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集 密咒乘 林正才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常见外道法——广论”。我们现在还是在《广论》的传承部分,上一集讲到阿底峡的《菩提道灯论》中提到的四加行,我们比较了佛菩萨所说的以及假藏传佛教所说的两种四加行,可知名相虽然一样都是四加行,但内涵却完全不同,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其实这就是藏密一贯的伎俩——以佛法的名相来包装他们不足为外人道的修行内容。
这一集我们继续来看阿底峡在《菩提道灯论》怎么说。阿底峡接著说:“由咒力成就,静增等事业”等等一直到“是修悉地善根者”。到这里已经是《菩提道灯论》的最末段了,前面分别讲了归依、发菩提心等等,最后这里就是讲密咒乘,这也是阿底峡的最终目标;他的意思就是密咒乘是超胜于般若波罗蜜乘,因此放在最后来说。宗喀巴的《广论》虽然说是依阿底峡的《灯论》来进一步阐述,但在密咒乘的部分则只有在其最后的止观部分隐说,并另外写了《密宗道次第广论》来详细说明其中的种种细节,也显示这部分的特殊性与重要性。
阿底峡这一段的意思是说:藉由修持密咒之力,可以成就息增怀诛等事业,以及宝瓶、捷足等八大悉地力,便能很快圆满福德与智慧资粮。若想要圆满这样的大菩提资粮,应修学事续、行续,乃至无上瑜伽续等续部种种密咒;若要修学事续等密咒乘,为了要求上师的宝瓶灌顶,应当亲自侍奉上师、献供曼达,依上师的教导而行,以获得上师的欢喜。由于上师欢喜的缘故,上师才会传授灌顶,这样才能去除一切罪业;罪业清净后,便具备了修学一切悉地的善根。悉地就是成就的意思。
持咒可以算是密宗的特色之一,不论法会、入坛、祈求、供养,乃至日常生活种种事,像吃饭、沐浴等都有相关的咒;咒语之多,不胜枚举,譬如度母咒、大白伞盖佛母长咒、莲花生大士咒、六字大明咒、不动如来陀罗尼等等,太多了。然而,藏密持咒的目的不外乎二种:一是修定,一是求加持感应。但是想要透过持咒来修定并不容易,因为有咒音的干扰,况且又不离语言文字相,所以很难藉此达到摄心一处的境界。藏密持咒的另一个目的是求佛菩萨的加持感应,然而追根究柢他们其实是在求鬼神的保护、降福及消灾。只要看他们在节日时所跳的金刚舞,看那些所谓的护法金刚都是面目狰狞、青面獠牙、喜爱血食,就知道是什么鬼神了;所以,难怪他们的供品会有酒肉,以及包含大小便等做成的五甘露等不净物的供养。
因此,这些咒大多是与山精、鬼魅、罗刹、夜叉等欲界中低层次的鬼神相应的咒,他们所谓的佛菩萨就是由这些鬼神假冒而来感应的。因此,修学《广论》的团体经常要作所谓的广大供养、火供、祈求等等的法会,利用咒语与鬼神沟通,祈求鬼神的感应帮忙,藉此得到世间法上的利益。然而像这样对世间法的严重贪染,结果却只是离佛陀正法的修证越来越远,不可能有任何实证的。
然而,世尊所说的咒——又称陀罗尼,其实是总持的意思,用来代表一部或多部经的总纲。只要持咒而念不忘失,就表示心中对这些经有“总纲忆持”的功德,以这样的总持、念不忘失的正见加持,护法诸天及诸善神都会因此而护持不令发生意外,便可以有利于道业增长的善净因缘提早成熟;或者有一些咒与佛、菩萨、护法神等愿力相应,持这样的咒便能得到感应加持,因而使得遮障减少、修道顺利,乃至能够亲证解脱果,甚至能得大乘见道而实证实相心如来藏,证入中道的现观境界中。因此若要持咒,就得要持真正佛菩萨所说的咒,譬如〈大悲咒〉、〈楞严咒〉……。千万不要持念藏密里面与鬼神相应的密咒,以免与鬼神感应后,产生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的负面作用而无法排除。因此,要持咒千万得要辨明咒的实质内涵。话说回来,即使能依法持咒,也只是在事持的部分;然而真正的持咒,其实是要在理持的修证上用心。在大乘菩萨道来说,至少要能证入中道实相心、转依如来藏而发起般若智慧、如法而住,才算有初分的理持功德;而能够如理而持咒圆满是要到九地满心,已证、已解大乘诸法的总持,因此而有四无碍辩的广大功德,这样才是真实的圆满持咒。
反观藏密的持咒,却是与理持完全背道而驰,都是在世间法上用心,不但不能有丝毫的解脱功德,更遑论能有实相的智慧。此外,藏密透过密咒来修息灾、增益、怀柔、诛杀等四法,及修宝瓶等的八大悉地。息灾是说息灭横死、疾病、魔害等灾害;增益是说增长自身寿命、形色、势力、功德、财宝及所求等事;怀柔是说慑服与勾召眷属,加深彼此的情执,以及令异性欢喜;诛杀是说以五种不净物供养,而祈祷鬼神加祸于敌人的诅咒仪式。八大悉地是说八种世间成就,这有两类:一是宝瓶、捷足、宝剑……八种;一是眼药、小丸、飞空……八种。藏密说像这样修行之后,就能很快的圆满福智二种资粮。有了悉地,就有了欲乐而想要进修四部密续,也就是事部、行部、瑜伽部及无上瑜伽部。
密续也有由四续再细分为六续或七续的。四续的事部以归依、净身、建坛等为主;行部以供养上师而修集学密资粮,及修持身口等外行与念诵为主;瑜伽部以修习方便瑜伽,及意业之三摩地父续为主,以智能瑜伽之母续为辅;无上瑜伽部则以方便智慧无二为主,也就是父续及母续合修,即是男女双身合修之法,所谓乐空双运、乐空不二。
而之所以说为无上,是认为一切密法之修习以此为最上,没有更上的了,故称为无上瑜伽。譬如宗喀巴《密宗道次第广论》中说:“此如《第二十五穗》云”等等一直到“二合妙触,引生大乐无分别心。”当中的二合,就是指男女二根交合,藉男女合修双身法之淫触为缘,而观乐受空无形色所以是空,所以乐受与空不二;说像这样将觉知心长住于淫乐中而不生起语言文字的境界,就是大乐无分别心,说之为无上瑜伽,说这就是报身佛的解脱乐。其实,这与古时外道的五现涅槃中的第一种完全相同,这就是密宗贪欲为道之法,佛教研究学者们称之为左道密宗。
再来说“悉地”,在佛法中能有所成就,乃是指佛法中经由三乘菩提的实证而发起的种种智慧及解脱境界,这不是经由持诵藏密的各种咒语而能获得的。所以,如果想要解脱三界轮回生死,应当依照 佛陀于阿含诸经所说的内涵来断我见、断我执、我所执,方能解脱;而如果是要自度度他、行菩萨道而成佛,就要依 佛陀于二转及三转法轮所说的显教内涵实修——先开悟明心证得第八识实相心,生起般若智慧,再一步步依菩萨五十二阶位地地增上,如实而修而证,方能成就佛道。不要期待藉由持诵藏密“佛”所说的咒,便可以解脱或证悟佛菩提。
再看阿底峡所说:
为求师长灌顶故,当以承事施宝等、依教奉行等诸事,令贤善师心欢喜。贤善上师心喜故,圆满传授师灌顶,清净诸罪为体性,即成修习悉地器。(《菩提道灯论》)
这里面也有文章:藏密学人应当要依教奉行、侍奉上师,才能求得上师的欢喜而得灌顶。所以,应该奉献自己的财物、色身乃至妻子眷属等,上师欢喜后才会传授宝瓶灌,说这样才能去除一切罪业;罪业清净后,便具备了修学一切悉地的善根。换句话说,阿底峡这里就先将学人洗脑,上师说什么要全盘接受奉行不悖,上师有任何需求皆要达成,上师才会欢喜而传授灌顶。这种说法就是为将来修双身法预作伏笔。
譬如,宗喀巴在《密宗道次第广论》中说:如何请求上师传授密灌顶呢?请看:“先供物请白者”等等一直到“姊妹或自女,或妻奉师长。”意思是说,应当以12或16岁庄严貌美之少女奉献给上师,让上师欢喜;如果找不到,超过20岁也勉强可以,但只能作为其他手印之用,不能用来作密灌顶。如果也没有,那就必须以自己的姊妹或妻子、女儿来奉献给上师,然后才能获得上师传授密灌顶。这就是宗喀巴所说的请求上师传授密灌顶的请白之法。
至于藏密的灌顶,有多种不同方法,不同派别、不同密续也有不同说法。有用观想,也有用实体,但都是以双身法为本,不离男女两性的贪欲。灌顶主要有四种:宝瓶灌顶、秘密灌顶、智慧灌顶及胜义灌顶或称大乐名词灌顶。譬如,宗喀巴在《密宗道次第广论》中说:“时轮本释”等等一直到“后者,随与九明等至,即由彼彼所生妙喜。”主要是说,四种灌顶各有两种传法。两种瓶灌顶前面已经说过,前密灌顶是除了观看事业手印——真实明妃的女阴而获得欢喜,其他都与瓶灌相同——婆伽就是女阴的意思。而后密灌顶是由师长与12至20岁的九位明妃一一交合,而同入性高潮中安住,引生大乐而出精,与9位明妃之淫液和合、具足10人之种子,而灌注于弟子之口中,这样是后密灌顶。第三灌顶的前者,则是自己与一位明妃交合而受妙欢喜;第三灌顶的后者,是自己与9位明妃同入性高潮等至所生的妙喜。
由于这样淫秽的修法,即使古时密宗之内也是早有诤论,所以阿底峡才会在他的《灯论》中这么接著说:“初佛大续中,极力遮止故”等等一直到“知真实无过。”意思是说,佛在经中有极力遮止,出家修清净行的人不可以接受密灌与慧灌;若接受了这样的灌顶,又要持净戒,一定会违犯戒律所遮止之不淫行为,也会破坏戒律。所以,若出家受戒修梵行的人接受密灌与慧灌,便会成就他胜罪,也就是波罗夷的重罪,将来必定堕恶趣,也不会有所成就。
阿底峡当然知道这些灌顶都是男女两性实体合修的邪淫之道,与修清净梵行是背道而驰的;如果受了灌顶,一定犯戒堕三恶道,出家行梵行者一定会有这样的疑虑的。另一些人则可能会想,那出家行梵行的人不就反而不如在家众,而没有机会修学无上密咒乘了吗?所以阿底峡这么铺陈之后,马上接著又说:如果出家修梵行的人想要听、说密续,以及修学火供、施食、念诵祠祀等密法,只要得到上师的宝瓶灌顶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任何人只要获得瓶灌就有修习密续的资格。最后,阿底峡又补上一句:“知真实无过。”是说只要能够“知真实”,就算是受了密灌与慧灌都不会有过失的。
但是密宗诸师从古以来,除了觉囊巴之外,未曾有人知真实,因为他们否定第八识,故将永远不可能证真的缘故。因为所谓的知道真实,就是证悟如来藏而了知如来藏真实如如之性;但是密宗所谓的知真实,却是知道“双身法是真正成佛之道”,与佛法中所说的了知真实法,也就是法界万法的根源完全无关。所以,密宗诸人所受的密灌与慧灌皆有大过失,因为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及《梵网经》中都说:犯了十重戒,三位十地一切皆失,而且这是地狱罪。因为他们广修双身法而师徒乱伦、亲属乱伦,罪在地狱的缘故。
为了脱罪,藏密又施设了所谓的三昧耶戒,规定已受密灌的密宗信徒要每天修双身法,才是所谓的持戒清净;若不如此,就是持戒不清净。可见他们所说的持戒清净与正统佛教所说的持戒清净内涵是完全相反的。
以上所说是有关阿底峡的《菩提道灯论》的约略平议,只是将重要的部分列举出来。像密宗这样严重误解佛法,本质根本就不是佛法,还自说是超胜于显教,真是荒唐!因此《菩提道灯论》以及《广论》绝非佛法,密宗喇嘛教也绝非佛教。
今天就为您说到这里,谢谢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本文标签:密咒(1)
本文关键字:密咒
相关阅读
- 上一篇:第020集 什么才是殊胜法 林正才老师
- 下一篇:第018集 两种加行 林正才老师
推荐文章
阅读排行
讲座文稿
佛教读书
- 语译《证道歌》
- 《心经》解读之一:“观自在菩萨”...
- 《心经》解读之二:“色不异空”...
- 《心经》解读之三:“不生不灭”...
- 《心经》解读之四:“是故空中无色”...
- 《心经》解读之五:“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 《心经》解读之六:“心无罣碍”...
- 大乘、二乘所证人无我与法无我的差别
- 八个奇妙的心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讲记版)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二(讲记版)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三(讲记版)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四(讲记版)
- 《菩萨优婆塞戒经》 卷五(讲记版)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六(讲记版)
- 《菩萨优婆塞戒经》 卷七(讲记版)
- 怎样持诵〈正觉总持咒〉?
- 世间法全部都是心的自性
- 实相经
-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讲记版)
- 住位修行|五根何时转为五力?
- 信具足之一|三业端正入佛门!
- 信具足之二|归依三宝,福慧庄严!
- 信具足之三|如理思维,成就五根!
- 信具足之四|乐持五戒十善,勇发四宏誓愿!
- 信具足之五|满足十信位,正发菩提心!
- 如何发起欲界定?
- 信有五个层次,只有智信才能“自觉觉他,觉
- 了知如来十号功德
- 成佛之道简介
- 成佛之道
- 三乘菩提的修行需要智慧而非表相
- 声闻菩提的内涵
- 三法印的意涵
- 依四圣谛出离三界苦成就声闻解脱
- 三界六道皆是苦!
- 三界六道与解脱果的关系
- 三乘菩提的核心
- 三乘菩提的关系
- 佛是如何示现成道的?
- 你拜的是天神?还是鬼神?
- 农历七月十五 恭迎佛教盂兰盆节!
- 《地藏菩萨本愿经》----佛教的孝经
- 受持五戒的意义
- 十信位|真心归依三宝,福慧庄严,种下解脱
- 佛陀开示出家人的饮食观
- 慎勿嫉妒诽谤,招致后殃!
-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 《无量寿经》在讲什么?
- 《华严经》主要是为菩萨而宣说!
- 恭迎观世音菩萨成道日!
- 十四种误会的学佛方向
- 修行证果的四种法要
- 何谓世间、出世间、世出世间?
- 世间智、出世间智、世出世间智
- 受持八关斋戒,如何发愿回向?
- 受持八关斋戒的人应当发起正愿
- 四月初八,恭迎释迦牟尼佛诞辰日!
- 为什么要受持三皈依?
- 礼拜八十八佛的功德利益!
- 47、一念无明与无始无明-下集 正元老师
- 48、六识论与八识论的意涵-上集 正光老师
- 49、六识论与八识论的意涵-下集 正光老师
- 50、双身法非佛法-上集 正伟法师
- 51、双身法非佛法-下集 正伟法师
- 52、大乘入道-实证第八识如来藏 正伟法师
- 53、禅宗以证悟如来藏为标的 正伟法师
- 54、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正德老师
- 55、完整的佛法 正伟法师
- 怎么断三缚结?
- 为什么要断三缚结?
- 色界无色界中的我见
- 欲界中的我见
- 三缚结
- 缚与结是烦恼的特性
- 六种根本烦恼
- 断我见不是断灭
- 识阴为什么是不实的?
- 什么是识阴?
- 三乘佛法所证“无我”的差别
- 菩萨在证悟前,必须先将十信位的五根转变为
- 欢欢喜喜做菩萨
- 修行证果的四种法要
- 先教后施,名大施主
- 众生本来就有菩萨性吗?
- 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发菩提心?
- 具足十信位十心之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
- 去除对世间五欲乐的贪爱,可以检验一位菩萨
- 如何能够很快成就菩萨种性?
- 菩萨修行的内容有哪些?
- 菩萨有哪些类别?
- 云何名智者?
- 菩萨戒诵戒仪轨(佛教正觉同修会)
- 学佛应当先对家庭社会尽责
- 什么样的人才能受大乘五戒及菩萨戒?
- 布施当无所求
- 布施是所有修行的第一课
- 成就菩萨道的基础——人天乘
- 身是道器 | 古圣贤这样“看”病
- 戒有哪些种?
- 在家如何设置佛堂?
- “立地成佛”是什么意思?
- 诵经回向有功德福德吗?
- 如何正确回向?
- 什么叫作回向
- 佛教世界观之~众生观(下)
- 佛教世界观之~众生观(上)
- 拜佛像的真实义理
- 佛教和民间偶像崇拜的的区别?
- 信仰与偶像崇拜
- 图腾与偶像
- 佛是万能的吗?
- 生命是如何流转的?
- 五阴世间和器世间是如何的形成?
- 造物主是万能的吗?
-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学佛
- 佛教的饮食观是什么?
- 饮食是什么?
- 地狱门前僧道多吗?
- 什么人会下地狱?
- 文殊为何手握利剑持逼释迦如来之身?
- 大乘、二乘所证人无我与法无我的差别
- “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
- “日用而不知。”
- 拈花微笑----禅
- 禅宗就是禅定吗?
- 悟的六种表象
- 六祖慧能说的“菩提本无树”是开悟诗吗?
- 顿悟与渐修
- 禅宗实证有三关:明心、见性、破牢关
- 佛陀拈花一笑的故事---禅宗的起源
- 菩萨不引用公案、不耍机锋的原因
- 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之性
- 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克勤大
- 六祖度道明禅师的故事
- 大慧宗杲禅师是径山中兴之主
- 宗门无念心体非是定心
- 释迦佛于然灯佛所受记成佛的因缘
- 如来有所说法耶?
- 大慧宗杲禅师略传
- 《地藏菩萨本愿经》广说助念的方法
- 地藏菩萨教我们如何帮助亡故亲属超度、灭罪
- 修习无相念佛发起欲界定
- 至心念佛的殊胜果报
- 念佛的现世利益
-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中阴身?
- 死后七七四十九天的事
- 庄严净土是怎么来的?
- 为什么见面要称“阿弥陀佛”?
- 念佛修定的秘诀
- 净土圣道
- 【般若信箱】关于往生的系列问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如何讲助念的法
- 关于助念的知见
- “往生及相关内容”的问答
- 莲友往生助念开示文
- 佛教徒为什么要孝养父母?
- 念佛人见到瑞相该怎么办?
- 如何慰喻有疾或即将舍报的菩萨?
- 为什么念佛会得到加持?
- 正觉同修会回向文
- 圆满十信位:护惜佛法,乐持五戒十善,勇发
- 满足十信位,真正发起菩提心!
- 三业端正的人,才能具足福德资粮进入佛道中
- 修定时五种止息恶念的方法!
- 你若澄澈,世界就干净!
- 欢欢喜喜做菩萨
- 菩萨道的饮食观
- 《优婆塞戒经讲记》读后心得
- 性障不除,初禅永远不会现前!
- 如何发起欲界定?
- 受持八关斋戒,如何发愿回向?
- 如何成为大施主?
- 礼拜八十八佛的功德利益!
- 正统佛教的清净修行法门
- 怎么改善自己未来世的福报?
- 布施、赞叹、供养所获功德有哪些?
- 为什么说“吃亏是福”?
- 很容易被忽视的十种绮语口业!
- 如何守护口业?
-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
- 习气种子如何断?
- 执着与苦
- 优婆斯的前世今生
- 心灵鸡汤能断除烦恼吗?
- 众生成就,菩萨成佛
- 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
- 费闲歌
- 德音 正音,谁能疗愈心灵
- 当你老了
- 断我见以后的生活方式
- 最大的谎言
- 你会想佛吗?
- 无相拜佛的由来
- 《地藏菩萨本愿经》----佛教的孝经
- 地藏菩萨教我们如何帮助亡故亲人超度、灭罪
- 你有扶门的习惯吗?
- 好大的灾难!!!
- 甘愿做菩萨
- 我虽不是鱼,却知鱼之痛
- 放下屠刀的故事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多闻第一阿难陀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论议第一迦旃延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密行第一罗睺罗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智慧第一舍利弗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头陀第一大迦叶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持戒第一优波离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天眼第一阿那律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说法第一富楼那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神通第一目犍连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解空第一须菩提
- 忍辱-奉佛至孝感动天地
- 不昧因果---百丈禅师与野狐的故事
- 佛食马麦--佛陀也不能改变因果法则
- 释迦牟尼佛出家的故事
- 八风吹不动
- 往生兜率天未必能亲见弥勒菩萨
- 世尊往昔是如何放生救生的?
- 不合理之事必有前因!
- 布施当无所求
- 意识虚妄经教汇编 扉页
- 意识虚妄经教汇编 缘起
- 意识虚妄经教汇编 目录
- 第一章 北传阿含部诸经 第一节 《长阿含经
- 第一章 第二节 《长阿含单译经》
- 第一章 第三节 《中阿含经》
- 第一章 第四节 《中阿含单译经》
- 第一章 第五节 《杂阿含经》
- 第一章 第六节 《别译杂阿含经》
- 第一章 第七节 《杂阿含单译经》
- 第一章 第八节 《增壹阿含经》
- 第二章 南传尼柯耶诸经 第一节 《长部经典
- 第二章 第二节 《中部经典》
- 第二章 第三节 《增支部经典》
- 第二章 第四节 《相应部经典》
- 第二章 第五节 《小部经典》
- 第二章 第六节 《律藏》
- 第二章 第七节《弥兰王问经》
- 01、宗门与教门(第1集) 正德老师
- 02、宗门与教门(第2集) 正德老师
- 《六祖坛经》系列讲座 第05期 法雨普降,泽
- 《六祖坛经》系列讲座 第04期 5/6~5/7 两天
- 延寿禅寺《六祖坛经》系列讲座 第03期 开演
- 善财五十三参鬻香长者
- 大年初四《六祖坛经》系列讲座:杭州富阳区
- 禅宗的各宗与祖庭
- 戒香的熏修功德非常重要
- 重走虚云路,朝圣鸡足山!缅怀大德志,修持
- 九月九日重阳节
- 2016年12月泰国曼谷禅修之旅开始报名了
- 鼻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一代画僧 | 担当山水全集
- 贪著香尘的过患
- 大势至菩萨道场——佛教十大小名山之江苏南
- 戒德香---其香微妙 熏无边界
- 精选丨朴院,城市中的一片净土,一处禅意生
- 鼻根、香尘、鼻识三个法界互相关联,并依如
- 栴檀香供佛,功德无量无边
- 香积如来所食之余饭,凡有食者都能灭除一切
- 闻香悟道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