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22)----张善思 居士
第三目 天界的快乐生活
在欲界天上真的是过著五欲充足快乐的生活,因为一个欲界天人有五百天女来服侍,每一位天女又有七位侍女侍奉著;在天界中不用上班工作赚钱,来满足买房、买车、教育、饮食等等开销,自然就有华丽庄严的天宫可安住,而且五通具足(有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可以到处飞来飞去,四处游玩,真是乐不思蜀,哪里还可能会想到要修行!所以,菩萨不乐生天享福。
《起世因本经》卷7〈三十三天品 第8〉:
诸比丘!诸天别有十种之法。何等为十?诸比丘!一、诸天行来去无边;二、诸天行来去无碍;三、诸天行无有迟疾;四、诸天行脚无踪迹;五、诸天身无患疲乏;六、诸天身有形无影;七、诸天无大小便;八、诸天身无有涕唾;九、诸天身清净微妙,无有脂髓皮肉及血筋骨脉等;十、诸天身欲现长短青黄赤白大小麤细,随意悉能,并皆端正,可喜殊绝,令人爱乐。诸天之身,有此十种不可思议。诸比丘!又诸天身,充实不虚悉皆平满;齿白方密,发青齐整柔软光泽;身自然明,有神通力飞腾虚空;眼视不瞬,璎珞自然衣无垢腻。
天界中还有十种殊胜可爱之法:第一、天人之行可以来去无有边际限制;第二、天人之行可以来去无有障碍;第三、天人之行没有快慢的差别;第四、天人之行不会留下踪迹;第五、天人身体的功能不会疲倦匮乏;第六、天人之身虽有形体但不会有影子;第七、天人没有大小便等污秽产生;第八、天人的身体没有鼻涕、眼泪、唾液等不净;第九、天人的身体清净微细胜妙,没有油脂、骨髓、皮肉和血液、筋、骨、气脉等不清净的组织;第十、天人的天身,想要变长变短,或颜色显示青、黄、赤、白,乃至是要变大变小、变粗变细等,都能随意变化,并且不论怎么变化都会很端正,令人看了欢喜爱乐。1 而且天人的天身,都充实不会有凹陷空虚或瘦骨嶙峋缺少福德的模样 2,个个都很平滑圆满,牙齿也是又白又整齐也很紧密,头发乌黑整齐、柔软而有光泽,身体有自然的光明。天人也都有神通力,可以在虚空中随意来去;天眼所视,不需左顾右盼也不需眨眼,一切都能清晰分明,璎珞庄严自然而有,天衣光洁不会有任何污垢或油腻。
注1 案:由经典中的开示也充分证明了,喇嘛教(假藏传佛教)所供奉敬仰与崇拜的“佛像、护法神像”,都是些青面獠牙,能令众生产生怖畏、厌恶等污秽不净的众生,连欲界天的层次都还称不上,只是些比大部分人类果报更差的低阶鬼神种类罢了。
注2 案:由经典中的开示也充分证明了,就算只是欲界天人,都有福德庄严之相,而不会有干扁瘦弱的样貌,何况是福慧圆满具足的 佛陀,更不可能会是干扁瘦弱的模样,如果有人制作出过瘦或过胖的塑像,还说那是诸佛世尊的圣像,那就是在谤佛,学人皆应以智慧谨慎简择。
可以往生欲界天者,是因为身口意行广修十善的关系,因此在身坏命终后,他的如来藏就会帮他出生欲界天身,就在欲界天的天人或天女的两膝内化生出来,刚出生时就像人间的十二岁小孩那样,如果是生而为男就从天子的两膝旁出生;如果是生而为女就从天女的大腿内侧出生。就像这样出生以后,天子或天女就说:“这是我的儿子、女儿”。3而修善往生欲界天之后,一般来说这位天子或天女若是利根者,都会记得自己是何因缘来生天界的。如果是钝根的天人,就只顾著享乐其他都不在意了。如《贤愚经》卷5〈迦旃延教老母卖贫品 第26〉4:【生天之法,其利根者,自知来缘,钝根生者,但知受乐。】
注3《起世因本经》卷7〈三十三天品 第8〉:“诸比丘!复有一种,以身善行、口意善行,如是作已,彼因缘故,身坏命终,生于天上,此处识灭,彼天上识初相续生。彼识生时,即共名色一时俱生,有名色故,即生六入。诸比丘!彼于天中,或在天子、或在天女,加趺处生、或两膝内髀股间生。初出之时,状如人间十二岁儿。若是天男,即于天子坐膝边生;若是天女,即天玉女髀股内生。如是生已,彼天即称是我儿女,如是应知。”(《大正藏》册1,页401,中3-11)
注4《贤愚经》卷5〈迦旃延教老母卖贫品 第26〉的故事请详见本书第二章〈布施之论〉之第二节第二目。
所以,利根的天人都会知道自己过去生因为身口意修了十善业道,所以生到此天当中。又当他想要饮食,才念著要吃的时候,就会有许多珍宝所成的器皿现前,并且装满了非常好的美味甘露饮食,随著每个天人的福报而有差异,果报最殊胜者受用最好的食物是白色、最好吃,中等的是红色,下等的则是黑色;食物都是入口即化,自然消化而无残渣污秽。如果想喝饮料,就有杯子装著美酒供他饮用,同样是看这个天人的福报是上等、中等或下等的差别,美酒的颜色也是分为白、红、黑三类;喝了以后也是自然消化而没有残余排泄。吃饱喝足后,这位初生的天子或天女就长大了,跟一般的天子、天女身形同样的大小。身体既然长大了,就各自随意走向澡浴池边。进入彼池水内,澡浴清净,欢喜受乐。洗浴之后就到香树的旁边,这时香树的树枝自然低下,从树枝中散发出种种妙香,流入他的手中,就用这个妙香涂身。接著又到了衣树旁,也是一样树枝垂下来,有许多微妙的好衣服,使他可以拿起穿著。穿好衣服后接著到璎珞树,一样树枝自然垂下种种美好的天衣,及璎珞树有许多璎珞可带在身上,庄严自身。接著又到华鬘树旁,树枝垂下流出种种妙好华鬘,拿来装饰头发。又到了器具树,有许多众宝杂器,随意入手。又到了果林中,盛著种种水果可以吃或取汁饮用。接著又到了音乐树边,树亦低垂,自然而出种种乐器,随意而取,开始弹奏或打击乐器、唱歌跳舞,总之音声微妙。接著又走到游憩的林苑。进入林苑中时,就看见无量无数的诸天玉女。在这位天子还没有看见诸天玉女的时候,所有前世的知见和业报:“我从何处而来生到此天中,我自己过去身造何业,今生受此报。”对于因果业报了了分明,也记忆起宿世之事,犹如观看自己的指掌。但是,因为看见了美妙的诸天玉女之后,沉迷于天女的美色,因此意识心中正念觉察的智慧就被遮盖而消失了,开始耽著于欲望,接著口中就唱言:“好美貌的天界玉女啊!好美貌的天界玉女啊!”这就是欲爱的束缚。5
注5《起世因本经》卷7〈三十三天品 第8〉:“诸比丘!修善生天,有如是法。若初生时,是诸天子及天女等,以自业因所熏习故,生三种念:一者自知从何处死,二者自知今此处生,三者知此生是何业果、是何福报,以我彼处身命坏已,来生此间。又如是念:‘缘我有是三种业果、三种业熟,得来生此。何者为三?所谓身善行,口、意善行。此等三业,果报熟故,身坏命终,来于此处。’复作是念:‘愿我今于此处死已,当生人间。我于彼处,如是生已,还修身、口及意善行。以身、口、意行善行故,身坏败已,还来此生。’作是念已即便思食。彼念食时,即于彼前有众宝器,自然盛满天须陀味种种出生。若天子中有胜上者,彼须陀味其色最白;若其天子果报中者,彼须陀味其色即赤;若有天子福德下者,彼须陀味其色现黑。时彼天子,即以手取天须陀味,内于口中,彼须陀味,既入天口,即自渐渐融消变化。譬如酥及生酥掷置火中,即自融消,无有形影;如是如是,天须陀味,置于口中,自然消化,亦复如是。食须陀已,若其渴时,即于彼前,有天宝器,盛满天酒,福上中下,白赤黑色,略说如前,入口消化,融消亦尔。时彼天子,食饮讫已,而其身体,上下大小,如彼旧生诸天子、天女等。诸比丘!若诸天子及诸天女,身体既充,各随意向或诣池边。到池边已,入彼池内,澡浴清净,欢喜受乐。既出池上,诣香树边,时彼香树枝自然低,从枝中出种种妙香,流入手中,即以涂身。复诣衣树,到已如前,亦为之低,而彼树中,又出种种微妙好衣,至手边已,即取而著。既著衣已,诣璎珞树,如是自低,垂流入手,或系或著,以庄严身。如是复诣华鬘树所,如前低垂,流出种种妙好华鬘。持饰头已,便向器树,树出种种众宝杂器,随意入手,将诣果林,盛种种果,或即噉食,或取汁饮。如是复诣音乐树边,树亦低垂,自然而出种种乐器,随意而取,或弹或打、或歌或舞,音声微妙,即便诣向林苑之中。入苑中已,于彼即见无量无边百数、千数,无量百千万亿之数诸天玉女。若未见女,所有前世知见业报:‘我从何处而来生此,如我此身,今受斯报。’果业熟故,彼于此时,了了分明,忆宿世事,犹如指掌。以见天女,迷诸色故,正念觉察智心即灭,既失前生,著现在欲,口唯唱言:‘天玉女耶!天玉女耶!’如是名为欲爱之缚。诸比丘!此则名为三种善行。”(《大正藏》册1,页401,中12-下28)
第四目 不应只为了生天享福而行善
由上述可知,在欲界天中的生活是非常快乐的,但因为福报太好了,就容易沉迷于五欲当中,因此 佛陀虽然鼓励众生修十善,强调除了念佛、念法、念僧之外,也要念施、念戒、念天,但也告诫菩萨们:虽然有生天的福德,但不要求生天享受福报,因为在天界中容易迷失于五欲当中,而且福报很快地就消耗掉了,当福报享尽了就该下堕恶道了。佛弟子在欲界天中受报享福是没有智慧的选择,我们将在〈欲为不净〉的章节中,再为大家仔细说明;接著我们还要先为大家说明如何具备生天的福德,也就是说要造何善业才有资格生天?
第三节 供佛生天的故事
第一目 供佛修福、见佛欢喜而生天的故事
在《杂宝藏经》中,有非常多关于众生修福生天的故事,譬如〈长者造舍请佛供养以舍布施生天缘〉、〈长者为佛造讲堂获报生天缘〉、〈长者见王造塔亦复造塔获报生天缘〉和〈贾客造舍供养佛获报生天缘〉……等,这些故事都是造佛塔、讲堂、或造房舍供养佛而获得生天果报的因缘,可见造作这些善业的福德、功德是很大的。我们在前面〈布施之论〉的章节中曾经提到:布施修福时,有所谓的施主胜、福田胜和所施物胜的差别;如果这三者的条件越殊胜,所获之果报也就越殊胜。佛是三界中最殊胜的第一福田,因此供佛的果报也是最殊胜的,不但可以获得生天果报,甚至还能够获得更胜于三界中任何果报的解脱果功德。例如,在《杂宝藏经》卷5〈天女本以莲华供养迦叶佛塔缘〉中天女如是云:
我昔以莲花,供养迦叶塔,今日值世尊,得是胜功德,生处于天上,得是金色报。
上述故事中,天女因为过去世以莲花供养 迦叶佛的舍利塔,获无量功德而得以生天享福,并且还能够值遇 释迦世尊,闻佛说法而获得法眼净的殊胜功德果报。此外,在佛世时还有众生,因为乘车时遇见 佛陀入城托钵,即刻回车让路而且心生欢喜,以此因缘命终之后得以往生于忉利天。6
注6 《杂宝藏经》卷5:“尔时,佛在舍卫国,入城乞食,有一童女乘车游戏,欲向园中道逢如来,廻车避道生欢喜心;其后命终,生三十三天,往集善法堂,释提桓因以偈问言:‘汝昔作何行,身色如真金,光颜甚炜炜,犹若优鉢罗,得是胜威德,而生于天中?愿今为我说,何由而得之?’天女实时以偈答曰:‘我见佛入城,廻车而避道,欢喜生敬信,命终得生天。’”(《大正藏》册4,页472,下20-页473,上1)
也有人是在早起扫地时,看见 佛经过家门口,因为见到佛心生欢喜,因此命终之后往生天界成为天人;并且能知生天因缘,为报佛恩故来供养,闻 佛说法即得初果解脱德。7 甚至有一位贫女快饿死了,刚好遇到 佛陀,她向 佛乞食,佛陀慈悲地吩咐阿难尊者取来食物给她,贫女得到 佛陀的布施心生欢喜,仅以此欢喜接受 佛陀布施之感恩善根,获得往生欲界天的果报;8 另外,还有长者妇只因为遥见 佛陀而作礼,命终之后即得生天的。9 并且都能于生天之后前来供养 佛陀,报答佛恩,更能以此因缘闻 佛说法皆得法眼净的须陀洹果。由此可知,我们不论是礼敬诸佛、供养三宝,乃至对 佛陀一念净信、随喜功德,其果报都是无比殊胜难以计量的。因此,我们平常要尽可能的每天供佛,乃至见到佛像也应该要问讯以及顶礼,这样才是有智慧的人。
注7《杂宝藏经》卷5:“南天竺法,家有童女必使早起,净扫庭中门户左右。有长者女早起扫地,会值如来于门前过,见生欢喜注意看佛;寿命短促即终生天。夫生天者法有三念,自思惟言:本是何身?自知人身;今生何处?定知是天;昔作何业,来生于此?知由见佛欢喜善业,得此果报。感佛重恩,来供养佛,佛为说法,得须陀洹。诸比丘言:‘以何因缘,令此女人生天得道?’佛言:‘昔在人中,早起扫地,值佛过门,见生喜心。由是善业,生于天上,又于我所,闻法证道。’”(《大正藏》册4,页474,中15-25)
注8《杂宝藏经》卷5〈贫女从佛乞食生天缘〉:“昔舍卫国城中,有一女人贫穷困苦,常于道头乞索自活;转转经久,一切人民,无看视者。佛遇行见,往到其所,从佛乞食;怜愍贫女困饿欲死,即勅阿难使与其食。时此贫女得食欢喜,后便命终生于天上,感佛往恩,来供养佛,佛为说法,得须陀洹。诸比丘问佛言:‘今此天女,以何因缘,得生天上?’佛言:‘此天女者,昔在人间困饿垂死,佛使阿难与食,既得食已心生欢喜,乘是善根,命终生此天宫;重于我所,闻法得道。’”(《大正藏》册4,页475,上25-中6)
注9《杂宝藏经》卷5:“王舍城中,有一长者,日日往至佛所;其妇生疑,而作念言:‘将不与他私通,日日恒去。’便问夫言:‘日日恒向何处来还?’夫答妇言:‘佛边去来。’问言:‘佛为好丑能胜汝也?而恒至边。’夫即为妇叹说佛之种种功德。尔时其妇闻佛功德,心生欢喜即乘车往。既至佛所,尔时佛边有诸王大臣,逼塞左右不能得前,遥为佛作礼即还入城。其后舍寿生三十三天,便自念言:‘得佛恩重,一礼功德使我生天。’即从天下往至佛边,佛为说法,得须陀洹。比丘问言:‘以何因缘得生此天?’佛言:‘昔在人中,为我作礼,以一礼功德,命终生天。’”(《大正藏》册4,页473,下14-26)
第二目 归依三宝、受八关斋戒而生天的故事
在〈持戒之论〉中我们也提到受持三归五戒和八关斋戒的功德无量;因此,当然也有众生因为受持三归五戒、八关斋戒而得以生天。如《杂宝藏经》卷5:【佛言:“昔为人时,于迦叶佛所,受持八斋,由是善行生于天上,而见道迹。”】甚至在佛世时,有一女子原本不信三宝,因为贪爱钱财的因缘,父亲施以利诱之方便,只要她肯归依 佛,父亲就给她千枚金钱,如果再归依法、归依僧并且受持五戒,就给八千金钱。虽然这个女儿是因为贪爱父亲的金钱才受三归五戒的,但同样能够得到来世生天的果报。10 这样的故事在经典中不胜枚举,读者若有兴趣深入了知,请自行恭阅大藏经,笔者于此不多赘述。接著我们再来看,如果要生天,还需要怎么样的福德?
注10 《杂宝藏经》卷5〈长者女不信三宝父以金钱雇令受持五戒生天缘〉:
“尔时舍卫国中,有一长者,名曰弗奢,生二女子,一者出家,精进用行,得阿罗汉;一者邪见,诽谤不信。父时语此不信之女:‘汝今归依于佛,我当雇汝千枚金钱,乃至归依法僧,受持五戒,当与八千金钱。’于是便受五戒。不久之顷,命终生天,来向佛所,佛为说法,得须陀洹。比丘问言:‘此天女者,以何业行,得生于天?’佛言:‘本于人间,贪父金钱,归于三宝,受持五戒。由是因缘,今得生天,重于我所,闻法得道。’”(《大正藏》册4,页474,中4-13)
第四节 十善业道:生天的福德
第一目 略说十善
经典上常常提到持五戒未来世可以继续当人,若加修十善就可以往生欲界天 11。如《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欲天报,所谓具足修行增上十善。”
注11 《分别善恶报应经》卷上:“修习何业得生欲天?修十善业得生彼天。”(《大正藏》册1,页897,下17-18)
因此,受持五戒与力行十善,这是非常重要的!在净土诸经中也提到,往生 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要修三福净业,这三福净业就包括了十善业。
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
所谓的十善业道就是十恶业道的相反,十恶业道就是身、口、意的十种恶业。也就是身恶业有三:杀、盗、淫;口恶业有四:恶口、妄语、两舌、无义语(绮语);意恶业有三:贪欲、瞋恚、愚痴(恶见、邪见)。
如《优婆塞戒经》卷6〈业品 第24 之1〉中云:
身三道者,谓杀、盗、婬;口四道者:恶口、妄语、两舌、无义语;心三道者:妒、瞋、邪见;是十恶业,悉是一切众罪根本。
所以,十善业就是指不造这十恶业,因为这十恶是一切众罪的根本。经中接著说:
如是十事,三名为业,不名为道;身口七事,亦业亦道,是故名十。是十业道自作他作,自他共作,从是而得善恶二果,亦是众生善恶因缘,是故智者尚不应念,况身故作?
也就是说这十个业与道中,心的三业是我们的意识和意根所想的,还没有身口的行为造作出来,只是内心中产生恶思惟而成就的恶业,但还没有伤害到他人,因此只是业而不是道;但身行、口行的七个业,也是要经由意的念想决定,并且已经由身、口的行为造作出来,对众生有了影响,因此既是业也是道。而这十个业道不论是自己作或教他人作,或自己和他人一起作,都会得到相应的善恶业果报;因此,有智慧的人不会去造作十恶业,甚至连想都不应该去想了,更何况是自己故意去造作恶事呢?
这十善不仅是学佛人应该修学的,世间人行十善也会受到社会的尊敬,相反地,造十恶之人则会被大众所厌恶,甚至是违法而遭受刑罚,所以 佛陀说行十善的人可以增加内、外财物及寿命,行十善不仅是未来世可以得到好的果报,今世也是利益无穷。
(待续)
在欲界天上真的是过著五欲充足快乐的生活,因为一个欲界天人有五百天女来服侍,每一位天女又有七位侍女侍奉著;在天界中不用上班工作赚钱,来满足买房、买车、教育、饮食等等开销,自然就有华丽庄严的天宫可安住,而且五通具足(有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可以到处飞来飞去,四处游玩,真是乐不思蜀,哪里还可能会想到要修行!所以,菩萨不乐生天享福。
《起世因本经》卷7〈三十三天品 第8〉:
诸比丘!诸天别有十种之法。何等为十?诸比丘!一、诸天行来去无边;二、诸天行来去无碍;三、诸天行无有迟疾;四、诸天行脚无踪迹;五、诸天身无患疲乏;六、诸天身有形无影;七、诸天无大小便;八、诸天身无有涕唾;九、诸天身清净微妙,无有脂髓皮肉及血筋骨脉等;十、诸天身欲现长短青黄赤白大小麤细,随意悉能,并皆端正,可喜殊绝,令人爱乐。诸天之身,有此十种不可思议。诸比丘!又诸天身,充实不虚悉皆平满;齿白方密,发青齐整柔软光泽;身自然明,有神通力飞腾虚空;眼视不瞬,璎珞自然衣无垢腻。
天界中还有十种殊胜可爱之法:第一、天人之行可以来去无有边际限制;第二、天人之行可以来去无有障碍;第三、天人之行没有快慢的差别;第四、天人之行不会留下踪迹;第五、天人身体的功能不会疲倦匮乏;第六、天人之身虽有形体但不会有影子;第七、天人没有大小便等污秽产生;第八、天人的身体没有鼻涕、眼泪、唾液等不净;第九、天人的身体清净微细胜妙,没有油脂、骨髓、皮肉和血液、筋、骨、气脉等不清净的组织;第十、天人的天身,想要变长变短,或颜色显示青、黄、赤、白,乃至是要变大变小、变粗变细等,都能随意变化,并且不论怎么变化都会很端正,令人看了欢喜爱乐。1 而且天人的天身,都充实不会有凹陷空虚或瘦骨嶙峋缺少福德的模样 2,个个都很平滑圆满,牙齿也是又白又整齐也很紧密,头发乌黑整齐、柔软而有光泽,身体有自然的光明。天人也都有神通力,可以在虚空中随意来去;天眼所视,不需左顾右盼也不需眨眼,一切都能清晰分明,璎珞庄严自然而有,天衣光洁不会有任何污垢或油腻。
注1 案:由经典中的开示也充分证明了,喇嘛教(假藏传佛教)所供奉敬仰与崇拜的“佛像、护法神像”,都是些青面獠牙,能令众生产生怖畏、厌恶等污秽不净的众生,连欲界天的层次都还称不上,只是些比大部分人类果报更差的低阶鬼神种类罢了。
注2 案:由经典中的开示也充分证明了,就算只是欲界天人,都有福德庄严之相,而不会有干扁瘦弱的样貌,何况是福慧圆满具足的 佛陀,更不可能会是干扁瘦弱的模样,如果有人制作出过瘦或过胖的塑像,还说那是诸佛世尊的圣像,那就是在谤佛,学人皆应以智慧谨慎简择。
可以往生欲界天者,是因为身口意行广修十善的关系,因此在身坏命终后,他的如来藏就会帮他出生欲界天身,就在欲界天的天人或天女的两膝内化生出来,刚出生时就像人间的十二岁小孩那样,如果是生而为男就从天子的两膝旁出生;如果是生而为女就从天女的大腿内侧出生。就像这样出生以后,天子或天女就说:“这是我的儿子、女儿”。3而修善往生欲界天之后,一般来说这位天子或天女若是利根者,都会记得自己是何因缘来生天界的。如果是钝根的天人,就只顾著享乐其他都不在意了。如《贤愚经》卷5〈迦旃延教老母卖贫品 第26〉4:【生天之法,其利根者,自知来缘,钝根生者,但知受乐。】
注3《起世因本经》卷7〈三十三天品 第8〉:“诸比丘!复有一种,以身善行、口意善行,如是作已,彼因缘故,身坏命终,生于天上,此处识灭,彼天上识初相续生。彼识生时,即共名色一时俱生,有名色故,即生六入。诸比丘!彼于天中,或在天子、或在天女,加趺处生、或两膝内髀股间生。初出之时,状如人间十二岁儿。若是天男,即于天子坐膝边生;若是天女,即天玉女髀股内生。如是生已,彼天即称是我儿女,如是应知。”(《大正藏》册1,页401,中3-11)
注4《贤愚经》卷5〈迦旃延教老母卖贫品 第26〉的故事请详见本书第二章〈布施之论〉之第二节第二目。
所以,利根的天人都会知道自己过去生因为身口意修了十善业道,所以生到此天当中。又当他想要饮食,才念著要吃的时候,就会有许多珍宝所成的器皿现前,并且装满了非常好的美味甘露饮食,随著每个天人的福报而有差异,果报最殊胜者受用最好的食物是白色、最好吃,中等的是红色,下等的则是黑色;食物都是入口即化,自然消化而无残渣污秽。如果想喝饮料,就有杯子装著美酒供他饮用,同样是看这个天人的福报是上等、中等或下等的差别,美酒的颜色也是分为白、红、黑三类;喝了以后也是自然消化而没有残余排泄。吃饱喝足后,这位初生的天子或天女就长大了,跟一般的天子、天女身形同样的大小。身体既然长大了,就各自随意走向澡浴池边。进入彼池水内,澡浴清净,欢喜受乐。洗浴之后就到香树的旁边,这时香树的树枝自然低下,从树枝中散发出种种妙香,流入他的手中,就用这个妙香涂身。接著又到了衣树旁,也是一样树枝垂下来,有许多微妙的好衣服,使他可以拿起穿著。穿好衣服后接著到璎珞树,一样树枝自然垂下种种美好的天衣,及璎珞树有许多璎珞可带在身上,庄严自身。接著又到华鬘树旁,树枝垂下流出种种妙好华鬘,拿来装饰头发。又到了器具树,有许多众宝杂器,随意入手。又到了果林中,盛著种种水果可以吃或取汁饮用。接著又到了音乐树边,树亦低垂,自然而出种种乐器,随意而取,开始弹奏或打击乐器、唱歌跳舞,总之音声微妙。接著又走到游憩的林苑。进入林苑中时,就看见无量无数的诸天玉女。在这位天子还没有看见诸天玉女的时候,所有前世的知见和业报:“我从何处而来生到此天中,我自己过去身造何业,今生受此报。”对于因果业报了了分明,也记忆起宿世之事,犹如观看自己的指掌。但是,因为看见了美妙的诸天玉女之后,沉迷于天女的美色,因此意识心中正念觉察的智慧就被遮盖而消失了,开始耽著于欲望,接著口中就唱言:“好美貌的天界玉女啊!好美貌的天界玉女啊!”这就是欲爱的束缚。5
注5《起世因本经》卷7〈三十三天品 第8〉:“诸比丘!修善生天,有如是法。若初生时,是诸天子及天女等,以自业因所熏习故,生三种念:一者自知从何处死,二者自知今此处生,三者知此生是何业果、是何福报,以我彼处身命坏已,来生此间。又如是念:‘缘我有是三种业果、三种业熟,得来生此。何者为三?所谓身善行,口、意善行。此等三业,果报熟故,身坏命终,来于此处。’复作是念:‘愿我今于此处死已,当生人间。我于彼处,如是生已,还修身、口及意善行。以身、口、意行善行故,身坏败已,还来此生。’作是念已即便思食。彼念食时,即于彼前有众宝器,自然盛满天须陀味种种出生。若天子中有胜上者,彼须陀味其色最白;若其天子果报中者,彼须陀味其色即赤;若有天子福德下者,彼须陀味其色现黑。时彼天子,即以手取天须陀味,内于口中,彼须陀味,既入天口,即自渐渐融消变化。譬如酥及生酥掷置火中,即自融消,无有形影;如是如是,天须陀味,置于口中,自然消化,亦复如是。食须陀已,若其渴时,即于彼前,有天宝器,盛满天酒,福上中下,白赤黑色,略说如前,入口消化,融消亦尔。时彼天子,食饮讫已,而其身体,上下大小,如彼旧生诸天子、天女等。诸比丘!若诸天子及诸天女,身体既充,各随意向或诣池边。到池边已,入彼池内,澡浴清净,欢喜受乐。既出池上,诣香树边,时彼香树枝自然低,从枝中出种种妙香,流入手中,即以涂身。复诣衣树,到已如前,亦为之低,而彼树中,又出种种微妙好衣,至手边已,即取而著。既著衣已,诣璎珞树,如是自低,垂流入手,或系或著,以庄严身。如是复诣华鬘树所,如前低垂,流出种种妙好华鬘。持饰头已,便向器树,树出种种众宝杂器,随意入手,将诣果林,盛种种果,或即噉食,或取汁饮。如是复诣音乐树边,树亦低垂,自然而出种种乐器,随意而取,或弹或打、或歌或舞,音声微妙,即便诣向林苑之中。入苑中已,于彼即见无量无边百数、千数,无量百千万亿之数诸天玉女。若未见女,所有前世知见业报:‘我从何处而来生此,如我此身,今受斯报。’果业熟故,彼于此时,了了分明,忆宿世事,犹如指掌。以见天女,迷诸色故,正念觉察智心即灭,既失前生,著现在欲,口唯唱言:‘天玉女耶!天玉女耶!’如是名为欲爱之缚。诸比丘!此则名为三种善行。”(《大正藏》册1,页401,中12-下28)
第四目 不应只为了生天享福而行善
由上述可知,在欲界天中的生活是非常快乐的,但因为福报太好了,就容易沉迷于五欲当中,因此 佛陀虽然鼓励众生修十善,强调除了念佛、念法、念僧之外,也要念施、念戒、念天,但也告诫菩萨们:虽然有生天的福德,但不要求生天享受福报,因为在天界中容易迷失于五欲当中,而且福报很快地就消耗掉了,当福报享尽了就该下堕恶道了。佛弟子在欲界天中受报享福是没有智慧的选择,我们将在〈欲为不净〉的章节中,再为大家仔细说明;接著我们还要先为大家说明如何具备生天的福德,也就是说要造何善业才有资格生天?
第三节 供佛生天的故事
第一目 供佛修福、见佛欢喜而生天的故事
在《杂宝藏经》中,有非常多关于众生修福生天的故事,譬如〈长者造舍请佛供养以舍布施生天缘〉、〈长者为佛造讲堂获报生天缘〉、〈长者见王造塔亦复造塔获报生天缘〉和〈贾客造舍供养佛获报生天缘〉……等,这些故事都是造佛塔、讲堂、或造房舍供养佛而获得生天果报的因缘,可见造作这些善业的福德、功德是很大的。我们在前面〈布施之论〉的章节中曾经提到:布施修福时,有所谓的施主胜、福田胜和所施物胜的差别;如果这三者的条件越殊胜,所获之果报也就越殊胜。佛是三界中最殊胜的第一福田,因此供佛的果报也是最殊胜的,不但可以获得生天果报,甚至还能够获得更胜于三界中任何果报的解脱果功德。例如,在《杂宝藏经》卷5〈天女本以莲华供养迦叶佛塔缘〉中天女如是云:
我昔以莲花,供养迦叶塔,今日值世尊,得是胜功德,生处于天上,得是金色报。
上述故事中,天女因为过去世以莲花供养 迦叶佛的舍利塔,获无量功德而得以生天享福,并且还能够值遇 释迦世尊,闻佛说法而获得法眼净的殊胜功德果报。此外,在佛世时还有众生,因为乘车时遇见 佛陀入城托钵,即刻回车让路而且心生欢喜,以此因缘命终之后得以往生于忉利天。6
注6 《杂宝藏经》卷5:“尔时,佛在舍卫国,入城乞食,有一童女乘车游戏,欲向园中道逢如来,廻车避道生欢喜心;其后命终,生三十三天,往集善法堂,释提桓因以偈问言:‘汝昔作何行,身色如真金,光颜甚炜炜,犹若优鉢罗,得是胜威德,而生于天中?愿今为我说,何由而得之?’天女实时以偈答曰:‘我见佛入城,廻车而避道,欢喜生敬信,命终得生天。’”(《大正藏》册4,页472,下20-页473,上1)
也有人是在早起扫地时,看见 佛经过家门口,因为见到佛心生欢喜,因此命终之后往生天界成为天人;并且能知生天因缘,为报佛恩故来供养,闻 佛说法即得初果解脱德。7 甚至有一位贫女快饿死了,刚好遇到 佛陀,她向 佛乞食,佛陀慈悲地吩咐阿难尊者取来食物给她,贫女得到 佛陀的布施心生欢喜,仅以此欢喜接受 佛陀布施之感恩善根,获得往生欲界天的果报;8 另外,还有长者妇只因为遥见 佛陀而作礼,命终之后即得生天的。9 并且都能于生天之后前来供养 佛陀,报答佛恩,更能以此因缘闻 佛说法皆得法眼净的须陀洹果。由此可知,我们不论是礼敬诸佛、供养三宝,乃至对 佛陀一念净信、随喜功德,其果报都是无比殊胜难以计量的。因此,我们平常要尽可能的每天供佛,乃至见到佛像也应该要问讯以及顶礼,这样才是有智慧的人。
注7《杂宝藏经》卷5:“南天竺法,家有童女必使早起,净扫庭中门户左右。有长者女早起扫地,会值如来于门前过,见生欢喜注意看佛;寿命短促即终生天。夫生天者法有三念,自思惟言:本是何身?自知人身;今生何处?定知是天;昔作何业,来生于此?知由见佛欢喜善业,得此果报。感佛重恩,来供养佛,佛为说法,得须陀洹。诸比丘言:‘以何因缘,令此女人生天得道?’佛言:‘昔在人中,早起扫地,值佛过门,见生喜心。由是善业,生于天上,又于我所,闻法证道。’”(《大正藏》册4,页474,中15-25)
注8《杂宝藏经》卷5〈贫女从佛乞食生天缘〉:“昔舍卫国城中,有一女人贫穷困苦,常于道头乞索自活;转转经久,一切人民,无看视者。佛遇行见,往到其所,从佛乞食;怜愍贫女困饿欲死,即勅阿难使与其食。时此贫女得食欢喜,后便命终生于天上,感佛往恩,来供养佛,佛为说法,得须陀洹。诸比丘问佛言:‘今此天女,以何因缘,得生天上?’佛言:‘此天女者,昔在人间困饿垂死,佛使阿难与食,既得食已心生欢喜,乘是善根,命终生此天宫;重于我所,闻法得道。’”(《大正藏》册4,页475,上25-中6)
注9《杂宝藏经》卷5:“王舍城中,有一长者,日日往至佛所;其妇生疑,而作念言:‘将不与他私通,日日恒去。’便问夫言:‘日日恒向何处来还?’夫答妇言:‘佛边去来。’问言:‘佛为好丑能胜汝也?而恒至边。’夫即为妇叹说佛之种种功德。尔时其妇闻佛功德,心生欢喜即乘车往。既至佛所,尔时佛边有诸王大臣,逼塞左右不能得前,遥为佛作礼即还入城。其后舍寿生三十三天,便自念言:‘得佛恩重,一礼功德使我生天。’即从天下往至佛边,佛为说法,得须陀洹。比丘问言:‘以何因缘得生此天?’佛言:‘昔在人中,为我作礼,以一礼功德,命终生天。’”(《大正藏》册4,页473,下14-26)
第二目 归依三宝、受八关斋戒而生天的故事
在〈持戒之论〉中我们也提到受持三归五戒和八关斋戒的功德无量;因此,当然也有众生因为受持三归五戒、八关斋戒而得以生天。如《杂宝藏经》卷5:【佛言:“昔为人时,于迦叶佛所,受持八斋,由是善行生于天上,而见道迹。”】甚至在佛世时,有一女子原本不信三宝,因为贪爱钱财的因缘,父亲施以利诱之方便,只要她肯归依 佛,父亲就给她千枚金钱,如果再归依法、归依僧并且受持五戒,就给八千金钱。虽然这个女儿是因为贪爱父亲的金钱才受三归五戒的,但同样能够得到来世生天的果报。10 这样的故事在经典中不胜枚举,读者若有兴趣深入了知,请自行恭阅大藏经,笔者于此不多赘述。接著我们再来看,如果要生天,还需要怎么样的福德?
注10 《杂宝藏经》卷5〈长者女不信三宝父以金钱雇令受持五戒生天缘〉:
“尔时舍卫国中,有一长者,名曰弗奢,生二女子,一者出家,精进用行,得阿罗汉;一者邪见,诽谤不信。父时语此不信之女:‘汝今归依于佛,我当雇汝千枚金钱,乃至归依法僧,受持五戒,当与八千金钱。’于是便受五戒。不久之顷,命终生天,来向佛所,佛为说法,得须陀洹。比丘问言:‘此天女者,以何业行,得生于天?’佛言:‘本于人间,贪父金钱,归于三宝,受持五戒。由是因缘,今得生天,重于我所,闻法得道。’”(《大正藏》册4,页474,中4-13)
第四节 十善业道:生天的福德
第一目 略说十善
经典上常常提到持五戒未来世可以继续当人,若加修十善就可以往生欲界天 11。如《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欲天报,所谓具足修行增上十善。”
注11 《分别善恶报应经》卷上:“修习何业得生欲天?修十善业得生彼天。”(《大正藏》册1,页897,下17-18)
因此,受持五戒与力行十善,这是非常重要的!在净土诸经中也提到,往生 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要修三福净业,这三福净业就包括了十善业。
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
所谓的十善业道就是十恶业道的相反,十恶业道就是身、口、意的十种恶业。也就是身恶业有三:杀、盗、淫;口恶业有四:恶口、妄语、两舌、无义语(绮语);意恶业有三:贪欲、瞋恚、愚痴(恶见、邪见)。
如《优婆塞戒经》卷6〈业品 第24 之1〉中云:
身三道者,谓杀、盗、婬;口四道者:恶口、妄语、两舌、无义语;心三道者:妒、瞋、邪见;是十恶业,悉是一切众罪根本。
所以,十善业就是指不造这十恶业,因为这十恶是一切众罪的根本。经中接著说:
如是十事,三名为业,不名为道;身口七事,亦业亦道,是故名十。是十业道自作他作,自他共作,从是而得善恶二果,亦是众生善恶因缘,是故智者尚不应念,况身故作?
也就是说这十个业与道中,心的三业是我们的意识和意根所想的,还没有身口的行为造作出来,只是内心中产生恶思惟而成就的恶业,但还没有伤害到他人,因此只是业而不是道;但身行、口行的七个业,也是要经由意的念想决定,并且已经由身、口的行为造作出来,对众生有了影响,因此既是业也是道。而这十个业道不论是自己作或教他人作,或自己和他人一起作,都会得到相应的善恶业果报;因此,有智慧的人不会去造作十恶业,甚至连想都不应该去想了,更何况是自己故意去造作恶事呢?
这十善不仅是学佛人应该修学的,世间人行十善也会受到社会的尊敬,相反地,造十恶之人则会被大众所厌恶,甚至是违法而遭受刑罚,所以 佛陀说行十善的人可以增加内、外财物及寿命,行十善不仅是未来世可以得到好的果报,今世也是利益无穷。
(待续)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阅读排行
最新收录
讲座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