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读书>三乘菩提系列讲座文稿>学佛释疑(三)>

第020集 为什么学佛要亲近善知识?

[学佛释疑(三)]  发表时间: 2015-04-22 09:04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陈正源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这一集我们要探讨的题目是:为什么学佛要亲近善知识?
《法华经》中有一段经文说:“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是说修学佛法过程中,善知识对学人的影响非常大,如果值遇的不是恶知识,而是真正的善知识,那么在他教导化育之下,学人就有亲见自性如来的大因缘。
另外《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也有一首偈说:“钝根小智闻一乘,怖畏发心经多劫,不知身有如来藏,唯欣寂灭厌尘劳。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若遇善友发大心,三种炼磨修妙行;永断烦恼所知障,证得如来常住身。菩提妙果不难成,真善知识实难遇;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正法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意思是说:心量狭小、根器劣钝、智慧微薄的人,因为他们未能值遇善知识,闻熏大乘佛法的正知正见,不知道其实自己身中,就藏有能够使他成佛的如来藏。于是就在听闻了唯一佛乘的佛菩提菩萨道了义胜妙法时,心中就生起了恐怖畏惧,害怕佛菩提的发心,必须经过三大阿僧祗劫以上,无数劫行菩萨道才能成就;于是就厌恶世间种种的尘垢劳恼,欣乐于赶快寂灭入涅槃。如果能够值遇真正的善友,在真正的善知识教导下,明白其实众生本来就具足成就佛菩提的种子,而这些种子都含藏在自身的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之中,然后发起成就佛菩提道——就是成佛的大心愿。再借着戒定慧三种无漏学的锻炼与磨砺,来修菩萨五十二阶位的种种妙行,终将永远断除一念无明烦恼障及无始无明所知障,证得常乐我净的如来身。
因此学佛人应该明白,佛菩提的胜妙果德其实并不难成就,能够值遇真正的善知识受学才是最难的。一切发菩提心修菩萨道,要成就殊胜佛果的菩萨们,应当要知道修习过程中,有四种法是一定必要的:第一是亲近善友,就是亲近真正的善知识,不要亲近恶友、恶知识及假名善知识。第二是既然亲近就应该听闻善知识所宣说的正法,不可再闻熏邪说邪法。第三是听闻了善知识宣说的正法之后,就应该要如理去思量,加以消化吸收,真正了解法的意涵。第四是了解法的意涵之后,还要如法地去实修履践,进而加以实证。
以上这些经文,都在阐述佛道修学过程中,亲近善知识的重要性。我们学佛而听闻佛法及阅读经典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正知正见;但未具择法眼,自己没有能力分辨法的正邪,不能读懂经典的真义,就不易建立正确知见,所以首先就必须要亲近真正善知识。正如我们在前面几集节目中说,学佛过程中必定会如《法华经》中所说的:经过崄路。崄路就是瓶颈、岔路及危途。瓶颈是指遇到一时不易突破的障碍,但是学人如果知见正确,终究还是可以化解。岔路则是学佛却走错方向,例如闻熏种种边见、邪见,及拿佛法当作一门学问来作学术研究,就是属于这一类。因为修学的方向错误,极可能会遇到悬崖,导致粉身碎骨,法身慧命就被侵毁,今生今世永远无法出生增长。最后的危途则不仅知见偏邪,依之修学而造作了重大的罪业,结果不仅粉身碎骨,甚至尸骨无存,长劫在恶道中沉沦无有出期。
所以学佛过程中,如果闻熏建立正确的知见,不仅能让自己从遭遇的瓶颈中走出,也能避免走上岔路与危途;而知见的正确与否,端赖所亲近的是否真正善知识或假名善知识而定。以修净土的念佛法门而言,常有法师、居士教人“一句佛号打死都不能掉”,导致随学者一辈子持名念佛,始终都停留在口念耳闻的阶段,连进一步由心念心听转为心念心忆都不敢;甚至于无相忆佛根本不敢碰触,更谈不上体究念佛,当然无缘成就实相念佛。结果今生想要亲证自性弥陀的因缘就微乎其微,想要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品位高上,当然就更不容易。这都是因为受学的法师、居士本身,并未真正了解念佛法门的种种转折,也不清楚这些转折,与往生极乐世界品位高低有何关联?未曾对随学者有所教导所致,那能够称为是学人修学净土法门中,所需要的真善知识吗!真的值得商榷。
再以禅宗来讲,自古以来有不少文人雅士,他们看到禅师出语不俗、意境深远,所以也跟着想要学禅。于是就只管在古人的公案上面求知求解;就是把公案一则一则拿来研究,用意识思惟方式,从公案中祖师的语脉去了解、去研究、去思惟,结果当然还是意识思惟所得,不是实证。因为禅宗祖师早就说过了,禅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当然不是不离语言文字的表义名言,乃至于离语言文字的显境名言的意识心行,所能够究明的。这些人他们不肯归依佛法僧三宝,不肯当佛弟子来真参实究,不肯老老实实去作功夫,都是用世间人作学问的方法来知解公案。知解的结果,公案还是公案,而不是证悟的禅宗祖师公案所要显示的“万法实相心如来藏”。就成为禅宗祖师所诃责的锯解秤砣,因为秤的功能全都靠秤砣,如果没有秤砣,秤就无法秤东西,也就无法作买卖。所以愚痴的人,就很想知道秤砣里面有什么宝贝,这么有用?于是就拿了来,看看不过是块铁,就锯啊!锯啊!锯开了,结果里面还是铁。凡是落在意识里面的人都是如此,知解公案的结果,也会落在意识里面。这些落在意识里面的人,一生研究禅学、禅法,结果不是否定禅宗的证悟,就是以有念灵知或离念灵知的意识境界,为证悟的目标,方向都错了,又如何教导学人禅法?只有让随学的学人听从了之后,产生了修学禅法知见的重大偏差,想要实证必定缘木求鱼。
“悟”虽然不是可以学习得来的,然而如何可以开悟?开悟的方法及应具备的功夫行门,却是可以经由善知识的调教,而获取正确知见、方向与功夫,然后便有证悟的因缘。若不如是,以错误的知见,自己盲修瞎练而求开悟,十个里面有九个都成为错悟、解悟,绝无可能发起根本智,何况能生起后得智。因此修学佛法,如果能亲近真善知识,正确教导学人修学次第,及解说各种法门的难行或易行,及缓成或速成,那么学人不只能于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有所抉择,修学过程更可事半功倍。也不只是证悟之前,需要真善知识教导,明心见道之后也还是必须善知识摄受,否则极容易退转。
像《菩萨璎珞本业经》中佛陀开示:“是人尔时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佛子!若不值善知识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如我初会众中,有八万人退,如净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恶因缘故,退入凡夫不善恶中,不名习种性人。”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就是一念相应触证中道实相,般若智慧所依的第八识如来藏,也就是明心开悟了,这时还是必须值遇诸佛菩萨善知识摄护,才能进入到第七住常住不退,成为位不退的习种性菩萨;反之,如果不能值遇善知识,就极有可能退失菩提心,乃至如果又遇到了恶知识因缘,就会导致明心宗通退失。像净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虽然明心了,却因恶知识的因缘,而进不到第七住位,反更退入凡夫位中,造作种种不善的恶业,当然是一劫、二劫乃至十劫继续在三界六道,甚至三恶道中轮转。
所以就如菩萨《优婆塞戒经》中圣教开示:“若遭福田,遇善知识,修道修善,是人能转后世重罪,现世轻受。……智者若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是人能坏极重之业。”佛道修学过程中,如果能够依止真善知识修身、修戒、修心、修慧,一定能像经文所说:能转后世重罪,现世轻受,乃至能坏极重之业,一切极为严苛重大的恶业,都能坏灭而不落恶道。能不落恶道并且生生世世与善知识结善法缘,就能生生世世值遇真善知识随学,则佛道修学的进程,必定能够长劫入短劫,早日成就究竟佛果。
那善知识究竟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称为佛道修学的真善知识?古时丛林有一句话“宁可在大庙里睡觉,不在小庙里办道。”办道就是努力修道,而小庙是说它没有法,大庙则说它有真正的法。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在真正正法的庙里,周遭的人说来说去,都是在说堂头和尚所说的法;即使有人都不精进,一天到晚睡觉,但耳濡目染三年五载甚至十余年下来,不悟也难;因为讲来讲去都是正确的知见,如断我见、如参禅知见等。可见学佛参禅所要依止的真正善知识,首先就是要实证三乘菩提,而能与三藏十二部经所说佛法相契合的善知识,如果不是实证,也应该是实际在修行,而具有正知正见的善知识。
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领徒弟进门的师父,本身必须是证悟者,能给徒弟正确的指授与引导,这样徒弟有了正确的门路后,自己修行也才有开悟的因缘。因此,是不是真善知识,不应从他的寺院是否高大、富丽堂皇,是否全国乃至全世界道场精舍林立,是否信徒有几十、几百万之众等等这些表相来判断。那就当然更不应该被是否现出家相的外表所局限,想想看:我们日常看到寺院及家里供奉的那些大菩萨,像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大势至菩萨,不都是示现在家相?几乎只有地藏王菩萨是现出家相;还有大乘经典中的大菩萨,像维摩诘更是在家的大富长者,家中眷属众多又富可敌国。可是这些现在家相的菩萨们,却个个都是几近福德圆满、智慧通达而心出家的大菩萨,你能说不是真正的善知识吗?也就是说,真正的善知识是说,他有佛法的正知正见,乃至确实有三乘菩提的实证,要有这样的实质而不是表相。有这些真正的善知识的地方就是大庙,没有的地方,任他寺院广厦千万间,信徒数十万乃至百万之众,仍然不过是佛法的小庙。而善知识是否具有正知正见,也不是仅以着作等身、能言善道为判别;如果名为着作等身、善于言说的名闻大师,却不能令弟子得见真心体性,所说违背经教、悖乎正理,不能令弟子真正领解菩萨道,不能令弟子悟后迈向成佛之道,那怎能称为真善知识?
正如释迦世尊圣教中告诫说:“大慧!欲得义者,应当亲近多闻智者,供养恭敬;着名字者应当远离,不应亲近。”宗教俱通能令弟子入宗门及了知成佛之道,善于实证的义学,而非名字法相言说,那才是多闻智者,才是学人应该亲近的;如果没有这些实质,而徒有大名声,那就应该赶快远离,不应亲近。其次,真正的善知识,应该要具菩萨戒、持净梵行,所谓“佛在世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戒为师。”另外戒、定、慧三无漏学,也是以戒为首,戒行清净的善知识,虽是证悟的大乘胜义僧,也不会以僧宝自居;纵使尚未证悟,也不会“未悟言悟,未证谓证”,这样来误导众生轻犯大妄语业。他也一定会行菩萨四摄法,能以财施、无畏施、法施三施,利益众生而不求回报,于大众中与一切众生同事,不分贵贱智愚;而且常说爱语,不粗口恶言、身口意善、身语调柔、智慧增上,乃至戒、定增上。这样的善知识具有身教,随从他修学与他共事,他就会无私无我地带持你、鼓励你、看着你,一直在正道中往上走。
今生亲近善知识的因缘,须靠过去生,生生世世与善知识所结的善法缘来作助缘。过去世与善知识结善缘的福德如果具足,今生就有因缘值遇真正的善知识。并且遇到了之后,自然而然就会对他有信心,不会心生怀疑。否则福德因缘不具足的时候,就算是善知识住在隔壁,或者跟你对面而住,你也不会相信他,就这样当面错过。假使有这种情形,那么往者已矣,来者可追。如果依着前面的说明去分辨,知道哪里有哪位是具备前面所举这些条件的真善知识,当然不要再错失良机,赶快追随修学,免得不只遗憾终生,甚至未来世都带着悔恨,那就不是有智慧的人。
这个题目就说明到此。
阿弥陀佛!
本文标签:善知识(72) 本文关键字:善知识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