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
佛法真实,可修可证。持宁法师于《佛法概论》中,提纲挈领阐明三乘菩提的修证原理,又整理出实修法门——念佛与参禅的正知见,并于附录部分,辨明了义与不了义、中观与唯识、佛教诸宗之间的关系等,观点明确,说理充分,通读之后,于整个佛法之要道便能了然于胸。
如今在国泰民安的大背景下,佛教的法运虽然兴旺,但亦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尽管佛法的流传日益深远,不论是寺院,还是书店、书局都在流通各种佛法书籍、音像,其中有法师、居士的开示,有专家学者的著述,有名人谈禅论道,还有一些初学谈学佛的感想;然而这些著作中,哪一些是符合释迦世尊本怀的?哪一些是偏离中道的?初学往往没有能力拣择。一些佛学著述,甚或是“名著”,当读者拜读完毕,往往如雾里看花,不知所云;或如“隔着靴子挠痒”,总觉得关键之处说理不清;甚或是越读越糊涂。这是因为著作者自己没有实修体验,复又不能通达教理,就无法用浅显的语言把深奥的佛学义理揭示出来,使人明白。自己尚未理解掌握的,自己还不懂的,就写出来了,当然他人就更读不懂了。然而有的读者竟以为自己读不懂的就是高深的,这就令人啼笑皆非了。
于人寿百年时,我佛如来悲悯众生福薄,以三乘菩提度化有情。世尊初转法轮说蕴处界苦、空、无常、无我,教导有情断除我见、我执,成阿罗汉,出离于三界,是名声闻菩提;复说因缘观,教导有情观察十二因缘之流转,断除无明,成辟支佛,解脱于生死,是名缘觉菩提。当众多有情断结证果,佛法得以展开,弘扬大乘的因缘已经成熟,世尊便二转法轮,令大心佛子悟入般若实相,成就中道观行;佛子见道悟入实相已,世尊便第三次转法轮,教授唯识的增上慧学;已悟佛子修习增上慧学,渐得地上菩萨之道种智,乃至得一切种智而成佛,是名佛菩提。如是三乘菩提的内涵就是世尊一生讲法的主体。
持宁法师所辑《佛法概论》,虽然篇幅不大,但是以精练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了三乘菩提的内涵,尤其是将菩提道次第的脉络清晰地呈现出来,使人既能领略佛法之全貌,又能窥见佛法之精髓,不得不感叹佛法之博大精深、不可思议。若有缘佛子,据此建立正见,依之修行,必定会渐次迈向正觉。当越来越多的佛子具备正见、真修实证时,佛教再现唐宋时期的盛况,为期不远矣。
大乘菩萨戒弟子 郁见深
2011年7月于北京静心斋
【回向偈】
一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二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