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成佛之道>三乘菩提概说>

第100集 三乘菩提之不共道(十六) 正伟老师

[三乘菩提概说]  发表时间: 2015-04-21 22:53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继续收看我们“三乘菩提概说”的节目。我们今天将继续接下来的课程。
我们在前面的课程当中有举出《胜鬘经》的经文,说明一念无明与无始无明,起烦恼与上烦恼,还有四种住地及无始无明住地的种智正理。今天我们将继续进行相关其他的课程内容,今天我们要继续说明这个三乘菩提异同当中,无始无明与一念无明之中别异的差别;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明,三乘菩提异同之中一念无明与无始无明之别异。
我们经由前面几堂课程的节目中,我们知道《胜鬘经》当中胜鬘夫人向 佛陀禀白的法义,从经文内容可以让我们知道,阿罗汉、辟支佛的证境是与佛陀所知所证相距甚远,不可比拟的;我们知道唯有佛陀是究竟证得般涅槃者,二乘圣者阿罗汉、辟支佛他们所得的涅槃乃是佛陀的方便建立,是不了义说的、是有余的。这其中最大的差别是,佛陀已经断尽了两种生死,也就是断尽了分段生死以及变易生死;然而,二乘阿罗汉与辟支佛,他们仅仅断除分段生死的现行而已,他们还不能断除分段生死的习气种子。并且,二乘圣者他们对于所知障所摄的无始无明上烦恼,更是不知不觉,更何况想要去断除佛地才能断尽的变易生死呢?
因此,接下来我们将就引生分段生死的一念无明,与引生变易生死的无始无明等等的种种法要,以扼要的方式归纳总结,来探究以及阐述接下来该有的、大家应该了知的内容;以使得在修学佛法的人更能了解二乘菩提以及大乘菩提的差异,以作为大家趣向佛菩提之加行以及助缘的帮助。
好!我们先概略来说一下一念无明的道理。我们知道,解脱道乃是大乘菩提以及二乘菩提的共道;也就是说,解脱道的实证,乃是三乘学人全部统统必须要亲证的,大乘法的菩萨们也必须要实证解脱道该有的功德以及智慧。但是,大乘法中的解脱道实证,若是在见道的部分,是可以和佛菩提道的见道一起完成;但是也可以在佛菩提的见道之前,就先已经完成解脱道的见道——断我见。
因为佛菩提道的见道不退者,即使他在还没有实证明心之前他还没有断除我见,可是在他明心证真的同时,必定会同时断除我见;而且他很确认的知道,法界实相心的真实如如,同时他也现观蕴处界的虚妄,他不会以觉知心以及作主的心当作常住不坏的我;因此,他在明心实证第八识如来藏以后,而打破了无始无明的时候,他的我见必定同时断除。因为明心的人都能够现观第八识如来藏的常住性、不可坏性,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法可以毁坏这个第八识真实心;同时也可以现观意识是虚妄无常的,例如,大家可以从各种不同层次的离念灵知心,不论是粗的细的意识,全部都是可坏的法性。所以我见一定是同时顿断。
解脱道所断的烦恼,在大乘法中名为一念无明。一念无明是从哪里来的呢?从我见为根本而生。我见与我执的无明,为什么在大乘法中被称为一念无明呢?这是因为它有一个现象,就算在无妄想之中,突然会有一念烦恼产生,由于这一念心动,就导致众生受生而轮转生死,所以称为一念无明。
在大乘法中一念无明可分为四种住地烦恼,也就是见一处住地无明、欲界爱住地无明、色界爱住地无明、无色界爱住地无明,或者有的时候叫作有爱住地无明。其中,见一处住地无明乃是属于见道所断的烦恼所含摄的,后面三种的住地无明,统统都是属于修道所断所含摄的,这四种住地无明烦恼合称为一念无明。因为众生无始劫以来,一向都与世世的见闻觉知心刹那刹那不断的相应,刹那刹那与见闻觉知心相应,因此能够生起一切世间法中的烦恼。
见一处住地无明所指的是,不明白五蕴十八界乃至空寂的真相乃是空相,因此而错认了五蕴为真实有,因此而堕于颠倒见之中,而执着离念灵知的意识心,将五蕴的全部或者部分的细项,例如离念灵知,误认为是常住不坏法,把它当作真实。这在大乘法中,如果以世间的颠倒知见来看世间一切法,以及揣摩猜测涅槃实相而产生的错误见解,因此就误认意识心的种种变相境界,当作是真心如来藏的一种,这也是摄属于见一处住地无明。这种恶见是由于错误的见解而产生,因此住于恶见一处之中的缘故。
我们再来看,所谓的欲界爱住地无明,是说对于欲界六天和物质世界的色声香味触等,以及对于由于五尘引生的各种的法的贪着,而以贪着男女欲为主要。色界爱住地无明,则是指修学禅定的人或修道的人,对于色界天的境界,也就是初禅到四禅境界的贪着而称之。而所谓的有爱住地无明,就是无色界爱住地无明,则是说自己还有一个三界有的心存在,而执着不舍,对于无色界的意识、意根以及定境中的法尘,产生了贪着,所以执取三界有,而不能取证无余涅槃。
这也就是说,一个修学禅定的人,当他断除了色界爱烦恼,超过欲界、色界,到了无色界,进入无色界四空定的时候,是没有色阴,但是还有四空定中离念灵知的心存在,他住于四空定中而没有五尘的觉知;所以他还有受想行识存在不灭,这个受想行识就是未悟者所说的心。能够知道定境中离念灵知以及能作主的意根这个心,还有这两个心存在,那就仍然保有三界有的执着;因为无法断除我见,所以不能解脱生死,所以叫作有爱住地烦恼。这也是三界中的有,因为离念灵知只能在三界中存在,并且要依意根俱行运作才能存在,而且只能存在于三界中。修行人如果已经没有了欲爱、色爱,但是能了知的清净心还在的话,就是还有三界有,所以称为有爱住地。因此,执着能知能觉而常寂常照的心,便落在意识中,不离对三界爱的执着,这就落入了三界有之中,便无法实证解脱,这就是有爱住地。
然而,一念无明之所以来,乃是由第八识真实心阿赖耶识中所含藏的烦恼种子而出生。假使一个修行人,他没有断尽一念无明四种住地烦恼,就算他修得了四空定当中的非想非非想定,那他舍报之后往生到非想非非想天以后,如果没有中夭的话,那经过八万大劫的果报,受报完毕会突然又生一念,仍然还要轮回下堕。
一念无明是无始有终的。因为二乘圣者辟支佛和阿罗汉,他们都已经断尽一念无明所摄的我见我执,因此一切三界执着的妄想烦恼永不复起,他们已经断尽分段生死的现行。佛陀在《阿含经》当中有说:“阿罗汉者,梵行已立,烦恼已尽,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解脱、解脱知见知如真。”
同样的道理,在《瑜伽师地论》卷五十当中,也就是根本论卷五十,当来下生成佛的 弥勒菩萨也有给我们这样开示。我们来看 弥勒菩萨怎么开示。弥勒菩萨说:“谓阿罗汉比丘贪欲永断、瞋恚永断、愚痴永断,一切烦恼皆悉永断,由得毕竟不生法故,是名烦恼寂静。”(《瑜伽师地论》卷五十)
而且,弥勒菩萨也依此,在这个根本论卷五十一当中又说另外一段开示,我们看 弥勒菩萨另外一段开示怎么说:“阿罗汉果诸漏永尽,若已永害,于相续中永无一切染法种子,尚不应起不正思惟,况诸烦恼?是故当知,由出世道断烦恼者,定无有退。”(《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
好!我们从这些圣教的开示,就从解脱道的角度来说,一念无明如果已经究竟断尽的话,尽此一世就必定永不复起,不会再生起,所以可以不受后有。所以,世尊以及 弥勒菩萨都这样说:一念无明是可以断尽的,断了以后就可以永不复起,这是无始有终的。
所以我们简单的复习了一念无明的部分。我们接下来,要来大略说明一下无始无明的部分。
我们先来看一下:无始无明和一念无明它们之间是有什么不同?我们知道,一念无明的现行会使得众生继续轮转、轮回于三界生死之中,而无始无明的存在,它并不妨碍众生出离三界。所以,我们看二乘的声闻阿罗汉以及缘觉辟支佛圣人他们,他们把一念无明的现行断尽以后,已经实证了解脱,当世就可以出离三界的分段生死了,他可以不再受生于三界中,永住无余涅槃之中,可是他们的无始无明仍然还没有打破啊!更不要说能够断尽了。但是,这样已经实证二乘解脱的阿罗汉、辟支佛这些二乘圣者,他们却照样能够因为实证了解脱的智慧而出离了三界分段生死,他们照样可以不再受生于三界的轮转生死之中;因此,他们虽然有无始无明存在,并不障碍解脱的实证。二乘圣人虽然没有打破无始无明,但是,他们仍然可以实证解脱而出离三界生死。
因此,无始无明的意涵,就是众生不了解法界的真实相,不了解法界中一切万法的根源,也不了解法界万法根源的体性是哪些。也就是说,他们没有法界体性智,没有实证法界实相心。而法界有的时候可以粗略分为:三界的法界、十八界的法界、十二处的法界、六入法界、四圣六凡法界。不管是哪一种法界的分类法,这些根源都依于根本心第八识如来藏而存在,都是从第八识而出生的一切法界。所以,一切的法界的真实体性,就是第八识心的体性,一切法界的根源,就是众生的第八识如来藏(因地叫作阿赖耶识)。如果不明白法界根源的真实体性,那就是住在无始无明境界中的人,就是无明住地。证得了第八识如来藏心的人,就能够现前观察诸法法性的界限与功能差别,都不离这个如来藏,都是由如来藏出生,而由如来藏摄受的;这样就是证得法界体性智,这就是打破无始无明的时候。
阿罗汉他不明白法界的真实相,不明白法界的根源,不明白无余涅槃法界的实际,所以还是没有办法打破无始无明的。而这些二乘圣人,他们没有办法打破无始无明;所以在大乘法中,虽然说二乘阿罗汉是圣人,然而却说他们也是大乘别教法门中的愚人,因为他们愚于法界实相。在大乘别教中,他们还是排不到贤位的第七住位,因为他们还愚于法界实相心,没有大乘般若的实相智慧。
而众生从无始劫以来,众生的觉知心都不曾相应到这个无明住地;乃至已经成为了二乘解脱的阿罗汉圣者,如果他没有回心大乘探究法界实相心的话,他也还是不曾相应到这个无始无明。而这个无始无明是无始以来就一直存在的,所以名为无始无明。众生常常想:“我该如何修行,才能够不再轮回生死?如何才能免受世间的生死苦?”但是他们就不曾想过,法界的真实相是什么?所以,自无始劫以来,众生的心就从来不曾跟无始无明相应过,因此才称为无始无明。也就是说,众生从来不曾去探究:我们的五阴十八界是从哪里来的?心里想的顶多是:怎样离开苦?怎样离开生死轮回的痛苦?众生从无始劫以来,虽然都曾努力勤修解脱道,然而却不能证得生死的解脱;而往世勤修解脱道的时候,所相应的烦恼也都只是一念无明的起烦恼而已,而从来没有相应到无始无明的上烦恼。而这个使人不能了知法界体性的无明,从无始劫以来就存在着,所以叫作无始无明。
那要到什么时候,众生才会相应到无始无明呢?得要到这位众生,当他心中生起了一个疑,他想要去探究法界的真实相,他想要去探究法界万法的真实相,他想要了解万法是从哪里来的,他想要了解万法的根源是什么,生从何来?死从何去?他想要证知万法的实际是什么,他想要了知法界的真实体性是什么……这些的时候,他才第一次跟无始无明相应。这就是众生已经开始准备要进入大乘佛教之中修行了,修学大乘法已经要开始了,想要证知般若实相的时候已经开始了,这时候才是正式与无始无明相应的时候。在这个之前,他是不曾与无始无明相应的。所以经中称之为“心不相应无始无明住地”,就是这个意思。
无始无明乃是所知障所含摄,所知障有的时候称为智障——智慧的障碍。但是,有许多大师却误会所知障的意思。有的人误认为说:“如果是一个学人因为所知太多而障碍修道,就叫作所知障。”这真是误会大了,误会所知障的意思。然而所知障的意思是说:对于法界实相心的体性无有所知,因此而障碍自己成佛之道,障碍自己的见道与修道,所以名之为所知障。因此,某些大师他们所说的所知障,说为因为所知太多而障碍佛道,这种说法是非常错误的说法,其实是误会所知障的意思。反而所知障是,对于成佛之道的见道内容以及修道内容无所知,所知不足,所以成为修学佛法的障碍,因此才叫作所知障,才叫作智障。所以说,误会所知障的意思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然而我们今天说明,大家就不会误会了。
而所知障的随眠乃是菩萨所要断除的。当一个菩萨,在他烦恼障的现行以及习气种子全部断除净尽的时候,他仍然有许多的所知障所摄无始无明随眠没有办法断除;如果同时他已经也把所知障所摄无始无明的随眠也断除的话,那就是已经成就佛道了。因为,如果没有断尽所知障的一切随眠,没有断尽烦恼障所摄的习气种子的话,那是不可能成佛;如果有人说他是活佛,他成佛了,结果烦恼障所摄的习气种子没断,所知障也没有打破没有断除,那他就是大妄语。
所以,大乘佛菩提道的究竟成佛,那是要断除烦恼障的现行以及习气种子随眠,同时也要断除所知障的一切随眠;因为到了佛地的时候,一切的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及所知障的随眠,统统都要断尽,乃至异熟生死也要灭尽,不再有变易生死了。如果再配合第一大阿僧只劫已经断除的,配合前一个阿僧只劫已经断除的分段生死,乃至烦恼障所摄的三界爱的习气种子,甚至五阴的习气种子,全部都要断除干净。这样清净,种子转易的生死已经灭尽了,这样第八识中永远不会再有种子的变易,种子已经究竟清净了;就好像提炼黄金一样,已经纯净无有任何杂质了,提炼到究竟清净的时候,就不需要再提炼,提炼也没有用;因为已经纯然清净,永远不会再改变它的体质了、改变它的体性。
本文标签:不共道(32) 本文关键字:不共道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