上品上生
- 上品中生
- 上品下生
- 中品上生
- 中品上生
- 中品中生
- 中品下生
- 下品上生
- 下品中生
- 下品下生
- “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哪里修行比较快
- 以清净的念佛念与众生结下善缘
- 九品往生表
- 确保您的权益-捐赠器官应自我保护
- 无相念佛资料汇编(十方论坛忆佛拜佛问答集
- 无相念佛、拜佛问答集锦(般若信箱)
- 弥陀法会仪轨
- 2008年5月17日四川大地震罹难者超荐法会
- 莲友往生助念开示文
- 正觉正法公奠文
- 让自己成为一个可亲可信之人
- 色不迷人,人自迷----“七情六欲”的真相
- 人在做不只天在看!
- 人生就是,你必须接受很多人的离开
- 我们生下来就已经欠债累累了
- 佛教中的夫妻相处之道
- “随缘”能不能帮我们减轻烦恼?
- 学佛后能万事如意吗?
- 往生与灵魂说
-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很重要
- 何谓“我”与“无我”
- 孝道最难做到的是什么?色难!
- 【相好庄严】女人,胖一点命好有福!
- 什么是真正的孝道
- 孝养父母的福德等同供佛
- 听闻佛法,功德难量!
- 安全感从哪里来?
- 不受生死系缚叫自在!
- 我们往世的眷属在哪里?
- 下一世我们会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