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知见(四)——三恶趣苦之地狱苦(2)
七、怨习交嫌:众生之间怨恨嫌憎,故地狱中便有飞石、投砾、匣贮、车槛、瓮盛、囊扑等等刑具;如同阴险的人捉抱牲畜相吞之恶毒性,因此怨习之交嫌,故地狱中有情便有投掷、擒捉、击射、抛撮诸事。因此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见怨之人,名违害鬼;真修菩萨道者,见此怨习,犹如渴饮鸩酒一般;而藏密四大教派寺庙,各拥广大庄园农奴,并以高利贷控制农奴,乃至世世代代承受先祖债务,不得翻身,农奴怨习之深,无以复加。
八、见习交明:如萨迦耶见(我见、身见)、戒禁取见(不如理的施设戒禁,譬如藏密祖师施设的三昧耶戒)、邪见诸业,各执己见,互相是非,故地狱中便有王使、主吏、证执、文籍等狱吏文书;亦如路人来往相见,两者发于违拒相返而见习交明,因此地狱中有情便有勘问权诈、考讯推鞫、察访披究,照明善恶童子手执文簿辞辩诸事。因此之故,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色目恶见之人,同名见坑。诸真修菩萨道者,见此种种虚妄恶见、遍执,如同坠入极毒之壑中一样;而藏密四大派祖师,未断我见,却说自己已证极果,又复施设种种不如理见习,例如每日必须实修双身法,否则即是违背三昧耶戒誓,此乃见习炽盛的具体表现。
九、枉习交加:众生之间诬告毁谤,故地狱中便有合山合石,碾硙耕磨等刑具;如同恶人逼迫善良之人,故地狱中便有押捺、搥按、蹙漉、冲度诸事。未断我见而诬谤证悟者是邪魔外道的人,以及未证实相而诬谤已证者是邪魔外道的人,对此应该特别注意。如此枉习交加相排,引生地狱恶业。因此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观察众生怨谤,同名谗虎;菩萨见枉,犹如遭遇霹雳一般;然而今时藏密之师,无法与正觉同修会议论法义,遂枉诬 平实导师为虾蟆精所变、人妖……等,此即枉习交加。
十、讼习交諠:众生因覆藏的缘故,就有鉴见照烛,如同日中不能藏影;故有恶友、业镜、火珠,披露宿业而对验诸事。亦即众生讼习交諠深重,明知自己悟错了,却继续覆藏未悟言悟的大恶业;明知自己已经暗中修了双身法,已经严重违犯声闻戒的法师们,却继续覆藏严重邪淫的大恶业,不肯发露忏悔灭罪;这些人都应该设想死后即将来到的长劫尤重纯苦异熟果报之可怖。因此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观此众生覆藏之习,同名阴贼。菩萨观此覆藏,犹如顶戴高山之重而覆于巨海之深;今观现时妄执藏密应成中观见之出家比丘尼,不思依正理作法义辨正,而宁以黑头诉状蛮缠,全不遵世尊所制出家戒律,以比丘尼身而于官府行诉讼者,干犯僧残重罪;又一而再、再而三对上地菩萨及上座长老提讼,故已成波罗夷罪,已失比丘尼戒体,已成贼住比丘尼,此即是讼习交諠之明证
于此十习因之后,佛又开示六交报的内涵,于《楞严经》卷8又说:【一切众生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众生由六识造业,后时即由六根感果,就是六交报:
一、见业恶报:临命终时先见猛火遍满十方虚空,亡者神识即乘烟火坠无间地狱。见报发起有二种相,明见——能遍见各种邪恶物体,生起无量害怕畏惧;暗见——寂然黑暗而不能见,生起无量恐慌。如是见火烧耳听时,能为镬汤烊铜;见火烧鼻嗅时,能为黑烟紫焰;见火烧舌味时,能为燋丸铁糜;见火烧身触时,能为热灰炉炭;见火烧心意时,能生星火迸洒,煽鼓空界。
二、闻业恶报:临命终时先见狂涛骇浪,没溺天地,亡者神识随波逐流入无间地狱。闻报发起亦有二相,能听见者,则听到种种喧闹之声,导致精神怖乱;听不见者,则寂无所闻,处于幽魄沉没之中。如是闻波注耳闻时,则为责备之声、诘难之声;闻波注眼见时,为雷、为吼、为恶毒气;闻波注鼻嗅时,为雨、为雾,似洒诸毒虫蛆螫而周满身体;闻波注舌味时,为脓、为血,种种杂秽不堪;闻波注身触时,为畜、为鬼、为屎、为尿般肮脏;闻波注意识时,为电、为雹来摧碎心魄
三、嗅业恶报:临命终时先见周遭远近毒气充塞,亡者神识从地涌出,入无间地狱。嗅报发起亦有二相,鼻息通畅者受诸恶气熏极心扰;鼻息不通者则闷绝于地。如是嗅气冲鼻息时,或受质押或被践踏;嗅气冲眼见时,为火、为炬;嗅气冲耳听时,为没、为溺、为烊、为沸;嗅气冲舌味时,为馁、为爽;嗅气冲身触时,则身裂糜烂,为大肉山,千疮百孔,受无量虫咋食;嗅气冲意思时,则为灰、为瘴、为飞砂走石,击碎身体。
四、味业恶报:临命终时先见世界被铁网及炽烈猛炎所覆盖,亡者神识倒挂于网下,入无间地狱。味报发起亦有二相,吸气时则结为寒冰,冻裂身肉;吐气时则化为猛火,燋烂骨髓;如是味历舌尝时,受宰杀之苦;味历眼见时,能为炽燃金石;味历耳听时,能为利兵刃;味历鼻息时,能为大铁笼,弥覆国土;味历身触时,能为弓箭弩射;味历意思时,能为飞热铁,从空雨下。
五、触业恶报:临终时先见大山四面来合,无有出路,亡者神识见大铁城,火蛇、火狗、虎、狼、狮子,牛头狱卒、马头罗剎,手执枪槊,驱入城门,向无间地狱。触报发起亦有二相,合触则合山逼体,骨肉血溃;离触则刀剑触身,心肝屠裂。这样与业相合之触报,触历身触时,则为审案处所;触历眼见时,为烧为爇;触历耳听时,为撞击刺射;触历鼻息时,为刮袋拷缚;触历舌尝时,于舌为耕钳斩截;触历意思时,为坠飞煎炙。
六、思业恶报:临终时先见恶风吹坏国土,亡者神识被吹上虚空,旋落乘风,堕无间地狱。触报发起亦有二相,无知觉则迷惑慌乱,奔走不息;有觉知则痛苦,无量煎烧,痛苦难忍。如是邪思结思时,能为地狱处所;邪思结见时,能为鉴证;邪思结听时,能为大合石、为冰霜、为土雾;邪思结息时,能为大火车、火船、火槛;邪思结尝时,能为大叫唤,为悔为泣;邪思结触时,身或大或小、或仰或卧、一日中万死万生。
许多众生无明,不相信佛说有地狱,或者半信半疑,或者口说相信并且著书立说,但心中却是不信,继续引导广大信众同堕三涂,如宗喀巴之《菩提道次第广论》等;但为了现前贪淫、利养等习,不思地狱业果报的真实存在,如是已成就十习因。又譬如宗喀巴等不断三缚结,仍是一介凡夫,却妄自尊称为大师、至尊;更诽谤第三转法轮方广诸经为不了义;又妄说乐空不二的意识境界为佛地真如境界等等;很明显的,已成就了十习因,堕于纯情之中,当然死后广受六交报已无可避免。今以如是篇幅约略叙述地狱业报因果,是想要使随学《广论》诸邪见者,应如《广论》97页引用彼祖师所说:【若生彼中,尔时我当何所作耶?我能忍乎?作是念已,作意思惟,必须令其脑浆炎热,起坐慞慌,无宁方便,随力令应发畏怖之心。此是切要!】
诸众生地狱业报受完,罪业尚未了结,《楞严经》卷8又说:【后还罪毕,受诸鬼形】。地狱业报受尽而离开地狱以后,还要再受各种饿鬼报:一、贪物习气(贪习),遇物成鬼,附着于物,名为(鬼+夭)鬼。二、贪色习气(淫习),遇风成鬼,附着于风,名为魃鬼。三、贪惑习气(诈习),遇畜成鬼,附着于畜,名为魅鬼。四、贪恨习气(怨习),遇虫成鬼,附着于虫,名为蛊毒鬼。五、贪忆习气(瞋习),遇衰成鬼,附着于人,名为疠鬼。六、贪傲习气(慢习),遇气成鬼,附着于气,名为饿鬼。七、贪罔习气(诳习),遇幽成鬼,附着于暗,名为魇鬼。八、贪明习气(见习),遇精成鬼,附着于精,名为魍魉鬼。九、贪成习气(枉习),遇明成鬼,附着于明,名为役使鬼。十、贪党习气(讼习),遇人成鬼,附着于人,名为传送鬼。《楞严经》卷8又作结论说:【阿难!是人皆以纯情坠落,业火烧干,上出为鬼;此等皆是自妄想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妙圆明本无所有。】地狱恶业偿尽了,才能上生到饿鬼道中,改受较轻微的苦受,不是直接就能转生到人间。鬼道众生皆是自心妄想所成,只要证悟如来藏,如实现观真心如来藏体性,了知空性心之体性无所谓有无,鬼道恶业自然不现,就能离开饿鬼道。 《
楞严经》卷8又说:【复次阿难!鬼业既尽,则情与想二俱成空,方于世间与元负人怨对相值,身为畜生酬其宿债……】原来鬼业报尽,罪业仍然未了,还要转生到畜生道中当畜生,来偿还过去所负的债务:附物鬼转生为畜生,则为枭鸟类;附风鬼转生为畜生,则为示现不祥征兆之旁生类;附畜鬼转生为畜生,则为狐狸类;蛊毒鬼转生为畜生,则为蛇蝎毒类;疠鬼转生为畜生,则为蛔蛲等寄生虫类;饿鬼转生为畜生,则为鸡鸭猪羊供人食用的畜生类;魇鬼转生为畜生,则为牛马等劳役类;魍魉鬼转生为畜生,则为示现好兆头之旁生类;役使鬼转生为畜生,则为温和之畜类;传送鬼转生为畜生,则为宠物类。
《楞严经》卷8又说:【阿难!是等皆以业火干枯,酬其宿债,傍为畜生;此等亦皆自虚妄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此妄缘本无所有。】由此至教可知证悟空性心如来藏,转依功德受用之大,受畜生报也可免了。
《楞严经》卷8又说:【复次阿难!从是畜生酬偿先债,若彼酬者分越所酬,此等众生还复为人,反征其剩……】畜生还债毕,才得恢复人身;如果当畜生时所酬之债超过应还之债,则转生到人道中时,可以向对方索回超偿之债。所谓偿债,若超偿者是有福德者,则是以财物或劳力清偿;若超偿者乃无福之人,反而下堕畜生偿还所余价值的债务,偿毕债业即止。如果这期间,双方有杀身命或食其肉,乃至微小之事,而形成互杀互诛时,就会继续轮转不休;除非有佛出世,或证得定力而生色界天,暂时中止酬偿,否则不会停歇。
如是畜生宿债偿毕,还生人身,则如下次第:枭类转生为人身,则为顽劣之人;示现不祥征兆之旁生类转生为人身,则为愚痴之人;狐狸类转生为人身,则为屠夫等凶狠刚愎之人;毒类畜生转生为人身,则为平庸之人;蛔蛲虫类转生为人身,则为卑微之人;被食用畜生转生为人身,则为柔弱之人;牛马等劳役类转生为人身,则为奴婢、长工辛苦劳动之人;候鸟类转生为人身,则为依文随规之人;示现好兆头之旁生类转生为人身,则为对世间法稍有聪明,喜乐得成之人;温顺宠物类转生为人身,则为喜乐相互交通攀缘之人
《楞严经》卷8说:【阿难!是等皆以宿债毕酬,复形人道;皆无始来业计颠倒,相生相杀;不遇如来不闻正法,于尘劳中法尔轮转;此辈名为可怜愍者。】如此可知现今世间人,过去的宿债虽然已经偿毕,才恢复人身;又值佛法尚存,本来应该努力寻求真善知识,听闻正法,务求证悟,如此得人身方不唐捐。然而,却因宿习坚固,执邪倒见,虽生中国如同边地,诸根虽具却性如騃哑,虽得人身,又造了十不善业,生杀不断,复又轮堕,辗转轮回不休;除非听闻到正法,又兼俱福慧资粮,得遇善知识应世说法,方能有因缘触证如来藏而离开恶业及异生性,否则这些众生都叫作可怜人。
《大般涅盘经》卷11说:【迦叶!世有三人,其病难治;一、谤大乘,二、五逆罪,三、一阐提;如是三病,世中极重,悉非声闻缘觉菩萨之所能治。】
《大般涅盘经》卷19说:【尔时王舍大城阿阇世王,其性弊恶,喜行杀戮,具口四恶,贪恚愚痴,其心炽盛;唯见现在,不见未来;纯以恶人而为眷属,贪着现世五欲乐故,父王无辜横加逆害。因害父已,心生悔热,身诸璎珞妓乐不御。心悔热故遍体生疮,其疮臭秽不可附近。寻自念言:「我今此身已受花报,地狱果报将近不远。」尔时其母字韦提希,以种种药而为傅之,其疮遂增,无有降损。王即白母:「如是疮者从心而生,非四大起,若言众生有能治者,无有是处。」】又说:【「耆婆!我今病重,于正法王兴恶逆害,一切良医妙药咒术,善巧瞻病所不能治。何以故?我父法王如法治国,实无辜咎,横加逆害;如鱼处陆,当有何乐?如鹿在弶初无欢心,如人自知命不终日,如王失国逃迸他土,如人闻病不可疗治,如破戒者闻说罪过。我昔曾闻智者说言:『身口意业若不清净,当知是人必堕地狱。』我亦如是,云何当得安隐眠耶?今我又无无上大医演说法药,除我病苦。」耆婆答言:「善哉!善哉!王虽作罪,心生重悔而怀惭愧。大王!诸佛世尊常说是言:『有二白法能救众生:一惭、二愧。惭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惭者内自羞耻,愧者发露向人;惭者羞人,愧者羞天;是名惭愧。无惭愧者不名为人,名为畜生;有惭愧故则能恭敬父母师长,有惭愧故说有父母兄弟姊妹』;善哉!大王!具有惭愧。大王且听,臣闻佛说:『智者有二:一者不造诸恶,二者作已忏悔。愚者亦二:一者作罪,二者覆藏。虽先做恶后能发露,悔已惭愧更不敢作,犹如浊水置之明珠,以珠威力水即为清,如烟云除,月则清明,作恶能悔亦复如是。』王若忏悔怀惭愧者,罪即除灭,清净如本。大王!富有二种:一者象马种种畜生,二者金银种种珍宝;象马虽多,不敌一珠。大王!众生亦尔,一者恶富,二者善富;多作诸恶,不如一善。臣闻佛说:修一善心,破百种恶。大王!如少金刚能坏须弥,亦如少火能烧一切,如少毒药能害众生;少善亦尔,能破大恶,虽名少善其实是大,何以故?破大恶故。大王!如佛所说:覆藏者漏,不覆藏者则无有漏;发露悔过,是故不漏。若作众罪,不覆不藏,以不覆故罪则微薄,若怀惭愧,罪则消灭。大王!如水渧虽微,渐盈大器;善心亦尔,一一善心能破大恶。若覆罪者罪则增长,发露惭愧,罪则消灭;是故诸佛说有智者,不覆藏罪。善哉!大王!能信因果,信业信报;唯愿大王莫怀愁怖。若有众生造作诸罪,覆藏不悔,心无惭愧,不见因果及以业报,不能谘启有智之人,不近善友,如是之人,一切良医乃至瞻病所不能治。如迦摩罗病,世医拱手;覆罪之人,亦复如是。云何罪人?谓一阐提。一阐提者:不信因果,无有惭愧,不信业报,不见现在及未来世,不亲善友,不随诸佛所说教戒;如是之人名一阐提,诸佛世尊所不能治。何以故?如世死尸,医不能治,一阐提者亦复如是,诸佛世尊所不能治。大王今者非一阐提,云何而言不可救疗?」】
造了恶业以后读此惭愧悔责之经文,心不起恐慌,那才真是一阐提之人。一阐提人,不信因果,不信有恶趣果报,不信有前后世,不依止善知识,不听佛教戒,不作忏悔;如此之人,连佛也无法救治,一定堕阿鼻狱。阿阇世王杀父重罪,本应堕无间狱,但因能知前非且深切自责,并亲自到佛的精舍,在佛前作发露忏悔,并发菩提心,结果重罪轻受。回头来说,在台湾之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随学者,对《广论》修学次第,涉入还不很深,尚不知其次第之颠倒;且未研习奢摩他及毗钵奢那二章的双身法邪见;又未入金刚乘实地修学双身法,对藏密之邪教、邪法仍然懵懵懂懂,还不构成如阿阇世王所犯之重罪;但是邪见恶业种子已经种下,此邪法即使现在不修,若不尽速回头,将来缘熟一定会修!因此,应趁现在即将进入藏密之际,如同笔者一样,速速寻觅真善知识,依真善知识教诫,天天作殷重忏悔等事,直至好相出现;并修学明心见性之法,以免除地狱业,这才是正途。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重要,知见,分享,三恶,趣苦,地狱,众生,不喜欢,生在,恶趣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佛教读书
- 语译《证道歌》
- 《心经》解读之一:“观自在菩萨”...
- 《心经》解读之二:“色不异空”...
- 《心经》解读之三:“不生不灭”...
- 《心经》解读之四:“是故空中无色”...
- 《心经》解读之五:“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 《心经》解读之六:“心无罣碍”...
- 大乘、二乘所证人无我与法无我的差别
- 八个奇妙的心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讲记版)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二(讲记版)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三(讲记版)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四(讲记版)
- 《菩萨优婆塞戒经》 卷五(讲记版)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六(讲记版)
- 《菩萨优婆塞戒经》 卷七(讲记版)
- 怎样持诵〈正觉总持咒〉?
- 世间法全部都是心的自性
- 实相经
-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讲记版)
- 住位修行|五根何时转为五力?
- 信具足之一|三业端正入佛门!
- 信具足之二|归依三宝,福慧庄严!
- 信具足之三|如理思维,成就五根!
- 信具足之四|乐持五戒十善,勇发四宏誓愿!
- 信具足之五|满足十信位,正发菩提心!
- 如何发起欲界定?
- 信有五个层次,只有智信才能“自觉觉他,觉
- 了知如来十号功德
- 成佛之道简介
- 成佛之道
- 三乘菩提的修行需要智慧而非表相
- 声闻菩提的内涵
- 三法印的意涵
- 依四圣谛出离三界苦成就声闻解脱
- 三界六道皆是苦!
- 三界六道与解脱果的关系
- 三乘菩提的核心
- 三乘菩提的关系
- 佛是如何示现成道的?
- 你拜的是天神?还是鬼神?
- 农历七月十五 恭迎佛教盂兰盆节!
- 《地藏菩萨本愿经》----佛教的孝经
- 受持五戒的意义
- 十信位|真心归依三宝,福慧庄严,种下解脱
- 佛陀开示出家人的饮食观
- 慎勿嫉妒诽谤,招致后殃!
-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 《无量寿经》在讲什么?
- 《华严经》主要是为菩萨而宣说!
- 恭迎观世音菩萨成道日!
- 十四种误会的学佛方向
- 修行证果的四种法要
- 何谓世间、出世间、世出世间?
- 世间智、出世间智、世出世间智
- 受持八关斋戒,如何发愿回向?
- 受持八关斋戒的人应当发起正愿
- 四月初八,恭迎释迦牟尼佛诞辰日!
- 为什么要受持三皈依?
- 礼拜八十八佛的功德利益!
- 47、一念无明与无始无明-下集 正元老师
- 48、六识论与八识论的意涵-上集 正光老师
- 49、六识论与八识论的意涵-下集 正光老师
- 50、双身法非佛法-上集 正伟法师
- 51、双身法非佛法-下集 正伟法师
- 52、大乘入道-实证第八识如来藏 正伟法师
- 53、禅宗以证悟如来藏为标的 正伟法师
- 54、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正德老师
- 55、完整的佛法 正伟法师
- 怎么断三缚结?
- 为什么要断三缚结?
- 色界无色界中的我见
- 欲界中的我见
- 三缚结
- 缚与结是烦恼的特性
- 六种根本烦恼
- 断我见不是断灭
- 识阴为什么是不实的?
- 什么是识阴?
- 三乘佛法所证“无我”的差别
- 菩萨在证悟前,必须先将十信位的五根转变为
- 欢欢喜喜做菩萨
- 修行证果的四种法要
- 先教后施,名大施主
- 众生本来就有菩萨性吗?
- 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发菩提心?
- 具足十信位十心之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
- 去除对世间五欲乐的贪爱,可以检验一位菩萨
- 如何能够很快成就菩萨种性?
- 菩萨修行的内容有哪些?
- 菩萨有哪些类别?
- 云何名智者?
- 菩萨戒诵戒仪轨(佛教正觉同修会)
- 学佛应当先对家庭社会尽责
- 什么样的人才能受大乘五戒及菩萨戒?
- 布施当无所求
- 布施是所有修行的第一课
- 成就菩萨道的基础——人天乘
- 身是道器 | 古圣贤这样“看”病
- 戒有哪些种?
- 在家如何设置佛堂?
- “立地成佛”是什么意思?
- 诵经回向有功德福德吗?
- 如何正确回向?
- 什么叫作回向
- 佛教世界观之~众生观(下)
- 佛教世界观之~众生观(上)
- 拜佛像的真实义理
- 佛教和民间偶像崇拜的的区别?
- 信仰与偶像崇拜
- 图腾与偶像
- 佛是万能的吗?
- 生命是如何流转的?
- 五阴世间和器世间是如何的形成?
- 造物主是万能的吗?
-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学佛
- 佛教的饮食观是什么?
- 饮食是什么?
- 地狱门前僧道多吗?
- 什么人会下地狱?
- 文殊为何手握利剑持逼释迦如来之身?
- 大乘、二乘所证人无我与法无我的差别
- “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
- “日用而不知。”
- 拈花微笑----禅
- 禅宗就是禅定吗?
- 悟的六种表象
- 六祖慧能说的“菩提本无树”是开悟诗吗?
- 顿悟与渐修
- 禅宗实证有三关:明心、见性、破牢关
- 佛陀拈花一笑的故事---禅宗的起源
- 菩萨不引用公案、不耍机锋的原因
- 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之性
- 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克勤大
- 六祖度道明禅师的故事
- 大慧宗杲禅师是径山中兴之主
- 宗门无念心体非是定心
- 释迦佛于然灯佛所受记成佛的因缘
- 如来有所说法耶?
- 大慧宗杲禅师略传
- 《地藏菩萨本愿经》广说助念的方法
- 地藏菩萨教我们如何帮助亡故亲属超度、灭罪
- 修习无相念佛发起欲界定
- 至心念佛的殊胜果报
- 念佛的现世利益
-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中阴身?
- 死后七七四十九天的事
- 庄严净土是怎么来的?
- 为什么见面要称“阿弥陀佛”?
- 念佛修定的秘诀
- 净土圣道
- 【般若信箱】关于往生的系列问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如何讲助念的法
- 关于助念的知见
- “往生及相关内容”的问答
- 莲友往生助念开示文
- 佛教徒为什么要孝养父母?
- 念佛人见到瑞相该怎么办?
- 如何慰喻有疾或即将舍报的菩萨?
- 为什么念佛会得到加持?
- 正觉同修会回向文
- 圆满十信位:护惜佛法,乐持五戒十善,勇发
- 满足十信位,真正发起菩提心!
- 三业端正的人,才能具足福德资粮进入佛道中
- 修定时五种止息恶念的方法!
- 你若澄澈,世界就干净!
- 欢欢喜喜做菩萨
- 菩萨道的饮食观
- 《优婆塞戒经讲记》读后心得
- 性障不除,初禅永远不会现前!
- 如何发起欲界定?
- 受持八关斋戒,如何发愿回向?
- 如何成为大施主?
- 礼拜八十八佛的功德利益!
- 正统佛教的清净修行法门
- 怎么改善自己未来世的福报?
- 布施、赞叹、供养所获功德有哪些?
- 为什么说“吃亏是福”?
- 很容易被忽视的十种绮语口业!
- 如何守护口业?
-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
- 习气种子如何断?
- 执着与苦
- 优婆斯的前世今生
- 心灵鸡汤能断除烦恼吗?
- 众生成就,菩萨成佛
- 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
- 费闲歌
- 德音 正音,谁能疗愈心灵
- 当你老了
- 断我见以后的生活方式
- 最大的谎言
- 你会想佛吗?
- 无相拜佛的由来
- 《地藏菩萨本愿经》----佛教的孝经
- 地藏菩萨教我们如何帮助亡故亲人超度、灭罪
- 你有扶门的习惯吗?
- 好大的灾难!!!
- 甘愿做菩萨
- 我虽不是鱼,却知鱼之痛
- 放下屠刀的故事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多闻第一阿难陀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论议第一迦旃延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密行第一罗睺罗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智慧第一舍利弗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头陀第一大迦叶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持戒第一优波离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天眼第一阿那律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说法第一富楼那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神通第一目犍连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解空第一须菩提
- 忍辱-奉佛至孝感动天地
- 不昧因果---百丈禅师与野狐的故事
- 佛食马麦--佛陀也不能改变因果法则
- 释迦牟尼佛出家的故事
- 八风吹不动
- 往生兜率天未必能亲见弥勒菩萨
- 世尊往昔是如何放生救生的?
- 不合理之事必有前因!
- 布施当无所求
- 意识虚妄经教汇编 扉页
- 意识虚妄经教汇编 缘起
- 意识虚妄经教汇编 目录
- 第一章 北传阿含部诸经 第一节 《长阿含经
- 第一章 第二节 《长阿含单译经》
- 第一章 第三节 《中阿含经》
- 第一章 第四节 《中阿含单译经》
- 第一章 第五节 《杂阿含经》
- 第一章 第六节 《别译杂阿含经》
- 第一章 第七节 《杂阿含单译经》
- 第一章 第八节 《增壹阿含经》
- 第二章 南传尼柯耶诸经 第一节 《长部经典
- 第二章 第二节 《中部经典》
- 第二章 第三节 《增支部经典》
- 第二章 第四节 《相应部经典》
- 第二章 第五节 《小部经典》
- 第二章 第六节 《律藏》
- 第二章 第七节《弥兰王问经》
- 01、宗门与教门(第1集) 正德老师
- 02、宗门与教门(第2集) 正德老师
- 《六祖坛经》系列讲座 第05期 法雨普降,泽
- 《六祖坛经》系列讲座 第04期 5/6~5/7 两天
- 延寿禅寺《六祖坛经》系列讲座 第03期 开演
- 善财五十三参鬻香长者
- 大年初四《六祖坛经》系列讲座:杭州富阳区
- 禅宗的各宗与祖庭
- 戒香的熏修功德非常重要
- 重走虚云路,朝圣鸡足山!缅怀大德志,修持
- 九月九日重阳节
- 2016年12月泰国曼谷禅修之旅开始报名了
- 鼻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一代画僧 | 担当山水全集
- 贪著香尘的过患
- 大势至菩萨道场——佛教十大小名山之江苏南
- 戒德香---其香微妙 熏无边界
- 精选丨朴院,城市中的一片净土,一处禅意生
- 鼻根、香尘、鼻识三个法界互相关联,并依如
- 栴檀香供佛,功德无量无边
- 香积如来所食之余饭,凡有食者都能灭除一切
- 闻香悟道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