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历史的功能
新史学对于史学家著作史籍的目的众说纷纭。80 旧史学认为著作史籍的目的在 于提供帝王「经世资治」的经验。也就是说,史学家记录历史的目的,在于提供帝 王治理王国的历史经验,使得王朝统治可以永远维系。所以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 就是基于这样的目的而作,也是基于这样的目的而立名。既然是为了王朝统治的利 益,儒教化的史学便以「忠君」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于是史籍记载便产生「为亲 贤讳」的标准。新史学对于旧史学的「忠君」与「为亲贤讳」进行批判。例如,梁 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举例说明: 例如二百四十年中,鲁君之见弒者四(隐公、闵公、子般、子恶),见逐者 一(昭公),见戕于外者一(桓公),而春秋不见其文。孔子之徒犹云「鲁之 君臣未尝相弒」(礼记明堂位文)。又如狄灭卫,此何等大事,因掩齐桓公之耻,则削而不书(看闵二年谷梁传『狄灭卫』条下)。晋候传见周天子,此 何等大变,因不愿暴晋文公之恶,则书而变其文(看僖二十八年『天王狩于 河阳』条下左传及公羊传)。诸如此类,徒以有「为亲贤讳」之一主观的目 的,遂不惜颠倒事实以就之。……其他记载之不实、不尽、不均,类此者尚 难悉数。故汉代今文经师,谓春秋乃经而非史,吾侪不得不宗信之。81 《春秋》是孔子所著的私人历史书,并不符合当时由史官记录历史的法律。因 此,梁启超认为《春秋》并非历史书,只是孔子在独裁集权的古代社会中作为政见 发表的工具而已。82 然而,汉朝的官吏(包括史官)与知识分子在刘彻83「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的号令之下,中国史家与知识分子便臣服于儒教思想。在孔子将史籍 作为发表政见的工具,而刘彻号令天下的知识分子共同遵循,于是开始史学作为政 治工具的史学史。因此,中国史学是工具化的史学,而孔子是史学工具化的始作俑 者,并且成为史学儒教化的重要特征。 儒教思想系以天、地、君、亲、师等五伦作为价值标准,而五伦的核心在于「君」, 也就是帝王。五伦中,「师」是指教导我们的老师,当然是贤;「亲」是所有的近亲 血缘,才称为亲;非近亲血缘,则非亲。「天地」只是作为大自然的代表而已,而「天 子」帝王则代表「天地」统治臣民;所以最伟大的贤圣者,就是帝王。因此,儒家 以「为亲贤讳」作为着史的标准,以「忠君」作为最高道德标准,而获得刘彻的青 睐与独尊。于是「为亲贤讳」而隐匿帝王将相恶事的现象,乃至不惜颠倒事实以就 之的情况,便普遍地存在于中国的历史书与学术界中。 梁启超列举许多《春秋》记载不实、不尽、不均的情形,显示儒教化史学的重 大弊病。然而,儒教史家效忠于王朝统治的利益,因此产生不实、不尽、不均的历 史记载;放诸四海,其实是中外皆然。巴勒克拉夫(Geoffrey Barraclough, 1908-1984) 在《当代史学新趋势》中说: 中国古典史学被简洁地描述为「官僚们写给官僚们看的历史学」。换言之,这样的历史不是如实地记载过去发生的事情,而是为了王朝统治者的利益, 出于保持现存社会秩序稳定的目的,尽可能地抹煞和掩盖「分裂、分歧、紧 张和变异这样一些包括中国社会在内的一切社会的连续发展进程中普遍存 在的特征」,从而制造出某种自我形象。……同中国古典史学一样,法国或 英国中世纪官方编年史也是作为统治的工具来编纂的。十六世纪英国的历史 学著作也是为都铎王朝的利益而撰写的。西贝尔、特雷施克以及普鲁士政治 史学派的其他代表人物的著作充分证明,十九世纪的东方和西方在史学观点 和立场上并没有很大的差别。然而,正是在这个时期,即十九世纪,欧洲却 开始第一次认真地试图将历史学置于事实客观性的新的基础上。兰克学派力 图「如实地」发掘历史事实。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则深入到历史的辩证发展 进程中去。这两个学派都反映了十九世纪欧洲历史学出现的重大变化,而且 只有欧洲纔发生这样的重大变化。84 由于史学家为了王朝统治者的利益,不是如实地记载过去发生的事情,遂产生 不实、不尽、不均的情况,因而丧失世人对史籍的信任,于是重视史料证据的兰克 科学史学于焉兴起。从史学家不断的著作史籍,而世界各王朝仍然不断的衰亡演变, 可以知道史学家宣称「历史书是记实而有经世资治的功能」并非事实,旧史学家的 主张便不再获得普遍认同。新史学家虽然普遍否定史籍有经世资治的功能,但是也 有些人提出历史的某些功用,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例如,鲁宾孙说: 我们所谓历史,同我们个人的记忆,看起来好像不同,实在是差不多的。因 为我们脑箸里面所记得的许多东西,并不是纯粹我们个人的经验,包括许多 听来的或从书籍里面得来的东西。他们在我们的生活上,占一个很重要的位 置。……我们要知道我们脑中所有的知识,同我们自己个人经验有关的,实 在很少。我们自己的生日,同Artaphernes或者Innocent第三的生日,都是纯 粹历史的事实,我们都不能不仰仗他人来证明这两件事。照这样看起来,我 们的记忆不知不觉的同普通所谓历史混合起来了。从这一点看,历史这样东 西就是一种记忆力的扩大,可以用起来明了我们的现状。85 鲁宾孙将历史在我们生活经验上的应用,举例说得很清楚。当一个人成长后, 意识心想要认识自己时,他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明白。例如,小孩想要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生存多久了,只能询问他所信任的父母亲。他的父母亲告诉他已经五岁了, 小孩子只能完全相信,因为那样的资讯已经超过他的意识所能了知的范围了。这样 的困境不是只有小孩子才如此,即使一个行将入木的老人,他的年纪同样必须仰仗 父母以前告诉他的资讯才能计算出。不但是生日,凡是意识的分别功能成熟前,以 及意识在时空限制下所不能了知的所有事项,我们都完全仰仗他人提供资讯。因此, 历史确实具有扩大我们记忆力的功能,可以用起来明了我们的现状,但是前提是历 史事实必须正确无误。鲁宾孙又说: 我们个人的经验,本来有两个缺点:因为我们生得太迟,不能看见许多事物 的起源;死得太早,不能看见许多事物的结局。历史这样东西,很可以弥补 这几种缺点。86 我们的经验来自意识的功能,但是在出生时,我们的意识功能极差,直到初识 世界的儿童期,便发现我们生得太迟,不能看见许多事物的起源,于是需要父母师 长及亲友提供认识自我的讯息。但是,我们的父母师长与亲友的状况也和我们一样 生得太迟,不能看见许多事物的起源。所以我们的父母所获得的讯息,也来自有相 同困境的祖父母,以此类推;其根本原因则是一切人的意识都只能存在当世而不是 从前世来,也不能去到未来世。同样的,当我们年老时,想要了解未来的演变,结 果我们所有的人都死得太早,(也无法去到后世而)不能看见许多事物的结局。史学 家认为全部人类的意识都有同样的困境,那么将全人类的历史事实联合起来,很可 以弥补这几种缺点。 鲁宾孙认为历史可以弥补意识出生太迟,以及死得太早的缺点,正好显示出史 学家以意识的生起与坏灭,作为历史的逻辑起点与终点的错误。史学家以不同人的 意识记忆性,彼此相连接作为逻辑起点与终点,必然产生片断与不连贯的情况。因 为不同人的意识记忆性之间,没有办法完全相连接而不中断,即使以片断而不连贯 的文献、实物作为辅助亦然。所以,当我们认识自己时,意识从现在往前推,只能 推到父母,再推到祖父母,于是我们就依照血缘、姻亲、种族、国家等等关系来认 识自己。这样的历史关系,完全是片断的、不连贯的相关关系,而不是具体的因果 关系。而且将所有有相同困境的人类历史联合起来,往前追溯仍然不能看见许多事 物的起源;往后探寻,仍然不能看见许多事物的结局。因为往前的历史记载愈来愈 少,往后的历史根本尚未发生。因此,联合所有对自我无知的人类意识所记录的历史,并不能完全弥补人类的无知,也不能使我们究竟明了事物的起源与结局。所以, 史籍可以弥补少部分的缺点,但是对于起源与结局的根本问题,则没有丝毫的帮助。 史学会有上述的困境,根本问题是以意识作为历史逻辑的起点与终点,而意识 本身是每夜熟睡时必断之法,也是五根发育成熟前不能现起之法,于是依靠意识所 建立的史学必然不能看见事物的起源与结局。史学家都是从人类身心(名色)出生 之后,开始建立历史,则必然遗漏了出生前所有的历史;也都是在身心死亡后,终 止历史,则遗漏了死后的所有历史。史学家就这样只记载极少的人生片断,而遗漏 大部分的历史,以堆砌不同的历史人物短暂生死的片断,形成不能连贯且混乱的历 史逻辑。因此,现有的史学根本是没有逻辑一致性的历史,是以错误的逻辑起点与 终点所建立的错误史学,是充满不实、不尽、不均的假史学。 真正的史学应该有全面而连贯的逻辑,也就是说,历史的逻辑起点与终点必然 相同而一致,以完成真正的因果关系,进而形塑历史演变所显现于外的相关关系。 那么什么是历史的逻辑起点与终点呢?真正的史学应该往出生之前推进,也就是应 该推进到受胎怀孕,以及受胎怀孕前自己真正现实性的地方—第八识如来藏的存 在状态,作为历史的逻辑起点与终点。换言之,每位有情各自都有第八识如来藏记 录历史,而我们的历史,不但从生到死之中存活期间的所作所为,皆是历史事实; 乃至往前推到怀孕时,再往前推到前一世结束尚未转生的状态,再往前推到前一世 的生活,以此类推的所有状态,皆由第八识如来藏记录而成为历史;往后推到死亡 后,尚未转生的状态,再往后推,则进入怀孕受胎时,再往后推到未来世,皆由第 八识如来藏记录而成为未来世的历史。于是,由前世到现世,现世到后世,彼此相 连贯而不中断,皆由第八识如来藏出生名色二法的同时,记录三世的所有业行,没 有任何的业行可以逃离如来藏的记录。如是一切有情皆有第八识如来藏,作为历史 的逻辑起点与终点,贯串所有的历史,才是真正符合法界实相的真历史;而依此研 究真历史的学问,才能称为真史学。 马克斯认为以商品、货币、资本拜物教所形塑的经济生产方式,决定了人类在 社会中相对的阶级地位,因此人类自己真正现实性的地方就是在人间经济生活中如 何争取生存的所需,所以应该以阶级斗争的手段获得生存资源的公平分配。然而, 人类生存资源从马克斯的眼光中就是物质,因此马克斯主义所说唯物史学的生存基 础,只是名色二法中人类的饮食排泄等,并且新陈代谢而生灭变异的物质色法而已, 仍然是缺乏逻辑起点与终点的一致性,而不能显现完整因果关系的假历史、假史学。
前面我们举述杜维运主张:建立世界性史官制度是今后世界新史学的首务,因 为当事人的及时记载不多见,同时人的记载,遂极珍贵。如此不着边际的主张,是 以仅能存在一世的意识心作为历史的逻辑起点与终点,才需要有遍满世界的史官。 其实,法界中的真正史官,只有永恒存在、永不休息、随时记录众生业行的第八识 如来藏才足以担任,此外无有真实而公正的史官。因为第八识如来藏作为法界史官, 都是及时公正地记载,而且没有刹那的中断与遗漏,使得历史具有过去性、现在性、 未来性,以及连贯性与公正性。因此,真历史与真史学皆具有过去性、现在性、未 来性,以及连贯性与公正性,也就必然具有函盖所有历史主体的完整性,具有不分 业道、法道、贫富、贵贱、强弱、愚智平等记录的平等性,具有明了一切事实的智 慧性,而且具有没有任何错误、造假与矛盾的真实性与一致性。具有如此殊胜特性 而完全符合法界运作的实相的真历史与真史学,是史学的最高境界与理想,故具有 终极性与圆满性。 旧史学以帝王将相作为历史主体,因此以「忠君」作为最高道德标准。儒教化 的新史学以全体人类作为历史主体,以「忠群」作为最高道德标准,实际上,却只 以数量极少的群体作为效忠的对象。而新史学的「忠群」标准,虽以名色二法的相 关关系作为群体的认同,但是并没有贯彻此原则。例如,民族主义或者种族优越论 的史学家就是以血缘(色法)、姻亲(名法)87 等等建立各种不同层次的「群体」 认同,并以效忠该群体作为最高道德标准。所以,新史学虽然以全体人类作为历史 主体,但是依于扭曲名色二法的关系,最后仍然只是以数量极少的民族国家或种族 作为效忠对象,而非全人类的史学,遑论全体众生的史学。威尔斯在《世界史纲》 中说: 打开从奴役和混乱通向近代理想即自愿合作的国家的道路的不是设立临时 投票站,而是建立学校和使人们普遍能接触到文献、知识和新闻。选票本身 是没有价值的东西。义大利人民在格拉古兄弟时代已有选票制度。他们的选 票对他们并没有什么帮助。在一个人受到教育之前,他拥有一张选票对他是 件无用而危险的事。我们走向的理想的共同体不单纯是个意愿的共同体,它 是个知识和意愿的共同体,取代一个信仰和服从的共同体。88
本文标签:历史(5)
本文关键字:历史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佛教读书
- 语译《证道歌》
- 《心经》解读之一:“观自在菩萨”...
- 《心经》解读之二:“色不异空”...
- 《心经》解读之三:“不生不灭”...
- 《心经》解读之四:“是故空中无色”...
- 《心经》解读之五:“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 《心经》解读之六:“心无罣碍”...
- 大乘、二乘所证人无我与法无我的差别
- 八个奇妙的心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讲记版)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二(讲记版)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三(讲记版)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四(讲记版)
- 《菩萨优婆塞戒经》 卷五(讲记版)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六(讲记版)
- 《菩萨优婆塞戒经》 卷七(讲记版)
- 怎样持诵〈正觉总持咒〉?
- 世间法全部都是心的自性
- 实相经
-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讲记版)
- 住位修行|五根何时转为五力?
- 信具足之一|三业端正入佛门!
- 信具足之二|归依三宝,福慧庄严!
- 信具足之三|如理思维,成就五根!
- 信具足之四|乐持五戒十善,勇发四宏誓愿!
- 信具足之五|满足十信位,正发菩提心!
- 如何发起欲界定?
- 信有五个层次,只有智信才能“自觉觉他,觉
- 了知如来十号功德
- 成佛之道简介
- 成佛之道
- 三乘菩提的修行需要智慧而非表相
- 声闻菩提的内涵
- 三法印的意涵
- 依四圣谛出离三界苦成就声闻解脱
- 三界六道皆是苦!
- 三界六道与解脱果的关系
- 三乘菩提的核心
- 三乘菩提的关系
- 佛是如何示现成道的?
- 你拜的是天神?还是鬼神?
- 农历七月十五 恭迎佛教盂兰盆节!
- 《地藏菩萨本愿经》----佛教的孝经
- 受持五戒的意义
- 十信位|真心归依三宝,福慧庄严,种下解脱
- 佛陀开示出家人的饮食观
- 慎勿嫉妒诽谤,招致后殃!
-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 《无量寿经》在讲什么?
- 《华严经》主要是为菩萨而宣说!
- 恭迎观世音菩萨成道日!
- 十四种误会的学佛方向
- 修行证果的四种法要
- 何谓世间、出世间、世出世间?
- 世间智、出世间智、世出世间智
- 受持八关斋戒,如何发愿回向?
- 受持八关斋戒的人应当发起正愿
- 四月初八,恭迎释迦牟尼佛诞辰日!
- 为什么要受持三皈依?
- 礼拜八十八佛的功德利益!
- 47、一念无明与无始无明-下集 正元老师
- 48、六识论与八识论的意涵-上集 正光老师
- 49、六识论与八识论的意涵-下集 正光老师
- 50、双身法非佛法-上集 正伟法师
- 51、双身法非佛法-下集 正伟法师
- 52、大乘入道-实证第八识如来藏 正伟法师
- 53、禅宗以证悟如来藏为标的 正伟法师
- 54、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正德老师
- 55、完整的佛法 正伟法师
- 怎么断三缚结?
- 为什么要断三缚结?
- 色界无色界中的我见
- 欲界中的我见
- 三缚结
- 缚与结是烦恼的特性
- 六种根本烦恼
- 断我见不是断灭
- 识阴为什么是不实的?
- 什么是识阴?
- 三乘佛法所证“无我”的差别
- 菩萨在证悟前,必须先将十信位的五根转变为
- 欢欢喜喜做菩萨
- 修行证果的四种法要
- 先教后施,名大施主
- 众生本来就有菩萨性吗?
- 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发菩提心?
- 具足十信位十心之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
- 去除对世间五欲乐的贪爱,可以检验一位菩萨
- 如何能够很快成就菩萨种性?
- 菩萨修行的内容有哪些?
- 菩萨有哪些类别?
- 云何名智者?
- 菩萨戒诵戒仪轨(佛教正觉同修会)
- 学佛应当先对家庭社会尽责
- 什么样的人才能受大乘五戒及菩萨戒?
- 布施当无所求
- 布施是所有修行的第一课
- 成就菩萨道的基础——人天乘
- 身是道器 | 古圣贤这样“看”病
- 戒有哪些种?
- 在家如何设置佛堂?
- “立地成佛”是什么意思?
- 诵经回向有功德福德吗?
- 如何正确回向?
- 什么叫作回向
- 佛教世界观之~众生观(下)
- 佛教世界观之~众生观(上)
- 拜佛像的真实义理
- 佛教和民间偶像崇拜的的区别?
- 信仰与偶像崇拜
- 图腾与偶像
- 佛是万能的吗?
- 生命是如何流转的?
- 五阴世间和器世间是如何的形成?
- 造物主是万能的吗?
-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学佛
- 佛教的饮食观是什么?
- 饮食是什么?
- 地狱门前僧道多吗?
- 什么人会下地狱?
- 文殊为何手握利剑持逼释迦如来之身?
- 大乘、二乘所证人无我与法无我的差别
- “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
- “日用而不知。”
- 拈花微笑----禅
- 禅宗就是禅定吗?
- 悟的六种表象
- 六祖慧能说的“菩提本无树”是开悟诗吗?
- 顿悟与渐修
- 禅宗实证有三关:明心、见性、破牢关
- 佛陀拈花一笑的故事---禅宗的起源
- 菩萨不引用公案、不耍机锋的原因
- 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之性
- 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克勤大
- 六祖度道明禅师的故事
- 大慧宗杲禅师是径山中兴之主
- 宗门无念心体非是定心
- 释迦佛于然灯佛所受记成佛的因缘
- 如来有所说法耶?
- 大慧宗杲禅师略传
- 《地藏菩萨本愿经》广说助念的方法
- 地藏菩萨教我们如何帮助亡故亲属超度、灭罪
- 修习无相念佛发起欲界定
- 至心念佛的殊胜果报
- 念佛的现世利益
-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中阴身?
- 死后七七四十九天的事
- 庄严净土是怎么来的?
- 为什么见面要称“阿弥陀佛”?
- 念佛修定的秘诀
- 净土圣道
- 【般若信箱】关于往生的系列问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如何讲助念的法
- 关于助念的知见
- “往生及相关内容”的问答
- 莲友往生助念开示文
- 佛教徒为什么要孝养父母?
- 念佛人见到瑞相该怎么办?
- 如何慰喻有疾或即将舍报的菩萨?
- 为什么念佛会得到加持?
- 正觉同修会回向文
- 圆满十信位:护惜佛法,乐持五戒十善,勇发
- 满足十信位,真正发起菩提心!
- 三业端正的人,才能具足福德资粮进入佛道中
- 修定时五种止息恶念的方法!
- 你若澄澈,世界就干净!
- 欢欢喜喜做菩萨
- 菩萨道的饮食观
- 《优婆塞戒经讲记》读后心得
- 性障不除,初禅永远不会现前!
- 如何发起欲界定?
- 受持八关斋戒,如何发愿回向?
- 如何成为大施主?
- 礼拜八十八佛的功德利益!
- 正统佛教的清净修行法门
- 怎么改善自己未来世的福报?
- 布施、赞叹、供养所获功德有哪些?
- 为什么说“吃亏是福”?
- 很容易被忽视的十种绮语口业!
- 如何守护口业?
-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
- 习气种子如何断?
- 执着与苦
- 优婆斯的前世今生
- 心灵鸡汤能断除烦恼吗?
- 众生成就,菩萨成佛
- 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
- 费闲歌
- 德音 正音,谁能疗愈心灵
- 当你老了
- 断我见以后的生活方式
- 最大的谎言
- 你会想佛吗?
- 无相拜佛的由来
- 《地藏菩萨本愿经》----佛教的孝经
- 地藏菩萨教我们如何帮助亡故亲人超度、灭罪
- 你有扶门的习惯吗?
- 好大的灾难!!!
- 甘愿做菩萨
- 我虽不是鱼,却知鱼之痛
- 放下屠刀的故事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多闻第一阿难陀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论议第一迦旃延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密行第一罗睺罗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智慧第一舍利弗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头陀第一大迦叶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持戒第一优波离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天眼第一阿那律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说法第一富楼那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神通第一目犍连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解空第一须菩提
- 忍辱-奉佛至孝感动天地
- 不昧因果---百丈禅师与野狐的故事
- 佛食马麦--佛陀也不能改变因果法则
- 释迦牟尼佛出家的故事
- 八风吹不动
- 往生兜率天未必能亲见弥勒菩萨
- 世尊往昔是如何放生救生的?
- 不合理之事必有前因!
- 布施当无所求
- 意识虚妄经教汇编 扉页
- 意识虚妄经教汇编 缘起
- 意识虚妄经教汇编 目录
- 第一章 北传阿含部诸经 第一节 《长阿含经
- 第一章 第二节 《长阿含单译经》
- 第一章 第三节 《中阿含经》
- 第一章 第四节 《中阿含单译经》
- 第一章 第五节 《杂阿含经》
- 第一章 第六节 《别译杂阿含经》
- 第一章 第七节 《杂阿含单译经》
- 第一章 第八节 《增壹阿含经》
- 第二章 南传尼柯耶诸经 第一节 《长部经典
- 第二章 第二节 《中部经典》
- 第二章 第三节 《增支部经典》
- 第二章 第四节 《相应部经典》
- 第二章 第五节 《小部经典》
- 第二章 第六节 《律藏》
- 第二章 第七节《弥兰王问经》
- 01、宗门与教门(第1集) 正德老师
- 02、宗门与教门(第2集) 正德老师
- 《六祖坛经》系列讲座 第05期 法雨普降,泽
- 《六祖坛经》系列讲座 第04期 5/6~5/7 两天
- 延寿禅寺《六祖坛经》系列讲座 第03期 开演
- 善财五十三参鬻香长者
- 大年初四《六祖坛经》系列讲座:杭州富阳区
- 禅宗的各宗与祖庭
- 戒香的熏修功德非常重要
- 重走虚云路,朝圣鸡足山!缅怀大德志,修持
- 九月九日重阳节
- 2016年12月泰国曼谷禅修之旅开始报名了
- 鼻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一代画僧 | 担当山水全集
- 贪著香尘的过患
- 大势至菩萨道场——佛教十大小名山之江苏南
- 戒德香---其香微妙 熏无边界
- 精选丨朴院,城市中的一片净土,一处禅意生
- 鼻根、香尘、鼻识三个法界互相关联,并依如
- 栴檀香供佛,功德无量无边
- 香积如来所食之余饭,凡有食者都能灭除一切
- 闻香悟道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