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主是万能的吗?
有万能这个观念,是因为众生对于五阴世间还有器世间是如何形成的真相不明了因为无明产生的虚妄想。各宗各教都以为他们所宗之造物主是万能的,就是因为无明所产生的,各个宗派都以为他们自己所崇拜的上帝、阿拉或是说老母娘是造物主,能够出生一切,是万能的。但是,请问:如果每一个宗教所说的造物主都是万能的,那到底是哪一个造物主造了哪一个造物主?哪一个才是万能的呢?
像造物主万能这样的思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其实这个思想是从古时候就已经有了。在印度或是中亚或是希腊古时候的思想里,就已经有造物主的思想,不是今天才有。而佛世的印度的梵天造物思想,也是这样的思想。这些思想都是因为对于我们这个五阴世间,也就是说对我们这个色身,还有受、想、行、识这五阴是如何形成的并不了知。其实用我们一般世间法的语言来说,,就是对“生从何来,死从何去”的道理并不了知,也就是说,对“我为什么会出生”这个道理不了知。以为有一个能够出生我的造物主,所以才会有某些宗教说“我们都是上帝所造的”,那就是认为我们这个五阴的世间是由上帝所创造的。这就是因为不知道五阴世间是如何出生的无明,乃至于对器世间的形成的真相不明。大梵造物的思想,是印度古时候的一个造物主的思想,也就是说,所有一切山河大地,乃至于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梵天所造,也就是说由梵天所出生的。这个思想其实远远比基督教的思想还要早,因为基督教其实是在两千多年前的时候才开始的,这个梵天的思想其实在印度的时候早已经存在了,乃至于古希腊的思想里面也是有造物主的思想。所以,基督教的思想,基本上就是受了古印度思想还有古希腊的思想对于造物主主宰世间这样子的一个观念,所以形成的基督教,认为说上帝可以创造一切世间。这个思想在印度的时候也深深地影响着印度人的思想,因为印度婆罗门教就是崇拜大梵天的,所以他们认为说,梵天是所有一切这个世间乃至于一切人、事、物的一个创造者。
在《大悲经》里面,佛针对这个问题,问大梵天王:“这个世界是不是你造的?”大梵天王没有办法一一答复。我们看一下《大悲经》里面如何说呢?
【如来即问大梵王言:“梵天!汝今实作如是念言,‘我是大梵天,我能胜他,他不如我,我是智者,我是三千大千世界中大自在主,我造作众生、化作众生,我造作世界、化作世界’不?”】(《大悲经》卷1)
佛问大梵天王:“梵天啊!你今天是不是真的有这样一个想法:‘我是大梵天,我能够胜出所有一切众生,所有一切众生都不如我,我是智慧无上的人,我是三千大千世界中的大自在主,我造作了一切众生,我化生了一切众生,我造作了一切世界,我化生了一切世界。’有没有啊?”
大梵天说:“如是,婆伽婆!如是,修伽陀!”修伽陀的意思是“善逝”,这个是佛的另外一个名称。大梵天说:“是啊,佛啊!我有这么想法,我确实是这么想。”
佛又问他:“梵天!汝復为谁所作,为谁所化?”时,彼梵天默然而住。(《大悲经》卷1)佛在这里问了相当关键的一个问题,刚刚问这个世界是你所作,是你所化,这些众生是你所作所化,佛再问他:“梵天啊!那你说,这个世界是你所作所化,这些众生是你所作所化,那你又是谁所作所化呢?”也就是说:“梵天!你是谁所出生的呢?你是谁所造作的呢?你是谁所化生的呢?”佛问了这个问题的时候,梵天默然而住。
佛接着问:“梵天!有时三千大千世界为劫火焚烧,炎炽洞然。于意云何?是汝所作,是汝所化耶?”(《大悲经》卷1)佛说:“梵天啊!”有时候因为“三千大千世界为劫火焚烧,炎炽洞燃”,也就是说,当我们这个世界要灭的时候,这个火——这个欲界的火会烧到初禅天,也就是说这个梵天其实是属于色界天,会烧到初禅天,所以初禅天还是有火灾,初禅天这个火灾焰炽洞燃。“大梵天啊!你觉得怎么样呢?这个大火是你所化作的吗?是你所化生的吗?”那这个问题很显然就是在问大梵天:“你是不是化了这个大火,要烧你自己的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如果这个前面所说这个世界是你所造的话,那你怎么会去想要自己焚烧这个世界呢?那你怎么会去焚烧这个初禅天这个世界呢?”
这时候,大梵天就告诉佛:“不也!世尊!”大梵天也非常老实,他说:“不也!世尊!”不像现在某些外道这个死鸭子嘴硬,一直说这个世界是某某天主所作的、某某上帝所作的。当时人家大梵天——这个初禅天的天主,初禅天的天主就对佛说:“不,这不是我作的。”
佛就再一次的问他说:“梵天!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流转之时。梵天!于意云何?是汝所化耶?”(《大悲经》卷1)“梵天!这个三千大千世界有百亿的日月星辰在这个地方流转,也就是说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它在运作,它在流转的过程,梵天啊!这个是你所作的吗?梵天啊!你觉得怎么样呢(于意云何)?这是你所化生的吗?”梵天在这个时候跟佛说:“不也!世尊!”“不是啊,世尊!这个不是我所化现的啊。”
“梵天!如是春、秋、冬、夏时节。于意云何?是汝所作,是汝所化,是汝所加耶?”(《大悲经》卷1)佛又问大梵天说:“春夏秋冬这个四时的节气,你觉得怎么样呢?也是因为你所造作、你所化生吗?”大梵天也很老实地回答说:“不也!世尊!”“不是啊,这不是我所化生的。”
佛再问说:【梵天!如诸众生于其梦中,见种种色,闻种种声,嗅种种香,尝种种味,觉种种触,知种种法,作种种戏、种种啼哭、呻号、怖畏、苦乐等受。梵天!于意云何?是汝所作,是汝所化,是汝所加耶?】(《大悲经》卷1)
“大梵天啊!”如果用现在的语言来讲的话,应该就说:“上帝啊!每一个众生他在梦中见种种色,闻种种声,嗅种种香,也就是说众生在梦中能看到各种的这样子的色相,在梦中也能够闻到种种的声音,也能够嗅到种种的味道,也能够尝到种种的这样子的一个味觉,也能够觉受到种种的这样子的一个触知,譬如说冷、热、痛、痒还有麻等这样子的一个知觉,还有能够在梦中作种种的戏论,譬如说在梦中种种的啼哭,还有呻号,还有在梦中会有恐惧、会有怖畏,甚至于在梦中也会有苦乐等受;其实这个也不只在梦中,在我们现实生活里面,见种种色,闻种种声,嗅种种香,尝种种味,觉种种触,知种种法,作种种戏;这些在梦中、在现实生活都会有这些现象,那这些现象是上帝你所作的吗?是梵天你所化的吗?众生在这些色、声、香、味、触,还有这个眼、耳、鼻、舌、身,共同地领略这些诸法,乃至于意识在领受这个法尘的诸法的过程当中,这个是你所造作的、是你所化生、是你所加诸于众生的吗?”
其实就是众生有五蕴,有这个五阴,才会产生色、受、想、行、识的觉受;也就是说因为有取阴识住,有取识阴识住,所以才会在这个地方领受觉受。佛问完梵天以后,说“这些色声香味触是你所加诸于众生的吗?”这个大梵天也非常地老实地说:“不也!世尊啊!”“不是啦,这个不是我所作的啦。世尊!”
【梵天!如四姓人端正丑陋、贫穷巨富、福德多少、善戒恶戒、善慧恶慧。梵天!于意云何?是汝所作,是汝所化,是汝所加耶?】(《大悲经》卷1)
佛就接着再问:“梵天啊!就像这个四姓人……”什么是四姓呢?在印度的时候有四种姓的人,那四种姓的人就是有婆罗门、剎帝利、吠舍、首陀罗,有这四个种姓的人。四个种姓的人有长得庄严的,有长得端正的,有长得比较丑陋的;那这些人也有贫穷的,也有非常富有的,也就是贫穷巨富;也有福德比较好,也有福德比较少的;那也有持受善戒的,也有持受恶戒的;也有这个善法的知见,也有善法的智慧的,也有因为邪见产生的恶见,产生恶法的智慧的人,所以有这些善慧恶慧。“梵天啊!于意云何(你觉得怎么样呢)?你真的说这些四种姓的人都是你所造作的吗?都是你所化现的吗?都是你所加诸于众生的吗?”梵天说:“不也!世尊!” 梵天说:“这个不是我所造的。”也就是说,“这些人的贫富、端正丑陋这个不是我所造的。”所以,这个大梵天其实还算是直心;不像现在一神教,一直认为,这个是他所造的,这个是全知全能的。那很奇怪啰!既然是全知全能,而且既然全知全能,他应该就是全善的;既然是全善的话,就不应该有全恶,全善跟全恶本身是矛盾的,为什么他不去创造一个全善的众生呢?为什么这个世界会有恶法呢?为什么众生会有原罪呢?这些都是一神教没有办法解决的一个矛盾。这个部分也是当时佛在问大梵天的这些问题里面,其实就已经把这些问题就已经问出来了。
【梵天!众生所有种种疾病,所谓风冷热病及诸杂病,时节代谢,四大相违,若他所作,若先业报,所谓眼耳鼻舌身病,若復众生种种心意热恼等苦。梵天!于意云何?是汝所作,是汝所化,是汝所加耶?】(《大悲经》卷1)
佛就继续追问:“梵天啊!”那所有一切众生的种种疾病,有可能因为风冷或是说风寒,或是热病所产生的这些杂病;或是因为春夏秋冬时节更替,因为四大相违,也就是水土不服,没有办法与这个地水火风四大相应;那“他所作,若先业报”,所谓眼耳鼻舌身病,这些种种因为眼耳鼻舌身所产生的这些疾病;“若復众生种种心意热恼等苦”,而且众生种种这些因为生病所产生的这些心意热恼,因为病苦所产生的辛苦,这些心意的热恼、这些苦恼、这些病苦。“梵天啊!于意云何?是汝所作,是汝所化,是汝所加耶?”这个是不是你所作的呢?也就是说,这些病是你所作的吗?也就是我们刚刚所问的这个问题:“如果你是万能的,你是全知全能的,为什么你会去创造一种病来让众生受苦呢?”
其实这些疾病,是因为众生自己的正报,还有众生自己的依报所产生的病苦,那依报跟正报真正所要汇归的就是众生的业报。因为众生过去世有造作了这样的业果,所以会有这样的果报。这个问完以后,“这些病是不是你所造的呢?”梵天就说:“不也!世尊!”梵天就说:“不是啊,这个不是我所造的。”
佛又继续问:【汝从何因作是念言:此诸众生是我所作,是我所化,是我所加;所有世界是我所作,是我所化,是我所加耶?】(《大悲经》卷1)
世尊刚刚问完这些问题以后,大梵天都说:“不是啊,这个不是我作的啊。”佛就再追问说:“那你为什么会这样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说,此诸众生——这些众生都是我作的,这些众生都是我生的,这些众生都是我所化有的,这些众生都是我所加诸而出生的;乃至于说,这些世界是我所作,这些世界是我所化生,这些世界所有的一切山河大地、地水火风的这些土、这些事物,全部都是我所加诸给他才会出生的,你为什么会作这样子的想法呢?”
【(大梵天说:)“世尊!我以无智邪见未断颠倒心故,常于如来所说正法不听受故,我本曾作如是恶见、如是恶说:‘此诸众生是我所作,是我所化;所有世界是我所作,是我所化。’世尊!我今还復问佛此义,所有世界是谁所作,是谁所化?一切众生是谁所作,是谁所化,是谁所加,是谁力生?”】(《大悲经》卷1)
大梵天被问到这个时候,他就知道他的落处,他已经堕于已经没有办法回答的这样子的境界。所以大梵天就跟世尊说:“世尊啊!这个是因为我过去因为没有智慧的邪见,因为没有断颠倒心的缘故,所以对于佛所说的这样子正法,没有办法听受。‘我本曾作如是恶见’,我就是因为没有听受佛的正法,所以作这样子的一个恶说、恶见,说众生是我所作,众生是我所化,世界是我所作,世界是我所化。”其实大梵天本身也是佛弟子,所以在这个时候他就对佛请法说:“世尊!我今还復问佛此义。”“世尊!我今天再一次的问佛这样子的义理,那所有的世界是谁所作,是谁所化呢?所有的一切众生是谁所作,是谁所化呢?是谁所加诸,是什么力量所出生的呢?”大梵天这一次的问题总算问对了问题。
佛说:“所有世界是业所作,是业所化;一切众生是业所作,是业所化,业力所生。”(《大悲经》卷1)这个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所有的世界都是众生的共业所化成的,是因为众生这个共业互相展转、牵扯形成了以后,因为同分妄见,所以产生的这样子的一个共业,所以形成我们所居住的这个世界;所以佛说,“所有世界是业所作,是业所化”。那一切众生也是因为众生过去的业力,是业所作来化生的,那是因为业的力量,这个过去所作造作的身口意行诸业,那身口意行诸业所造作的这些种子,落谢到你的如来藏里面去,由如来藏来储存,那在这个地方再一次地受生;因为这样子受生的业力未断,所以再一次地出生;所以佛说,“是业所作,是业所化,业力所生”。
阿弥陀佛!
- 上一篇:佛教的饮食观是什么?
- 下一篇:五阴世间和器世间是如何的形成?
推荐文章
阅读排行
讲座文稿
佛教读书
- 语译《证道歌》
- 《心经》解读之一:“观自在菩萨”...
- 《心经》解读之二:“色不异空”...
- 《心经》解读之三:“不生不灭”...
- 《心经》解读之四:“是故空中无色”...
- 《心经》解读之五:“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 《心经》解读之六:“心无罣碍”...
- 大乘、二乘所证人无我与法无我的差别
- 八个奇妙的心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讲记版)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二(讲记版)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三(讲记版)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四(讲记版)
- 《菩萨优婆塞戒经》 卷五(讲记版)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六(讲记版)
- 《菩萨优婆塞戒经》 卷七(讲记版)
- 怎样持诵〈正觉总持咒〉?
- 世间法全部都是心的自性
- 实相经
-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讲记版)
- 住位修行|五根何时转为五力?
- 信具足之一|三业端正入佛门!
- 信具足之二|归依三宝,福慧庄严!
- 信具足之三|如理思维,成就五根!
- 信具足之四|乐持五戒十善,勇发四宏誓愿!
- 信具足之五|满足十信位,正发菩提心!
- 如何发起欲界定?
- 信有五个层次,只有智信才能“自觉觉他,觉
- 了知如来十号功德
- 成佛之道简介
- 成佛之道
- 三乘菩提的修行需要智慧而非表相
- 声闻菩提的内涵
- 三法印的意涵
- 依四圣谛出离三界苦成就声闻解脱
- 三界六道皆是苦!
- 三界六道与解脱果的关系
- 三乘菩提的核心
- 三乘菩提的关系
- 佛是如何示现成道的?
- 你拜的是天神?还是鬼神?
- 农历七月十五 恭迎佛教盂兰盆节!
- 《地藏菩萨本愿经》----佛教的孝经
- 受持五戒的意义
- 十信位|真心归依三宝,福慧庄严,种下解脱
- 佛陀开示出家人的饮食观
- 慎勿嫉妒诽谤,招致后殃!
-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 《无量寿经》在讲什么?
- 《华严经》主要是为菩萨而宣说!
- 恭迎观世音菩萨成道日!
- 十四种误会的学佛方向
- 修行证果的四种法要
- 何谓世间、出世间、世出世间?
- 世间智、出世间智、世出世间智
- 受持八关斋戒,如何发愿回向?
- 受持八关斋戒的人应当发起正愿
- 四月初八,恭迎释迦牟尼佛诞辰日!
- 为什么要受持三皈依?
- 礼拜八十八佛的功德利益!
- 47、一念无明与无始无明-下集 正元老师
- 48、六识论与八识论的意涵-上集 正光老师
- 49、六识论与八识论的意涵-下集 正光老师
- 50、双身法非佛法-上集 正伟法师
- 51、双身法非佛法-下集 正伟法师
- 52、大乘入道-实证第八识如来藏 正伟法师
- 53、禅宗以证悟如来藏为标的 正伟法师
- 54、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正德老师
- 55、完整的佛法 正伟法师
- 怎么断三缚结?
- 为什么要断三缚结?
- 色界无色界中的我见
- 欲界中的我见
- 三缚结
- 缚与结是烦恼的特性
- 六种根本烦恼
- 断我见不是断灭
- 识阴为什么是不实的?
- 什么是识阴?
- 三乘佛法所证“无我”的差别
- 菩萨在证悟前,必须先将十信位的五根转变为
- 欢欢喜喜做菩萨
- 修行证果的四种法要
- 先教后施,名大施主
- 众生本来就有菩萨性吗?
- 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发菩提心?
- 具足十信位十心之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
- 去除对世间五欲乐的贪爱,可以检验一位菩萨
- 如何能够很快成就菩萨种性?
- 菩萨修行的内容有哪些?
- 菩萨有哪些类别?
- 云何名智者?
- 菩萨戒诵戒仪轨(佛教正觉同修会)
- 学佛应当先对家庭社会尽责
- 什么样的人才能受大乘五戒及菩萨戒?
- 布施当无所求
- 布施是所有修行的第一课
- 成就菩萨道的基础——人天乘
- 身是道器 | 古圣贤这样“看”病
- 戒有哪些种?
- 在家如何设置佛堂?
- “立地成佛”是什么意思?
- 诵经回向有功德福德吗?
- 如何正确回向?
- 什么叫作回向
- 佛教世界观之~众生观(下)
- 佛教世界观之~众生观(上)
- 拜佛像的真实义理
- 佛教和民间偶像崇拜的的区别?
- 信仰与偶像崇拜
- 图腾与偶像
- 佛是万能的吗?
- 生命是如何流转的?
- 五阴世间和器世间是如何的形成?
- 造物主是万能的吗?
-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学佛
- 佛教的饮食观是什么?
- 饮食是什么?
- 地狱门前僧道多吗?
- 什么人会下地狱?
- 文殊为何手握利剑持逼释迦如来之身?
- 大乘、二乘所证人无我与法无我的差别
- “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
- “日用而不知。”
- 拈花微笑----禅
- 禅宗就是禅定吗?
- 悟的六种表象
- 六祖慧能说的“菩提本无树”是开悟诗吗?
- 顿悟与渐修
- 禅宗实证有三关:明心、见性、破牢关
- 佛陀拈花一笑的故事---禅宗的起源
- 菩萨不引用公案、不耍机锋的原因
- 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之性
- 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克勤大
- 六祖度道明禅师的故事
- 大慧宗杲禅师是径山中兴之主
- 宗门无念心体非是定心
- 释迦佛于然灯佛所受记成佛的因缘
- 如来有所说法耶?
- 大慧宗杲禅师略传
- 《地藏菩萨本愿经》广说助念的方法
- 地藏菩萨教我们如何帮助亡故亲属超度、灭罪
- 修习无相念佛发起欲界定
- 至心念佛的殊胜果报
- 念佛的现世利益
-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中阴身?
- 死后七七四十九天的事
- 庄严净土是怎么来的?
- 为什么见面要称“阿弥陀佛”?
- 念佛修定的秘诀
- 净土圣道
- 【般若信箱】关于往生的系列问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如何讲助念的法
- 关于助念的知见
- “往生及相关内容”的问答
- 莲友往生助念开示文
- 佛教徒为什么要孝养父母?
- 念佛人见到瑞相该怎么办?
- 如何慰喻有疾或即将舍报的菩萨?
- 为什么念佛会得到加持?
- 正觉同修会回向文
- 圆满十信位:护惜佛法,乐持五戒十善,勇发
- 满足十信位,真正发起菩提心!
- 三业端正的人,才能具足福德资粮进入佛道中
- 修定时五种止息恶念的方法!
- 你若澄澈,世界就干净!
- 欢欢喜喜做菩萨
- 菩萨道的饮食观
- 《优婆塞戒经讲记》读后心得
- 性障不除,初禅永远不会现前!
- 如何发起欲界定?
- 受持八关斋戒,如何发愿回向?
- 如何成为大施主?
- 礼拜八十八佛的功德利益!
- 正统佛教的清净修行法门
- 怎么改善自己未来世的福报?
- 布施、赞叹、供养所获功德有哪些?
- 为什么说“吃亏是福”?
- 很容易被忽视的十种绮语口业!
- 如何守护口业?
-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
- 习气种子如何断?
- 执着与苦
- 优婆斯的前世今生
- 心灵鸡汤能断除烦恼吗?
- 众生成就,菩萨成佛
- 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
- 费闲歌
- 德音 正音,谁能疗愈心灵
- 当你老了
- 断我见以后的生活方式
- 最大的谎言
- 你会想佛吗?
- 无相拜佛的由来
- 《地藏菩萨本愿经》----佛教的孝经
- 地藏菩萨教我们如何帮助亡故亲人超度、灭罪
- 你有扶门的习惯吗?
- 好大的灾难!!!
- 甘愿做菩萨
- 我虽不是鱼,却知鱼之痛
- 放下屠刀的故事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多闻第一阿难陀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论议第一迦旃延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密行第一罗睺罗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智慧第一舍利弗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头陀第一大迦叶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持戒第一优波离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天眼第一阿那律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说法第一富楼那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神通第一目犍连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解空第一须菩提
- 忍辱-奉佛至孝感动天地
- 不昧因果---百丈禅师与野狐的故事
- 佛食马麦--佛陀也不能改变因果法则
- 释迦牟尼佛出家的故事
- 八风吹不动
- 往生兜率天未必能亲见弥勒菩萨
- 世尊往昔是如何放生救生的?
- 不合理之事必有前因!
- 布施当无所求
- 意识虚妄经教汇编 扉页
- 意识虚妄经教汇编 缘起
- 意识虚妄经教汇编 目录
- 第一章 北传阿含部诸经 第一节 《长阿含经
- 第一章 第二节 《长阿含单译经》
- 第一章 第三节 《中阿含经》
- 第一章 第四节 《中阿含单译经》
- 第一章 第五节 《杂阿含经》
- 第一章 第六节 《别译杂阿含经》
- 第一章 第七节 《杂阿含单译经》
- 第一章 第八节 《增壹阿含经》
- 第二章 南传尼柯耶诸经 第一节 《长部经典
- 第二章 第二节 《中部经典》
- 第二章 第三节 《增支部经典》
- 第二章 第四节 《相应部经典》
- 第二章 第五节 《小部经典》
- 第二章 第六节 《律藏》
- 第二章 第七节《弥兰王问经》
- 01、宗门与教门(第1集) 正德老师
- 02、宗门与教门(第2集) 正德老师
- 《六祖坛经》系列讲座 第05期 法雨普降,泽
- 《六祖坛经》系列讲座 第04期 5/6~5/7 两天
- 延寿禅寺《六祖坛经》系列讲座 第03期 开演
- 善财五十三参鬻香长者
- 大年初四《六祖坛经》系列讲座:杭州富阳区
- 禅宗的各宗与祖庭
- 戒香的熏修功德非常重要
- 重走虚云路,朝圣鸡足山!缅怀大德志,修持
- 九月九日重阳节
- 2016年12月泰国曼谷禅修之旅开始报名了
- 鼻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一代画僧 | 担当山水全集
- 贪著香尘的过患
- 大势至菩萨道场——佛教十大小名山之江苏南
- 戒德香---其香微妙 熏无边界
- 精选丨朴院,城市中的一片净土,一处禅意生
- 鼻根、香尘、鼻识三个法界互相关联,并依如
- 栴檀香供佛,功德无量无边
- 香积如来所食之余饭,凡有食者都能灭除一切
- 闻香悟道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