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三乘菩提之“常见外道法——广论”(二)

24、《广论》以佛教正论包装外道邪说 正昌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由 正昌老师开示
 

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的电视弘法节目,在此先问候大家:少病少恼否?色身康泰否?道业精进否?

目前正在演述的单元是“三乘菩提之常见外道法——广论”。以下将要为大家来解说《广论》中藉由佛教中的正说,包装本质是外道邪论的双身法,让喇嘛教从表相上来看好像就是佛教。

我们先来看《广论》页第346到347中,他这样说道:

诸瑜伽师先集资粮,即是速易成止之因。其中有六,一、住随顺处。住具五德之处:一、易于获得,谓无大劬劳得衣食等;二、处所贤善,谓无猛兽等凶恶众生,及无怨等之所居住;三、地土贤善,谓非引生疾病之地;四、伴友贤善,谓具良友戒见相同;五、具善妙相,谓日无多人,夜静声寂……。二、少欲:不贪众多上妙衣服等事。三、知足:虽得微少粗弊衣等常能知足。四、断诸杂务:皆当断除行贸易等诸恶事业,或太亲近在家、出家,或行医药算星相等。五、清净尸罗:于别解脱及菩萨律,皆不应犯性罪、遮罪破坏学处;设放逸犯,速生追悔如法悔除。六、断除贪欲等诸恶寻思,于贪欲等当修杀缚等现法过患,及堕恶趣等当来过患;又生死中爱非爱事,皆是无常可破坏法,此定不久与我分离,何为于彼而起贪等。由是修习,能断贪等诸恶寻思,此如修次中编之意,于声闻地应当广知。如是六法能摄正定,未生新生,生已不退,安住增长因缘宗要。尤以清净尸罗,观欲过患,住相顺处为其主要。(《菩提道次第广论》卷14)

《广论》中这个地方,是依于莲花戒的《修习次第》所谈到的,而莲花戒又是依于圣 弥勒菩萨所造的根本论《瑜伽师地论》当中的〈声闻地〉来说,修止之前要积集六种资粮。然而在〈声闻地〉所说的修定资粮,主要是以二乘出家人为主来说的;是说明二乘人为了修习静虑的缘故,除了自身应当少欲知足之外,也应该修集有一个清净的处所,这个清净处要具备论中所说的五种资粮或者是环境。譬如人间慧解脱阿罗汉,为了排除定障而进一步成为俱解脱者,应当修集易于获得衣食,以及贤善的处所、地土、伴友等。而且这里具有日无多人、夜静声寂等种种利于修定的善妙相这类具备五德的清净处所。

但这只是圣 弥勒菩萨为了二乘出家人修学静虑容易成就而说应修集这五德清净处,但是这对于大乘菩萨道的行者来说,因为发了四宏誓愿而广行六度波罗蜜多的缘故,除了出家菩萨外,菩萨本身并不接受供养,反而行于各种的布施;菩萨因为能够布施的缘故,所以这样善业所感的处所是不虞匮乏的。

又菩萨具备悲心的缘故,对于一一众生都愿意救度拔济,何处有众生需要救度,就前往救度;何处有众生求法,就前往说法。除非当时菩萨应修四禅八定,才会寻找易于修习禅定的五德之处这样的善地来居住,才能够真正专心的修学四禅八定,否则菩萨都是随着利乐众生的悲愿而往而居的。

又菩萨为了利乐众生,对于邪见众生并不会生起排斥心,反而是以怜悯救护的悲愿心,想要救护他们离开邪见恶行。所以菩萨不仅乐于亲近戒见相同者,也同时会救护邪见恶行之人,所以说菩萨常为众生之善友,而在救护利乐众生的同时,菩萨渐次具备了成佛所需的般若智慧与福德。所以说,众生也为菩萨之善友啊!

又菩萨亲证了第八识真如心而生起了般若智慧,现观真如心是本来寂静的,是离于六尘见闻觉知的,不论是在人声鼎沸的吵杂处,或是寂静无人的安静处,真如心常处于那伽大定中,不出定也不入定。菩萨转依真如心后,就能够如《维摩诘经》中所说的:“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是为宴坐。”(《维摩诘所说经》卷1)所以不论是在吵杂之处,乃至行住坐卧中都可以修习宴坐,不必一定要在寂静处才能够宴坐。

《广论》中引用了《瑜伽师地论》的〈声闻地〉中所说,圣 弥勒菩萨为了二乘出家人修学静虑而开示的应修集五德清净之处的说法,作为大乘修止观时的规矩,显示出宗喀巴并不了知〈声闻地〉中所说的内涵,主要是为了让二乘出家人证得解脱道来说的,并不是让大乘菩萨在亲证第八识真如心后,而能够如同《维摩诘经》中所说:

于诸见不动,而修行三十七品,是为宴坐;不断烦恼而入涅槃,是为宴坐。若能如是坐者,佛所印可。(《维摩诘所说经》卷1)

这样转依于真如心,来修学大乘佛菩提道的止观法门,所以说类似宗喀巴这样的六识论者,其实并不懂得大、小二乘的差异。而原本是圣 弥勒菩萨开示的静虑修学法门,在被《广论》引用了之后,对喇嘛教的行者来说,就被移花接木而改变成:因为修学双身法是秘密之法,不能在大庭广众下众目睽睽下合修,特别是无上瑜伽中的轮座杂交等法,所以必须在适合的善处,譬如:遮掩的坛城内,师徒才能合修。自以为是佛法止观的乐空双运,其实是下堕恶道的双身法,而当徒众与喇嘛双修之时,除了应该有人在旁边护持供养外,也必须与戒见相同的善友合修,譬如:男上师与女弟子合修双身法,双方都认为这是遵守喇嘛教的戒律,因此自称是慈悲与智慧双运。

所以《广论》中说的五德之处,对于喇嘛教的修行者而言都是必要的,宗喀巴引来使用,就使得喇嘛教的双身密法有了一个依据。但是这类使人沉沦于恶道的男女双身法,跟《瑜伽师地论》〈声闻地〉中所说:应当离开欲界的男女贪爱,才能得到解脱的道理,两者根本是背道而驰的。

此外《广论》中所说的修止六资粮里,其中的断诸杂务一事,在喇嘛教政府的政教合一制度下,从地方到中央主事者都是喇嘛,这种事务繁杂的情况下,喇嘛又怎么可能断诸杂务、专事修行双身法的止观呢?如同在台湾专门弘扬《广论》的团体,他们所属的“里仁公司”营利事业这么庞大,贸易行为这么复杂,在《广论》中,宗喀巴也自说这是恶事业,事实上这也是修学禅定的障碍,那么专学《广论》的法师、学人们,又怎么可能以此作为修定资粮呢?所以这也就是喇嘛教的修行者无法作到的!另外,宗喀巴在论中说的断贪,指的是要断除对于修持双身法时泄漏红白菩提的刹那乐触的贪爱,并不是断除对于欲界男女欲的贪爱,因为喇嘛教的三昧耶戒规定,红白菩提心漏失是犯戒的。有关喇嘛教红白菩提的意思,请参阅《狂密与真密》等书,就可了知其中的真实意涵。

所以说,若是贪执双身法中的最后乐触,而不小心泄漏出红白菩提,那就是违犯了三昧耶戒、金刚戒,将会下堕喇嘛教依妄想而施设的金刚地狱中受苦无量。宗喀巴在《广论》中说到:“断除贪欲等诸恶寻思,于贪欲等当修杀缚等现法过患,及堕恶趣等当来过患。”他的意思其实是说:为了避免修双身法时,不小心泄漏了红白菩提,而违犯了喇嘛教的三昧耶戒,下堕了喇嘛教所私设想像的金刚地狱中受苦,所以修学双身法的喇嘛教学人们,应当要寻思:贪爱修双身法时,泄漏红白菩提的乐触这样的贪欲过患。

所以宗喀巴特别在《广论》中提出来,圣 弥勒菩萨在〈声闻地〉中的这段开示,他的本意并不是要教人断除欲界的男女贪爱,而是以隐语的方式,来欺瞒不懂喇嘛教双身教义的佛教徒,让佛教徒以为《广论》中的佛法是佛法中的正论,同时将其中修双身法的时候,若是不泄漏红白菩提,就不违犯喇嘛教的三昧耶戒这样的密意,教导给喇嘛教的学人,让喇嘛教的学人可以实修双身法,而不会违犯喇嘛教的三昧耶戒,这个从喇嘛们在说明三昧耶戒的十四根本罪中,有关菩提心漏失一条,大家也可以一窥其中的隐语密意。

而《广论》中引用《瑜伽师地论》作为表相上的前方便次第的目的,除了是想让以密续双身法为主的喇嘛教脱离外道的色彩,让喇嘛教从表相上看来像是佛教之外,同时也可以使得《广论》变成喇嘛教修学密续双身法的理论,以及行门次第的依凭。只是宗喀巴在《广论》中教人家修学双身法,只要不去贪爱泄漏红白菩提的乐触,就不违犯喇嘛教的三昧耶戒,这样就可以说是断除对于男女欲的贪爱了吗?可以说是持戒清净的无贪圣者了吗?

事实上,明明都还是贪爱着欲界的男女欲,只是不贪泄漏红白菩提的最粗重的这样乐触而已。至于持戒清净,《广论》中说到:“清净尸罗:于别解脱及菩萨律,皆不应犯性罪、遮罪破坏学处。”宗喀巴既然在论中引用〈声闻地〉中的正说,那就表示他认同说:持戒清净就是对于声闻的别解脱戒,以及大乘菩萨戒绝对不能违犯。问题是,《瑜伽师地论》中的“清净尸罗”正说,跟喇嘛教的男女双身法,两者间并不能相容。如此一来,《广论》想要引用《瑜伽师地论》等佛教经论,让本质是外道法的密续双身法从表相上看来好像是大乘佛教的企图,不就落空了吗?所以在《广论》中,为了让两者能够兼容,就发明说:喇嘛教的清净尸罗,其实只要不贪泄漏红白菩提的最粗重乐触,就没有违背喇嘛教三昧耶戒的问题了。因此就算是在密坛中,师徒间轮座杂交的修双身法,只要红白菩提不泄,就没有违背喇嘛教的三昧耶戒;既然不犯喇嘛教自己私设的三昧耶戒,那就是不犯声闻戒、菩萨戒等清净戒律。

所以宗喀巴才在《广论》中说:

汝可杀有情,受用他人女,不与汝可取,一切说妄语。(《密宗道次第广论》卷14)

从文字表义来看,相信没有文字障碍的人,都能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可以杀害一切的有情众生,受用他人的女性眷属;别人不给予你的,你也可以强取,可以说一切的妄语,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宗喀巴在论中直接了当的说:一切喇嘛教的修学者,如果为了成佛,是可以触犯杀盗淫妄。这学佛人都应该持守的基本五戒,宗喀巴在论中,一方面引用圣 弥勒菩萨的正论,说应该持守菩萨戒等清净戒律;另外一方面,却教人为了成就双身法的抱身佛境界,连杀盗淫妄等五戒都可以任意地违犯。为了解决持戒清净与修学男女双身法两者不兼容的问题,就说只要在修双身法时,不泄漏红白菩提,就没有违背喇嘛教的三昧耶戒;只要不犯三昧耶戒,就算是修乐空双运的抱身佛,对于一切有情犯下杀生、强盗、邪淫、妄语等都还是持戒清净的。这跟 释迦世尊所教导学佛人应当持守清净的五戒、菩萨戒而不挠犯众生,这样才是清净的佛法戒律,两者间根本是互相违背的。

所以,宗喀巴等喇嘛教祖师以世间的聪明,借用佛法尸罗清净的名相,创造出喇嘛教持戒清净的说法,其内涵的意思,是要修学喇嘛教双身法的人,就算是犯下了杀生、邪淫等违背佛法清净戒律而挠犯了一切众生,只要不贪爱修双身法时,泄漏红白菩提的乐触,就是符合喇嘛教所说的持戒清净。这跟《瑜伽师地论》中所说的持戒清净,应该持守五戒、菩萨戒等清净戒律,对于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等,挠犯一切有情的戒律绝对不能犯——这才是佛法中所说的尸罗清净,两者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所以喇嘛教对于持戒清净的定义,与佛法中的定义是完全不相同的。

另外《广论》中所说的:

汝可杀有情,受用他人女,不与汝可取,一切说妄语。

有关这段论文,支持者大略有以下两种不同的应对方式:一者,不承认这是犯戒的说法,而以自己的意思来释义;二者,虽然承认是犯戒的说法,但是辩解说这是大成就者的境界,是评论的凡夫所不了解。

关于以上两点,在《广论》卷13及卷14中,宗喀巴阐述了无上瑜伽部的四种灌顶内涵,有关无上瑜伽四种灌顶的真实意涵,可参阅《狂密与真密》,从其中就可以知道无上瑜伽的灌顶,从初始的瓶灌顶到第四灌的内容,始终都是围绕着双身法为中心而打转的。尤其是到了第四灌顶,这时受灌者更要亲身实修双身法,而有关第四灌的三昧耶誓,宗喀巴说:“此灌顶之三昧耶者,如答日迦跋云:‘汝可杀有情,受用他人女,不与汝可取,一切说妄语。’”因此不承认这是犯戒说法的人,其实是在向大众主张说:喇嘛教的三昧耶戒不是佛法中的清净戒律。因为《广论》中,宗喀巴主张在实修双身法为前提下,受灌者可以亲自实修第四喜的双身法,可以犯下杀盗淫妄等种种恶行,但其实他们还是不犯三昧耶戒的喇嘛教持戒者,但却不是不犯五戒、菩萨戒等清净佛戒,持戒清净的佛教徒。

至于说大成就者才可以犯戒的人,这看似高抬喇嘛教的宗喀巴等喇嘛教祖师证量的言词,其实是在说:只有为了实修第四喜的双身法,而故意犯下杀生、邪淫等恶行的喇嘛教的大成就者,没有清净持戒的佛教贤圣会起意违背 世尊所制定的清净戒律。所以说,喇嘛教的大成就者,并不是佛法中的清净圣众。只是这么一来,本来是为了喇嘛教宗喀巴等人开脱之人,却是违背了宗喀巴的本意,而将喇嘛教实修双身法的大成就者,排除在佛法的清净贤圣众之外,变成了只有修学喇嘛教双身法的大成就者,才会为了自己实修第四喜的双身法,而造下了杀盗淫妄等种种恶行。但这些恶行,却是佛法中的贤圣众乃至佛弟子们,丝毫都不敢违犯的佛法清净戒律。

所以《广论》引用了《瑜伽师地论》中所说,修定需要六种资粮,其实只是将圣 弥勒菩萨开示的正说,作为喇嘛教表相上的前方便,让喇嘛教从表相上看来像是佛教,目的还是为了将双身法的邪论——实修双身法时,不贪爱泄漏红白菩提的乐触,就是三昧耶戒清净的喇嘛教圣人。这样的喇嘛教双身法密意,透过《广论》来混入佛法中。所以说,喇嘛教对于持戒清净及圣人的定义,与佛法中真正的尸罗清净,以及实证三乘菩提才能说是佛法中的贤圣,两教之间的定义是背道而驰、截然不同的。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就先说到这里。

阿弥陀佛!

【浏览量 798次】
栏目分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