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成佛之道>三乘菩提概说>

第54集 佛菩提道之阶段差别(四) 正圜老师开示

[三乘菩提概说]  发表时间: 2015-04-21 22:59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的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概说”,内容主要是细说三乘菩提的内涵与三乘菩提之差异,以提供初机学佛人基本的佛法知见。
在前面几集中我们谈到,成佛之道大略可以分为远波罗蜜多、近波罗蜜多和大波罗蜜多等三个阶段;远波罗蜜多是指十信位以及十住、十行、十回向位的修行,由于这个阶段距离佛地还十分遥远,所以称为远波罗蜜多。而这其中三贤位的修行是攸关成佛之道成败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特别利用演述三乘菩提概说的因缘,为各位详述三贤位的修证内涵和事修功夫,希望菩萨们能因此深种未来能圆满三贤位功德的因缘。
在上一集中,我们说明了十行位的修道内涵,已经说到了第七行位“无着行”。从前面的说明我们大致可以看得出来:十行位的修道是着重在度众的历缘对境当中,去修除自己的性障,调柔自己的心性,由于对十方三世如来藏法的通达,而能够在对待众生的时候,产生“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无痴乱行、善现行、无着行”等功德;并且继续进修第八行位、第九行位,乃至圆满第十行位的修道,而使菩萨种性可以完全发起,去除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考量;能够这样无私无我努力为众生作事,才能够无所畏惧的发起金刚性的大勇来,也才能迈向初回向位的修道。
接下来,我们就继续说明第八行位的修道内涵。
《楞严经》卷八云:“种种现前,咸是第一波罗蜜多,名尊重行。”
这个阶位的菩萨,现观所有一切法现前时,都是第一义谛,也都是到达无生无死的彼岸境界。为什么一切法现行时都是第一义谛,而且都是可以到达无生无死的彼岸呢?我们来举个有名的公案来说。
譬如,有一天福州玄沙师备禅师,与韦监军正在吃果子时,韦监军突然问说:“如何是日用而不知?”玄沙见他果真是日用而不知,便拈起果子递给韦监军说:“吃!”韦监军接过果子依旧不知不觉,送到口里咀嚼多时,还不知道要参究,只是急着把果子吃完准备再问。好不容易吃完果子了,又问:“如何是日用而不知呢?”玄沙无奈便说:“你这样就是日用而不知啊!”
在这一则公案中,玄沙禅师随手拈来,自然而不着痕迹,无奈韦监军依旧茫然不知其趣。各位菩萨,这不就是“种种现前咸是第一波罗蜜多”吗?当然必须是您悟了,才知道为什么这是第一波罗蜜多的道理所在!在没有悟之前都是似懂非懂,无法真正了解其中的道理。
又譬如,平实导师在正觉讲堂为大众讲经说法多年,常常有人会抱怨说:“我来正觉讲堂听你讲经听这么久了,从来没有听过你为我们明讲如来藏的所在。既然你没有办法明讲,那就是讲不出来啰!”这都是因为他不懂,其实 平实导师打从进入讲堂、升座为大众说法,就一直不断地为大众指出如来藏的所在了;只是一般大众未悟,所以没有办法听懂其中真正的道理。事实上,当 平实导师的口中在为大家说法时,同时也在别的方面为大众说法,不只是藉着言语来说法而已。假使有一天您一念相应突然懂了,悟后又能一步步的现观,到达这个阶位,就是已经进入到“尊重行”的菩萨摩诃萨了。
菩萨在悟后的修道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继续追随大善知识熏习修学;有善知识的摄受教导,就能免去自己摸索而误入歧途的风险。如果是没有继续跟随大善知识熏习修学,那么十行位就是十行位,必须修习一大阿僧只劫的三分之一时程才能完成,距离是很遥远的。相反的,菩萨们如果有好好的修集广大的福德资粮,只要藉着善知识的开示与教导,能够信受而付诸于实际上的观行与实证,不但是十住位,连十行位都可以很迅速地通过呢!在这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贤位中,都是前面几个阶位比较困难,后面阶位则纯属智慧法门;如果有善知识指导也就相对容易多了,可以化长劫为短劫,加速佛道的进程。
各位菩萨,您听到这里,是不是也很想加入正觉同修会的共修课程呢?我们每年四月和十月都有新开的禅净班课程,不论您是新学或是久学,都非常欢迎您报名参加我们的共修活动。不仅可以使您渐次了解生命的真相,也可以解决人生的种种痛苦;进而可以了知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真实内涵,乃至发起菩萨种性,救护众生,迈向成佛之道呢!可说是自利利他一举数得。
菩萨在完成第八行位的修行以后,继续往前进入第九行位“善法行”的修证过程。
《楞严经》卷八云:“如是圆融,能成十方诸佛轨则,名善法行。”
菩萨在经过前面八行位的修道一一走过来以后,在解脱道和佛菩提道的佛法见地已经圆融了,依于这些圆融的见地,便能成就十方诸佛的轨则。然而,什么叫作“成就十方诸佛的轨则”呢?也就是说,在弘法的各种事相上,应该如何作、应该如何说、应该如何看待,菩萨都了解了,自然就能成十方诸佛轨则。
譬如说,当您出世弘法时,什么时候应该说什么法,你有能力判断和决定;什么时候又应该作些什么事情,也不必有佛菩萨来告诉你,你自己就会知道应该作些什么事;对于某些事情应该如何来看待,你也能正确地看待;能够这样子,就是你已经能够成就十方诸佛所施设的轨则了。所以当你出世弘法时,在某一段时间应该说些什么法,到了什么时节应该作些什么事,你都能把握住了,这就是善法行的菩萨。
我们常听到有同修说:“真是奇怪呀!平实导师写书的速度,比我们读书的速度还要快呢!”各位菩萨,正觉同修会所出版的各种书籍,其实是有次第性的;什么书应该先出,什么书应该后出,什么时候应该说什么法,都是必须先仔细考量过。能如是精准地把握这些弘法的轨则,正是菩萨证量之所在啊!
譬如 世尊三会说法。祂在说解脱道时,自称是“一会”说法,而只有阿罗汉弟子,还没有菩萨弟子,也还没有说到实相般若和一切种智。既然说是一会说法,而且只有阿罗汉弟子,还没有菩萨弟子,这就显示后面还会有两会说法,还得要第二会说法度菩萨弟子,还得要第三会说法,解说成佛之道所凭藉的一切种智,才能圆满化缘而入涅槃;否则就是化缘尚未圆满,不可以入涅槃。那么 世尊为什么要这样作呢?因为这也是诸佛的轨则。如果这时候众生的根性不是单纯的菩萨种性,这个世界也不是纯一清净世界,就不可能一会说法而只度菩萨弟子了!所以,世尊二千五百多年前在人间示现成佛,是具足声闻缘觉法、实相般若以及一切种智的三会说法。
世尊如是三会说法,而各位菩萨,您认为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是几会说法呢?当然也可以说是一会说法;在这一会之中,前后几十万亿劫所说的都是佛菩提道,也就是把解脱道函盖在佛菩提道中来说,成为只说唯一佛乘的一会说法。然而,阿弥陀佛对于往生极乐世界的人们,终究还是观察众生的根性而有所区分;所以中品圣 人全都是证声闻四果,而不是证菩萨果。何况其余非纯一清净的世界,当然都得要三会说法;否则众生是无法信受的,那就无法获得法上的利益了。如果 世尊一开始就专讲三大阿僧只劫才能成就的佛菩提道,众生往往无法信受而会退失信心。所以,三会说法或一会说法的原则,也是十方诸佛的轨则。
弘法者如果能够把握住以上所说的原则,就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讲解脱道,什么时候应该讲佛菩提道,也知道什么时候应该作些什么事情。以上所说的原则都能够把握住了,就是圆融于三乘菩提,也就是“善法行”的菩萨摩诃萨了。诸位菩萨,未来世如果想要出世领众弘法,对于以上所说的道理应该要再三修习之后加以现观,否则就进不了善法行中了。
有了善法行的功德,接下来就可以进入十行位的“真实行”了。
《楞严经》卷八云:“一一皆是清净无漏,一真无为,性本然故,名真实行。”
所谓“真实行”是说,必须回到自己的心性上面来用功。因为到第十行位完成时,得要完成“性种性”,也就是菩萨性的种性必须要圆满具足,才能再向上进入十回向位的初回向位中。也就是说,想要使菩萨的种性具足而转入初回向位,除了所必须具备的智慧以外,还要具备慈悲与勇勐;这部分不具足时,就没办法胜任初回向位的工作。然而,想要具备初回向位的慈悲与勇勐,却必须要先具备十行位的清净无漏,就是必须先具足转依如来藏的真如性,以如来藏的一真法界来看待一切世间法,才能“一真一切真”;此时,一切身口意行都成为无漏有为法,使心性自然回到如来藏的本然清净自性当中,清净无为地利益众生。在这个阶位中,一直都是清净无漏的住于“一真无为”中,才算是成就了“真实行”。
菩萨在悟后如果不是这样次第进修,就一定无法成就“清净无漏,一真无为”的真实行;因为第十行位的真实行,是要以前面十住位以及初行位到第九行位的一切所修法来完成的。假使没有前六住位的外门广修六度万行,就不可能明心;如果没有明心,就不可能使般若波罗蜜多正观现在前;如果没有眼见佛性,就不可能使世界身心如幻的“如幻观”现前。如果没有欢欢喜喜持续地饶益众生,不断地自觉觉他,而且深入正法中无止尽地行菩萨道,就不可能教学相长而远离痴乱,也无法具足各种因缘来深入现观诸法的同异;那么无着行也就不可能成就,更无法从深心之中尊重实相般若的可贵性。既然无法了知及遵守诸佛的轨则,那么真实行是绝对不可能成就的。自己都无法成就真实行了,何况能成为救护众生远离众生相的初回向位菩萨呢?一定不久就会因为被毁谤、被抵制而退心了。因此,前面九行位的般若部分,也就是在深入正法现观的内容上,菩萨必须要深入的精研,使自己对诸佛的法道能够圆融无碍,才有可能胜任初回向位的艰难任务。
可是,假使以上所说般若现观的部分都完成了,而自己的性障如果还是很深重的话,那显然菩萨种性还是不具足的;当然也就无法具足性种性,无法持续行真实行,必然会因横逆、因为打击而懈怠下来;这都是因为还有一些有所得心,心性还不能完全转依一真无为的清净无漏性,心性仍然不是本然清净的缘故,所以无法胜任初回向位的任务与行门。由此缘故,第十回向位的真实行确实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应该继续从自己的心性是否转变为“清净无漏”来修行,使自己的十八界法全都清净无漏。所以说“一一皆是清净无漏”,正是在讲前七识;这七转识必须都要清净无漏,每一识都不能有所染污,性种性才能圆满具足。
各位菩萨,我们来看看这前七识的情形。一般来说,意识从来都是染污的,意根末那识更是无始染污;而前五识“性境现量通三性”,意思是说,前五识有时跟着意识行善,有时跟着意识造恶,所以也是有善恶性的。五识本身虽然是无记性,但是却可以随着意识而造作诸业而使祂具有善恶性;五识既然有善恶性,那就表示不是清净无漏。既然如此,就应当要转依如来藏的一真无为法性,转依如来藏所显示出来的佛性的本然清净性;这样转依之后在体与用两方面全都成为清净无漏了,哪里还有别的有为有作法性可说呢?这样就能远离有漏法了。从此以后,一切身口意行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整个道场或整个佛教,乃至是为整个世界众生的法身慧命来着想,这样的人才能够说是“真实行”的菩萨。如果有私心不能确实行真实行,连十行位都无法完成,更遑论诸地、等觉乃至成佛了。
有很多人会误以为悟了就没事了,“一悟即至佛地”,却不知道证悟只是佛菩提道修行的入门,也才只是七住位而已;尚须历经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位的勤苦修行,才能成究竟佛,怎么可以说悟了就是佛呢?会这样说的人都是对佛菩提道知见严重不足的人,也都是成就大妄语业的可怜悯者啊!因此,在证悟之后,我们应该跟随大善知识继续熏习修学,并且要好好研读大善知识所写的书籍;读后就知道自己如今在什么地步、什么阶位,接下来要作些什么事,对佛菩提道的进程渐渐就能了解和通达。也就是说,悟了以后还有许多法义要深入修学,所以悟了还不等于就是佛;得要最后身菩萨悟了,才算是成佛。
菩萨们如果能够随着我们电视弘法所开示的法义,逐步地熏习,摄取正确知见以后,将来想要开悟明心也会比较容易;破参以后也不会生起慢心,因为已经知道“即使破参明心也只是七住位而已,后面成佛的道路还那么长远”,这样就不会生起慢心了,修行相对的就会变快许多。
各位菩萨,以上所介绍的是十行位的修道内涵,下一集我们将继续为您说明十回向位的修行。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说到这里。
非常谢谢您的收看!祝福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 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本文标签:性障(26)菩萨种性(40)十行(16)现观(11) 本文关键字:十行,菩萨种性,性障,现观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