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修了善法能庇佑他的父亲不会坠落三恶道吗
儿子修了善法,他的父亲却做种种不善恶业,但是因为他的儿子做了种种善事,所以能庇佑他的父亲不会坠落三恶道。〖“或有说言‘子修善法,父作不善,因子修善,令父不堕三恶道’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身口意业,各别异故。若父丧已,堕饿鬼中;子为追福,当知即得。若生天中,都不思念人中之物,何以故?天上成就胜妙宝故。若入地狱,身受苦恼,不暇思念,是故不得:畜生人中,亦复如是。若谓‘饿鬼何缘独得?’以其本有爱贪悭吝,故堕饿鬼;既为饿鬼,常悔本过,思念欲得,是故得之。若所为者生余道中,其余眷属堕饿鬼者,皆悉得之;是故智者应为饿鬼勤作福德。若以衣食房舍卧具资生所须,施于沙门、婆罗门等贫穷乞士,为其咒愿,令其得福,以是施愿因缘力故,堕饿鬼者得大势力,随施随得;何以故?生处尔故。诸饿鬼等所食不同,或有食脓、或有食粪、或食血污、呕吐、涕唾,得是施已,一切变成上妙色味。虽以不净荡涤汁等施应食者,然有遮护,竟不得食;如是施主亦得福德,何以故?以施主心慈怜愍故。若有祀祠,谁是受者?随其祠处,而为受者;若近树林,则树神受:舍河泉井、山林堆阜,亦复如是,是人祀已亦得福德,何以故?令彼受者生喜心故。是祀福德,能护身财。”〗
讲记佛说:“如果有人这么说:‘儿子修了善法,他的父亲却做种种不善恶业,但是因为他的儿子做了种种善事,所以能庇佑他的父亲不会坠落三恶道。’如果有人这么说,这道理是讲不通的。”所以有人说: “祖上积德,福荫子孙。”那是不对的,因为业是随个人自身而受报的。可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是因为共业的缘故,这叫作物以类聚、人以类聚:绅士不会去和小人交朋友。同样的,这对父母是有福德的,感生的子女也会是有福德的子女。除了一种例外——报恩和索债。报恩者,譬如父母本身没有其它的福德,但过去世有恩于人,那个人愿意生作他的子女来报恩。索债者,就是父母往世常作布施、很有福德,但过去世曾经欠了某人一大笔债;他们布施得福德,但也有欠债,人家来要债就生作他的子女。除了这两种例外,通常父母有福德时,感生的子女也是有福德的,通常是如此。所以子女来生到他们家中,是因为有福德能继承他们的产业,所以生到他们家中,不是因为父母行善而庇荫子女;所以“父作不善,子作善法”,不能庇佑他的父亲不堕三恶道,因为身口意业各别异故,各人所造善恶业都要由各人亲得,不能通用。
所以子女修善法,而父母作不善业,子女的修善不能帮助父母不堕落三恶道中,主要原因是:各人造业、各人承受;善业如是,恶业也如是;因为父亲所造的身口意业是恶业,儿子所造的身口意业则是善业,两者所造的业性各各别异,怎么可能由儿子的善业来使父亲不堕恶道?所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因为父子二人都是有福德的人,都是心性良善的人,所以气味相投才有因缘投胎在他家中。但这不是因为父亲行善而使他的儿子得福德;儿子是因为有福德,所以来继承他的事业家产。如果说父亲行善,儿子就一定能得到庇荫,那就不该有“很善良、很有钱的员外却养出了败家子”的事例;也不该有大善人却生个儿子疾病缠身,年未及长,就中夭了!所以父亲所造的恶业,儿子所造的善业,都是各自承担互不相代,因为造业者各别异故,所造的身口意业也是各别异故,不是同一个人所造的业当然不能互相继承;否则就同于外道法的继承原罪邪说了,那就不符合法界的真理了。
假使父亲造了恶事,丧命以后堕落在饿鬼道中,这时子女再为他荐福、追福,帮他布施来回向给他,他就可以得到福德的回向。但这是他死后子女为他做的,已不能改变他的正报,只能改变他的依报;为他追福只能让他在饿鬼道中衣食无忧,但不能免除饿鬼道的色身与大环境正报,所以他还是要继续生存在饿鬼道中。如果生前子女为他偷偷植福也一样,子女在他生前私下拿他的钱而以他的名义布施,也是一样的道理:他造了恶事,不能因为子女私下以他的金钱行善来抵偿恶业;行善有行善的因果,会在饿鬼道中实现他的金钱布施所得的福报,但是他所作的大于布施福德的饿鬼道恶业——譬如轻谤贤圣数句的恶业——仍不能免除,还是照样要堕落在恶道中,只能在饿鬼道中享受其它饿鬼享受不到的待遇:脓、血、涕、唾易得。所以善恶业不能相抵消的。若他死后已堕落到饿鬼道去,子女为他追福,可以使他依报获得改善:环境比较好,食物易得,受苦较少;但是正报的饿鬼身与饿鬼道的环境仍不能免除,要继续在饿鬼道中生活。
如果父母生前是行善者,死后生到欲界天去了,他的子女再为他追福:以他的名义作种种布施,或请了道士来准备许多的冥纸,弄了一大堆饭菜一起供养,他不会接受的。他绝对不思念你所供养的食物与冥钱,因为他在欲界天上,有甘露等妙食,远胜妙于人间的食物;饿鬼道的冥钱在天界也用不着,天界也不需要用钱,所需之物自能随意而得;所以子女请了最好的名厨,以一百万元一桌的饭菜供养他,他也不稀罕,不会来受供的;因为人厨终究比不上天厨啊!欲界天的酥陀妙味,人间比不上的!当他用过了酥陀妙味,再也不会思念人间的饮食了!所以佛说天上成就种种胜妙宝,因此子女为他作任何的追福,都是无意义的。如果他造恶业而入地狱了,譬如杀父母、杀人、放火、诽谤正法及与贤圣,都是地狱业;这时子女为他追福也是没有用的,因为他受重大苦恼时,一心一意只想免除凄惨的痛苦,没有时间想到孩子为他追福所应得的物质享受。在地狱中全都如此,特别是无间地狱有五种受苦无间;譬如身上所受的痛苦没有一处有空缺,又如痛苦到极点而死亡了,业风一吹又随即活过来,立刻再受全身极苦,求免痛苦都来不及了,哪有时间想到你供养给他的食物呢?所以造大恶业而堕落地狱的人,为他追福也是得不到的。
也许有人想:“如果是小恶业,往生到畜生道去,我们帮他追福,能不能得到?”一样是得不到!因为生到畜生道去,和重新出生为人是一样的,因为他的正报得不到你为他追福的福果。譬如他投胎为人时,你帮他烧很多的纸钱、弄一大桌饭菜作冥供,他完全得不到,因为他在人间而不在鬼道嘛!怎么可能得到?同理,生到畜生道去也是得不到的,因为他的正报使他无法得到冥界众生应得的供养,所以佛说“畜生与人中亦复如是”。如果有想:“人中也不得,畜生也不得,天界也不得,为什么单单生在饿鬼道能得到追福的福报呢?”这是因为他在生前就有爱贪及悭吝心,希望把所有的财物、粮食都据为己有,不愿意分给别人;甚至于宁可让食物坏掉也不愿布施,世间就有许多这类人啊!正因为这种悭贪、吝惜,才会堕落到饿鬼道中。当他落到饿鬼道中,这个悭贪的习性会完全现行,所以每天想:“我在世时什么东西都舍不得用,都存起来,结果我现在什么都不能享受到。”常常思念欲得,常悔本过:后侮当年省吃俭用,自己都舍不得用,也舍不得送给别人,真是愚痴。侮恨自己不懂得享用,也后悔不曾让亲人享用,今天在饿鬼道中当然更会想念生前的财物,所以儿子为他追福时就会心念相应,他就可以得到。
还有一个原因使他能得到子女的追福:他在世时什么布施都没有做,如今有的是时间,一天到晚都在找食物,这就是饿鬼道。如果生在地狱中,就没有时间想了!逃避苦难都来不及了,就没时间思想饮食等福报享受的事啦!至于欲界天,除了胜妙的宝物受用不尽以外,他享乐都来不及了,哪有时间想念人间的子女为他追福,人间的食物或钱财他都看不上眼的。所以只有饿鬼独得追福。
如果所作的业是出生到其余五道中,而人间的眷属为他超荐,就只有其它已经落在饿鬼道的祖先们才能得到;凡是出生到其余五道的眷属,譬如生到人间、天上、畜生道或鬼道以外的修罗道,都得不到追福的;若是生在饿鬼道中,或者生为饿鬼道中的修罗,如果人间眷属懂得为他追福,堕落于饿鬼道的祖先眷属就都可以得到;但是若有人间的亲属愿意为饿鬼道中的祖先追福,那也可以得福。譬如有人在超荐一位祖先时,假使刚好有一条狗仍然保有宿命通,牠知道你超荐的祖先是与牠有深厚因缘的人,牠就会咬着食物一直要参加超荐,想要把食物放到供桌上,那你就得让牠放,因为牠也是这位祖先的眷属;牠知道是在超度落饿鬼道的祖先,牠虽然堕落畜生道中,但今天刚好有福报,得到一大块食物,又知道你这边在超度,牠愿意参加,你就得让牠参加。不可以说:“哎呀!你拿这个东西,那么脏,供养什么?”不能拒绝的!即使很脏,落到饿鬼道的祖先手上还是欢喜得不得了,因为很难得啊!饿鬼道中很难得到食物的,所以还是得要接受。若有生在人间以外诸趣而超荐堕落饿鬼道中的亲人,凡是堕落饿鬼道中的亲人,皆悉得之。由于这个缘故,有智能的人都应该为饿鬼道的众生多做一些福德啊!
所以我们禅三举办的开始与结束,虽然只放小蒙山,但是食物准备都是非常丰盛,都是用大脸盆、小脸盆装的,总是怕他们用不够。这是因为鬼道众生能得冥食的缘故,我们就藉这个布施来为打三者增福,因为都是大家护持的钱财买的;这也让他们对我们在道场的共修不起烦恼,减少债主的遮障。每当我们去办禅三,他们就会知道又有供养了,就不会来遮障大家,所以我们护三菩萨们才要那么辛苦准备小蒙山的大量供品。禅三结束时还要再请他们大吃一顿才算圆满,正因为他们饿鬼道的众生能得,所以诸位在禅三期间的遮障就减少了。这也算是为饿鬼勤做福德。
如果是以衣服、食物、房舍、床铺,以及平常生活所需的物资,供给佛门出家者及外道在家的贫穷乞士,再由他们咒愿——持咒再加上祝愿——使饿鬼道中的祖先或众生得到福报。因为供养修行人,加上持咒祝愿的缘故,所以被祝愿的饿鬼道的先人或众生就可以因此得到大势力。有大势力的缘故,所以布施给他的财物、食物,其余饿鬼就无法抢夺,所以他就随施随得。所以超荐祖先时,自己的能力还是有限啊!除非你已经证道了,在没有证道之前,最好还是请比丘、比丘尼来做:看有哪个寺院,请师父们来办总是比自己办好!这是因为加上了供养三宝大福德的缘故;你如果已经见道了,那就不在此限。但是千万别请那些否定正法的出家人来做,因为他们不但没有出家功德,反而还有破法的大恶业;误请他们来超荐,那不是反而拖累先人了吗?又如不信有西方极乐世界存在,不信有阿弥陀佛的印顺派法师们:慈济、佛光山、昭慧等法师们;请他们来超度先人往生极乐世界,怎能成功呢?当他们正在超度你的先人去极乐时,心中却可能是不断在怀疑:“印顺导师说极乐世界不存在,到底有没有极乐世界?我宁可相信印顺法师说的;‘没有极乐世界,也没有阿弥陀佛。’所以今天只是如礼行仪,纯粹是做法事、收供养而已!”那你请他们做法事超度,能超度成功吗?而且他们又是否定如来藏的破法者。可是却仍然有许多人不明白这个事实呢!
言归正传,为什么饿鬼经由出家在家的修行者来持咒祝愿以后就可以随施随得呢?因为“生处尔故”。因为他所出生的地方就是这个样子,在饿鬼道中,饥火焚烧,所以心心念念只想一件事情:“食物”,所以才叫做饿鬼嘛!但是饿鬼道中也有几种不同,我们上周《瑜伽师地论》还正讲解饿鬼的境界呢!饿鬼有好多种,但是这里没有时间,且不谈他。饿鬼众生的食物各各不同,有的饿鬼只能吃脓血,别的食物都不能吃;有的饿鬼只能吃粪,有的饿鬼只能吃血污、呕吐、涕唾。但是饿鬼如果有前世的子女藉由修行者,也就是心地清净了的出家人来为他追福,譬如供养三宝而回向给他,请僧宝为他做一场佛事追福或放蒙山施食,就可以得福而有大势力,就能随施随得。如果他是专门吃脓血的饿鬼,有子女请修行人帮他追福祝愿,那他得到的脓血也会变成上妙色味,这就是福德。在饿鬼道中,如果没有子女为他追福,他就可怜了,甚至于连脓血都得不到。所以为饿鬼的先人追福,他们就能得到很大的利益,特别是经由清净的修行者为他们追福。
在饿鬼道中,虽然有人以不净荡涤汁,譬如吃过饭以后,用少量水在碗里冲一冲,以碗中的残渣布施给饿鬼,他们都得不到,因为有遮护的缘故,那是饿鬼道中的大福德鬼或大力鬼应该吃的。一般的饿鬼是吃不到的,一定会被有势力的鬼抢夺去,所以“竟不得食”。虽然如此,丢弃荡涤汁的施主也有福报啊!因为施主是以慈心、怜悯心而丢弃荡涤汁的缘故,而虫蚁也能得到食物。所以没有人不能布施的,所有人每天总要吃个半碗、一碗饭吧!碗里的残渣总不会伸长了舌头舔干净吧?所以把碗用水荡一荡来施给饿鬼,也可以得福德啊!若是欲施饿鬼,就在舍弃荡涤汁之前,先持咒呼请饿鬼,然后在清净的土地倒下去,顺便为他们做三归。由于这样的施主心慈悲,有怜悯心的缘故,也得福德。这样看来,世间根本不可能有人是无法布施的。
有人间:“如果有祭祖,在宗祠或其它地方祭祀的话,这个布施是该由谁来得到供品呢?”佛说:就看你是在什么地方做供养布施,就由那个地方的饿鬼众生得到;如果是靠近树林或在树林中供养布施,就由树神受供。如果是在房舍中,当然是由坚牢地神,就是我们台湾话讲的“地基主”鬼神来受食。每一个家宅都有一位鬼神,台湾世俗人不都有人每逢初一、十五就要拜地基主吗?其实就是经中讲的坚牢地神啦!凡是有人居住的舍宅就会有坚牢地神,都是由较有威势的鬼神来担任,祂在宅主烹调食物时就有饮食了,但是祂也有义务保持家宅清净,不让其余鬼神进来,除非是由家宅主人邀请进来的,或是落入鬼道中的祖先,祂是不许让别的鬼神进门的,这是祂的义务,也是权利;所以你在房舍中供养布施,就由这个舍神获得。若在河边布施,就由河神得;在泉水边布施就是泉神得,井边布施就是井神得,乃至山中布施就是山神得。堆与阜,堆是比较小的土堆,阜则大一些,也都是鬼神住的地方,就看是在什么地方上供布施,就是那个住所的鬼神得到。所以不论在何处祭祀,也都可以得到福德;因为能让接受供养的鬼神、饿鬼产生了欢喜心的缘故;所以常常祭祀的人所得到的福德,是可以帮助他色身不受恶鬼加诸横难,也可以获得未来世财物上的回报。
相关阅读
- 上一篇:为人大富,财物无限,从布施中来
- 下一篇:如何求财富得财富?
最新收录
讲座文稿
- 佛说有内法、有外法!
- 无漏有为法
- 八识 (百度词条)
- 如来藏 (百度词条)
- 《心经》解读之一:“观自在菩萨”...
- 《心经》解读之二:“色不异空”...
- 《心经》解读之三:“不生不灭”...
- 《心经》解读之四:“是故空中无色”...
- 《心经》解读之五:“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 《心经》解读之六:“心无罣碍”...
- 何谓证悟?
- 略说法尘
- 四分–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的意涵
- 六识出生的条件是什么?
- 世间三昧,出世间三昧,世出世间三昧
- 五位百法简介
- 百法明门之“一切最胜故”
- 百法明门五位百法之五十一心所法
- 五十一心所法之五遍行与五别境
- 五十一心所法之善十一法
- 超越天魔境,圆满甘露道
- 完整的佛法
- 八正道的修行方法
- 住位修行|五根转为五力!
- 信具足之一|三业端正入佛门!
- 信具足之二|归依三宝,福慧庄严!
- 信具足之三|如理思维,成就五根!
- 信具足之四|乐持五戒十善,勇发四宏誓愿!
- 信具足之五|满足十信位,正发菩提心!
- 信有五个层次,只有智信才能“自觉觉他,觉
- 了知如来十号功德
- 成佛之道简介
- 成佛之道
- 三乘菩提的修行需要智慧而非表相
- 声闻菩提的内涵
- 三法印的意涵
- 依四圣谛出离三界苦成就声闻解脱
- 三界六道皆是苦!
- 三界六道与解脱果的关系
- 三乘菩提的核心
- 破僧是逆罪中的最重罪
- 毁谤转如来正法轮的菩萨,也就成就了破转法
- 破羯磨僧的意涵
- 佛不在世时,破坏正法也是出佛身血
-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吗?
- 天龙八部
- 宇宙的真相
- 正法、像法与末法是什么意思?
- 《金刚经》所说的善法是什么?
- 七种最上供养仪轨
- 佛教唱诵的由来及法会的真实义!
- 共相怨害喻----陀罗尼 [英文] A Parable of
- 我们为什么应该素食 [英文] Why Should We
- 布施得福 Virtues Cultivated from Dāna
- 【佛典故事】咒陀罗尼[英文] Incantation
- 【佛典故事】菩萨妙陀罗尼 [英文] Bodhisa
- 【佛典故事】五百陀罗尼 [英文] Five hund
- 【三乘菩提】实证佛教 [英文] The Positivi
- 【学佛释疑】何谓佛教? [英文] What is Bu
- 广钦老和尚 开示法语录 第一段【英文】
- 学佛为什么要发菩提心?
- 如何如法得戒、持戒与受戒?
- 有戒可犯名菩萨,无戒可犯名外道
- 菩萨戒以心为根本
- 五根何时转为五力?
- 恶来不报,先以定动,后以智拔
- 菩萨行十善业的一些要点
- 受菩萨戒的心态与注意事项
- 何谓苦集?
- 何谓苦灭?
- 悯念众生的难处!
- 菩萨捆缚自己的四种行
- 菩萨在证悟前,必须先将十信位的五根转变为
- 欢欢喜喜做菩萨
- 修行证果的四种法要
- 先教后施,名大施主
- 47、一念无明与无始无明-下集 正元老师
- 48、六识论与八识论的意涵-上集 正光老师
- 49、六识论与八识论的意涵-下集 正光老师
- 50、双身法非佛法-上集 正伟法师
- 正法、像法与末法是什么意思?
- 《金刚经》为何说“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
- 如何修除烦恼?
- 如何祭祀才能得福?
- 如何为亡故的父母、亲属追福?
- 藏密为什么不是佛法?
- 恒顺众生----就是要随顺一切吗?
- 真正的出家人
- 如何放生才如法?
- 佛经为什么被称为“三藏十二部”?
- 如何正确阅读佛经?
- 说法之师名为法师
- 佛经很难懂吗?
- 五时三教及其代表性经典
- 什么是观行?什么是观想?
- 学佛一定要吃素吗?
- 什么是四悉檀?
- 什么是世界悉檀?
- 佛教是不是宗教?
- 宗教是单纯的信仰吗?
- 文殊为何手握利剑持逼释迦如来之身?
- 大乘、二乘所证人无我与法无我的差别
- “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
- “日用而不知。”
- 拈花微笑----禅
- 禅宗就是禅定吗?
- 悟的六种表象
- 六祖慧能说的“菩提本无树”是开悟诗吗?
- 顿悟与渐修
- 禅宗实证有三关:明心、见性、破牢关
- 佛陀拈花一笑的故事---禅宗的起源
- 菩萨不引用公案、不耍机锋的原因
- 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之性
- 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克勤大
- 六祖度道明禅师的故事
- 鼻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贪著香尘的过患
- 戒德香---其香微妙 熏无边界
- 鼻根、香尘、鼻识三个法界互相关联,并依如
- 栴檀香供佛,功德无量无边
- 殊胜的念佛法门
- “生从何来、死往何处?”
- 也谈“中阴得度”!
- “念佛法门”之一门深入!
- 为什么无法一心念佛?
- 如何使清净正念相续不断?
- 念佛求生净土,免脱生死之苦!----恭迎阿弥
- 欲罢不能的妄念,如何止息?
- 念佛如渡舟,恶业如坠石!
- 《地藏菩萨本愿经》广说助念的方法
- 地藏菩萨教我们如何帮助亡故亲属超度、灭罪
- 修习无相念佛发起欲界定
- 至心念佛的殊胜果报
- 念佛的现世利益
-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中阴身?
- 死后七七四十九天的事
- 庄严净土是怎么来的?
- 为什么见面要称“阿弥陀佛”?
- 念佛修定的秘诀
- 净土圣道
- 学佛为什么要发菩提心?
- 菩萨为何发菩提心?(上、下集)
- 随喜赞叹,增长福德!
- 发愿的层次
- 什么叫作回向?如何正确回向?
- 回向的力量
- 什么是一切施及不思议施?
- 是不是应该努力把这一世应得的财物都赚到手
- 要成就道业,需堪忍众苦
- 让心渐渐成就清净的习惯
- 摄心为戒,修不放逸!
- 千万不要发邪恶誓愿!
- 修学佛法遇到挫折,不应自轻
- 学佛路上诸多磨难,不放弃就是胜利
- 能使福德日夜增长的要诀
- 嫉妒是障道因缘
- 定力在日常生活中的诸多好处!
- 修定者需守持的基本生活作息
- 恶来不报,先以定动,后以智拔
- 如何修行使得人见欢喜?
- 有情的生命从哪里来?
- 父母与子女的因缘及教养方法
- 菩萨不应犯的恶律仪
- 从刑事法律看佛法的开明与先进
- 现代刑事法律对杀罪的判定规则
- 回家的路上
- 杀害父母是违逆人伦的极重罪
-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吗?
- 宇宙的真相
- 什么是天龙八部?
- 你真的需要认同吗?
- 一切善法和不善法都是以心为根本
- 业从何而来?如何转业?
- 娑婆众生为何需要施设众戒?
- 恶业既已成就,因果都不会漏失,唯有如来藏
- 一切风水吉地的根源!
- 众生为什么每一世都失忆?
- “百善孝为先”!
- 依世间真实相而说戒罪
- 身口四大,念念生灭,罪是如何成就的呢?
- “我拂尘,我除垢”----周利盘特伽的故事
- 释迦牟尼佛发起菩提心的故事
- 弥勒菩萨偈
- 玄奘法师所译经论
- 翻经留作将来眼----一代高僧玄奘法师
- 当观无常以离众苦
- 精进要有节度,不能太急,也不能太缓
- 放下屠刀的故事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多闻第一阿难陀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论议第一迦旃延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密行第一罗睺罗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智慧第一舍利弗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头陀第一大迦叶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持戒第一优波离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天眼第一阿那律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说法第一富楼那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神通第一目犍连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解空第一须菩提
- 忍辱-奉佛至孝感动天地
- 不昧因果---百丈禅师与野狐的故事
- 意识虚妄经教汇编 扉页
- 意识虚妄经教汇编 缘起
- 意识虚妄经教汇编 目录
- 第一章 北传阿含部诸经 第一节 《长阿含经
- 第一章 第二节 《长阿含单译经》
- 第一章 第三节 《中阿含经》
- 第一章 第四节 《中阿含单译经》
- 第一章 第五节 《杂阿含经》
- 第一章 第六节 《别译杂阿含经》
- 第一章 第七节 《杂阿含单译经》
- 第一章 第八节 《增壹阿含经》
- 第二章 南传尼柯耶诸经 第一节 《长部经典
- 第二章 第二节 《中部经典》
- 第二章 第三节 《增支部经典》
- 第二章 第四节 《相应部经典》
- 第二章 第五节 《小部经典》
- 第二章 第六节 《律藏》
- 第二章 第七节《弥兰王问经》
- 01、宗门与教门(第1集) 正德老师
- 02、宗门与教门(第2集) 正德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