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禅乐>有声读书>净土奇特行门>

净土奇特行门 上

[净土奇特行门]  发表时间: 2017-11-27 16:46 点击: 关闭

净土奇特行门 上

					[04:51.55]南无阿弥陀佛
					
《净土奇特行门》
 
目 录
一、禅定是方法,净土是结果…………………………01
二、无相忆念拜佛——是修念佛圆通之权巧方便……19
三、禅净法门之速行道与缓行道………………………24
甲、于堪忍世界学佛是速行易行道………………24
乙、于堪忍世界学佛是缓行难行道………………29
丙、往生极乐世界学佛是缓行难行道……………35
丁、往生极乐世界学佛是速行易行道……………38
四、法之次第与转折……………………………………49
五、念佛法门三根普被…………………………………54
六、禅净法门之简择……………………………………56
附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59
 
一、禅定是方法,净土是结果
“一切修行法门汇归禅定,一切修行结果汇归净土”。佛法虽然广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每一法门到最后都汇归于定,因定而依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四念处、第一义谛等发禅,亲见佛性或断除烦恼。
念佛人于此世界,修念佛法门而悟入佛性者是如此,带业往生至极乐世界者,于花开见佛后,闻法而入无生忍,亦复如此。是故一切修行法门皆当汇归于禅定。
因此,广义的说,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的各种法门在内,都属于禅定的范围,而八万四千法门之修持,只要是有修有证者,多少证得唯心净土。若到无学之阶位,则安住涅槃,真是净土。若到此地位,随意得生诸佛三种净土,即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若入佛位,自住常寂光净土,是唯心净土,真正的、究竟的净土,非如前三种净土是诸佛化现的化土。是故,禅定是方法,净土是结果。(摘录自 平实导师著《无相念佛》第二章,佛教正觉同修会。)
古来多有净土宗祖师教导学人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者,然而彼诸祖师所说之语,常有误导众生之处,譬如倡言:“生西之后即是已经脱离三界生死。”然而事实则非完全如是,谓生西之后尚非完全等于已出三界生死轮回故;此谓一般净土行者若得果遂往生极乐之愿者,大多为中品中、下生,间有上品下生及下品三生者。此意乃谓:以往净土行者真能了知大乘菩提义理者极少,多属被诸净土大师所误导,而将解脱道之修行法理,误认为即是大乘菩提法者;是故大多难以取证上品之中生与下生品位,而成中品中下生之往生者,生西之后唯能取证二乘所证之解脱果,不能证得佛菩提果。或者多属误认行善即是佛法者,便以为世世行善而不取无余涅槃者,即是修行大乘佛菩提;如是等人虽有大乘种性,却因善知识之误导,以致不能如实了知大乘之真实义,而以乐于行善、利益众生之大乘种性,在知见不足之情况下,成为上品下生者。如是等品往生者,皆不能甫生极乐之后便立即出离三界生死,皆须住于极乐世界闻法熏习,多时进修之后,方能取证解脱果,佛菩提之见道则需待时久矣。
如是净土行者,亦是修善止恶之大乘行人,却因久被净土宗古今“善知识”误导故,往往不慎误犯大妄语业,自称可以生西之后即得解脱;却不知生西之后,其实仍然不离三界中之有为境界相,仍有十八界法中之一一界,仍是三界中境界。只因蒙受 弥陀世尊之大慈大悲摄受故,暂得免除三界中之生死轮回果报;如果不是中品上生或上品上生者,生西之后皆未能立即出离三界有为生死,仍在三界境界之生死法中,需依 弥陀世尊之摄受,方得寿命无量,暂得无死,然后缓缓进修佛菩提道。
必须是中品上生或上品上生者,往生之后始能立即断除分段生死(初地无生法之智慧可以断思惑而故意不断之,留惑润生,故亦方便摄在已断分段生死位中),其余皆待闻 佛说法之后,多时进修以后,方能断除思惑,方是真实已出三界生死者。此一事实,净土宗祖师古来多有不知者;是故彼诸开示,多有误导众生之处。
圣道门之净土义,与净土门之圣道义,自古以来,常有错说妄解者,凡此错解妄弘者,皆肇因于圣道门之内涵未曾如实理解,多所误会;亦肇因于净土之真实义涵不能如实理解所致,是故古来净土祖师非议禅宗圣道门者,以及禅宗祖师非议圣道之净土门者,比比皆是,造成佛教内部之互诤互斗,亦令学人心生疑惧,不知何适。然而净土门既是佛经中所说者,圣道门亦是佛经中所说者,法本是一,则分宗分派之后,应唯有高下广狭之差别,而不应有所互异;若是互有大异而不能融合者,当知彼二门中,必有一门法义行门错误,或是二门之弘传者俱堕误解之中,是故导致二门互争之状况,令二宗学人各执其是、非其所非。如是,自古以来,欲求禅净圆融者,即难可得;所幸十年来之台湾地区,由于倡导禅净双修之道场渐多,渐成共识,禅净二宗互争之状况已有改善;然而至今仍不能加以如实之汇通,何况能圆融之?由是缘故,余于公元一九九六年夏,宣讲《禅净圆融》,后亦整理成书而流通之,欲整合禅宗与净土宗之宗义,欲合禅净为一门之法;以此为始,渐渐整合各宗,欲令恢复 释迦世尊住世时之唯一佛乘正法:不分宗派,皆令回归唯一佛乘正法。
净土念佛法门,在台湾与大陆,几乎所有道场都在弘传,并且是接引初机学人最常用的法门;然而念佛一法,有其深妙而广大的内涵,弘传者实应循序渐进的将“如何是佛、为何念佛、如何是念佛、念佛之次第、念佛与净土之真实义理”,宣说予跟随修学之人,一方面建立念佛人正确之佛法知见,一方面引导念佛人能趣向真正之佛道,如此兼顾往生门与圣道门而弘传净土法门,才是如理作意之行。(摘录自正德居士著《净土圣道》序,正智出版社。)
长久以来,念佛回向发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已是诸多修净土法门学人最耳熟能详、最期盼能如愿者。然而于念佛法门之修学方面,却也是百家争鸣,令人眼花撩乱无所适从,或有以念佛之大小声为轨则者,或有订定佛号之次数为目标者,或有以念佛之天数年数为标竿者,或以观想佛之像貌做为念佛之所依者;或以聚众念佛为主修者,然而于张口念佛之际,心念往往攀缘于所系之烦恼,或游走于过去、未来之妄想而无法停息者,每至唱诵佛号完毕之际,方由妄想之境回到现实。这样的用功念佛是否往生极乐有望?可能只有期待下次念佛时少打一点妄想吧!
然而单纯的念佛,毕竟还是值得赞叹的,由于有的净土法门,在接引学人方面这样强调:“念佛就单纯念佛,不必再修学佛法的教义,随缘行善,末法时代不必求明心见性,烦恼过重、根器低劣,世间五欲难舍。”因此,教导修学净土之念佛人随顺于世间五欲,认为只要念佛即能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即能解脱生死,免于轮回之苦,不必、也不敢求往生品位之提升。此种现象是属于消极的修学念佛法门,只是将念佛法门狭隘化而已。
另有一种,一开始念佛人就被教导要轻忽自己,将自己认定是罪恶极重之人,认为于此娑婆世间念佛以求往生极乐,是最殊胜的;只要相信念佛往生极乐是 阿弥陀佛之本愿,就可以随顺自己的烦恼而自在的现行做作,不必再持六度,不必读阅净土三经以外之经典,游戏人间而等待舍报时日,相信自己必定往生有望,甚至还因此产生误解:认为这是佛所说之究竟教理,其余皆是方便说。倘若有人不是这样的修学,便说他人要靠自力修学而求往生净土,或想要兼修圣道门者,贬抑他人是属于修杂行者,将往生极乐之边地;他们的理由是:因为不信佛之本愿故,违背佛之本愿故。
一般修学净土法门者,必定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可以往生,必定相信有 阿弥陀佛现在仍于极乐说法,心里认为只要能生西就满足了。这是很安分守己的想法;也可能仅是缩小心量、自我局限于念佛一门,不想深入经论了知佛法之全貌,缺少善知识之助缘劝进与开导摄受罢了。(摘录自正德居士著《净土圣道》第一章,正智出版社。)
偶见持名念佛十几年的老菩萨,被问及:“有没有把握往生极乐净土?”时,往往面色凝重,不敢答话,似乎人人有希望,个个没把握。心中笃定而有自信者,究有几人?经中明载:“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又说:“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执持 阿弥陀佛圣号,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 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私下打量自己念佛之时,能不能十念之中达到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发愿往生,或修得一心不乱的工夫?平时若犹不能,何况临命终时,诸苦逼迫呢?于是心中旁徨忧虑,不可终日。P.11
念佛人如此,持咒、修观的净土行者亦复如是。其根本原因乃是缺乏定力所致。三藏十二部:佛所说者为经,主要是教人修定。(律是佛所说戒,论是菩萨说慧)所谓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在在莫非教人修定,可知定力的重要。若具备定力者,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并非难事,何惧不能往生呢?而这种动中及静中的工夫要如何修?依末学之经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是最好的方法。(摘录自 平实导师著《无相念佛》第一章,佛教正觉同修会。)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是一种修定的法门,藉著修定的方法修净土,是既直接又有效的净土法门。《楞严经》中二十五位菩萨所说的各自修行圆通法门,无一不是修定的法门。其中第二十四种法门,也就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叙述的念佛圆通法门,此一念佛圆通章的全文,无一处说到持名念佛。自始至终,皆说“忆”说“念”,而不说持佛名号,念佛洪名。乃至于文末说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境地而“入三摩地”。
欲入三摩地(定)者,不但要都摄六根,还得要净念相继才成。所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离相的、是无相的。
依字面解释,所谓无相,就是没有色身,没有因色身而有的一切思惟法则的施设,没有语言、文字、名句,没有意思表示可以让人得知得见。由经文略释即知:若离色身、身施设、语言、文句及意思表示,便是无相。而此念佛圆通法门,所谓“忆佛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境界,没有色身、语言、文句、符号、色身施设等,亦无法示现与他人知悉。除非这位无相念佛的人,藉著色身及语言文句等色身施设之思惟和法则,向他人示现这种念佛的方法和境界,否则他人无从得知。而此种无相念佛之境界,才是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之真趣。
念佛人与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之因缘颇深,若行者已有持名念佛工夫,正好修此法门,较诸未曾念佛者更能得力。一旦修成,持续护念,则临命终时,欲生极乐世界,便有把握。
凡修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者,都应以想念之念来念佛,而不是嘴说口念。我们从〈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经文中可知,大势至菩萨从过去恒河沙数劫以来,便因 超日月光佛教他念佛三昧之故,而一直以此法门修持至今,已是最后身菩萨,即将成佛了,仍以此法门自修及度众生,摄归净土。此念佛圆通章之经文不长,但自前至后皆用忆与念,而不说执持名号,可见不是持名念佛,此其一。
佛说《楞严经》,目的在教人们修楞严大定而证五蕴空,得究竟解脱,是故先说究明心性的知见,七度徵心,了不可得。然后令二十五位菩萨各自叙述修持楞严大定的圆通法门,再命 文殊师利菩萨评论。最后 世尊再说明五蕴区宇及证空之境界。若是持名念佛,但凭修行者一心不乱的信愿行力,往生净土即可,不必从究明心性开始,不厌其烦地说到色受想行识等五蕴之区宇及证空之境界。而 世尊不但殷勤述说,并且叮咛菩萨们如何辨明诸魔境界。可见此法门是由定而入之净土法门,非持名净土法门。此其二。
又文中说:“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可知是直接以念佛之心,制心一处,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地步,因深入楞严大定而证入无生法忍,此则恐非持名念佛所能到,除非持名念佛者转入此法。此其三。
此一忆念想念之法,即是念佛圆通章之主要精义。当我们忆念一佛或一菩萨时,心中没有名号声音形像,忆一佛、想一佛,而无他念,便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故“忆念”二字乃是念佛圆通章之根本旨趣所在。
因为此法是直接由意根——心念入手,非由舌根耳根转入意根,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斯为第一”,可知此一念佛法门是无相的、是修定而入的净土法门。也就是去除形像、语言、文字、名号,而直接以忆佛之心来念佛。必须是以此忆佛之净念相继不断,才能称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若有其他任何念头乃至佛号出现,都不能算是净念相继。以此忆佛之净念相继不断故,最后能“入三摩地”,若上上根人,乃至证得五蕴空17的究竟解脱境地;这是唯心的净土,究竟的净土;此即 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念佛圆通法门。(摘录自 平实导师著《无相念佛》第三章,佛教正觉同修会。)
 

 

推荐文章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