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集-何谓本觉、不觉、始觉、相似觉、随分觉、究竟觉?(二)
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下载
柯正村老师主讲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节目。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题目是“何谓本觉、不觉、始觉、相似觉、随分觉、究竟觉?”这个题目这是第二集的探讨,我们总共是三集,在上一集节目当中,我们已经把阿赖耶识而说的本觉、不觉、始觉 、相似觉、随分觉、究竟觉,这个名相的大略意涵,为大家介绍过,也开始进入这一段论文的本文,开始来介绍论文所谈到的内容。那么因为上一集,这段论文只有谈到“第一义性离一切妄念相”这个经文的部分,整段还没有为大家完整说明,为了跟上一集作一个联结,所以把原来这个论文的本文,再为大家引述如下:
论文说:阿赖耶识【复有二种义,一者觉义,二者不觉义。 言觉义者,谓心第一义性离一切妄念相。离一切妄念相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一切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一切如来为本觉。】(《大乘起信论》卷1)上一集谈到阿赖耶识的觉义,说阿赖耶识祂具有功德觉照性,而且这样的功德觉照性是本来就有的,是众生阿赖耶识无始劫以来,本来就有的觉照功德性。所以 马鸣菩萨论文中说,这个觉义就叫本觉;但是论文当中有特别说明,这样的觉义是离一切妄念相,因为这样的功德觉照性,并不是众生现前见闻觉知心的我对六尘万法的觉照。也就是说,阿赖耶识对于你七转识妄心所相应的六尘境界相,所生起的种种妄念分别想,祂是从来不相应,也就是无始劫来就离开这一切妄念法相。我们可以去思维这个道理,为什么我们心真如阿赖耶识,一定具有这样的第一义的法性,是离一切妄念相?因为如果阿赖耶识祂也能够相应这些妄念分别想,就是所谓的妄念,这些不如理作意的虚妄分别念头,那么三界六道诸法界,就没有办法像目前所看到的一样井然有序、完全没有错乱。因为阿赖耶识如果也能分别这些妄念,起诸这些妄念想,那么祂在众生临命终的时候,祂就不会去忠实履行应有的因果律;因为祂也会起妄念说,这一生所造的所有的恶业,都是我所出生的七转识见闻觉知心那个我所造的,那些恶业是七转识我所造,跟阿赖耶识我没有关系,那阿赖耶识我,我可不要去受地狱的恶业果报。可是法界的真实道理就是,阿赖耶识从来离开这样的一切妄念想,祂从来也不会有这样的不如理作意想,众生七转识造作了恶业,应该去受恶业果报,祂就会无私无我无分别的,帮众生去造作应有的受恶报地狱身;相反地,如果众生这一世,他造作了很大的善业,舍报后应该受生天界享受天福,那祂也会为他作出一个庄严的天身去天界受应有的福报;所以三界六道法界,因此能够运行,非常有条理、有秩序,这都是因为众生阿赖耶识祂是都离一切妄念想,都具有这样的第一义法性,就是离一切妄念相,所以因果就不会有丝毫的错乱,善恶的业报必定会由众生自己身中无私无我的心真如阿赖耶识去忠实履行,而没有错乱。
论文当中继续谈到,阿赖耶识除了具有这样第一义法性,离一切妄念相,而且是等虚空界,无所不遍;这也是因为祂能够离一切妄念相的缘故,所以祂才能够跟虚空界相等,而且无所不遍。这道理是在讲,因为阿赖耶识祂也是有见闻觉知,那就是论文所说的本觉。大家都知道,这觉知不是对六尘万法的觉知,祂的本觉是在六尘以外的觉知,所以这本觉是离开一切的妄念相,所以阿赖耶识才能够使十方三界六道都会有众生存在。所以祂离一切妄念相的缘故,祂从来也不会去顾念来世新的见闻觉知心的我,是会受苦还是会受乐,所以才会有三恶道的众生,去受生到三恶道当中去受苦,也会有其他人道、天道、阿修罗道的众生,受生到这些法道当中受应有的苦乐果报。所以法界才会有所谓的三界六道、所谓的四生二十五有等等无数的众生遍满了虚空法界,各有安住的处所来容受这些应受报的众生。由于阿赖耶识这样的本觉觉照性是从无始劫来就不受六尘万法的影响,从来不了别六尘万法,所以祂的功德觉照性是能觉遍十方,这并不是在讲阿赖耶识心能遍于十方无量虚空每一处地方,这是在讲祂的本觉能够觉照到所有十方无量世界以及众生的心想。这也就是为什么十方世界会形成、会毁坏,而有了世界的成住坏空;那都是因为有情众生的心真如阿赖耶识具有这样的本觉智的智性;祂本身就有这样的体性,有这样的功能差别,所以共业有情众生所造的共业因缘成熟的时候,这十方虚空中就会渐次形成,让这些众生受苦乐果报,而能够安住的山河大地诸世界;等到了这个世界来到了住劫因缘成熟的时候,这些众生就会次第受生到这个世界来,三界六道世间才能够如此运行有秩序而不混乱。那就是有情众生心真如阿赖耶识都具有这样的第一义性,祂能够离一切妄念相,因为祂具有这样的体性,所以论文说祂“等虚空界,无所不遍”,就是在讲祂的本觉能够觉照到十方无量世界,与无量众生的心想。
接下来论文当中,马鸣菩萨继续开示说,阿赖耶识是:“法界一相,即是一切如来平等法身。”法界一相是在讲第八阿赖耶识,就是一切如来平等法身。法界我们可以把它说成有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那你也可以说有四生法界,乃至二十五有法界,但是不管有多少无量无数的众生法界,其实都是汇归成唯一法界相,就是第八阿赖耶识,也就是论文说的“一切如来平等法身”。为什么说一切如来平等法身?因为所有一切有情众生,都本来具有这法界一相第八阿赖耶识,祂又名如来藏。有情众生的阿赖耶识如来藏,祂的自心体性都是平等平等,等无差别,也就是有情众生,小到一只细菌、 蚂蚁,大到一只鲸鱼,乃至到天界,具有无量广大庄严天身的天人身中,都有各自的本具的阿赖耶识如来藏。依这个法界一相阿赖耶识如来藏来说,众生都是平等平等。如果依众生身中本具的阿赖耶识如来藏来看,所有有情众生都是一尊如来,一尊未来的如来;因为细菌、蚂蚁是这个阿赖耶识如来藏,所有人道众生乃至天人,他也是这个阿赖耶识如来藏,这包括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也还是这个阿赖耶识如来藏。这才叫作经文所说一切如来,因为都是一尊如来,未来的如来,都是一尊未来佛。
所以一切如来平等法身,在告诉我们这个阿赖耶识如来藏又名法身。阿赖耶识如来藏法身不会有增减,祂从来也不会间断坏灭,所有有情众生的法身,都是不会有增减,不会有间断,就是所谓的不增不减。所有有情众生的如来藏体性,都是平等没有差别,所以这段论文说法界一相,就是在讲第八阿赖耶识。所以在因地凡夫的众生,都是具有八识心王,乃至成佛了,还是就是只有这八识心王,都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只是在因地凡夫位的第八识阿赖耶识,立了名称就叫阿赖耶识,那成佛之后,其实还是这第八识,只是在究竟佛位,名称不叫阿赖耶识,改一个名称叫无垢识;名称不同,但仍然是同一第八识心体。所谓的只改其名,不改其心体这样的见解,一般有过去错误的大师所不能了解,他们就主张说有第九识,其实所谈的还是第八识;也有大师谈到说,那还有一个第十识,其实他所讲的还是这个第八识,所以我们不可以去妄自增加,说有第九识,甚至说有第十识,因为这会堕入经论中所谈到的增益执的错误当中。
这段论文最后一句是开示说:“依此法身,说一切如来为本觉。”我们上面已经谈到,法身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又名如来藏。所以这个经文就是在讲,依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法身,而说一切如来为本觉;因为一切现在、过去、未来的三世如来,都是因为经过三大阿僧只劫的修行之后,能够具足亲证这个本觉,而能够成就佛道。那我们再回来说明,什么叫作本觉。因为众生身中的法身如来藏本有祂的觉照功德性,那是在因地凡夫无始劫以来,本来就有这样的觉照功德,所以就叫作本觉。也就是这样的本觉功德,是无始劫以来就有,不是众生经过修行之后,要证悟之后,才会发起这样的功德。意思就是讲,不管你证悟了没有,有情众生本来就各个本具第八阿赖耶识,而这第八阿赖耶识,本来就具有这样的本觉功德。只是凡夫位的众生有无明的遮障,所以还不能够亲见这个本觉功德,但是你不会因为还不能够亲见本觉—众生的第八阿赖耶识的本觉功德,就没有了这觉照功德。也就是说,祂当然还是有这样的觉照功德,因为如果你离开了这个阿赖耶识的本觉功德,那也没有有情众生可言。
所以说阿赖耶识本具的本觉功德,是证悟前祂就本自具足,证悟之后祂还是如此,乃至未来成佛还是具足这本觉功德。这阿赖耶识的本觉功德,并不是修来的,是众生本自具足的,而且也永远不会坏灭。这样的本觉功德如同《维摩诘经》当中的开示说:【不观是菩提,诸入不会故;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这个自心如来,我们各各身中本具的心真如阿赖耶识,祂虽然于一切六尘万法无觉无知,但祂却不是如同木头石块一样完全没有觉知。因为经中说,祂能够了众生的心行,无始以来就具有这本觉的觉照功德。所以法身如来藏本身有了众生心行的界性,界就是在讲这功能差别。论文中说依这个法身本有觉了的自性,来说一切如来都是本觉;因为一切如来祂最后成佛时候,所成就的究竟觉其实仍然是依因地所刚开始亲证的本觉,而后才能够渐次修证,成就最后佛地的究竟觉,又如经中也常讲到,一切众生本来常住涅槃。这就是从法理上来讲,一切众生在因地凡夫位,不管他的七转识如何,每一世随著六尘在流转而轮回生死不能出离,但是由于他自身身中的自心阿赖耶识如来藏是从来不生不灭,有这样的体性而来说一切众生本来常住涅槃。也就是众生的阿赖耶识如来藏,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且无始劫以来一直都是如此,一直常住于不生不灭的涅槃寂静当中。因为这样的缘故,马鸣菩萨这一段论文才会说“一切如来为本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下面我们要继续为大家介绍下一段论文所谈的道理,来告诉大家始觉、本觉、 不觉、究竟觉这当中的分别。我们还是引述这段论文的原文来为大家作探讨。论文当中开示说:【以待始觉立为本觉,然始觉时即是本觉,无别觉起。立始觉者,谓依本觉有不觉,依不觉说有始觉。又以觉心源故,名究竟觉;不觉心源故,非究竟觉。】(《大乘起信论》卷1)所以经文说以待始觉立为本觉,这意思是说,当你亲证了阿赖耶识的本觉,而这个本觉仍然是相对待于始觉来建立本觉。始觉就是在因地凡夫第一次刚开始亲证了阿赖耶识的本觉,也就是刚刚觉悟的时候,把它建立为始觉。虽然说你亲证了本觉,而实际上这个本觉,其实也不是你证悟之后才有,因为这是本有的觉照功德,所以才立名为本觉。亲证时候所觉悟的,也只是说你了知到了,原来你的阿赖耶识本来就具有这样的六尘外的觉照功德,而这样的六尘外的觉照功德,是阿赖耶识本有的。你在证悟的时候,其实只是去证实这件事情,证实你的阿赖耶识原来有这样子的觉照功德。
当你这样来证实阿赖耶识的本觉,你的意识心就能够出生对这个法界实相心阿赖耶识的般若智慧。所以始觉位的菩萨,当他亲证阿赖耶识的本觉,是用他现前的意识觉知心去证实我们的心真如阿赖耶识确实是有本觉。因为你亲证祂而有了始觉,那这始觉,是你的意识心所相应的觉悟,而阿赖耶识的本觉,却是祂自身本有的第八阿赖耶识的觉照功德。所以才说刚证悟菩萨的始觉,是意识心第六识所相应而有,而阿赖耶识的本觉,却是第八识本有的觉照功德,并不是亲证祂之后才有这觉照功德,是无始劫以来就有这样的本有觉照功德。因为是我们现前第六识意识觉知心亲证第八阿赖耶识的本觉,才会从这个始觉来建立第八识本有的本觉。
但论文又说“然始觉时即是本觉,无别觉起”,就是在讲始觉菩萨刚开始证悟的时候,所觉悟的还是他自身阿赖耶识的本觉,并不是说这始觉菩萨觉悟了另外一个觉悟。所以始觉只是相对待于本觉来讲始觉菩萨的始觉,那个时候并不是产生了另外一个觉生起。
那么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探讨这个题目“何谓本觉、不觉、 始觉、相似觉、随分觉、究竟觉?”这是第二集的探讨,就为大家谈到这里。还有一小段论文,我们在下一集再为大家介绍。
最后祝愿所有菩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道业增上,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本文标签:不觉(12)
本文关键字:不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