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

87、什么是解脱,如何求解脱? 正珍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由 正珍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电视弘法节目“学佛释疑”系列,今天要谈的题目是:“什么是解脱?如何求解脱?”

要了解什么是解脱前,那一定就是有让人无法解脱的因缘相对的法,就是系缚。系就是牵挂着,如动物被绳索圈着、人被名闻利养所牵着,所行所为都在一定的范围;或者心中想着某件事、某个人,就叫作系念。虽然不是眼前的事,不是眼前所看到的人,但念想就被牵系着。缚就是被捆绑着、拘束着,如常听说人作茧自缚,又如待宰的动物,要被处决的囚犯,被捆绑着无法动转。当我们受到拘束或是有牵挂、系缚,就会有着压力,想要解脱、想要脱离,所以就会想要求解脱。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系缚与压力是如影随形没有一剎那离开,家庭、工作、社会都会形成压力源,所以就有了多元的社会学科、心理治疗,如运动、睡眠、饮食调整的教学,或者透过呼吸法、心理咨商、冥想等来帮助释压解放。这不是没有效果,但都只是一时的自我锯箭法的效果,因为没有真正解决以及了解压力形成的原因与感受压力的源头。

当面对身心所遭受的各种苦受、压力等,一般人和圣弟子有什么差别呢?就有弟子问了佛陀这个问题。佛说:一般没有学佛的人,在依于身而起各种受,而产生了苦痛逼迫,甚至恐惧会丧失生命时,就会忧愁啼哭、怨天尤人或者大声嚎叫,因为这样他就会心生狂乱。如此不但有身上的苦受,更增长了心中的苦受,就好像一个人被两支毒箭所伤,非常的痛苦。

佛陀进一步开示:没有解脱正知见的人,一般都是依着色、声、香、味、触五欲,生了乐受的触。因为乐受而就对乐受起了贪,不知不觉就落入贪的烦恼系缚中,像这样就有了苦受;因为如果失去了乐受就会跟苦相应,那就有欲求不满足,而不知道自己已经落入瞋恚烦恼的系缚。因为都是迷于五欲的表相上,不如实了知受的集起、灭没,以及受的乐味、过患以及出离。对于不苦不乐受的无明烦恼系缚,也没有办法证实的了知。在乐受的时候,就被乐贪所系缚;在苦受的时候,就被瞋恚所系缚;在不苦不乐受时,就被无明所系缚。这个系缚就是贪、瞋、痴所系,就是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所系缚。

依着佛陀的开示,我们可以了知多闻圣弟子和一般人一样,会依着这个五蕴身,都有苦受、乐受和不苦不乐受,差别在于一般人一直以来,都受制于色、受、想、行、识五蕴的种种法相,而迷于色、声、香、味、触等所生的种种觉受。所以就会有顺心欢喜的觉受,就被贪欲结使带着走;有逆境不如意的觉受,就被瞋恚的结使带着走;如果处于不苦不乐的觉受,也是陷于无明的烦恼习当中。因为对于苦乐这两种受的集、灭、味、患、离不如实知,所以对于自己觉受的变化处于无明的状态。其实一般人长时都是在无明的结使系缚当中,一般人在贪瞋痴烦恼系缚下,离不开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的心行,所以会不断地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所牵绊。

所以佛说凡夫是增长二受,像这样身受、像这样心受;身受已经是中了一支毒箭,但是自己又加上第二支,心受的毒箭。圣弟子远离了贪瞋痴的牵绊,唯生一受,就是身受,不受心受;像好像只被射了一支毒箭,不会再射中第二支一样。所以我们可以了解,一样地依止这个五蕴身行来去止,一样地有五蕴的觉受,但是一般人都带着贪瞋痴等无明的结使相应。对于五蕴的无常相、生老病死的随行,没有智慧正理作意,所以不断地迷于五欲的追求,于中起各种不如理作意的身受与心受。而佛弟子能够正观五蕴的法相,能够证实了知生老病死的无常随行,所以不会被五欲所牵使,这是声闻解脱道所要正观的内涵。

而声闻人除了要了解欲界烦恼的系缚外,也要进一步的知道色界、无色界定障的系缚。所以我们在《阿含经》中可以看到,弟子们早上去托钵用餐完,回到精舍往往都已经中午了;当他们洗好衣钵、洗好脚,拿着尼师坛到林中去禅坐时,往往这时候,魔王波旬就会来留难他们。魔王波旬会变成年轻少年的样子,假意关心他们,为他们说五欲的快乐,想要使他们无法安心坐禅。所以如果对于五欲的过患能够如实了知,就不会受到魔王波旬的诱惑。因此对于是什么系缚了我们,如果能够如实地正观、如实地了知,才能够解脱。

但解脱之道也有着许多的歧路,因为起心想要求解脱时,会发现这个世间说解脱方法有许多,因此是否能够值遇到真正的善知识,是很大的关键;而遇到了又是否能够恭敬学法,又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关键;否则遇到了,自己心性高慢,也无法领受善知识的法教。所以当一个人深知贪瞋痴的过患想要出离,向佛求法时,佛陀会一步步地带着,从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慢慢地谈起,如果能够信受,再为他开示:欲为不净,断漏为上,出离为要。让他知道天界各种的果报,虽然殊胜于人间还是不净,色界、无色界也是无常有漏的,要出三界的家,才是真正的出离、真正的解脱。

有许多人看到“出家为要”,就解读为要剃头、着染衣,这只是表相的出家,身形的出家,并没有真正的出家。经典中所讲的出家,是心的出家,是出三界的家。如果这个人能够信受三界爱是无常的,都是系缚,佛才会更进一步为他开示苦、集、灭、道的道理。因此一个人他的次法如果没有满足,听闻解脱道的正受是不可能信受的,这样的人,也不能为他开示胜妙的法义,因为因缘尚未成熟。所以佛说:【不备威仪,欲令学法满者,无有是处。学法不满,欲令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具足者,无有是处。解脱知见不满足,欲令得无余涅槃者,无有是处。】(《杂阿含经》卷四十七)想要求解脱,得先学习正确的解脱知见,但在学习正确的解脱知见之前,要修习次法。也就是依止真见道的善知识,熏习正确的知见,才能了解如何系心而住,如何善具威仪,如何修习清净的梵行,然后依教奉行,于身口意中以如实的修行,这样才能具备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然后才有可能证得二乘的真解脱。

随顺善知识的修学,善知识应当先教导如何断我见。也就是要依弟子的根性,让弟子先明白自己此生以来,一直所执取的我与我所的内涵是什么,是不是可以依止来修学圣道的,这是断我见的基础,依现在可见的五蕴法去体会去观察。接着再告诉他,外道所执取的解脱道与涅槃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外道所说的不能依止,因为外道所走错的路,也是佛陀此世示现在见道前,所亲自经历修学过的歧路。所以在教导弟子,如何修证解脱道证涅槃之前,要让弟子能有充分了解外道的所堕,避免同样落入外道对解脱道的误会中,能够有简择慧才不会走上歧路。能够明了外道所说的我见、我执,自己才不会重蹈覆辙。依着佛陀的开示明确地去观行,自己是依于凡夫觉受而认知的我,其实是无常的;依止这个五蕴身是无常的;外道的种种解脱知见是不可能帮助我们解脱的。

那么解脱是依什么而不会等同于外道的常见跟断见呢?这就是弟子们进一步要去了解的。所以在《杂阿含经》当中有记载着:“有一位仙尼外道,因为他看见外道六师所带的修行团体,当随学者不论是聪明的、钝根的,命终之后都没有记说是往生到哪里去;只有佛陀所带的修行团体,当弟子有命终的状况时,就会记说这个弟子往生到哪里去了。外道尼仙就产生了疑惑,为什么沙门瞿昙有这样的能力,能够得知这样的法呢?于是他就来拜访佛陀,恭敬地请问这当中的差别与原因。”佛陀对仙尼说:“因为你不明白当中的道理,所以会产生疑惑。”

所以佛陀就对仙尼进一步的解释,佛陀说:【仙尼当知,有三种师;何等为三?有一师,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而无能知命终后事,是名第一师出于世间。复次,仙尼!有一师,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命终之后亦见是我,如所知说。复次,仙尼!有一师,不见现在世真实是我,亦复不见命终之后真实是我。】(《杂阿含经》卷五)佛陀将当时仙尼所见到的修行团体分成三大类,第一种:是教导见现在世真实是我,而否定有未来世。第二种:是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命终之后亦见是我,认为现在所认知的五蕴我,具有真实不变的自性,可以去到未来世。第三种:不会把现在所见、所现的五蕴我,当成具有主宰真实不变的自性,也不会把命终后的我,当成具有主宰真实不变的自性。

佛陀进一步的解释:【仙尼!其第一师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者,名曰断见。彼第二师见今世后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者,则是常见。彼第三师不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命终之后亦不见我,是则如来、应、等正觉说。现法爱断、离欲、灭尽、涅槃。】(《杂阿含经》卷五)佛陀的开示是说,第一种外道所见,他因为否定有未来世,是断见外道,所以当然没有能力知道弟子们命终以后的事。第二种认为现在所见的我,具有真实不变的自性,可以去到未来世,所以当然也没有能力,真实的看到弟子们命终之后会往生到哪里去。另一种就是佛陀的教导,不会执着现在世的五蕴有真实不变的自性,断除了对五蕴十八界一切现法的爱恋,已经究竟了知三界法的无常生灭相,所以对于三界爱不会有任何的愿想,心性上已经止息了一切五欲上受想的造作,所以能够自知不受后有,得证涅槃。

当然仙尼听到佛陀这样的开示,只能明白一半,就是外道的落处是断见或者是常见能够知道。但是佛陀所教的解脱道义理,不可能一下就明白,所以他就对佛陀说:“我听了您的开示,我更加不明白了。”佛陀说:“是会不明白,因为这个法甚深,【难见、难知,应须甚深照,微妙至到,聪慧所了。凡众生类,未能辩知。】(《杂阿含经》卷五)也就是这个真解脱法--涅槃之道,非常的深细,很难相应,很难知道,必须要很深细地去体会、观照,才能够相应到他非常深细、微妙庄严的法相。那么仙尼就请求佛陀说:“我已经完全相信你的话,您能够教导我真正的解脱之道吗?”下面就是佛陀和仙尼之间的六段对话,如果您愿意,也可以随着佛陀的问话来起观。

佛陀问:“色法是常还是无常?”仙尼回答:“无常。”佛陀又问:“像这样无常的是苦吗?”“是苦。”佛陀又问仙尼:“像这样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会在当中认为有我,或者异于这个色有我,或者有个我在这个色中,或是色在我中吗?”仙尼答:“不会。”佛陀:“受想行识也是如此。”这是第一段的问答,让仙尼不会在五蕴相上,或者异于五蕴相,或者是想象有个我依于五蕴相而存在。您是否在五蕴的法相上、五蕴外、五蕴中有个真实不变自我的自性的觉受呢?如果是这样就要先去掉。重点在下面的问答,下面问答至为关键,和般若诸经所说的完全相通。

佛陀又问:【“云何仙尼!色是如来耶?”答言:“不也!世尊!”“受想行识,是如来耶?”答言:“不也!世尊!”】(《杂阿含经》卷五)这是第二段问话。第三段问话,佛说:【“仙尼!异色有如来耶?异受想行识有如来耶?”答言:“不也!世尊!”这第三段的问话。你是否也会认为异于受想行识有如来呢?异这个字有着很深的内涵,在此暂且打住,我们继续看第四段问话。佛陀又说:【复问:“仙尼!色中有如来耶?受想行识中有如来耶?”答言:“不也!世尊!”】(《杂阿含经》卷五)这段话在问,色受想行识当中有如来吗?你是否能如仙尼般直接的这样回答呢?第五段问话,佛陀问【:复问:“仙尼!如来中有色耶?如来中有受、想、行、识耶?”答言:“不也!世尊!”】(《杂阿含经》卷五)如来中有色受想行识吗?您的回答呢?最后第六段问答:【“仙尼!非色,非受想、识有如来耶?”答言:“不也!世尊!”】(《杂阿含经》卷五)这六段问话相当的精要,而且完全通于般若诸经,甚至唯识经典。所以如果主张大乘非佛说、主张六识论的人,是完全无法理解这六段的问答。

佛陀曾经开示:“若能了了正见真我,是名解脱。”如果你想要真的了解这六段话的问题,一定要去请平实导师的一套著作《金刚经宗通》来看。所以在佛陀与仙尼的这一段问答话之后,佛陀曾经说:“如果这个弟子他已经入涅槃了,我就不会记说他往生到哪里去;如果这个弟子没有入涅槃,涅槃的因缘没有成熟,我就会记说他往生到哪里去。”仙尼听了佛陀的话以后,他的整个心都相当的调柔,所以完全地就依止了佛陀的教示。所以如果不要起慢、过慢或者慢集、慢生、慢起,当你读导师的《金刚经宗通》,你自然能够相应到微妙、至到的如来,相应到本来自性清净的涅槃,得到解脱的实义。

今天就说到这里。

阿弥陀佛!

【浏览量 620次】
栏目分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