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世界---三界六道(3)
三界六道的演变源流
世界的起源
世界的起源一直是哲学界、科学界非常关注的命题,自古以来也有无数世间智者给出了这样或那样的答案,众说纷纭让人眼花缭乱。大体归纳一下,可以汇归为唯心唯物两大流派,认为世界起源于某一位造物主或是起源于一次宇宙大爆炸。
佛法对世界起源的回答是“一切唯心造”,如同玄奘大师震铄古今的《成唯识论》书名所显示的道理:成就一切世间法、一切出世间法,唯有以第八识如来藏心为主的八个识。我们在这里根据玄奘大师的观点一起推理一下世界起源:
假如世界的起源是物质,由于大物体总是由小物体组成的,那么最小的物体就是世界的起源。再假如哪个最小的物体存在,由于它存在的缘故,那么它一定占据一定的空间。那么以它为参照物,可找到前后,左右,上下这些方位。那么也必然可以找到它的外部了,既然找到了它的外部,那么它的内部也就是存在的了。既然它的内部找到了,也就说明了它不可能是最小的了。因为它的内部的任何东西都是比它更小的。也就是说:只要一个物体存在了,那么它就不是最小的,它就不是物质的起源。换句话说:只有那种不以物质的形式存在的东西,才有可能是物质的起源。根据唯物主义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也可以从侧面说明最小物体是找不到的,既以物质的形式存在的物质的起源是找不到的。
假如整个世界(包括物质,精神)的起源是存在的话,根据以上说明可得如下结论:只要看得见的东西,只要有内部的东西,就不可能是世界的起源。所以,灵魂,安拉,基督,不可能是造物主。看得见的佛菩萨也不可能是。所以在《金刚经》中佛说:不可以色相见如来,.........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此处的”如来“即是世界起源的代名词,即是指众生各个本有的第八识如来藏心。
八识心王
我们每个人,每一个有情都有八识心王,在《百法明门论》中记载:“第一心法略有八种: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
每个人的前面的七识心: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这七识心都是有生有灭的心,都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所出生的,只有阿赖耶识是不生不灭的常住真心。阿赖耶识是出生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真心。
大家耳熟能详的《心经》所阐述的正是各个有情本有的、不生不灭的真心,“无眼耳鼻舌身意……无明尽”并不是说一切法空,而是在向大家介绍真心的体性,因为真心是无为性的,它无始劫来与我们所熟悉的妄心七转识配合无间,和合似一,任劳任怨得支撑着有情在三界六道中生死轮回,忠实的实现着因缘果报。有情一刻也离不开真心第八识的支撑,但却为无明所障从来不知道真心的作用,也不知道真心的所在。所以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有“一心二门”之说,为大家介绍真妄和合的道理,更为开演“真如缘起”之理,为大众阐明悟后起修的真实义,说明从凡夫修证成佛过程中真心的种种差别,亦解答了为何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却有三界九地四圣六凡种种差别。
佛法是围绕第八识展开的,以“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统摄一切法义。但因为第八识行相微细极难证得,离言语道,非思量所及,难可宣说,难得信入,更难得实证。故世尊虽因此一大事因缘出现世界,在菩提树下成佛之后,也曾因顾虑世间众生无法信入此法,徒增诽谤成一阐提入阿鼻狱,想即入涅槃,幸因大梵天王殷勤劝请,才观察过去诸佛于五浊恶世度众方便,将唯一佛乘方便分为三乘教法,于初转法轮的阿含部处处隐覆密意而说真心,专为厌离生死的二乘人详细讲解解脱道,待大众都能证得圣果,于佛于法升起箭净性后方于二转法轮的般若部劝进大众,发起菩萨性,不畏三阿僧祇劫长劫修行之苦,自度度他利乐有情立志成佛,明悟本心并反复为大众甄别真心总相别相,最终于三转法轮时广开方广大乘细说唯识种智妙理,铺陈成佛之道,化缘圆满示现涅槃。
真心如来藏难信难入,如佛在《杂阿含第一二0经——央掘魔罗经》中说:“三世一切声闻缘觉,有如来藏而眼不见,应说因缘。如罗睺罗敬戒故,极视净水,见虫不了为是虫?为非虫?为是微尘耶?久久谛视,渐见细虫;十地菩萨亦复如是,于自身中观察自性,起如是无量诸性种种异见。如来之藏如是难入,安慰说者亦复甚难,谓于恶世极炽然时,不惜身命而为众生说如来藏;是故我说诸菩萨摩诃萨,人中之雄,即是如来。如阿那律天眼第一,真实明见空中鸟迹,与肉眼者俱共游行,彼肉眼者所不能见;信阿那律,知有鸟迹。肉眼凡夫、声闻缘觉,信佛说有如来藏。……”
在阿含经中祂被称之为识、入胎而住之识、名色之所从来之识、名色所缘之识、无余涅盘中之本际。在般若诸经称之为心、无住心、无念心、非心心、无心相心、空性。第三转法轮诸唯识经中称第八识真心为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所知依、如来藏、真如、心,而这一切种种名号其实都是指出生名色之实相心,即是禅门所谓“父母未生之前(我的)本来面目”。如果有人证得此心,现观此心所住之境界,就是实证本地风光的贤圣!一切禅门宗师的开悟就是证得此心啊!
如同觉林菩萨偈所说“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三世一切佛指的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因为一切有情皆本来具足了与过去佛、现在佛平等的能够具足种种功德法,能出生一切法,本性清净无漏无为,本来解脱的心,这个心就是三世一切佛的佛心。
要如何了知真实有这个佛心的存在呢?觉林菩萨告诉我们要能够“法界性”。所谓法界指的就是十法界。十法界就是六凡四圣,就是六道有情以及声闻,缘觉,菩萨以及佛这十法界。还有欲界有情法界,色界有情法界,无色界有情法界。而这种种法界都没有离开十八法界。十八法界指的就是六根界,也就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六尘界指的就是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六识界指的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十八界法在三界中都要籍因籍缘才能出生,是不能自在的,是会断灭的。但三界中的这些生灭法却能一直生生不息,是什么在维系着这不息不止的生灭长河呢?“假必依真”在这生灭不息的现象界背后一定有一个法,真实、不灭,由祂来出生这十八界法,配合十八界法生灭不已。祂就是一切众生本来具足而不生不灭的真心阿赖耶识。
觉林菩萨还说到:“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这个心,好像工笔精巧的师傅,祂能够画出一切五蕴世间,一切器世间。也就是这个心能够出生一切有情的五蕴世间,一切器世间。而“五蕴悉从生”,这个五蕴呢都是由这个心所出生的,没有一法不是由祂所兴造变化的。是的,你自己的第八识真心如来藏如工画师精雕细刻,有这个能力去创造身体。
觉林菩萨还说到:“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这就是讲真心如来藏的大种性自性的造色种子,这也是第八识所含藏的种子,什么是大种性自性?是说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在有情身中之自性。譬如地大——坚硬之物质!在我们人体身中,比如:骨骼,肌肉,毛发,皮肤,指甲,筋脉心管、神经纤维……等,都是地大所成,而其性有异,错综复杂。地大如此,水火风大也是这样,变易万端。有情众生诸大种中都含生物学家所说之基因,各各有情依各自的业力果报,而得各自不同之基因,导致每个众生异熟果的色身差别万端。
一般人总是以为:“我去入胎了,妈妈就给我这个身体。”不对!妈妈没有给你身体,妈妈只是提供缘,提供环境,她把地水火风元素供养给你,而你的第八识则有大种性自性的造色功能,祂自己摄取地水火风,根据业果如实得组织构造你下一世的身体。
由此可知,每个有情的身体都是由自己的真心如来藏所造。有了色身和外面的六尘为缘,如来藏又会在大脑变现出里面的六尘,六根和六尘相接触,就会由阿赖耶识出生六识,这样就具足了十八界。每个有情的状态境界不同,才会有三界六道的区别。
共业所造
《大悲经》卷一云:“梵天言。世尊。我以无智邪见未断颠倒心故。常于如来所说正法不听受故。我本曾作如是恶见如是恶说。此诸众生。是我所作是我所化。所有世界。是我所作是我所化。世尊。我今还复问佛此义……佛言。梵天。所有世界是业所作。是业所化。一切众生。是业所作。是业所化。业力所生。”
大梵天承认自己因为邪见而说世界众生是他所生,现在 佛前自己承认世界众生都不是他所生,但是由于不知,他就向 佛请教, 佛告诉他:“所有世界是业所作。是业所化。一切众生。是业所作。是业所化。业力所生。”
为什么这么说呢?佛在《优婆塞戒经》卷六所言“若有风云为持大水阿修罗宫大地大山饿鬼畜生地狱四天王处。乃至他化自在天处。悉因众生十业道故。转轮圣王所有四轮金银铜铁。七众受戒求三菩提。亦因十善业因缘故。是十善业道因缘故。一切众生内外之物色之与命。皆有增减。”
因为山河大地是共业有情众生的如来藏中的共业种子,共同变现的,所以有情众生中的某一个人业种改变了,他的如来藏相应而出生的那一分世界也就随之转变,虽然微少而不容易觉察,但若所有有情都转变了,就很显然的可以看见世界的全面转变;所以众生修十善业以后山河大地会随之分分转变,如果众生全部都修十善业,都不违犯,整个山河大地就全面性好转,这样才是真正的人间佛教、人间净土,所以建设人间净土不是在物质硬件上面来建。
如果建设了金碧辉煌的寺院,却是用来给西藏喇嘛传授双身法,或供作大法师暗中修练双身法之用,那绝对不可能让世界变成净土,只会变成愈来愈污秽,众生的福报将会愈来愈少,苦报将会越来越多。这几年在四川、青海藏区的大地震,就与喇嘛造恶业——男女双身修身邪淫都有关系啊!
所以众生若想要改善依报,唯一的方法就是促使所有大法师、喇嘛及众生都修十善业道,都远离藏密的师徒邪淫恶行,自然就会全面性的转变而不再有大灾劫出现;如果众生都造十恶业道,都支持藏密的师徒六亲乱伦邪淫,那我们这个世界的人类还会再继续的往减寿、无财的方向前进,将会减到人寿只剩十岁,连黑糖红糖都吃不到!
如果我们都能努力修行正法、流通正法,让所有的人都修十善业道,都远离藏密乐空双运的师徒六亲乱伦的大邪淫,人寿将会开始增加,减劫就提早结束而提前转入增劫,内外物都会开始转变而增胜。所以山河大地的相貌、众生依报的优劣,都看众生的心性如何?所以《维摩诘经》说“心净则国土净”,正是这个道理。
众生无量,所以众生所造的业也无量,但是把它归类以后就说是十件事:依事相而把十件事情说为十业。其中分为身三业、口四业、意三业。
有智慧的人应该要修十善业道,在知道即将做的事情是恶业时,应该及早停止而不做,就转成十善业道了!由于修持十善法的缘故可以增长寿命,也可以增长内外之物,增长内物就是让色身健康起来,增长外物是让山河大地与你相应的那一分产生转变。
《大乘入楞伽经》云:“梵天等诸法,我说唯是心;若离于心者,一切不可得”:佛说的意思是:“这些外道所言梵天等一切法,其实都是自心如来之所生所显;如果离开自心如来第八识,则一切法悉皆不可得。”这就是是开示我们:一切法皆是自心现量。一切法皆是自心如来所生所显,唯此一事实,无二亦无三。
因为我们的阿赖耶识一直存在而不断灭,但是祂所出生的六识不停地生灭。因这六识而生起各种名相与妄想,乃至因众生阿赖耶识种子共业而形成物质世间;然而这世间也不真实,不离成住坏空之轮替的缘故啊。
如同佛在《楞严经》卷七所说:“阿难。云何名为众生颠倒。阿难。由性明心,性明圆故。因明发性,性妄见生。从毕竟无成究竟有。此有所有,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无根本。本此无住,建立世界,及诸众生。迷本圆明,是生虚妄。妄性无体,非有所依。将欲复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复,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转发生。生力发明,熏以成业。同业相感。因有感业相灭相生。由是故有众生颠倒。阿难。云何名为世界颠倒。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所因,无住所住,迁流不住,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变化众生成十二类。是故世界因动有声。因声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触。因触有味。因味知法。六乱妄想成业性故。十二区分由此轮转。是故世间声香味触,穷十二变为一旋复。乘此轮转颠倒相故。是有世界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若非有色、若非无色、若非有想、若非无想。”
知道了这个道理,就知道世间是由共业有情的本心所幻现的,犹如眼睛昏花而示现幻像。由有情共业力的缘故,虚空中无数微尘开始聚集,形成物质世间,作为共业有情受报的场所——一个新的星系形成了。三界六道的众生就可以来这里受报了。
世间成住坏空的变异过程
大劫成坏示意
大劫成坏之相示意 | |||||||||
前大劫中空劫已满,新世界又得产生(以娑婆世界为例)。 | |||||||||
过去无量劫无量佛出世 |
成 二十 小劫 |
空中布大重云,注大洪雨,滴如车轴无数千年,水遍大千空中,乃至二禅光音天而止复灭。水为大风轮所住持,吹波鼓沫,沫聚自然坚固而成七宝天宫,即初禅梵天宫成。彼大水聚退下,有大风阿那毗罗吹掷水沫复成宫殿,欲界六天宫殿次第而成。大水再减,大风吹沫而成须弥诸山、咸海四大部洲。如是经20小劫,世间成立。 | |||||||
过去庄严劫千佛出世 |
住 二十 小劫 |
第1小劫 | 此八小劫中无佛出世。众生按住,有色界天福尽者来生此界,他方众生来生此界 | ||||||
第2小劫 | |||||||||
第3小劫 | |||||||||
第4小劫 | |||||||||
第5小劫 |
此第9小劫中,人寿减至6万岁时,拘留孙佛出世 人寿减至4万岁时,拘那含牟尼佛出世 人寿减至2万岁时,迦叶佛出世 人寿减至100岁时,释迦牟尼佛出世 |
||||||||
第6小劫 | |||||||||
现在贤劫千佛出世 | 第7小劫 | ||||||||
第8小劫 | |||||||||
第9小劫 | |||||||||
第10小劫 | 此第10劫中人寿减至8万岁时,弥勒佛出世,龙华树下说法三会,初会96亿,次会94亿,三会92亿,共度282亿众生 | ||||||||
第11小劫 | |||||||||
第12小劫 | |||||||||
第13小劫 | 此四小劫无佛出世 | ||||||||
第14小劫 | |||||||||
第15小劫 | 此第15小劫中994佛相继出世 | ||||||||
第16小劫 | |||||||||
第17小劫 | 此4小劫无佛出世 | ||||||||
第18小劫 | |||||||||
第19小劫 | |||||||||
未来星宿劫千佛出世 | 第20小劫 | 此第20小劫中,楼至佛出世。其后,劫末入坏。 | |||||||
坏 二十 小劫 |
依长阿含经云。若火灾起时。至光音天为际。若水灾起时至。遍净天为际。若风灾起时。至果实天为际。三灾欲起时。世间人皆行正法。正见不倒修十善行。行此法时有人得第二禅者。即勇身上升于空中。住圣人道。天道梵道高声唱言。诸贤当知无觉无观第二禅乐人。闻此声已即修无觉无观。身坏命终生光音天。是时地狱众生罪毕命终来生人间。复修无觉无观。得生光音天。畜生饿鬼阿须伦乃至六欲。皆生光音天尔时先地狱尽。后畜生尽已。次饿鬼阿须伦乃至他化自在天尽已。然后人尽无有遗余。此世败坏乃成为灾。 观佛三昧经云。劫尽坏时火灾将起。一切人民皆背正向邪竞行十恶。天久不雨所种不生。依水泉原乃至四大驶河皆悉枯竭。久久之后风入海底。取日上大城郭。于须弥山边置本道中一日出时百草树木一时彫落。二日出时四大海水从百由旬乃至七百由旬内。其水自然枯涸。三日出时四大海水千由旬。乃至七千由旬内水展转消尽。四日出时四大海水深千由旬。五日出时四大海水纵广七千由旬乃至竭尽(长阿含经云。五日出已其后海水转深。犹如春雨后亦如牛迹中水。遂至涸尽不渍人躯也)六日出时此地厚六万八千由旬。皆悉烟出。从须弥山乃至三千大千剎土。及八大地狱靡不烧灭。烟尽无余。人民命终。皆依须弥山及六欲诸天。皆悉命终宫殿皆空。一切无常不得久住。七日出时大地须弥山渐渐崩坏百千由旬。永无遗余。山皆洞然。诸宝爆裂。烟焰震动至于梵天。一切恶道皆悉荡尽。罪终福至。皆集第十五天上。十四天以下尽成灰墨。 |
||||||||
未来无量劫无量佛出世 | |||||||||
空 二十 小劫 |
世界烧尽坏后,则二禅天以下俱为晦昧大空也。经20小劫,是为空劫。空劫满,又开始下一大劫的产生。 |
注:
一小劫:大毗婆沙论等谓,人寿自十岁起,每过百年增一岁,至八万四千岁为增劫之极;又自八万四千岁起,每过百年减一岁,至十岁为减劫之极。此一增一减,共计一千六百八十万年,称为一小劫。二十增减即二十小劫为中劫,成住坏空四期各经一中劫也。八十增减即四中劫为大劫。大劫约13.44亿年。
大三灾与小三灾
劫末所起的三种灾害,有大小的分别,大三灾是世界将毁坏时所起的水火风三灾,小三灾是指在住中劫时,每一小劫中的饥馑、疾疫、刀兵三灾。
根据《法苑珠林》卷一的记载,大三灾的次第如下:“要先有起七火灾。其次定应一水灾起。此后无间复七火灾。度七火灾还有一水。如是乃至满七水灾。复有七火灾后风灾起。如是总有八七火灾一七水灾一风灾起。水风灾起皆次火灾。自水风灾必火灾起。故灾次第理必应然。何缘七火方一水灾。极光静天寿势故。谓彼寿量极八大劫。故至第八方一水灾。由此应知。要度七水八七火后乃一风灾。由遍净天寿势力故。谓彼寿量六十四劫。故第八八方一风灾。如诸有情修定渐胜。所感异熟身寿渐长。由是所居亦渐久住。故毘昙论偈云。
七火次第过 然后一水灾 七七火七水 复七火后风”
即7个大劫的劫末为火灾,第8大劫劫末为水灾,又经7大劫火灾1大劫水灾,如是7次循环,第64大劫时劫末为风灾。共64大劫为一个大三灾循环周期,周而复始,循环无尽。
劫末火灾来时,小千世界一切坏尽,至光音天为止,是火烧初禅天。火灾起后,渐渐增强,人心方开始向善、修行;彼时虚空中有声:“二禅寂静,二禅快乐。”大众例努力修行,证得二禅,渐渐往生二禅天。当劫末是水灾来时,将由欲界渐渐淹到二禅天,彼时虚间中有声云:“三禅寂静,三禅安乐。”大众又修三禅,渐渐往生三禅天。类似的当劫末是风灾来时,由欲界吹起,渐渐吹向三禅天,空中有声云:“四禅清净,四禅安隐。”于是大众修入四禅天。
今时人所以为难修四禅定境及五神通,其实每一有过去无量世前都曾修得,只因不曾见道,又再轮回堕入欲界。坏劫三灾来时,只到三禅天为止;三禅天以下宫殿全部毁坏,无不幸存,只余四禅天诸宫殿,其余器世间全部灭失,名为空劫。空劫时间亦为二十小劫,然后回到成劫;如此循环,不断成住坏空变易,念念不住,非是真实不变,故云世间如虚空华,幻生幻灭。
小三灾:依《瑜伽师地论论》云。“谓人寿三十岁时。方始建立。当尔之时。精妙饮食不可复得。唯煎煮朽骨共为讌会。若遇得一粒稻麦粟稗等子。重若末尼珠。藏置箱箧而守护之。彼诸有情多无气势。蹎僵在地不复能起。由飢俭故。有情之类亡没殆尽。如此俭灾经七年七月七日七夜方乃得过。彼诸有情复共聚集起下厌离。由此因缘。寿不退减俭灾遂息。又若人寿二十岁时。本起厌患今乃退舍。尔时多有疫气瘴厉。灾横热恼相续而生。彼诸有情遇此诸病。多悉殒没。如是病灾七月七日七夜方乃得过。彼诸有情复共聚集起中厌离。由此因缘。寿量无减病灾乃息。又人寿十岁时。本起厌患今还退舍。尔时有情展转相见。各起猛利杀害之心。由此因缘。随执草木及以瓦石。皆成最极锐利刀剑。更相残害死丧终尽。如是刀灾极经七日方乃得过。”
依《法苑珠林 卷一》记载,每到劫末灾害起时,“时有一人合集剡浮提男女。唯余一万。留为当来人种。于是时中皆行非法。唯此万人能行善法。诸善鬼神。欲令人种不断绝故。拥护是人以好滋味令入毛孔。以业力故。于劫中间留人种子自然不断。
当灾害过后。一切恶鬼皆悉舍去。所须衣食。天即雨下。阴阳调和。美味出生。身形可爱相好遂复。一切善法自然而起。清凉寂静安乐无病。慈悲入心无恼害意。譬如亲爱久不相见。忽得聚集生喜。乐心。共相携持不相舍离。从于十岁展转行善。生人天中。寿命长远。至二十千岁乃至八十千岁。”
- 上一篇:【多图】佛经中的世界种种美丽壮观的星系对比
- 下一篇:人类的祖先是猿猴还是神仙
- 佛说有内法、有外法!
- 无漏有为法
- 八识 (百度词条)
- 如来藏 (百度词条)
- 《心经》解读之一:“观自在菩萨”...
- 《心经》解读之二:“色不异空”...
- 《心经》解读之三:“不生不灭”...
- 《心经》解读之四:“是故空中无色”...
- 《心经》解读之五:“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 《心经》解读之六:“心无罣碍”...
- 何谓证悟?
- 略说法尘
- 四分–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的意涵
- 六识出生的条件是什么?
- 世间三昧,出世间三昧,世出世间三昧
- 五位百法简介
- 百法明门之“一切最胜故”
- 百法明门五位百法之五十一心所法
- 五十一心所法之五遍行与五别境
- 五十一心所法之善十一法
- 完整的佛法
- 八正道的修行方法
- 住位修行|五根转为五力!
- 信具足之一|三业端正入佛门!
- 信具足之二|归依三宝,福慧庄严!
- 信具足之三|如理思维,成就五根!
- 信具足之四|乐持五戒十善,勇发四宏誓愿!
- 信具足之五|满足十信位,正发菩提心!
- 信有五个层次,只有智信才能“自觉觉他,觉
- 了知如来十号功德
- 成佛之道简介
- 成佛之道
- 三乘菩提的修行需要智慧而非表相
- 声闻菩提的内涵
- 三法印的意涵
- 依四圣谛出离三界苦成就声闻解脱
- 三界六道皆是苦!
- 三界六道与解脱果的关系
- 三乘菩提的核心
- 三乘菩提的关系
- 文殊为何手握利剑持逼释迦如来之身?
- 大乘、二乘所证人无我与法无我的差别
- “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
- “日用而不知。”
- 拈花微笑----禅
- 禅宗就是禅定吗?
- 悟的六种表象
- 六祖慧能说的“菩提本无树”是开悟诗吗?
- 顿悟与渐修
- 禅宗实证有三关:明心、见性、破牢关
- 佛陀拈花一笑的故事---禅宗的起源
- 菩萨不引用公案、不耍机锋的原因
- 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之性
- 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克勤大
- 六祖度道明禅师的故事
- 鼻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贪著香尘的过患
- 戒德香---其香微妙 熏无边界
- 鼻根、香尘、鼻识三个法界互相关联,并依如
- 栴檀香供佛,功德无量无边
- 殊胜的念佛法门
- “生从何来、死往何处?”
- 也谈“中阴得度”!
- “念佛法门”之一门深入!
- 念佛求生净土,免脱生死之苦!----恭迎阿弥
- 恶业如坠石,念佛如渡舟!
- 《地藏菩萨本愿经》广说助念的方法
- 地藏菩萨教我们如何帮助亡故亲属超度、灭罪
- 修习无相念佛发起欲界定
- 至心念佛的殊胜果报
- 念佛的现世利益
-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中阴身?
- 死后七七四十九天的事
- 庄严净土是怎么来的?
- 为什么见面要称“阿弥陀佛”?
- 念佛修定的秘诀
- 净土圣道
- 【般若信箱】关于往生的系列问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如何讲助念的法
- 关于助念的知见
- 一切风水吉地的根源!
- 众生为什么每一世都失忆?
- 共相怨害喻----陀罗尼 [英文] A Parable of
- 我们为什么应该素食 [英文] Why Should We
- 布施得福 Virtues Cultivated from Dāna
- 【佛典故事】咒陀罗尼[英文] Incantation
- 【佛典故事】菩萨妙陀罗尼 [英文] Bodhisa
- 【佛典故事】五百陀罗尼 [英文] Five hund
- 【三乘菩提】实证佛教 [英文] The Positivi
- “百善孝为先”!
- 【学佛释疑】何谓佛教? [英文] What is Bu
- 依世间真实相而说戒罪
- 身口四大,念念生灭,罪是如何成就的呢?
- 当心误犯两舌而不自知
- 故意含糊其辞让人猜测,也是妄语
- 不妄语的原则就是如实而说
- 邪淫罪之轻重差别
- 广钦老和尚 开示法语录 第一段【英文】
- 八个兄弟共一胎(德文)Die acht Brüder
- 起心动念真的要很小心!
- 弥勒菩萨偈
- 玄奘法师所译经论
- 翻经留作将来眼----一代高僧玄奘法师
- 当观无常以离众苦
- 精进要有节度,不能太急,也不能太缓
- 放下屠刀的故事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多闻第一阿难陀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论议第一迦旃延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密行第一罗睺罗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智慧第一舍利弗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头陀第一大迦叶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持戒第一优波离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天眼第一阿那律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说法第一富楼那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神通第一目犍连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解空第一须菩提
- 忍辱-奉佛至孝感动天地
- 不昧因果---百丈禅师与野狐的故事
- 佛食马麦--佛陀也不能改变因果法则
- 释迦牟尼佛出家的故事
- 意识虚妄经教汇编 扉页
- 意识虚妄经教汇编 缘起
- 意识虚妄经教汇编 目录
- 第一章 北传阿含部诸经 第一节 《长阿含经
- 第一章 第二节 《长阿含单译经》
- 第一章 第三节 《中阿含经》
- 第一章 第四节 《中阿含单译经》
- 第一章 第五节 《杂阿含经》
- 第一章 第六节 《别译杂阿含经》
- 第一章 第七节 《杂阿含单译经》
- 第一章 第八节 《增壹阿含经》
- 第二章 南传尼柯耶诸经 第一节 《长部经典
- 第二章 第二节 《中部经典》
- 第二章 第三节 《增支部经典》
- 第二章 第四节 《相应部经典》
- 第二章 第五节 《小部经典》
- 第二章 第六节 《律藏》
- 第二章 第七节《弥兰王问经》
- 01、宗门与教门(第1集) 正德老师
- 02、宗门与教门(第2集) 正德老师
- 第001集 经题释义(一) 正融老师
- 第002集 经题释义(二) 正融老师
- 第003集 经题释义(三) 正融老师
- 第004集 佛国品(一) 正雯老师
- 第005集 佛国品(二) 正雯老师
- 第006集 佛国品(三) 正雯老师
- 第007集 菩萨之妙行(一) 正圜老师
- 第008集 菩萨之妙行(二) 正圜老师
- 第009集 菩萨之妙行(三) 正圜老师
- 第010集 诸佛之庄严 正圜老师
- 第011集 礼赞如来功德 正龄老师
- 第012集 如何成就佛国净土?(一) 正龄老师
- 第013集 如何成就佛国净土?(二) 正龄老师
- 第014集 如何成就佛国净土?(三) 正龄老师
- 第015集 菩萨净土(一) 正昌老师
- 第016集 菩萨净土(二) 正昌老师
- 第017集 菩萨净土(三) 正昌老师
- 第018集 菩萨净土(四) 正昌老师
- 第019集 菩萨不入涅槃而证涅槃、不断烦恼而
- 第020集 菩萨不入涅槃而证涅槃、不断烦恼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