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圣贤录易解(往生比丘第三之五)
慧律法师著
往生比丘第三之五
清 智旭(莲宗九祖)
智旭。字蕅益,俗姓钟,江苏吴县人。父亲持诵大悲咒,梦见观音大士送子而生下智旭。年少时以孔孟圣学自我期许,曾经著作文章批判佛教,总共有数千字之多。等到一日阅读云栖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突然省悟,而把以前所作的论著焚毁。年二十岁时,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因此发起出世的志向,每日持诵佛名。
明熹宗天启元年(西元一六二一年),年二十四岁,听闻某一法师讲经,疑情忽然发起,于是用心参究,后来终于豁然开朗,不久之后就闭关于吴江。有一天得重病,滨临死亡,此时才一心一意求生西方净土。疾病稍微恢复时,结坛持诵往生咒七日,并且说偈颂曰:
‘稽首归依西方无量寿佛,祈愿拔除我业障的根本。观世音、大势至,清净大海众菩萨。我迷失了本有的智慧之光,虚妄堕落于生死轮回的苦海,无量劫以来不曾稍有停止,无人救拔无有归趣。今日暂时得到此低劣的人身,仍然不免遭受劫浊之乱。虽然得入出家之众,却尚未能进入法性之流。眼见法轮败坏,想要挽回却力有未能,实在是因为无始世以来,不曾栽种培植殊胜的善根。现今以决定不移的心志,求生西方极乐净土。希望将来乘著我本有誓愿的法船,广度沉沦三界的众生。我若是不能往生净土,就不能满足我的大愿。是故我于娑婆世界,毕定应当究竟舍离。犹如被溺于水中的人,自己应当先求能够尽速到岸,然后才能以方便之力,拯济救拔落入暴流的人。我今以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燃臂香三炷,结七日的清净坛场,日夜专持往生神咒,惟除饮食和睡眠之时。愿以此功德力,勤求决定得生安乐净土。若是我退失初发心,不向西方而行者,宁愿即刻堕入地狱受苦,令我能够迅速生起悔改之心。誓不贪恋人天之乐,以及无为寂灭之处。仰愿阿弥陀佛的大威神,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之法,以及三宝无边的威德,加持护念智旭等人,以神力折伏使我能够不退佛道,哀怜摄受令善根增长。’
智旭后来又住过温陵、漳州、石城、晟溪、长水、新安等地,广宏天台宗的教法。最后归隐终老于灵峰。当时各方参禅的修行者,大多把净土法门当作权教而非究竟,凡是遇到念佛的人,必定教他参究念佛的是谁。只有智旭认为持念佛名这一个法门,即是圆顿的佛法心宗。当时有一位卓左车居士,曾经问到:
‘如何才是念佛法门中向上顿悟的一条路,如何才能够离四句绝百非,如何是念佛人最后究竟的法则,如何是在杂乱错误之处的脑后一锤。希望和尚您把过去以来大家所说的“自性弥陀”、“唯心净土”等话,抛向一边,让我等亲见如来的境界,痛快地述说一番,震动一下三千大千世界。’
智旭回答言:‘所谓向上顿悟的一著,本来非禅亦非净,即是禅也即是净。才说到“参究”,已经是曲折宛转为下根人而说。果真是大丈夫的话,自己应当确实深信“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如果有一念之际与佛有隔离的话,就不名为念佛三昧。如果能够念念与佛毫无间隔,那么又何必辛苦地去问谁呢!西方净土的最根本究竟之事就是:“没有众生心外的佛,而能为众生心所念;也没有所谓佛之外的众生心,能够忆念著阿弥陀佛。”正当下手念佛之时,便是不落四句百非,即是全身投入清净法性。只要能见到阿弥陀佛一毛孔的光明,即可见到十方无量诸佛。但得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一个佛国,即是生于十方诸佛的净土。此即是向上究竟的一路,若是舍弃现前的阿弥陀佛,另外说个自性弥陀;舍离西方净土,再说一个唯心净土,这就是所谓的混乱不清的公案。经典说:“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念佛求生净土就是令人清醒的脑后一锤。只要能够深信此法门,依信起愿,依愿起行,则能于念念之间流出无量的诸佛如来,遍坐十方微尘国土,转大法轮。即使是照耀古今,也不是分外之事,又何止是震动三千大千世界而已呢!’
蕅益大师又曾经开示人说:‘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有“至诚深信努力行持”为最重要!释迦牟尼佛说:“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天台智者大师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名为三昧中王。”云栖莲池大师云:“一句阿弥陀佛,该罗教门八法,圆摄禅门五宗。”只可惜如今的人,将念佛看做是肤浅容易的事,说是愚夫愚妇的修行工夫。所以信念既不深切,修行也不努力,终日悠悠散散,净土的功业无法成就。
或者有人巧设方便,想要深明此念佛三昧,动不动就以参究“念佛是谁”为向上究竟之法。却不知道现前一念之心,本来就离四句绝百非,根本不必故意去远离断绝。即此现前一句所念之佛,本来即是超越情执远离妄见,何必劳苦地去谈玄说妙。最重要的是能够信得及、守得稳,直接了当地念下去,或者昼夜十万句佛、或者五万、三万,以决定不欠缺为标准,终此一生,誓无改变,如果这样而不能够往生的话,三世诸佛便为诳语。只要能够往生,则永远不会退转,种种法门,皆得现前。切忌今日张三,明日李四。遇到教下的人,也想要搜寻典章、摘取文句;遇著宗门的人,又想要参究问答;遇到持律的人,又想要搭衣持钵、研究戒律。如此则头头不了,帐帐不清。岂知只要阿弥陀佛念得熟,三藏十二部究竟的教理,都在一句阿弥陀佛里头。一千七百个公案,向上顿悟的关键,也都在这一句阿弥陀佛里面。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菩萨的三聚净戒,也都在一句佛号里面。
真能一心念佛,放下对身心世界的执著,即是真正的大布施。真能一心念佛,不再生起贪嗔痴等妄念,即是真正的大持戒。真能一心念佛,不计较人我的是非好坏,即是真正的大忍辱。真能一心念佛,没有稍微间断夹杂的情况,即是真正的大精进。真能一心念佛,不让妄想奔驰追逐不停,即是真正的大禅定。真能一心念佛,不为其他的修行歧路所迷惑,即是真正的大智慧。我们自己试著检点思惟:如果对于身心世界的执著,尚未能放下;贪嗔痴的妄念,仍然还会现起;人我是非好坏对错,依旧挂碍放在心上;间断夹杂的情形,犹未能除尽;妄想奔驰追逐不停,还不能永远消灭;种种修行的其他歧路,依然会惑乱我们念佛的心志,如此便不能称为是真正的念佛。
想要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并没有其他的方法。最初下手之时,必须要用念珠,念佛时要记得分明,订定自己每日的课程,决定没有丝毫的欠缺。时间久了自然纯一熟悉,虽不刻意去念而自然能念念不断,然后要计数也可以,不计数也可以。如果初发心便要说好看的话,要不著相,想要学圆融自在理事无碍,总是信念不够深切,修行不能得力。就算是你讲得十二分教,解得一千七百个公案,依然皆是生死岸边的事。等到临命终时,决定用不著。’
清世祖顺治十一年(西元一六五四年)冬天,得疾病,遗命交待火化之后,捣碎骨头混合面粉,分别布施给飞禽和鱼类水族,广结西方净土之缘。次年(西元一六五五年)正月二十一日清晨起来,疾病已经好转。到了午时的时刻,自己跏趺端坐于床上,面向西方举手而往生,时年五十七岁。等到圆寂往生的三年后,大众准备依法火化,打开龛柩一看,只见大师的色身头发变长覆盖耳朵,面貌如生。门徒弟子不敢遵从大师的遗命将他结缘飞禽鱼族,因此收拾他的遗骨,建塔供奉于灵峰。(灵峰宗论)
清 如会
如会。号妙圆,俗姓谭,顺天府(北京)人。年少时即断绝肉食,二十九岁出家。发誓行持头陀苦行,从不躺卧床席休息。前后总共燃六根指头,以忏悔宿世的业障。燃顶、烧臂的次数,更是多得无法计算。最初到南方时,只是从事苦行,后来被同参道友感悟启发,因此一心念佛,顿时忘失身心世界。无论见到在家出家之人,都不作嘘寒问暖等无谓的话。每当教诲徒众,必定严厉恳切。平日喜欢一人独来独往,从不积蓄多余的物品。到了夏天就把冬天的衣服布施给人,冬天就把夏天的衣服舍弃。曾经在水草庵,告诉刘道澄说:‘一心念佛,专求上品上生,便是向上究竟的第一义,你们要等到他日,才会相信此言。’
清世祖顺治五年(西元一六四八年)秋天,经过江苏淮安的清江浦,大众都一同挽留他居住下来。不久,如会以一件袈裟赠送给万德庵的主人,并且嘱咐他说:‘我不久之后将要去了,特别有一件事要拜托你。’庵主说:‘和尚您刚刚才来到这里,何必急著说要离去?’如会说:‘我不是要到别处而是要到西方去!你可以把我的遗体丢入江水河流之中,普与一切的鱼族虫类,结下往生净土的因缘。’庵主推辞说不敢。如会说:‘那么就等火化后,以骨头混合面粉,再为我结缘,这样好吗?’庵主回答说:‘好!’如会因此叫人购买大的蜡烛以及好的名香,大众都无法测知他的意思。十月十九日夜里四更(清晨一~三点),如会大声呼叫庵主说:‘赶快开大门,烧香、点燃蜡烛!’庵主点完烛火之后,看看如会法师,法师已经安然地坐化往生了!此时无论远近都闻到奇异的香气。大众遵照遗命,火化后磨碎骨头混合面粉,然后投入江河里,时年七十一岁。(灵峰宗论)
清 大勍
大勍。字冲符,俗姓边,浙江绍兴诸暨人,童年出家于都城的大雄寺。等到年纪稍长,听闻到云栖莲池大师广度教化众生的消息,因此渡江而前往礼拜亲近,两人相见后机缘契合,从此倾心专注于净土法门。晚年,居住在大善禅堂,特别爱好《华严经》,每天读诵一函经。曾著作怀净土诗一百零八首,现今取录其中的四首:
‘佛种从缘起大机,吾今活计掩吾扉。身轻炼得同仙鹤,极乐横横一直飞。’
‘自笑山僧不奈何,乾坤浪荡热心多。逢人要说西方话,指示明明一刹那。’
‘苦尽甘来届晚年,佛声念彻齿流泉。金台少见庭槐兆,再著精勤勿怨天。’
‘兀然起念念伽婆(佛陀),平地无风自作波。念念消归无念处,岂知无念亦为多。’
清世祖顺治六年(西元一六四九年)十一月,示现疾病,亲自书写封龛的文书对联,并交待种种的后事。到了预期的那一天,自己坐起来,穿著清净的衣服,面向西方,称念阿弥陀佛,然后安然地往生。(符禅师净土诗并跋)
清 大真
大真。号新伊,俗姓周,湖南常德武陵人,在襁褓的婴儿时代,就会合掌称念“南无佛陀”。等到就学的时候,不爱和其它的孩子们为伍,喜欢独自地聚沙画地为佛塔,或者自己静坐眼观鼻、鼻观心。九岁时,拜见莲居寺的绍觉法师,受持三归五戒,因此依止于其座下。十五岁剃发出家,二十岁,入云栖山受具足戒。大真的父母也先后礼拜绍觉法师出家。大真恭敬地侍奉供养父母而没有丝毫的违逆,数十年如一日。
绍觉法师往生后,大真法师接著主持莲居寺。曾经著作《唯识合响》,并且传授菩萨金刚宝戒。又建立大悲坛,兼修事理二种忏法。年七十一岁那一年的秋天,示现些微的疾病,集合所有的居士弟子,嘱咐他们要护持正法。经过七日后,沐浴更衣,跏趺正坐手持念珠,与大众一同称念佛号。才过一会儿,声音和气息都寂静下来,鼻端垂下玉筋(死后流下的鼻涕,为成道的象征。)超过一尺多。过了一个时辰,头顶仍然温热。在此之前,有位居士周某,梦见天乐来迎接大真法师往西方而去,因此急忙带著亲戚眷属数人,前来受三归五戒。另外庵主道声,事先在初一即梦见大真坐在莲台上。(灵峰宗论)
清 道枢
道枢。浙江仁和(杭州)人,精通天台教观,专志修习净土行业,不喜欢亲近世俗尘缘。清世祖顺治十二年(西元一六五五年),梦见和神僧同登玉屏峰的山顶。第二年六月,稍有疾病。二十六日,清晨起来,告诉大众说:‘我昨天夜里梦见神僧来迎接,难道就是过去和我一起登玉屏峰的人吗?’当天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忽然看见幢幡宝盖充满虚空,莲华铺满大地,道枢即盘坐合掌,朗颂《法华经》经题七遍,唱阿弥陀佛一百余声,然后安祥地往生,往生后面貌的颜色不变,龛柩和桌椅之间充满著奇异的香气。(净土全书)
清 崇文
崇文。不清楚他的出身,学法于云栖莲池大师的门徒。住在江苏常熟洙村一个清静的房子,后来双目失明,因此而专心念佛。每天夜里都登座施食瑜伽焰口,连续三年不曾停止。清世祖顺治十五年(西元一六五八年)三月十四日,命令其徒弟行先,告诉城里出家、在家二众说:‘明天就要向西归去,因此特别派人来告别。’第二天清晨,大众聚集,总共有三十多人。崇文坐在床上,命令徒众诵《阿弥陀经》一卷,诵经完毕后即入寂往生。室内充满香气,三日不散。(净土约说后跋)
清 具宗
具宗。常州(江苏)无锡人,平日讲说天台宗的止观法门,修习念佛三昧,教诲徒众从不厌倦。清世祖顺治十六年(西元一六五九年),示现疾病,往生前事先准备热水沐浴,穿著一只鞋子。自己读诵《阿弥陀经》之后,唱佛号十声,然后提笔大书八个字:‘廓落灵虚,无往来处。’接著就丢下毛笔而往生。死后端坐三天,面貌颜色毫无改变。(净土全书)
清 读体
读体。字见月,俗姓许,其祖先是江南句容人,从军于云南贵州一带,由于战功的缘故承受了指挥使的官职,因此定居于云南楚雄。读体不愿意继承官职,离开云南来到剑州(四川保宁县)的赤宕岩,修道三年。有一天,遇到一位老僧传授给他《华严经》,读体打开阅读后心中大悟,因而剃发出家。受具足戒于三昧光律师。三昧律师主持宝华山,将要示寂往生之前,把衣钵传授给读体,因而成为宝华山的第二代祖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