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习俗须知!
一、习俗中有烧纸钱给鬼道众生的作法,有的是已经往生的亲属托梦要纸钱,也有的人是主动烧纸钱给往生的冤亲债主,可是经中似乎没有烧纸钱这种法门,请问:这是此处鬼道众生的习性吗?烧纸钱他们能够得到真实的受用吗?
我们的回答是:民间烧纸钱的习俗是源自于古印度事火外道,焚烧诸物来供养火神;藏密沿袭这样的作法,在修息增怀诛四个法之前,必须要先作火供,焚烧各种东西来供养诸佛菩萨及诸天众,其实都是鬼神罗刹和夜叉等,藉着焚烧物品作为供养,而由诸鬼神为密宗行者来成办各种事情,这就叫作外护摩。这样的习俗流传到中国以后,演变为烧纸钱,或者将衣物、各种生活用品等画在纸上,再予以焚烧,用来供养鬼道众生。所以,烧纸钱的起源可以远推到天竺密宗,再远推到事火外道,密宗的护摩法其实不离事火外道的法。但是,这种以焚烧来供养佛菩萨的火供之法,在经中是 佛所禁止的。
不过,由于鬼道众生的世界是与我们人间互相重叠的,所以他们所需要的物资也是不离人间世界,如果有人为他们焚烧物资,饿鬼道的有情生活的窘困就会有明显的改善;所以,往生到鬼道的祖先往往会托梦给子孙,希望能为他们焚烧纸钱、纸屋等,就是希望藉着火神的力量能够转化成他们可以受用的物资。以佛教来说,并不否定鬼、神的存在,只是认为他们都是生灭有为并且都还是在六道轮回当中的众生,所以不应该把他们当成归依的对象;但是,鬼与神在世间法上的功能,我们并不予以否定,因此我们并不否定火神的种种有为功德。
纸钱的由来是在中国发明造纸以后的事,后来却演变成多样化的纸钱,譬如现在也有人印制冥界的新台币和美元。可以想见的是,鬼道众生看到人间有什么,也会希望子孙能够焚化一些给他们受用,所以冥界所使用的纸钱势必也会一直在人间流通。
二、末学在学佛以前,曾听学佛人说起,在家供奉佛菩蕯圣像、礼拜及念佛可以回向给袓先,家里不一定要有袓先牌位,因为家乡的房子早已无人居住,所以就把供奉在家乡的袓先牌位请到寺庙里头去供奉,每年清明节前后才到寺庙里礼拜,不知道这样处理是否合适?
我们的回答是:菩萨道行者面对世间法中的事相应该要有正确的知见和观念,如果面对的世间习俗不是造作恶业、违背正道的情形,通常是应该要随顺众生的习俗而行,不要使众生因此而有造作毁谤三宝之业缘;所以,祖先牌位的处理,应该随顺风俗的角度来处理,只要家族大家有共识,佛弟子随顺就可以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定。佛弟子除了随顺众生之外,还应该将自己修行的功德具体的回向给祖先才是正途。也就是说,唯有精进的修行、如法的回向才是自利利他、冥阳两利的最好作法。
三、菩萨戒中说,“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因此现在很多道场都在放生,但是我想要请问的是:放生的意义何在呢?现在很多人都在放生,而且是集体放生,因此而造成生态的失衡;菩萨戒中又说要行放生业,我们学佛人应该如何来面对放生?什么样的仪轨才是最好的放生仪轨呢?
我们的回答是:《梵网经》菩萨戒第二十个轻戒说:【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应作是念: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业”,生生受生。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常教化讲说菩萨戒,救度众生;若父母兄弟死亡之日,应请法师讲菩萨戒经律,福资亡者得见诸佛,生人天上;若不尔者,犯轻垢罪。】(《梵网经》卷二)
戒文的大略意思是说,菩萨若遇有缘时,不行放生、护生之业行,或者父母兄弟至亲之忌日,不请菩萨法师讲戒或说法回向,“若不尔者”,即是犯了轻垢罪。
这个戒是摄属于重戒中的杀生戒所延伸出来的轻戒,也就是希望把不杀生改为更积极的护生。但是,对于放生这一件事情,菩萨必须以智慧来作简择,佛教中的放生是以慈悲心为出发点,所谓慈是与乐,悲则是拔苦,因此真正的“放生”乃是给予众生生命的安乐。一般众生最宝爱的就是自己这个五阴命根,样样都是基于保护自己的生命为优先,因此,慈心不杀的重点是以给予众生生存、安乐为最主要之考量。菩萨如果遇到有杀生业的时候,应该尽自己的能力来救护众生,方便行放生业。
但是,这是以随缘遇见而买来放生才是如法的,如果是以订购动物的方式来放生,则是完全的不如法。譬如我们预定时间要放生,于是就向商人订购某种动物,商人因此就必须去网捕动物,据说要买一千只小鸟来放生,商人必须捕捉两千只小鸟,才能有一千只可以存活,因此反而造成了一千只小鸟无辜的伤亡。请问大家:这到底是在放生还是在杀生呢?在还没有放生之前,已经先造杀业了,而这个杀业必须由订购动物、参与放生的人共同来承担。
又譬如放生的动物被放到不适合的环境,又将衍生因不适应而死亡的情形;或者原生物种被新放生的物种所猎食的情形,这样会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将造成无法想像的严重后果。而这些杀业也必须由放生的人、所有参与者共同来承担,在未来世因缘成熟时,将受到种种不可爱的异熟果报,除了会严重遮障自己的道业以外,也会使菩萨们难以摄受众生。
因此,我们认为与其放生不如护生。菩萨应该在保护环境上面多加用心,让动物们有安全而且食物充足的生存环境,这比买动物来放生求功德要好多了。至于事相上的仪轨,佛弟子在行放生业的时候,可以先对这些众生说明归依三宝的好处,然后为这些众生进行三归依,希望它们未来际生得以闻熏佛法成为佛弟子。菩萨如果能够这样如实的作,也就是在放生,就是在护生,同时也是在摄受众生,摄受佛土。
- 上一篇:世界本来完美
- 下一篇:将佛经、咒语印于纸上烧给祖先、亡灵如法吗?
- 佛说有内法、有外法!
- 无漏有为法
- 八识 (百度词条)
- 如来藏 (百度词条)
- 《心经》解读之一:“观自在菩萨”...
- 《心经》解读之二:“色不异空”...
- 《心经》解读之三:“不生不灭”...
- 《心经》解读之四:“是故空中无色”...
- 《心经》解读之五:“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 《心经》解读之六:“心无罣碍”...
- 何谓证悟?
- 略说法尘
- 四分–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的意涵
- 六识出生的条件是什么?
- 世间三昧,出世间三昧,世出世间三昧
- 五位百法简介
- 百法明门之“一切最胜故”
- 百法明门五位百法之五十一心所法
- 五十一心所法之五遍行与五别境
- 五十一心所法之善十一法
- 超越天魔境,圆满甘露道
- 完整的佛法
- 八正道的修行方法
- 住位修行|五根转为五力!
- 信具足之一|三业端正入佛门!
- 信具足之二|归依三宝,福慧庄严!
- 信具足之三|如理思维,成就五根!
- 信具足之四|乐持五戒十善,勇发四宏誓愿!
- 信具足之五|满足十信位,正发菩提心!
- 信有五个层次,只有智信才能“自觉觉他,觉
- 了知如来十号功德
- 成佛之道简介
- 成佛之道
- 三乘菩提的修行需要智慧而非表相
- 声闻菩提的内涵
- 三法印的意涵
- 依四圣谛出离三界苦成就声闻解脱
- 三界六道皆是苦!
- 三界六道与解脱果的关系
- 三乘菩提的核心
- 文殊为何手握利剑持逼释迦如来之身?
- 大乘、二乘所证人无我与法无我的差别
- “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
- “日用而不知。”
- 拈花微笑----禅
- 禅宗就是禅定吗?
- 悟的六种表象
- 六祖慧能说的“菩提本无树”是开悟诗吗?
- 顿悟与渐修
- 禅宗实证有三关:明心、见性、破牢关
- 佛陀拈花一笑的故事---禅宗的起源
- 菩萨不引用公案、不耍机锋的原因
- 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之性
- 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克勤大
- 六祖度道明禅师的故事
- 鼻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贪著香尘的过患
- 戒德香---其香微妙 熏无边界
- 鼻根、香尘、鼻识三个法界互相关联,并依如
- 栴檀香供佛,功德无量无边
- 殊胜的念佛法门
- “生从何来、死往何处?”
- 也谈“中阴得度”!
- “念佛法门”之一门深入!
- 为什么无法一心念佛?
- 如何使清净正念相续不断?
- 念佛求生净土,免脱生死之苦!----恭迎阿弥
- 欲罢不能的妄念,如何止息?
- 念佛如渡舟,恶业如坠石!
- 《地藏菩萨本愿经》广说助念的方法
- 地藏菩萨教我们如何帮助亡故亲属超度、灭罪
- 修习无相念佛发起欲界定
- 至心念佛的殊胜果报
- 念佛的现世利益
-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中阴身?
- 死后七七四十九天的事
- 庄严净土是怎么来的?
- 为什么见面要称“阿弥陀佛”?
- 念佛修定的秘诀
- 净土圣道
- 有情的生命从哪里来?
- 父母与子女的因缘及教养方法
- 菩萨不应犯的恶律仪
- 从刑事法律看佛法的开明与先进
- 现代刑事法律对杀罪的判定规则
- 回家的路上
- 杀害父母是违逆人伦的极重罪
-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吗?
- 宇宙的真相
- 什么是天龙八部?
- 你真的需要认同吗?
- 一切善法和不善法都是以心为根本
- 业从何而来?如何转业?
- 娑婆众生为何需要施设众戒?
- 恶业既已成就,因果都不会漏失,唯有如来藏
- 一切风水吉地的根源!
- 众生为什么每一世都失忆?
- “百善孝为先”!
- 依世间真实相而说戒罪
- 身口四大,念念生灭,罪是如何成就的呢?
- “我拂尘,我除垢”----周利盘特伽的故事
- 释迦牟尼佛发起菩提心的故事
- 弥勒菩萨偈
- 玄奘法师所译经论
- 翻经留作将来眼----一代高僧玄奘法师
- 当观无常以离众苦
- 精进要有节度,不能太急,也不能太缓
- 放下屠刀的故事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多闻第一阿难陀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论议第一迦旃延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密行第一罗睺罗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智慧第一舍利弗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头陀第一大迦叶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持戒第一优波离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天眼第一阿那律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说法第一富楼那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神通第一目犍连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解空第一须菩提
- 忍辱-奉佛至孝感动天地
- 不昧因果---百丈禅师与野狐的故事
- 意识虚妄经教汇编 扉页
- 意识虚妄经教汇编 缘起
- 意识虚妄经教汇编 目录
- 第一章 北传阿含部诸经 第一节 《长阿含经
- 第一章 第二节 《长阿含单译经》
- 第一章 第三节 《中阿含经》
- 第一章 第四节 《中阿含单译经》
- 第一章 第五节 《杂阿含经》
- 第一章 第六节 《别译杂阿含经》
- 第一章 第七节 《杂阿含单译经》
- 第一章 第八节 《增壹阿含经》
- 第二章 南传尼柯耶诸经 第一节 《长部经典
- 第二章 第二节 《中部经典》
- 第二章 第三节 《增支部经典》
- 第二章 第四节 《相应部经典》
- 第二章 第五节 《小部经典》
- 第二章 第六节 《律藏》
- 第二章 第七节《弥兰王问经》
- 01、宗门与教门(第1集) 正德老师
- 02、宗门与教门(第2集) 正德老师
- 第001集 经题释义(一) 正融老师
- 第002集 经题释义(二) 正融老师
- 第003集 经题释义(三) 正融老师
- 第004集 佛国品(一) 正雯老师
- 第005集 佛国品(二) 正雯老师
- 第006集 佛国品(三) 正雯老师
- 第007集 菩萨之妙行(一) 正圜老师
- 第008集 菩萨之妙行(二) 正圜老师
- 第009集 菩萨之妙行(三) 正圜老师
- 第010集 诸佛之庄严 正圜老师
- 第011集 礼赞如来功德 正龄老师
- 第012集 如何成就佛国净土?(一) 正龄老师
- 第013集 如何成就佛国净土?(二) 正龄老师
- 第014集 如何成就佛国净土?(三) 正龄老师
- 第015集 菩萨净土(一) 正昌老师
- 第016集 菩萨净土(二) 正昌老师
- 第017集 菩萨净土(三) 正昌老师
- 第018集 菩萨净土(四) 正昌老师
- 第019集 菩萨不入涅槃而证涅槃、不断烦恼而
- 第020集 菩萨不入涅槃而证涅槃、不断烦恼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