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

15、布施——智慧护眷德被众生 正莉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由 正莉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单元是“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我们搜集了许多佛典故事,由本会多位亲教师在节目中为大家讲述,希望借由 佛在因地行菩萨道的事迹,使得大众听闻之后,能够深信因果,并且了解菩萨道的精神与内涵,种下修学正法的因缘。欢迎您继续收看!今天要跟大家介绍有关布施的故事,这是《六度集经》卷3的记载。

从前有一位菩萨示现为鹿王,它的身材非常高大,身上的毛有五种颜色,非常殊胜,蹄和角也长得奇特雅致;许多鹿都服从它,大约有几千只鹿跟从着它而成为一群。有一天,国王出宫狩猎,这群鹿被狩猎的队伍冲散,纷纷跳下高峻的山崖;有的掉落到坑洞里,有的倒挂在树枝上摇晃着,有的被荆棘刺穿身体,死伤非常严重。鹿王看见这种惨状,忍不住悲从中来,哽咽地说:“我身为这群鹿的领导,应该深思熟虑选择一个安全的地方,让大家可以栖息;但是我却草率地为了丰美的草原,把大家带来这里,使得整个族群凋落衰败,这是我的罪过啊!”因此,鹿王决定亲自去觐见国王,让国王知道狩猎对鹿群的伤害。

于是鹿王直接来到了京城,当人民看见这只神鹿,都说:“因为我们的国王有最崇高的仁德,所以有只神鹿来这里游走,这是国家值得庆贺的吉祥征兆啊!”因此没人敢去阻挡鹿王。鹿王来到了皇宫,就在大殿前下跪,请求国王说:“我们这群卑微的牲畜为了贪求活命,因此寄托生命在贵国的国土上;突然间遭逢猎人前来狩猎,我们这些牲畜四处逃窜,有的亲人失散,有的死伤狼藉,我们真的很可怜。上天有好生之德而爱惜生命,不嗜杀戮,祈求大王不要再狩猎了!我们愿意各自安排日子,来到皇宫供太官发落。”鹿王接着说:“我们想要知道,大王每天所需鹿肉的数量,绝对不敢欺瞒大王。”国王听了非常惊讶地说:“太官每天需要的鹿肉不会超过一只,没想到竟然造成你们这么大的伤亡;如果真的像你所说的那样,我发誓从今天开始不再狩猎了。”鹿王回到草原后召集群鹿,详细地向它们解释祸福;这群鹿也都听从鹿王的指示,自动地把入宫的顺序排列出来。每只鹿入宫赴死前,都会向鹿王辞行,鹿王总是悲伤流泪地教导说:“每个人都会死亡,没有人能够避免,前往王宫的路上,要忆念佛陀仁慈的教诲,要以慈心去面对那位人王,千万不要怨恨他。”这群鹿每天就这样在愁云惨雾中度过。

有一天,轮到一只即将分娩的母鹿,它说:“叫我赴死,我不敢躲避,只乞求让我把小鹿生下来。请由下一个先代替我前往吧!”排在后面的那只鹿听见了,赶紧以头叩地,悲伤流泪地说:“我一定会赴死,但是我还有一天一夜的生命;虽然只是一天一夜而已,但等轮到我时才去赴死,那么我的心里就不会有怨恨了。”由于鹿王不忍心下一只提早一天去赴死,所以第二天一大早,鹿王就避开大众独自前往太官处;厨人认得是鹿王,立刻去向国王禀报。国王问鹿王:“是什么原因呢?”鹿王就把所发生的事情,一一向国王禀报。国王听了难过地流下眼泪说:“哪有这种道理啊!牲畜竟然能够胸怀天地之仁,舍弃自己的生命来救助众生,能够实践古人广大的慈悲行为。我虽贵为人君,却每天宰杀众生性命,只为了滋养丰润自己的身体。我这样凶恶残忍,简直是豺狼的行为;牲畜却能够行于仁慈,而有奉天的美德。”于是国王遣送鹿王回去它原来栖息的地方,并且命令全国人民:今后如果有人侵犯鹿群,就当作侵犯人民一样,要接受国法的处置。从此国王与文武百官都遵循教化,人民也都心存仁心不再杀生,就这样恩泽润及草木,国家丰盛太平。当时的鹿王就是 释迦牟尼佛,当时的国王就是舍利弗尊者。

佛说:“菩萨在成佛的过程中,就是要像这样以慈心惠泽众生,行无量无边的布施行。”也就是说,菩萨要像这样,生生世世不顾身命来救护众生,而成就布施的功德;必须累积无量的福德资粮,才能成就佛道。布施是六度波罗蜜的第一度,如果这一度修不成,后面的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就甭提了!因为六度之间息息相关,六度万行是以布施为基础,如果布施不能成就,持戒也就不能成就。为什么呢?因为布施修足了,有了舍心,就不会想要从众生那里去贪,这样持戒才能持得好,持戒的因缘才能成熟。同样的道理,如果布施不能成就,瞋就无法布施出去,心中就会常常有瞋;把瞋布施出去,才能生起慈忍与悲忍,戒才能持得好。乃至愚痴,如果不能把愚痴布施出去,对愚痴的因果不能具足了知,就不会乐于布施,表示愚痴还没有布施出去,就无法清净持戒。布施是持戒的基础,持戒又是忍辱的基础,就这样一度又一度互相含摄;每一度都含摄其余五度,六度是互相含摄的。所以布施是成佛的首要,菩萨没有不乐善好施的;布施一直修到等觉位时,还要以整整一百劫的时间,专门修内财与外财的布施,具足圆满之后才能成佛。

布施表面上看来是他人得利,但其实自己的道业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为什么呢?因为布施就是把贪瞋痴布施出去,就这样从利他之中,渐渐地把自己的贪瞋痴去除。俗话说“吃亏就是占便宜”,利他就是利己。众生在世间的福报都是有因果的,不可能无因无果就变成很有钱或很穷;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连一只鸡它想要喝到一滴水,想要在地上找到一粒米来吃,都有过去世的因缘。一个人固然要努力求财,但是应该如何求财,这一生分内有多少财,都是有因果的。分上不该他得的,他再怎么努力也得不到;分上该他得的,他只要努力去作,一定可以得到。譬如:有的人辛苦一辈子也买不起一间公寓;有的人学历不高,但是不论投资什么都赚钱;有的人头脑很好,作事计划周详,可是不论投资什么都赔钱。财物的获得有它的因果法则,有的人先贫后富,有的人先富后贫;有的人先贫后也贫,穷苦潦倒一辈子;有的人先富后也富,含着金汤匙出生,一直到老都不愁吃穿。为什么会有这些种种的差别呢?因为过去世行布施的种种差别,而产生了福德果报的种种差别。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开示说:

罪福随身,如影随形。植种福者,亦如尼拘类树,本种一核,收子无限;施一得倍万,言不虚也!1

意思是说:一个人身口意行所造作的一切罪业与福业,都会紧跟着自己,就好比身影紧跟着自己。种植福德的人,也好比种植尼拘陀树,尼拘陀树的种子很小,本来只是种下一颗小小的种子,但是这种树长大之后,非常地宽广高大,也会结出许许多多的果实以及无量无数的种子;就像这样布施一分,那么将来就可以获得一万倍的果报,这句话一点也不虚假!古语说:“人人知道有来年,家家尽种来年谷;人人知道有来生,何不修取来生福?”每个人都知道有明年,都知道要努力种植明年所需要的稻谷;同样的,每个人都知道有来世,那为什么不去修集来世的福报呢?布施就好像在投资,又好像在种田播种,可以让来世远离贫穷。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6 佛开示说:

诸众生!当行布施,贫穷是苦恼法,贫穷之人自不能益,何能益他?以是故,汝等当勤布施,自身得乐,亦能令他得乐。2

佛说:“大众啊!你们应当行布施,贫穷是苦恼法,贫穷的人自己不能获得利益,又如何能利益他人呢?所以大家应该努力修布施,这样不但自己可以获得快乐,也可以让他人得到快乐。”何乐而不为呢?菩萨修福德总是努力修,修到成佛了还是乐修福德。譬如,有一天阿那律尊者他的袈裟破了,想要缝补衣服;可是他的眼睛看不见,当时旁边没人,他就开口说:“哪一位阿罗汉想要修福的,来帮我穿针吧!”佛在远处以天耳听见了,就说:“我来帮你穿针吧!”阿那律尊者听到是 佛的声音,觉得奇怪:“佛啊!您还要修福吗?”佛说:“修福还会嫌多吗?”佛都乐于修福了,何况是我们!当然更要修福了!

《优婆塞戒经》卷6 佛开示说:【以不坚身易于坚身。】3 每个人的色身都是不坚固的,百年后就会坏掉,所以要用这个不坚固的色身,拿来当作工具,去换取未来三大无量数劫后的坚固法身。乃至在这一世就要先证得第八识法身,也就是说,我们要用这个色身当作道器,修习六度波罗蜜,熏习第一义谛知见,勤锻炼动中定力以及参禅功夫,来寻找生命的实相—第八识如来藏。

《优婆塞戒经》卷6接着又开示说:【以不坚财易于坚财。】4 要以不坚固的财物来换取坚固的法财。什么是不坚固的财物呢?譬如金钱、珠宝、黄金等等,有智慧的人都明白这些身外之物不坚固,这一生要用的足够就行了,剩下的就用来换取未来世的坚固法财。以不坚固的财物来换取坚固的法财,叫作七圣财的修集。什么是七圣财?就是信、戒、惭、愧、闻、舍、慧,这些都可以带到未来世去,叫作七圣财。世间财物只能一世拥有,无法带到未来世去,就算是打拼了一辈子,拥有了全世界,生命一旦结束了,就自动交给别人,不论是心甘情愿,或心不甘情不愿,都必须交出去;但是七圣财可以生生世世跟着我们,如影随形都不会遗失,谁也抢不走啊!所以 佛说:“要以不坚财易于坚财。”法界的因果律就是,行布施,那么未来世就可以获得可爱的异熟果报,就可以无遮障地继续学佛〔编按:前提是要将布施的功德回向学佛无碍,并且避免因布施毒田而成就破法共业〕

可爱的异熟果报有两种:一种是正报,一种是依报。什么是正报?正报是指我们这个五阴身心。譬如生而为人,而且生在有福报的地方,不会生在穷乡僻壤。什么是依报?依报是指个人拥有的财富、眷属、生活环境等等。譬如自己本身富有资财,不必受人供养,也不必为三餐奔忙,能有闲暇可以学佛,这就是菩萨可爱的异熟果。凡是久学菩萨,多多少少都有可爱的异熟果;如果不具备可爱的异熟果,表示过去世没有在努力行布施,所以导致世间法的福报不足。可爱的异熟果如果没有具足圆满,佛地的三十二大人相当然不可能圆满,也就不能成佛;佛是福慧两足尊,必须福德庄严与智慧庄严两者都具足圆满才能成佛。

所以,《优婆塞戒经》卷2 佛开示说:【菩萨具足二法,能自他庄严:一者福德、二者智慧。】5 菩萨是以福德与智慧来庄严自己,同时也要教导众生去修集福德与智慧。福德与智慧是一体的两面,就好比鸟的两个翅膀,又好比人的两只脚,必须旗鼓相当,才能平稳地、快速地前进。所以福德是永远不嫌多,乃至成佛了都还要修福。如果觉得自己的福德还欠缺,现在赶快去补救,修福永远不嫌晚,赶快去累积来世更多的福德作为成佛的道粮。

时间的关系,今天就讲到这里。

阿弥陀佛!


※本文稿系依《正觉电子报》连载之弘法视频文字稿置换,详情请见《正觉电子报》第135期〈正觉教团弘法视频文字稿连载公告〉

【浏览量 808次】
栏目分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