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時阿難與諸大眾,瞪瞢瞻佛,目睛不瞬,不知身心,顛倒所在。佛興慈悲,哀愍阿難及諸大眾。發海潮音,遍告同會。諸善男子,我常說言,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如来藏心)所現。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如来藏心)中所現物。云何汝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寶明妙性(如来藏心是证悟标的)。認悟中迷。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聚緣內搖,趣外奔逸。昏擾擾相,以為心性(识蕴者也)。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如来藏心)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瀛渤。
阿難。汝猶未明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幻妄稱相,其性真為妙覺明體(如来藏心)。如是乃至五陰六入,從十二處,至十八界,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
卷三
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阿難。汝性沉淪,不悟汝之見聞覺知,本如來藏。汝當觀此見聞覺知(六處識心),為生為滅,為同為異。為非生滅,為非同異。汝曾不知如來藏中,性見覺明,覺精明見,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如一見根,見周法界。聽嗅嘗觸覺觸覺知,妙德瑩然,遍周法界。圓滿十虛。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爾時阿難,及諸大眾,蒙佛如來,微妙開示,身心蕩然,得無罣礙。是諸大眾,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見十方空,如觀手中所持葉物。一切世間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如来藏心)。心精遍圓,含裏十方。反觀父母,所生之身,猶彼十方,虛空之中,吹一微塵,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漚,起滅無從。了然自知,獲本妙心,常住不滅。
卷四
富樓那言:我與如來寶覺圓明,真妙淨心,無二圓滿。(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体不本不二,圆满成就一切法性,)而我昔遭無始妄想(无始妄想习气熏染故,客尘遮障而不能见),久在輪迴。
世尊。我今雖承如是法音,知如來藏妙覺明心遍十方界,含育如來十方國土,清淨寶嚴妙覺王剎。
阿難。第一義者,汝等若欲捐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意识觉知心及其种种变相,外道之五现涅磐)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以是義故,汝當照明諸器世間可作之法,皆從變滅。阿難。汝觀世間可作之法,誰為不壞。然終不聞爛壞虛空。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終無壞滅故。則汝身中,堅相為地,潤濕為水,煖觸為火,動搖為風。由此四纏,分汝湛圓妙覺明心,為視為聽為覺為察(此谓七转识内执如来藏心见分和相分为自内我也)。從始入終,五疊渾濁。
阿難。汝今欲令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伏還元覺,得(如来藏本觉)元明覺無生滅性(如来藏-真如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
由以上经文可以证明:若有人说不必经由亲证如来藏就说已经证悟,则定已堕意识心种种变相境界以为涅磐之自称开悟的大妄语业中了,经中说此种大妄语业人必落下地狱。
一切证悟祖师、古德也皆以证悟如来藏为标的,如六祖所悟的真心即是阿賴耶識(如来藏)。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法門對示第九:
“自性能含萬法。名含藏識”。
機緣品第七:
如上轉識為智也。教中云: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雖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轉;但轉其名,而不轉其體也。
所以六祖所悟的自性即是第八识-含藏識-如来藏-如来平等法身
,其於五祖門下初悟所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等語,皆是开悟后对如来藏心心体体性作现观之后的称心之谈,一切证悟如来藏之菩萨对此都能当下作现前之观察而无异议,并可为作证明。《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卷1言:
「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啟祖言。何期自性(如来藏心)本自清淨。何期自性(如来藏心)本不生滅。何期自性(如来藏心)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如来藏心)無動搖。何期自性(如来藏心)能生萬法。祖知悟本性。謂惠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CBETA, T48, no. 2008, p. 349, a16-22)
不只六祖如是說,連克勤圓悟大師所著之碧巖錄亦如是言,《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卷8:「到第八識。亦謂之阿賴耶識(阿赖耶识即如来藏)。亦謂之含藏識。含藏一切善惡種子」(CBETA, T48, no. 2003, p. 206, b16-17)
禪宗著名的語錄人天眼目亦復如是言。《人天眼目》卷4:「第八識亦名含藏識。若是悟底人。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位圓。」(CBETA, T48, no. 2006, p. 322, c13-14)《人天眼目》卷5:「八識多異熟性故。亦名含藏識。亦名八王子。亦名八解脫。亦名八丈夫。總有四八三十二相。此是果相因智報德。七八二識不相離。解深密經云。此八識能發起前六轉識故。第八識謂前世中。以善不善業為因。招感令生第八異熟心。是果。此阿賴耶者。即是真心。不守自性。隨染淨緣不合而合。能含藏一切真俗境界故。名含藏識。如明鏡不與影象合。而含影象。亦名如來藏識。」(CBETA, T48, no. 2006, p. 326, b19-27)
乃至永明延壽禪師的宗鏡錄也如是說,《宗鏡錄》中大量开示以为明证,真实开悟者当以亲证如来藏以为标的:
《宗鏡錄》中云:「……二、缘虑心,此是八识,俱能缘虑自分境故;色是眼识境,根身、种子、器世界是阿赖耶识之境。各缘一分,故云自分。三、质多耶,此云集起心;唯第八识积集种子,生起现行。四、干栗陀耶,此云坚实心,亦云贞实心,此是真心也。然第八识『无别自体』,但是真心;以不觉故,与诸妄想有和合不和合义。和合义者,能含染净,目为藏识;不和合者,体常不变,目为真如,都是如来藏。故《楞伽经》云:『寂灭者名为一心,一心者即如来藏。如来藏亦是在缠法身。』」
《宗镜录》中又云:「经偈云:『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佛说如来藏者即法身在缠之名,以为阿赖耶即是藏识。『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有执真如与赖耶体别者,是恶慧也。」
《宗镜录》中又云:「但随染缘之时,迷作阿赖耶;随净缘之时,悟成如来藏。本末展转,唯是一心,毕竟无别。」
《宗镜录》中又云:「所以云:『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如是的指,何用别求耶?」
《宗镜录》中又云:「胜鬘经中,遮余虚妄,名一实谛,显法根本。亦名一依,由空而证,又是空性。亦名为空,彰异出缠,显摄佛德。佛从中出,名如来藏;明体不染、贞实法性,名自性清净心功德自体,亦名法身。」
《宗镜录》中又云:「此教说:一切众生皆有空寂真心,『无始本来』性自清净,明明不昧,了了『常』知,尽未来际常住不灭,名为佛性(依如来藏故有成佛之性)。亦名如来藏,亦名心地。达磨所传,是此心也。问:『既云性自了了常知,何须诸佛开示?』答:「此言知者,不是证知。意说真性不同虚空木石,故云知也!非如缘境分别之识,非如照体了达之智,直是真如之性自然常知。」
永明禅师此处说:达摩所传者即是第八识如来藏,故知永明禅师亦是以如来藏作为证悟之标的,绝非以离念灵知意识觉知心作为真实心。因为永明已经指明如来藏才是了了常知的自性清净心,离念灵知非是「常」知,而是夜夜断灭的知,不可名为「常」知也。又离念灵知心不能了了而知众生心行,如来藏能知,众生七识心都不能瞒祂,方可说「了了」常知者。又众生七识心纵能以离语言之心想而作种种心行,但皆仍不能瞒如来藏,如来藏无有不知者,故名「了了」常知也。如是二种「了了」常知,都非离念灵知心所能为,故离念灵知心决定不是「了了」而且「常」知者。今者永明《宗镜录》中又说此知是无始本来性自清净而了了常知,又说是常住而不断灭者,非如离念灵知心夜夜常灭,故知永明所悟者乃第八识心体,而非第六意识离念灵知心也!
《宗镜录》中又云:「此阿赖耶识即是真心,不守自性随染净缘,不合而合;能含藏一切真俗境界,故名藏识。如明镜不与影像合,而含影像,此约有和合义边说。若不和合义者,即体常不变,故号真如。因合、不合,分其二义;本一真心,湛然不动。若有不信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别求真如理者,如离像觅镜,即是恶慧;以未了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之义,而生二执。」故知离阿赖耶识心体而求真如法者,皆是恶慧之人。
《宗镜录》中又云:「若五识不取尘,即无六识;六识无故,七识不生。七识不生故,则无善恶业。无善恶业故,即无生死。无生死故如来藏心湛然常住,即是六、七识灭,建立八识。」由此可知:永明禅师亦是以如来藏作为证悟之标的,绝非是以离念灵知意识觉知心作为真实心。并且说应灭六、七识以后使如来藏独自湛然常住,方是真解脱、真涅盘,而非说的灭第八识如来藏,故说如来藏心湛然常住,如来藏心从来就无生死故。
《宗镜录》中又云:「其如来藏真常普遍而在六道,迷此能令随缘成事、受苦乐果;与七识俱,名与因俱,不守自性而成故,七识依此而得生灭,云若生若灭。此明如来藏即是真如随缘,故受苦乐等。」
《宗镜录》中又云:【一者大总持如来藏,尽摄一切如来故。诸佛无尽藏契经中作如是说:「佛告文殊:『有如来藏,名曰大宝无尽殊胜圆满陀罗尼;尽摄诸藏,无所不通,无所不当,圆满圆满、平等平等。一切所有诸如来藏,无有以此非为根本,何以故?此如来藏:如来藏王、如来藏主、如来藏天、如来藏地。』以此义故,名曰大宝无尽殊胜圆满陀罗尼如来藏故。」此经文明何义?所谓显示陀罗尼藏所依总相。余契经中诸如来藏,能依别相故。以何义故名如来藏?谓摄持故。」
《宗镜录》中又云:「又真俗无二、一实之法,诸佛所归,名如来藏。明无量法及一切行,莫不归入如来藏中。无边教法所诠义相,更无异趣,唯一实义,所言实者,是自心(如来藏)之性;除此之外,皆是虚幻。」
《宗镜录》中又云:「谓首楞严经,以如来藏心为宗。如来藏者,即第八阿赖耶识。密严经偈云:『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镮,展转无差别。』以诸佛了之成清净藏,异生执之为阿赖耶。」
《宗镜录》中又云:「问:『阿赖耶识与几心所相应?』答:『识论云: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阿赖耶识无始时来乃至未转,于一切位,恒与此五心所相应,以是遍行心所摄故。」
《宗镜录》中又云:「问:『本识于一切时中,为有间断、为无间断?定缘于内、定缘于外?』答:此识从初至末,无有剎那间断,内外俱缘。瑜伽论云:『阿赖耶识于一切时无有间断,器世间相,譬如灯焰生时,内执膏炷,外发光明。如是阿赖耶识缘内执受,缘外器相。生起道理,应知亦尔。』
《宗镜录》中又云:「此阿赖耶识,当何决择摄?于本论中作如是说:『所言不觉义者,谓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其念。』乃至广说故。三者,名为清净本觉阿赖耶识,所谓自然本智,别立以为阿赖耶。故本觉契经中作如是说:『自体净佛阿赖耶识,具足无漏圆满功德,常、恒、决定。』」
《宗镜录》中又云:【第八者,名为性真如理阿赖耶识;所谓正智所证清净真如,别立以为阿赖耶故。故诸法同体契经中作如是说:「有识:是识,非识识摄,所谓如如阿赖耶识。」故此阿赖耶识,当何决择摄?所谓清净般若质境真如摄故。九者,名为清净始觉阿赖耶识;所谓本有清白始觉般若,别立以为阿赖耶,故果圆满。契经中作如是说:「佛告菩提树王言:『自然始觉阿赖耶识,常当不离清净本觉;清净本觉,常当不离始觉净识。』」】由此可知:永明禅师亦是以本觉性的阿赖耶识心体作为证悟之标的,禅宗宗门始觉位之开悟祖师所悟者,一定是阿赖耶识心体也。
《宗镜录》中又云:「如是甚深阿赖耶识,行相微细,究竟边际;唯诸如来住地菩萨之所通达,愚法声闻及辟支佛、凡夫外道,悉不能知。」
《宗镜录》中又云:【二者立阿赖耶识,总摄诸识:所谓以阿赖耶识具足障碍义、无障碍义,无所不摄故。阿赖耶识,契经中作如是说:「尔时观自在菩萨即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通达总相识?以何义故名为总相?』佛告观自在菩萨言:『通达总相识者,即是阿赖耶识(佛也说:通达总相识者即是亲证阿赖耶识心体。);此识有碍事及非碍事,具一切法,备一切法;譬如大海为水波等作总相名,以此义故,名为总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