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三乘菩提之法与次法

116、佛法圣道之心性与智慧(一) 正元老師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由 正元老師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这个单元,我们跟大家介绍“佛法圣道之心性与智慧”(一)。

修学佛法、修学圣道需要什么样的心性?圣教上有说佛法的果地功德虽然非常殊胜,也没有边际,可是如果不能借由广大的修行,那也是没有因缘可以证得的。依这个道理,所以圣教说发心大乘的菩萨要具备有两种大乘法的种性,才能够在佛菩提道上渐次地修行来圆满佛道。这是要哪两种大乘种性呢?就是本性住种性和习所成种性。本性住种性是指如来藏中还没有增长的善法种子,这些善法种子经过熏习而增长后,就叫习所成种性。众生往世如果熏习世间的各种善法,第八识如来藏会收藏这些善法的种子,如来藏中有了这些善法的种子,它就会成为大乘的本性住种性。也就是世间善良的品德、高尚人格的修养,佛法中次法所说的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等熏习,这些都是属于本性住种性,它是佛法圣道的心性,也是佛法修行的基础;众生依本性住种性修学三乘菩提,可以成为佛菩提的正因。而习所成种性是指本性住种性经由佛法三乘菩提的闻思修证,也就是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的熏习而增长的善法种子,这些经过熏习而增长的善法种子,都被收藏在如来藏中成为习所成种性。

所以,本性住种性是指往世本有或新熏住在众生根本心阿赖耶识中,能生起有漏善法和无漏法的种子,也就是第八识心中有有漏善法和无漏法的功能差别。这是说众生虽然无始来不断地在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可是第八识如来藏——也就是众生的根本心阿赖耶识——却始终是不生不灭、不即不离地跟生生世世会变异、会生灭的有情常在。这个根本心阿赖耶识能接受七转识的熏习,自身能含藏、也能收藏众生一切有漏法跟无漏法的种子。有漏法的种子会借由众生的无明执著、贪瞋痴烦恼跟善恶等业行的助缘而生起现行,会出生众生的五阴身心跟器世间,令众生在世间生死轮回,广受三界种种可爱、不可爱的境界果报;能令众生于生死中头出头没,辗转六道不得出离,直到众生累积了善根福德资粮,有因缘遇到佛菩萨和善知识的摄受教导,听闻三乘菩提的正知正见,修行种种出世间善法,断除无明烦恼,才能令众生根本心阿赖耶识中本有的无漏种子生起现行;以这个为因缘,众生才能够成就二乘的解脱果,乃至大乘的佛菩提果,证得涅槃,出离生死轮回。也就是说,如来藏中藏如来,也藏众生,因为众生本心如来藏第八阿赖耶识,无始以来法尔如是地含藏一切法的种子,是一切法的根本——有有漏法的种子,也有无漏法的种子——有漏法的种子是众生的生死因,无漏法的种子是众生的涅槃因。

两种大乘种性的第二个是习所成种性,这是说众生闻思修证出世间善法的熏习所生起的种性。也就是说,当众生具有能修行三乘菩提的善根福德,这些善根福德就是本性住种性,它是佛法三乘菩提修行的基础,包括次法的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的熏习;众生以此善根福德的因缘,可以遇到善知识教授三乘菩提的正法,包括信、戒、闻、施、慧、惭、愧、五停心观、三十七菩提分法、乃至六波罗蜜等正法的熏习。众生经由正法闻思修证的熏习,能成就大乘的习所成种性,能堪受佛菩提的大道,最后终将依这两个大乘种性,以三大无量数劫的精勤修学而成就胜妙的佛果。也就是众生本心如来藏虽然含藏一切有漏法、无漏法的种子,但是“法不孤起,待缘方生”,如果要令无漏法的种子生起现行,令如来藏能发起本有的、过恒河沙数的无边妙德,让众生出离生死,获得安隐快乐,证大涅槃,得大菩提果,除了要有本性住种性外,也需要众生能依止真实善知识,闻思三乘菩提的正法知见,精勤地断恶修善,才能发起熏习所成的菩萨种性;依这两个种性,内外因缘和合,众生才能成就佛道。

如何能够知道众生身中有没有本性住种性,可以让众生依此来修学熏习而成为佛菩提的正因呢?当我们看见众生的心性是:乐善好施,喜欢赞美别人的善行,也能普遍劝化人们一起行善;能够在适当的时机,为众生演说各种无罪无恶的事情和道理;当有积欠他人债务的时候,不会有欺诳耍赖不偿还的心态;受他人所托寄存钱财物品的时候,不会有想要占为己有或挪作他用,也不会有短少差异的现象;对于大财宝,心中也不会耽著沉迷。

或是看见有众生的心性是:凡有造作恶业,都不是严重损害他人的软品轻微恶业;造作恶业以后,能够迅速悔过。有的人能对众生常行慈爱,能知恩报恩;凡是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不会以不正当的方法去求得。也有人乐于修集福德,对于轻罪能起殷重怖畏的想法;或是看见、听闻众生受苦难的时候,比自身受苦还痛苦;能够欢喜、也能认同众生的一切善事,乐于远离种种恶法;对于奴婢仆人不会恶言恶行;对于道德的事情,能对有德的人常生赞叹、常生景仰;如果被他人陷害,不会有报复的心;有人来规劝自己的错误,听闻以后能够迅速地接纳;有人来谢罪道歉,也能够迅速接受,不会心量狭小一直记恨不能释怀,对于彼此的怨隙能够很快地解开。

或是看到有的众生对于善法的修学,他的心性是:能够早起晚睡,能够精勤奋发,能克服一切困难来完成道业;他做事勇敢决断,不会犹豫不决,不会拖泥带水;喜欢接受究竟了义的大法,对于甚深微妙的义理,心中没有畏惧,也不会看轻自己;对于各种善法义理的思维,能够周密、详细;不爱愦闹、乐于寂静,喜欢出离世间,羡慕能够远离世间的枷锁;对于身口意的所作不会忘失,对于怨敌能有慈悲心、怜悯心。他的心性聪明有智慧,他学习各种事物很快就能成功;对于远离恶不善法的事物,心中能有强力的思择;他的心性是不会起猛力的贪瞋痴烦恼,也不会去造作能招感无间地狱或断善根等等的恶业;假设遇到恶因缘而造作了恶业,感生三恶道,也能够依于自身的善根福德迅速出离,不会领受猛利的大苦。也有众生领受了世间轻微的三苦、八苦,便能引发增上的世间厌离心,能够对于还在世间受苦的有情深深地发起慈悲怜悯心。

我们如果能够观察到众生具有这些善良品德粗显的相貌在他的身中现起,便可以知道这些有情他的烦恼盖障是轻微的,烦恼随眠也是浅薄的。由这些行为的观察,能够知道众生是否具有大乘法的本性住种性;也就是说,世间善良品德的涵养、高尚人格的表现,都意味着这些众生具有大乘佛法三乘菩提圣道的本性住种性。这些品德的修养,虽然属于世间有为的善法,还没有跟无漏、离相的出世间功德相应,所以说是本性住种性粗相的显现。

也应该知道这些具有菩提本性住种性的众生,他只是因为还没有遇到真实的善知识为他演说三乘菩提的正法,所以还不能跟有为法中的无为法性、无漏法性相应。或是虽然遇到了善知识,也听闻了三乘菩提的正法,然而因为无明,对正法不能生起清净信,颠倒执著邪见的修学,没有种种方便善巧,因此他的道业缓慢,善根无法成熟,所以仍处在生死轮回中。因此,虽然有了本性住种性,还不能顺利修学佛道,还得要有熏习所成的种性,才能于佛道渐次修行,圆满菩提。那什么是习所成种性?就是能够进入大乘五位——也就是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来修学广大殊胜的善法;由这五位熏习所成的种子,才可以叫作习所成种性。

发心大乘的菩萨,为什么要具备两种大乘法的种性(也就是本性住种性和习所成种性)?本性住种性是属于次法的修学,习所成种性是属于法的修学;有了次法跟法的修学,才能在佛菩提道上渐次地修行来圆满佛道。这是因为佛法圣道讲的是无我法、无为法、无相法、无所依法、无所求法、无所住法、无所得法,这些圣道法都是依法界实相心而建立;实相心就是大地有情人人本有、一切蠢动含灵各各不失的第八识如来藏,随着祂所含藏不同的功能差别跟有漏、无漏法的现行,有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等名称。

而“无我法、无为法、无相法”这个法的修行,要以次法——也就是世间善良的品德、高尚人格的修养为基础,才能够相应。这是什么道理?因为有邪思妄想的心性,不能跟法相应;容易起贪瞋痴的心性,不能跟法相应;有名闻利养的心性,不能跟法相应;安贫乐道的心性,才能跟法相应;不能够放下慢心,不能够谦卑礼让无诤,跟法就不相应;对自己的五阴身心贪爱执著,跟法就不相应;能够牺牲自我的利益来慈悲众生,这样的心性跟法能相应;能够安忍世间的痛苦,这样的心性跟法能相应;能够于世间少求、无所求,这样的心性跟法能相应。因此说,次法所说世间善良的品德、高尚人格的修养,是法的基础,有了次法才能有佛法三乘菩提的修证,缺少了次法,三乘菩提的佛法会成为空中楼阁。

世间善良的品德、高尚人格的修养,都是菩提的本性住种性。当然品德越趋完善,菩萨道修行遮障就越少,这是一定的。有哪一类品德修养不够或不圆融,就会在那一类佛法的修行上跌倒,无法突破;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佛是万德庄严的缘故,佛法若离开世间,没有菩提可求,也没有众生可度,佛道自然不可能成就。因此说,世间善良的品德、高尚的人格,是出世间佛法圣道发起的因缘。也可以说,世间品德的修养是三乘菩提的基础,缺少了这个人类品德道德相关的本性住种性,佛法大乘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的修学熏习,必然无法成就、无法圆满。

本性住种性可以说是佛法圣道的心性,建立在善良的品德、高尚人格的修养上面,这个心性是修学佛法的基础,有了这个心性,众生容易遇到真实善知识教授三乘菩提的正知正见。众生如果具有圣道的心性,依三乘菩提修学,自然能够断惑证真,能够获得般若实相智慧,能够发起广大慈悲心,经无量数劫精勤修学,圆满佛法大乘五位,成就佛国净土。众生如果不具有圣道的心性——本性住的种性,虽然依三乘菩提修学,会发现障碍重重,无法降伏自心,无法真实断我见,即使得到善知识的帮助而明心见性,也无法转依真如,无法进修三贤十地,仍然是一位凡夫,佛法对他而言只是一种知见,佛法广大无边的功德智慧,无法在他的五阴身心中显现。因此说,没有善良的品德、高尚人格的修养,就没有大乘法的本性住种性,也不会有佛法圣道的心性,那佛法的修学注定不能成功。

这是说具足本性住种性的人,他在世间法、有相法、有我法、有为法上面的执著性比较弱;日后修学三乘菩提,能够在无我法、无为法、无相法上面,显现出比较随顺调柔与法相应的心性。相反的,缺乏本性住种性的人,他在世间法、有相法、有我法、有为法上面的执著性比较坚固;日后修学三乘菩提,便会在无我法、无为法、无相法上面,显现出比较刚强不随顺、难以降伏的心性。意思就是说,有本性住种性的人,他的心性比较无我,修学转依容易成功;不管是人无我的转依,或是法无我的转依,乃至大慈悲心的发起,都比较不会有障碍,因为他有善良的品德和高尚人格的修养。

在佛法圣道上,必须依止法界的实相心如来藏来学法修道,才能在三乘菩提上面有所实证。众生的五阴身中有真心第八识和妄心七转识和合同在,真心如来藏和妄心七转识祂们的体性截然不同:真心不生不灭,妄心有生有灭;真心是真实法,妄心是虚妄法;真心离见闻觉知,妄心有见闻觉知。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这个单元就先介绍到这里。

祝福各位菩萨:身心康泰、学法无碍!

阿弥陀佛!

【浏览量 573次】
栏目分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