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正益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要继续来讲“菩萨的解脱分”。菩萨的解脱毕竟不同于二乘凡夫的解脱。凡夫人他们从有为法中求取一个究竟,实际上不论他们追求哪一种涅槃的解脱,都不是真正的安稳地,都只是他们心里面所施设的;以为三界中有一个地方,他们可以在那个地方得到身心的清凉、安稳、永恒。实际上有为法永远是无常性的,它不可能有一个究竟安稳可以让身心安住的地方,因为连身心安住本身的身心都不可得──三界法中没有一个究竟处。于是二乘人由于 佛陀的方便开示,他们来追求有为法的灭尽、来追求涅槃。实际上就义理上来说,二乘人并没有完全意会到有为法的灭尽跟涅槃并没有关系,因为一切法既然是有为法,它们在无常性苦、空、无我之处,作为它一个体性来说,就是没有一个究竟处,就是没有一个安稳地。如何说这一个地方可以连接到一个永恒的涅槃?必然是永恒涅槃是直接自我安住,或是一个自住境界,或是一个不受这个三界法干扰、不受三界法影响、不受三界法灭尽之处而存在的,然后而说这样的涅槃。如果这样的涅槃是成立的,那就代表说:二乘人并没有完全意会到 佛陀所说的法;然而二乘人因为相信,相信佛语是真实的,所以他们就接受了佛语的施设。
佛陀方便开导二乘人能够迈向大乘菩提法,所以以二乘菩提的方式来开演。开演什么呢?开演方便涅槃。这涅槃性实际上并没有在二乘菩提中出现,然而在小乘经典里面我们可以看到 佛陀就讲:这涅槃是真实的。然而这一点并不是二乘人所能体会的,因为没有亲证这涅槃性的缘故;而是以方便引入灭尽定的方式,达到说有进入有余依涅槃。另外以无余依涅槃,就是以三界永灭的方式,来说这涅槃性是成立的。实际上,涅槃性如果能够在这个成立,就代表说,不论三界灭尽与否、存在与否,这涅槃性是永住的。那因此小乘人并不能完全理解三界和涅槃,所以他把两者作为相对,所以他势必要灭掉自己的身心的一切,就是名色这五蕴法。然而这样的法如果都灭尽了,你如何能够追求实际的涅槃?
所以大乘人的解脱分是难以思议。于佛法中说大乘法不可思议法,就是因为这解脱不是世间人所以为的──灭除了这个以外而寻找另外一个彼岸。而佛法可以方便说此岸、彼岸,然而以生死来说,生死中能够成立,因为有涅槃性的一个自住法。为什么呢?因为生死要能够成立,必须要符合众生所大部分以为的因果这个实性。可是,因果本身并没有一个实际的体性而言,可是大家还是希望有因果,然后成就这个轮回性。这其中就牵涉到说:一个人的业行、业报,是如何能够从过去生来延续到这一生,如何能够达到因果的公平。这一点就没有一个心识可以来担任这个角色。就二乘人所了解的以及凡夫所猜测的,都没有办法。为什么?主要是这个心识没有办法能够究竟理解法界的所有的一切事、一切理。为什么这么说呢?譬如说:如果这样的因果轮回性,就是构成解脱分的一个实体,那我们可以看,你至少要符合因果轮回、因果公平。如果今天有一个人,他过去生因为刚好欠人家一条命,那是不是这一生他就应该偿还他?可是因果并没有这么简单。第一个,他们可能过去世无量劫前所结下的这个冤仇,那你如何在这一生可以知道谁要欠谁?这一笔帐是记在虚空之间吗?是透过虚空中的某一种介质来记录呢?那如果你记录好了,就算可以这样作,那如何能够了别说目前这两个人,某甲和某乙,他们是过去生的谁与谁?因此这个介质必须要有宿命通才行,就是过去生发生什么事情他都要知道,而且他宿命通必须要强过许多二乘人的宿命通,必须要超过八万大劫以上到无量劫他都能够知道,在因果呢才会符合世间人所期待的公平。因此这公平性从这点来看,这种介质是了不可得,这种只是一个虚妄的猜测;所以无情、虚空、介质等等的施设是不可能成就。另外有的人会想,那有情应该可以吧!有情的心识祂负责替大家来制作、来思惟,把大家的业果都能够圆满处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祂何不就将大家的这些的因果业报都一起揽在身上,让大家都能够到祂的快乐的世界去就可以了!祂何必要看大家来受苦,然后制造所谓的天堂与地狱等等?所以这样的说法是不如理的。如果祂能够主宰所有的业报、记录所有的业报、决定所有的业报。既然是这样,祂就应该能够让大家能够解脱生死,可是现实上大家并没有解脱。所以我们透过有情和无情的这样两边来推理,都知道世间人所想的是完全不如理;在不如理作意中,更难去理解说,那到底以某甲和某乙这样的因果轮回要怎么作?譬如说:某甲他虽然欠了某乙一条命,但是某甲的父母并没有这一生要失去他的小孩的性命。也就是说:你要让这条命能够偿还,必须要某甲周遭的父母、配偶、子女也同时有这个业果──他们会同时丧失一位亲人。如果说因果这点不成立,就没有办法成立某甲要偿还某乙的命。所以以这点就可以知道因果是多么复杂。也就是说,当初某甲在投胎的时候,他的父母乃至于配偶乃至于子女,必须要早就先决定好的。那请问大家:这件事情到底要谁来决定?既然有情和无情都没有办法来决定,所以说,这样一个最简单的一条命换一条命的事情,都没有办法说明,一切哲学、宗教思想的立论处,哪里可以作为我们的归依呢?所以在逻辑上要讲得通,都必须要全部吻合,不能够凭着我高兴、他高兴或是谁高兴,没有这样的道理。
所以菩萨的解脱分从这里开展出来,知道因缘法中的因缘并不是单纯的从个人的思想、个人的心识,必须要依于佛语,这样才能够了解菩萨的解脱到底这个知见究竟处是在哪一个地方。二乘人因为对于涅槃性他是企求的,可是他最后灭掉自己而达到这个涅槃就会发现一点:他实际上并没有谁,也没有他的哪一分、哪一个部分、哪一个地方可以去。不说二乘人不能完全了解,就是说菩萨法中,也有许多人并不完全了解。因为在经典中我们可以看到说:这一部经典说:这个法是非常重要、重要、重要,乃至于得到这个法就可以如何、如何。可是另外一部经典也是这样说,然而两部经典所说的并不同。不同在哪里呢?譬如说:一个说阿赖耶识,一个说如来藏,一个说真如,一个说空,一个说空性,这些的法实际上必须要能够领会为一。但是众生因为不能够亲睹这个真如的面貌,所以迷于文字,又不肯虚心来向善知识、来求解、来征询、来供养、来恭敬、来问答,所以对这个般若的体性,不能够亲近与接受。然而如果只要从二乘的观点来说,他们是多少了解的,因为涅槃中没有哪一分是他所能够知道的,即使是说:我因为我灭尽了,然后还有一个我,这个我是可以安住在涅槃;然而即使能够这样称呼那个我,也不是三界我,因为三界我都被阿罗汉所灭尽了,所以哪里还有一个我可以说!可是如果说这样的我都不存在,三界我之外没有一分的存在性,那这样的阿罗汉他灭尽以后就是断灭了,就是完全归于三界法的一切无常性,只不过他比凡夫所以为的断灭强太多了──真实的断灭。
事实是如此吗?不是!所以这样的邪见、恶见是不能存在于佛法之中,这就代表说:涅槃有一个真常性,真常性是和阿罗汉相关联的。从古到今总是有人证得阿罗汉,这个世界或那个世界;这些阿罗汉灭度以后,如果他不是回小向大的情况,那当然他就会入无余涅槃。而我们今天也可以知道,连入无余依也都是方便说;也就是说他本来就有个本住的、常住的涅槃性,这个涅槃的体性是没办法剥夺的,而且每一位灭尽的阿罗汉都有。然而虽然都有,却不会在这个涅槃界中,大家和合在一起,就是各自灭度而有自己的涅槃性。那这样就来了!那到底这个涅槃性是什么?是哪一种心识?难道阿含部的经典没有提到吗?佛陀在第一转法轮中没有开演吗?并非如此,连南传的尼柯耶都有说到说:这个涅槃性要从缘起法来认识。而缘起法呢,是不论佛出世或不出世,这个法常住;这个常住就是指涅槃,而且常住于世间。常住于世间就是说,迥异于三界法的一切体性,而说这是非无常性。既然是如此的话,就已经有悖于世间人所理解的、二乘人所理解的一切法;因为二乘人在一切法的认定就是无常,在一切法之外来实践他所需要的涅槃。如果是这样,可是经典却说:这个法可以常住于世间。就代表说──在我们当下中,就有一个常住的涅槃,祂本来就在,只是二乘人最后不想要去证得祂。所以总是有一些犀利的二乘人,他们了解到自己的观点并没有掌握到 佛陀的真正开演的意旨,所以最后他们还是归向于正确的佛法,将大乘法开始弘扬。因为以他们的修证,他们只要放弃自己偏执的一些观点,或是一些模糊的观点,肯虚心的接纳大乘法。所以在经典里面,就会有回小向大的阿罗汉,他们一个个都变成了菩萨。
然而我们在探究这义理来说,菩萨的解脱分是远比于这些更为奥妙。因为二乘人的解脱,他的涅槃性实际上是由菩萨来导引的。这句话怎么说呢?我们在经典中,看到华严部有一部经典,它说到有许多的菩萨,他们来到这个世间,他们就化现为声闻比丘还有比丘尼的形态,这样的身形来坐在会中,就是参与这些盛会,然后帮助 世尊来弘扬这些法门。因为 世尊面对这么多的弟子和问题,总是要方便来开演,让这些从学的人有一个从学的老师,或是我们说叫作阿阇黎等等。这些老师们就是先证得这声闻里面的四果阿罗汉,那他们根据是什么呢?他们如何说自己已经断除了后有?如何说梵行已立?就是根据菩萨学里面,于开演中这二乘的声闻道,乃至二乘中的缘觉法,所以他们就可以依然示现。他们平常的时候就可以再入灭尽定,而让这些从学的这些声闻心性的这些人,看到他们在灭尽定这样的样子,就知道这个叫作有余依涅槃;然后最后等到这些示现为声闻阿罗汉的菩萨舍报以后,他示现出来以后,大家就知道这样就是已经入无余依涅槃。在这过程中他们就是一一的教导学人:如何建立二乘的正确的知见,如何能够远离蕴处界法这无常性,能够不要执取蕴处界法这些虚妄的执取。
所以,我们透过这样来了解说,菩萨的解脱分毕竟是不同于声闻的解脱分;那也可以知道声闻的解脱分,实际上是由菩萨根据佛出现于世间而方便开演。乃至于说无佛世界的辟支佛,他之所有他认为的解脱分,实际上也是当时他之前在 佛陀座下熏闻佛法的时候,那些菩萨示现的声闻阿罗汉所演化出来的、所示现出来的这个解脱。所以他当时没有成就的情况下,而拖延到后世而成就。因此这些学人虽然证得了,不管你是声闻的阿罗汉或是辟支佛,实际上都是经过菩萨的方便教导而来。所以解脱分就是这么样的奥妙!这就是佛法出现于世间的种种因缘。而我们要来提到,如果证得这个解脱分,即使说以很少的布施也能成就无量的功德。在佛世的时候有一位女子她非常的贫穷,有一天她下定决心,她就是想要布施 释迦牟尼佛,因为她看到舍卫国这么多上上下下大家都要来供养佛,她心里也是感觉到很辛酸;最后她终于在行乞的过程中得到一块钱,她用这一块钱去买灯油,把这灯油供养给佛。当天晚上其它的灯都灭尽了,只有这一盏灯一直亮着;目犍连在早上的时候看到竟然还有灯在亮着,于是就想办法吹熄,可是没有办法。佛陀就告诉他说,你这是没有办法吹熄的,因为这个是一个发广大心愿的人,她的供养、她的布施。为什么呢?因为那个女子在供养佛的时候她自己发愿,她最后把那油灯放下来时候,她希望用这样微薄的供养,因为她这一世非常非常的贫穷,能够让这供养功德向未来让她能够成就佛果,来灭除众生的一切的黑暗。所以我们透过这样的故事可以知道,不论你是鲜少的布施,以及鲜少的戒行,非常少的听闻,都可以成就无量的不可思议的佛果。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