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集-心真如是大乘法门体 (四)
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下载
孙正德老师主讲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今天要来为大家继续说明,禅师如何隐覆密意,而为人指出方向,让学人悟入,而能够让学人随顺,不落在语言文字的妄念上。
现代的禅师会怎么回答呢?如果有人问现代真悟禅师 平实导师:“如何是诸佛法身?”平实导师会答:“果皮两三片。”假如能够知道真悟禅师善知识说的:“虽说一切法而无能说、所说,随顺的当下,不堕在语言文字的妄念中,就能够悟入那个无能说、所说的真如心。”马鸣菩萨这么说。而在正觉已经悟入真如心的四百多位菩萨都知道所说的是什么。
假如不能随顺悟入的话,听到了禅师善知识所说的:“东山水上行、果皮两三片。”学人的意识觉知心,会记著禅师曾说过的话,记著不忘就是一个念,这句话、这个念经常出现在意识觉知心中,就是所念;能记著不忘的意识心就是能念。如果经常在意识心中疑著、参著,哪一天口中念出个东山水上行或者果皮两三片,突然在语言文字妄念不出现的当时,相应到有个从来没有能念、所念的心,就这样随顺悟入了。所悟入的真如心,必定符合 马鸣菩萨所说的:【虽说一切法、而无能说所说,虽念一切法、而无能念所念。】的法相。(《大乘起信论》卷1)虽然这个心是无相的,但只要具备了般若正知正见,经由善知识的指引,却能够让学人如实的悟入。学人若没有具备般若的正知正见,佛菩萨或者善知识再怎么努力地指引学人,却只能像丈二金刚般的摸不著头绪,搞不清楚状况。就像念佛人最向往的一行三昧,在经中 佛说:【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大宝积经》卷116)
在经中说法界一相,也就是我们说的唯一法界真如心祂的相貌。我们如果熏习般若能够知道祂就是只有一个真如法相,祂是无相的、离于语言道的、离见闻觉知的,而能够开悟以后,系于这样的这种真如法相,能够缘于法界的这种真如法相,这叫作一行三昧。
可是要能到达一行三昧的前提,这当然就是开悟;要能开悟的前提,佛陀说,一定要先听闻般若波罗蜜,最重要的就是要如说修学。也就是说,听闻到的般若的意涵,原来就是有一个真心如来藏出生了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法,而真心是真实的,表示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它是虚妄不实的。虚妄不实的道理,就是表示它会生会灭,不能常住,但是这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跟这个如来藏,又从来没有离开过,又是如来藏所含摄,又永远是住于这个如来藏中;然后由如来藏出生,然后坏灭以后,这些种子功能回归到如来藏中,再继续到下一世去出生另一个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听闻到这个道理以后,就知道要断除对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错误的我见、我执。这个我见不断除,当然就没有办法认知到那个真心的相貌;就没有办法认知到正确的佛法义理是什么;就没有办法入于佛法精髓般若空中,那永远落在无常空、现象空,或者说永远落在常见、断见中,更不要说开悟了。
所以如说修学的意思,就是听闻般若波罗蜜的前提,要先具足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的正修学,要具足前面这五个基础以后,你才有办法让自己能够修学般若。具足前面的福德以后,然后来修学般若智慧,降伏了自己的烦恼、性障,以及让自己在大乘法中的信根圆满;让这个善根能够滋养自己,进而修学更多的福德;让自己亲近善知识,护持正法,而有机会入于七住位不退。当然入于七住位不退,实证了如来藏,就能够法界一相,系缘法界,这样的一行三昧,时时在心中现前观察、领受。所以如果没有这样的修学,没有这样的正知正见,那么佛菩萨的指引,永远让一般人以为,根本就是在语言上面说戏论而已;不知道佛菩萨在告诉学人说,要找那个没有能念、所念的。
那我们来藉《金刚经》佛陀所说的话,再来说一下这个义理。《金刚经》中 佛陀说:【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在《金刚经》中 佛陀说:“须菩提!你不要以为自心如来起这个念头说,祂要说什么法,祂要说哪些语言文字的法,不要起这样的念头。为什么呢?假如有人说,这个自心如来,说有哪些文字语言这些佛法,那就是在谤佛;因为佛陀一直在为我们解说自心如来离于语言文字,这样殊胜的妙法;不能了解佛陀在为大众之处;不能了解佛陀为大众指出离于语言文字、无能说所说的这样一个胜妙佛法。”佛陀说:“所谓说法,就是真正说法的这位自心如来,祂并没有说出任何语言文字,因为祂无能说、所说,这才叫说法。”所以 佛陀藉言说显示自心如来时,正是如 马鸣菩萨在论中说的“虽说一切法而无能说、所说”。而悟入真如心以后,总是要能够体验这个心到底如何?与虚妄我意识觉知心一样,或者不一样?哪里不一样?有哪些功德可以受用?
所以 马鸣菩萨接著说:【复次,真如者,依言说建立有二种别:一、真实空,究竟远离不实之相,显实体故;二、真实不空,本性具足无边功德,有自体故。】(《大乘起信论》卷1)
真如心体本身是不与语言文字相应的,而且不是语言文字说明所能得到的境界,或者意识思维的境界。虽然如此,为了让学人验证、体悟、明了,还是要依于言说,建立真如心体的差别体性。真如心体与虚妄的五蕴法,最大的差别体性有二种:第一个就是真实空,究竟远离不实之相,由这个真实空显示真如心的真实体,究竟远离不实之相,要完全没有不真实的法相存在,才能叫作真实空。究竟远离就是表示,祂从头到尾都没有发生过这个不实之相,表示一定要能区别出不真实的法相到底有哪些呢?为什么祂要究竟远离这不真实的法相?有哪些祂是究竟远离的?只要是属于不真实的法,就不可能转变为真实;如果说不真实的法,能够转变为真实,那么就不应该有究竟远离不实之相这样的文字建立。究竟远离的意思,就是从因地到果地一向远离,永远不会改变。
假如有人主张意识觉知心,在一念不生离念灵知而不分别五尘的状态下就是真如、就是空性,这样的主张很明显地,把有生有灭与烦恼相应,乃至能思维,能生起智慧,去恶修善,却是缘起性空,属于不真实法的意识心,要将祂转变为真实法相,这就不符合 马鸣菩萨所说的究竟远离不实之相的条件;因为祂在前面祂是不真实的,最后才被改变。那么既然是有转变的过程,就不能称为究竟远离,因为终究祂还是不真实的。而且意识心就算能够一念不生离念灵知,终究是有生有灭的法,那正是不实之相;因为会坏、会灭。一念不生离念灵知,祂是透过定法修学而得到的,假如说修定的因缘散坏了,没有办法有打坐的因缘长养定法(世俗的事物散乱了得要去处理),意识心就没有办法住在一念不生离念灵知中啊!这个不就是坏灭了吗?意识心得回到世俗法中,继续来散乱、攀缘,处理种种繁忙的事务,那么那一念不生离念灵知到哪里去了呢?所以透过修定的方法,因缘所生法,有生有灭而得的,那是不能常住,那就是不真实。
意识觉知心,一定要意根触法尘为缘,由如来藏流注意识的种子,才能现起生起作用,是因缘所生法,不能离开意根、离开法尘、离开如来藏而单独存在。因为祂没有真实常住的自体,有生必定会坏灭,缘起性空的虚妄法;祂是没有真实体,而没有真实体的最大原因与根本,就是祂不是真实空,而是缘起性空,是要透过因跟缘才能够生起,而没有自体性的。意识心是这样,意识心所依靠的五根色法,眼等五识与六识现起后,才有了受想行等五蕴,当然都是缘起性空,有生有灭的虚妄法。知道了缘起性空的道理,那么真实空这个文字的建立,所相应的意义,当然不能有丝毫缘起性空的因素存在了。真如心如来藏本来就存在,不需要藉任何缘来出生,所以不会因为任何缘而坏灭,当如来藏所出生的五蕴坏了、死了,如来藏心体本身不受任何影响而有所消减,所含藏的五蕴十八界种子功能,当然不会损减或者消失。如来藏可以持续不断地为一切众生出生相应在三界六道所应受的五蕴身──五蕴果报身。五蕴果报身有生有死,而如来藏心体仍然不生不死,这就是真实空,没有不真实的法相。五蕴果报身可以被究竟远离不实法相的如来藏不断地出生,而一世一世因果相续不错乱,这种现象显示出真如心如来藏祂是有真实不坏心体的,这是真如心与虚妄的五蕴法,最明显的第一种差别。任何一位真实开悟找到如来藏的菩萨,都能够如理验证这一种差别体性。诸佛菩萨以及正觉四百多位已经开悟—被 平实导师印证的菩萨都能如理验证而无二无别。
另外,真实空才是涅槃的道理,没有生死的叫作涅槃,但若仅是五蕴果报身灭了,那不叫涅槃。例如阿罗汉不再有下一世的果报身出生,证得涅槃了,这个涅槃并不是依据五蕴灭了而建立的,涅槃若是依据不实法相的五蕴生灭来建立,那么涅槃就不是真实空了;不是真实空的法,就不是本来不生不死,应当会再有生死,那么佛法与外道法就无法区分,因为谁都可以建立施设,各说各话没有标准,而变成戏论了。涅槃不是真实空,成为各说各话没有标准的戏论,那么 佛陀就不应该有应供、正遍知、世间解、善逝、佛、世尊的称号;因为 佛陀没有真实解脱三界生死,佛陀还有无明,还有无明存在,不能真正超越世间,而且 佛陀不能生死自在,不是真正的觉者,还需要被教导,没有成为世间最尊贵的证量与事实。可是 佛陀祂却确实已经真实解脱于三界生死,而入于三界中自在,对于三界中的一切,对于解脱与生死,成佛与未成佛,完完全全了知;对于一切有情世间跟器世间,完全超越,完全能够了解。祂是能够生死自在,而且是不需要被教导,就能够觉悟成佛的;祂所有的证量、所有的福德,都是世间最尊贵的。这是事实。
所以 佛陀所证的涅槃是真实空,这个部分我们也告诉大家。佛陀既然有那种称号,一定有那样的证量的,因为不生不死,祂是不能够随意被转变,祂才能称为涅槃;一定是要真实而没有生死,祂才能说是真实空。因此,涅槃就是以真如心体的真实空为体,涅槃才不会成为断灭空,而沦为戏论。马鸣时代当时的部派佛教,就是对这个部分不能如实了解,所以一方面是没有实证涅槃,然后也不能了解涅槃本际这种般若空的道理、真实空的道理,所以才会各自有各自的主张,来互相诤论。
而第二种要依言说来建立的真如心差别体性的,就是祂有真实不空。也许有人会觉得,第一种的真实空与第二种的真实不空是矛盾的;既然是真实空,又为何真实不空呢?要说这个真实不空,那我们还是得先说一说五蕴法的三界有性。五蕴法的三界有,它是不空吗?五蕴法指的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色蕴它是由四大—地、水、火、风聚合所成的,欲界、色界的色蕴都是被出生的业果色,会坏灭而不能常住;而离开了欲界、色界,再也没有色蕴可以存在了。无色界已经不需要色蕴,所以才称为无色界。欲界、色界的识蕴,祂必须藉由色蕴不坏,能受用五尘才能现起,识蕴现起以后,才有受蕴、想蕴、行蕴。而无色界的识蕴,以定法不坏为依,也有受蕴、想蕴、行蕴,所以说在三界中出生的五蕴法,最后必定会坏灭,这个是称为三界有。
三界有五蕴法的特色就是有生有灭,纵然无色界有情的寿量,最长八万大劫,但八万大劫过后,仍然要舍无色界的果报而死,再接续出生到相应的六趣果报中。五蕴法出生了,虽然在一期生死中有见闻觉知、思维造作等功能作用连续不断,甚至还可以发起神通等等作用,但都属于因缘所生法,终究会在死了以后坏灭,所以证了神通以后,死了也就坏灭了,神通是没有办法让他解脱的。神通不能常住,神通不能带到未来世去,它没有自在常住、不死不坏的法体;例如色蕴必定会坏,没有不坏的自体,色蕴死了、坏了,六识就不能现起了,见闻觉知也就灭了,同样的没有自体。
没有自体的法,指的就是必须藉因藉缘才能出生现起作用,这样没有自体的法,它的功能作用必定不真实,当然就没有功德能力去出生别的法,例如眼识,要藉眼根不坏,触色尘的缘,意根作意,由如来藏流注眼识的种子功能,才现起见的作用,那么眼识能见的法,就是没有自体,当然这个能见的法,就不能反过来说,能出生眼根、色尘、意根等法了。眼识虽然有能见的功德作用,但是祂却属于五蕴三界有的法,没有自体,三界有的法是会坏灭的、不真实的,五蕴法中的见闻觉知,不管是有语言妄念,或者修到没有语言妄念,它都是属于意识觉知心的境界法,不能称为不空;因为这个有它是短暂的,三界有的生死法,都是缘起而不真实的,都是虚幻的,不能称为不空。
真如心有真正不生不灭的实体,叫作有自体;而究竟远离不实的法相,叫作真实空。有常住不生不灭的自体,因此,心体所本然具足的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所指的就是:七种性自性指的就是,集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成性自性,以及性自性。那么这七种第一义,指的就是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超二见境界、超子地境界、如来自到境界。祂所具足的这些法,以及所含藏的五蕴十八界种子功能,都具足无边功德而不可损坏,因为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缘故,不会随著有情受无色界果报而减少,也不会随著有情受天人胜妙果报而增加,更不会随著有情受大身或小身而有所增减,不会随著有情生死而损减,更不会因为阿罗汉入无余涅槃而消灭。阿罗汉入无余涅槃,只是将五蕴十八界出生现行的缘灭除,无法毁坏五蕴十八界的功能性,所以他当然也无法毁坏真如心体。所以真如心体祂是有自体的,有本来涅槃自性的,具有能生万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量无边的功德的;祂不属于三界有,所以称为真实不空。所以祂是真实空又真实不空,这是非常胜妙的般若中道的道理。
我们今天就先说到这里,剩下的,我们下一集再来继续为大家解说。
阿弥陀佛!
本文标签:心真如(21)
本文关键字:心真如
相关阅读
- 上一篇:第25集-心真如是大乘法门体 (三)
- 下一篇:第27集-心真如是大乘法门体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