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高正国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智慧
欢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节目》。今天我们所要探讨的题目是“持戒与庄严菩提”。
在本节目中,有许多的主题曾经探讨过持戒的内涵,以及持戒对于佛道修学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已经有充分的了解。在这次节目中,我们要对于持戒所引生的殊胜作用来略作探讨,相信这也是大家非常关切的议题。首先大家都知道:受戒能够获得广大福德。因为持戒的对象,是对一切众生持的,而众生无量无边,因此即使是短暂的时间至心持戒,也都能够获得大福德;何况能够尽形寿至心受持,乃至菩萨戒之永不弃舍,尽未来际受持,其福德、功德更是无量无边。因此,菩萨在一开始持戒的时候,便已经有大福德了;这个福德也是在佛菩提道上的一种重要资粮。因此,菩萨如果能够清净持戒,便可以庄严菩提。
我们先来看在《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开示:“善男子!若受戒已,修三善业,多闻布施,修定修善,供养三宝,是则名为庄严菩提。”从这里面的开示,我们来逐一探讨:在受戒之后,去修学种种的善法,他获得的果报是会有明显的不同。首先修三善业,也就是身、口、意的善业;这里面最基本的就是包括身三、口四、意三的十善业,修十善业不仅是要远离十恶业,而且是要从比较积极的态度去利益众生。譬如十善业中的不杀生,是要能够作到不杀生而护生;同样的,也要作到不偷盗而布施,不邪淫而净心,不诳语说实语等等。因此,如果没有受持戒法里面最基本的远离伤害众生的种种行为,那他在行十善业利益众生的善行中,就很难作得好;因为一方面伤害众生,一方面利益众生,这样的行为基本上是有冲突的。如果善行、恶行掺杂,最终来说,还是无法真正成就十善业;因为一般情形,善、恶业是无法相抵的,如果造作了重大的恶业,落入三恶道,那就一切修行都谈不上了,必须要等他在长远时间苦报受尽了,离开三恶道之后,才能再开始修行。因此善知识常开示:“戒能杜塞恶趣,开善趣门。”
又譬如在《大哀经》卷2中的开示:“复有三事以戒庄严,何谓为三?一曰身行清净而无沾污,二曰口言清净辞不麁犷,三曰其心清净未甞坏乱。”因此持戒本身是行十善业的保障,让十善业得以牢固。譬如在《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卷1中的开示:“诸菩萨摩诃萨三善行,以十善业道为本。……诸菩萨摩诃萨十善业道,以持戒为本。”因此持戒能使十善业更加清净、精纯有力,令十善业之福德更加增益广大。这里我们也要了解,其实十善业是可以很广泛的,菩萨一直到等觉位时,都还在修十善业道;因此十善业可以说是佛法的根基,犹如大地一般,不可小看。持戒本身不仅能引生大福德,对于修习三善业也是一种保障;因此持戒之后,修行三善业或十善业,才能确保能够成就庄严菩提的功德。
也许有人会说:“我不需要受戒,也可以不伤害众生啊!并且也可以同时行十善业。”当然也许有这个可能性,但是有受戒与没有受戒,他的发心与誓愿是不同的,表现出来的决心、意乐,与展现出来的力量,就有根本的不同;当然其相对应的成就速度,与功德、福德便有极大的差异;因此,在因缘条件许可之下,应当要尽量受持戒法,让自己的佛道之路能够更稳健地前进。在佛道的修学过程中,除了证悟般若是利乐众生非常重要的智慧之外,能够亲证断我见乃至断我执的解脱功德,也是很重要的一环。譬如要先断我见,才有可能证悟明心;而菩萨在解脱证量方面,要性障永伏如阿罗汉,才能进入初地。
在上面所引的《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经文里面提到:持戒之后,若能修学多闻布施,也就是多闻正法而且布施有情,那也是属于庄严菩提的一部分。在先前的节目,也有亲教师已经谈过惠施、持戒、多闻这三个法,是获得解脱分的方便。而持戒是修学佛法的基础,如果戒不能持好,那么佛法的修证就没有保障,就很难得到应修、应证法的证量;而且除了持戒之外,如果能够再好好惠施众生以及多熏闻正知见的话,那就逐渐可与解脱法相应。这里面,布施本身除了利乐众生、累积福德之外,也可以让行者经由布施而逐渐远离对于种种法的执着性,因此本身是与解脱相应的;而持戒本身,除了与解脱相应之外,能够持戒不犯众生,本身也是属于无畏施;而持戒者本身清净的身、口、意行,可以让众生感到持戒的胜妙功德,而生起欣乐戒法之心,因此也是属于法布施的一种;身、口、意的清净,也让布施之行更加精纯,与产生更广大的福德。而要能够成就解脱道,一定是要先有正确的解脱知见,譬如知道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皆不是真实的自我;有了正确的解脱知见,才有断我见的机会,乃至后面的修除我执。而这就需要在善知识处,经由多闻正法来达成;尤其在末法时期,邪法泛滥,正确的多闻熏习,尤其显得非常珍贵难得。
譬如在《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2中的开示:“尔时,净威力士白佛言:‘世尊!布施庄严、净戒庄严、多闻庄严,是三庄严,何者为最?何者为胜?’佛言:‘净威!三庄严中,多闻庄严最可称叹、最胜尊上、无上、无上上。’”因此,有机会多闻而听闻正法,真的是要对于佛菩萨生起无限的感激与恭敬之心,因为多闻非常重要。我们也恭录在《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2中的开示与大家共勉:“复次,诸仁者!应知多闻亦以八法而得清净。何等为八?一者敬顺师长,二者摧伏憍慢,三者精勤记持,四者正念不错,五者说释无倦,六者不自矜伐,七者如理观察,八者依教修奉行,是名多闻八种清净。”这可以让我们在熏闻正法时,要时时留意是否有违背这八个要项。而常常熏闻正法,除了有利于义理的深入思惟与领纳,也有助于转变意根,让意根能够真正接受这些法,而开始转变自己的身、口、意行。经由上面的分析之后,我们就可以了解持戒后之多闻、布施,让佛子有机会能够解脱,因此能够引生更广大的积功累德之行而能庄严菩提。而菩萨即使在证悟之后,也都要继续依靠多闻来熏习悟后起修之道,乃至修学唯识种智妙法,都是需要依靠多闻才能够成就;而菩萨在证悟之后,当然还是要继续持守菩萨戒,以及广行利乐众生布施之行。
接下来,在上面所引的《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经文里面,接着提到持戒之后,若能修定、修善,也是属于庄严菩提的一部分。这里面修定的部分,是大家所熟悉的,因为持戒能令烦恼止息,因此有利于禅定的修证;或者因为能够依教奉行、持戒清净,便能够逐渐生起实际的功德受用,而在种种法上面心得决定。定的引生之后,有利于智慧的证入,因此持戒之后修定,当然能够提升庄严菩提的层次;相同的,在持戒之后修学种种善法,当然也能够累积福德与智慧资粮,让自己在佛菩提道上能够顺利前进,也能够利益更多的众生。譬者,教令持戒;应以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摄者,教令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而摄取之;乃至应以种种善法摄者,以种种善法而摄取之。”因为菩萨有种种根器的差异,也有种种相应的无明烦恼,修证上也有种种层次的差别,因此需要以种种善法来摄受众生;包括以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等,来接引初学佛者;乃至以三十七道品、各种三昧、六度法门等,来教导各类有缘佛子,这样才能摄受广大佛土,也才能吻合菩萨三聚净戒的摄善法戒,也就是应修学一切善法,无一善法不学。菩萨因为这样的关系,就能够快速庄严菩提。
在上面所引的《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经文里面,最后特别叮咛要供养三宝;事实上,这是最基本的,因为感念三宝恩德,是佛子所绝对应当要作的。如果忘恩负义,就反而不如世间人了,因为即使是尚未修学佛法的世间人,都知道要知恩图报,何况是佛弟子呢?不愿意供养三宝者,有可能代表此人对于佛法的信受与体会尚不是很深;如果已经知道三宝恩德浩瀚,却仍不愿意知恩图报供养三宝,乃至反而破坏正法,那就会有很大的过失。
在《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1中有开示:不知恩报,就是能令众生得地狱报的其中一种业行。忘恩负义在世间法与佛法上,都是很严重的事情,大家一定要特别留意;尤其是已经从三宝中得法的人,除了一般的供养之外,更是应该思惟如何才能够真正供养三宝?如何才能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等等?因此,佛子一定要诚心供养三宝,而常常供养三宝也可以让自己对于三宝更加恭敬,与更了解三宝的恩德有多深厚;同时供养三宝有大福德,因此对于庄严菩提,当然有直接的关系。对于菩萨来说,从三宝那里得到了法义的亲证,也应该于三宝身上报恩。这里面非常重要的就是──以勇猛护持正法的法供养,来供养三宝以及庄严菩提。
上面主要根据《优婆塞戒经》卷6的开示,来探讨持戒与庄严菩提的关系。在持戒之后,透过种种的善行来利乐众生;这种方式是以持戒为基础,再来广行种种的善法。因为有了戒法的保护,因此修学的道路是可以非常稳靠的;并且配合善法的修学,在利他之中完成自利,而达成庄严菩提的功德。譬如在《发菩提心经论》卷1中的开示:“云何菩萨修行持戒?持戒若为自利他利及二俱利,如是持戒则能庄严菩提之道。”因此,菩萨透过持戒,可以达成自他二俱利;如果再加上修学种种善法,更能够成就庄严菩提的功德。
接下来的部分,我们要来探讨无作戒。因为经由前面的讨论,大家可以了解持戒以及持戒之后修学种种善法,可以自利利他与庄严菩提;但是这里面,大家也会很关心一个议题,那就是这些种种的功德与福德,虽然可以带到未来世去,可是出生在下一世的时候,有隔阴之迷,那如果在下一世还未受戒之前,就造作了与三恶道相应的业,那岂不是很危险!当然这个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懂得无作戒的道理,大家就会比较放心了。首先大家要了解有作戒的意思,今生到寺院或道场受持戒法,这是经由身、口、意三业去受戒的,如果没有具足身、口、意,戒体则不能成就;所以去受戒时是有作戒,必须有身行及口行来受持,心意也乐于受持;受持戒法的过程当中,还得要出口成愿,要说出:“我愿意受持!”所以受戒一定是具足身、口、意三业的。所以去受戒时是有作戒,而成就有作戒之后,因为是以至诚心发愿受戒,这一世就会很小心的不敢犯戒,能够心不放逸,因此导致他的心习惯于戒法的禁制;因为习惯于戒法,后世虽然尚未受戒,心地自然就不会违犯了。心习惯于戒法的限制时,凡是犯戒的事就不会去作;习惯之后,未来世的清净种子还是会现行;种子现行时,自然不偷、自然不邪淫、自然不会妄语,虽未受戒而自然不犯,这叫作无作戒。也代表此人已经成就心的清净习惯,因此能够成就无作戒。因此这一世能够精进持戒,除了有作戒,也能够成就无作戒而带到未来世去,那当然更能够庄严菩提了。事实上无作戒的成就,跟我们把佛菩萨的教导,确实融入自己的修行中,而能够真正依教奉行,也是一样的道理。把佛法的正知见放在心里面,透过在实际历缘对境中去观行验证、去真正了解与领受,那就可以真正确实履行,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而得到真正的功德与解脱受用。这样对于学人来说,是会非常深刻的,而不再只是知识而已;因此未来世只要有相应的因缘,这些法就能够有足够的力量再度现起。所以只要真正用心修学,依教奉行,都是功不唐捐的。
相信到这里,大家对于三大阿僧只劫的成佛之道,应该能够更添一分信心了。庄严菩提的范围很广泛,包括六度之行都可以成就庄严菩提,而其中六度又都可以互相含摄与互相增益;而菩萨随着修证层次之提高,其庄严菩提之行便会更加胜妙。譬如在《菩萨善戒经》卷6中的开示:“云何名为庄严菩提?庄严菩提有二种:一者功德庄严,二者智慧庄严。如自利利他品中说,菩萨若在初阿僧只劫,修集如是二庄严者,名下庄严;在第二阿僧只劫修,名中庄严;在第三阿僧只劫修,名上庄严。”因此我们也要勉励大家,希望能够透过修学正法,以及定力、慧力、福德具足之后,能够亲证菩提;如此再透过自利利他行菩萨道,便能够作更高层次的庄严菩提之行。期望诸位菩萨都能够了解持戒与庄严菩提的道理,并能够依教奉行,就可以在修学路上快速前进。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希望诸位菩萨都能够安住正法,精进修学,功夫进步,早证菩提。
祝您身体健康,道业增上!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