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学佛释疑(二)【共130集】>

24、《无量寿经》与《华严经》 孙正德老师

[学佛释疑(二)【共130集】]  发表时间: 2015-04-16 10:07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下载
 
孙正德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我们要来探讨的题目是:有人这样子问说:“听《无量寿经》很相应能够契入,但听《华严经》觉得很茫然,是境界不够的关系吗?”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来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在《无量寿经》里面所说的是: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成佛之前,祂为了要成就一个庄严佛土来摄受有情能够免除堕于三恶道的生死苦,而且利益有情能暂时免除生死轮回之苦,为了这样子的一个利益有情的地方,成就一个让有情能够纯粹修道的净土佛国,祂发了四十八大愿,最后成佛;所以所成就的佛国就是没有三恶道,而且只是纯粹就是修道,而且能够受到  阿弥陀佛的摄受——大愿的摄受免除生死之苦。这个是《无量寿经》一个概要的内容。
为什么说:听《无量寿经》很容易相应契入呢?因为在世间老、病、死苦,以及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这些苦现前的时候,众生有时候感到很无奈,想要脱离的时候,突然听到说《无量寿经》里面有讲到,讲到说可以远离生死之苦,而且又有这么样庄严的依报的国土种种可以受用,而且又随时受到佛菩萨摄受,而且又是与诸菩萨众为道侣,听到这些都会心里生起向往之心。为什么呢?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都没有这些经典里面所说的内容,会觉得说世间的生死之苦、老病死苦、爱别离苦太让人感到无奈,而且让人觉得无法脱离;甚至于怨憎会苦,与怨家偏偏就是经常就是不能远离,而所求都不能得遂;所以一听到《无量寿经》所说的,就会向往而相应就契入,所以愿意按照里面所说的要修持念佛法门,然后以待将来舍报时候能够求生极乐世界。
而求生极乐世界,按照《大宝积经》所说,有三种方法的修持,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我们也就略说一下:第一种,祂说只要能够发菩提心。发菩提心的意思就是能够发起要成就佛道的心,而且是专念无量寿佛,无量寿佛的意思也就是 阿弥陀佛。同时,恒常地种植许多善根,这个意思就是经常对佛、法、僧三宝恭敬供养,甚至于精进地去让自己怎样来念佛,这是一种;接着就是让自己能够受法、听法、忆持不忘,同时心决定不动摇,同时熏习正知正见,不落入常见或者是断见中;以这样子经常来熏习众多善根要愿意回向生极乐国,这种情况之下,舍报以后就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第二种方法,就是也是一样要发无上菩提心,发起要成就佛道的心。但是,第二种是他不专念无量寿佛,甚至于可以讲说有的是念 观世音菩萨,或者念的是 释迦牟尼佛。但是也没有经常种植许多善根,而是随自己的修行这个种种善法的功德回向要生极乐国;譬如说,随自己修行六念法,或是四正勤、不放逸行,以这样的善法功德回向要生极乐世界。那么这样的情况之下,在这一生舍报后也是可以生到极乐世界的。
第三种所说的,是不修净土法门的,而是属于修圣道门住于大乘的,那么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也是可以求生极乐世界的。他住于大乘修圣道门的人是怎么样呢?就是说,他是非常地信受如来藏正法,在听闻熏习的都是属于与如来藏正法有关的法义,来修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度波罗蜜,甚至于自己也能够实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的,这是属于专修圣道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倘若以清净心来向 阿弥陀佛,乃至十念念 阿弥陀佛来发愿要生极乐世界,这是一种;第二种就是说,他住于大乘者听闻甚深法都能够生起信解,“甚深法”我们知道:这个一定不是现象界的法,因为现象界的法,都只是马上说了就可以了解的;甚深法指的当然就是能够出生一切法的这个法界实相心第一义谛的法。也就是,能够听闻第一义谛的法就能生起信解没有疑惑,而且在那时生起一念清净心——发一念心,念无量寿佛、念 阿弥陀佛,那这样的话,这样的人舍报时候,他也能够生极乐世界。以上是三种生极乐世界的方法。
因为  阿弥陀佛所成就的这个极乐世界,对娑婆世界众生有很多义利,所以在《无量寿经》中 释迦佛也这样的慈悲开示,这么说:“汝今亦可自厌生死老病痛苦,恶露不净无可乐者。宜自决断,端身正行,益作诸善,修己洁体,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里相应,人能自度,转相拯济,精明求愿,积累善本。虽一世勤苦,须臾之间,后生无量寿佛国,快乐无极。”(《佛说无量寿经》卷2)在前面这一段经文里面 佛陀讲得很清楚,在世间这种生死、这个老病苦种种苦是可以去厌离它的,并不值得众生去觉得说它是可以让你自己去追求的。那就应该让自己知道要怎么样来作,就是要积累善本,积累善本虽然说在一世中是会比较勤苦地造作,可是这些积累善本也是对自己有很多利益;譬如说,对三宝的恭敬供养、或者说念佛、或者说修六度这些等等,都不是为他人而作,所作都储存在自己的如来藏里面,这些功德福德永远是——将来到极乐世界也是自己受用。所以在一世中能够积累善本,能够求愿“愿生极乐国”,那么在舍报的须臾之间,能够生于无量寿佛国,快乐无极。
那么这里所谓的“快乐无极”是因为什么内容呢?我们看一下经文继续说:“长与道德合明,永拔生死根本,无复贪恚、愚痴、苦恼之患,欲寿一劫百劫千亿万劫,自在随意皆可得之,无为自然,次于泥洹之道。”(《佛说无量寿经》卷2)也就是说,生到极乐国以后,所遇见的菩萨都是修道的,都是向着菩萨道上、向着佛道上去前进的;所听到的法,就是让自己要去除三界生死的烦恼,虽然在极乐世界免除生死的一世一世的这样的生死之苦,可是仍然在修道中要知道:那个就是生死的因。所以在这个菩萨道,在极乐世界里面所修的法,仍然一样属于 佛陀的方便善巧的摄受,也是要来去除三界生死中的贪、瞋、痴等烦恼;没有这个贪欲、瞋恚的这些境界现前,一起修道的菩萨也不会给你贪欲、瞋恚这些烦恼,而在极乐世界也没有这个境界可以跟你的贪欲、瞋恚烦恼相应;所以,透过听闻佛法的清净法而去降伏、去消除,但是不会增长贪欲、瞋恚这些烦恼。那在极乐世界到底要住一劫、百劫、千劫、万劫,自在随意皆可得之;也就是说,无量寿佛祂的四十八愿里面,其中一愿就是:往生到极乐国者的寿量都与 阿弥陀佛一样,所以叫无量寿;所以,想要在极乐世界待多久都自在随意都可以,所以 佛陀才会讲说:自在随意皆可得之。而所谓的在极乐世界仅次于泥洹之道,是仅次于所谓的涅槃解脱之道,是因为在极乐世界,生于极乐世界以后就不再有生死之苦,那不再有生死之苦,就好像解脱于生死之苦,而不是真的解脱于生死之苦;可是如果说一直在极乐世界,那当然就不会再遇到这个分段生死的境界,因为受到 无量寿佛的摄受的关系。所以说,生到极乐世界这样子暂时免除生死之苦,而且又能够随时听闻的都是佛的清净法,随时都与种种善根具足的菩萨在极乐世界里面共为道侣,所以才说这是快乐无极。
另外,因为《无量寿经》对我们利益很大,有很多的义利,所以在末法时期经道灭尽的时候,佛陀的慈悲就留这一个经卷,所以 佛陀又这么讲:“吾今为诸众生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佛说无量寿经》卷2)以 释迦佛的这种慈悲、哀悯的摄受,所以在末法结束以后,经卷都灭尽以后,这一部《无量寿经》还可以留在世间一百年;这一百年中,只要有人能够读到这一本经卷,就可以依照经卷所说的方法求生极乐世界,只要用上面所说的方法,就很容易去得到相应而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无量寿经》有这么多义利,当然听闻的人就很容易相应契入。
前面讲《无量寿经》的内容,接下来说《华严经》它又在讲什么呢?因为《华严经》主要是为菩萨来宣说:如何是诸佛的十地?如何是诸如来的境界?如何是诸佛所行处?如何是诸佛广大三昧与神通力?这些法;以及说 毘卢遮那佛所摄受成就的莲华藏世界海,它的不可思议相貌是怎么样?而且为了菩萨来宣说:整个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以及佛地的修证内容。所以《华严经》所说的,它是属于圣道门里面的这些整体的佛法的内容,而且是一时将这个内容全部都概要的说圆满。所以为菩萨来宣说菩萨所应该成就的普贤行愿;它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为实例,来宣说:菩萨从信位开始修学佛菩提道,要历经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最后成就佛道,就是圆满普贤行愿。所以,以菩萨本身而言,最重要就要了解说:到底我要修佛道之前,到底要修学什么?
修学佛道最重要就是要先完成菩萨的五十二阶位。五十二阶位里面前面的信位,最重要就是要长养信根,长养对三宝的信,才有办法进入住位修学空法;修学空法最重要的就是修学真实空以及现象空,而不落于邪见空、断灭空里面。所以,以菩萨而言,信位的这个十阶位成满以后,要进入十住位修学,那十住位怎么修学、哪些内容?怎么样进入十行位、再进入十回向位?满足以后,进入十地修学以后还没有成佛,十地圆满尚未成佛,到等觉、妙觉也还没有成佛。让菩萨知道:佛道的修学的次第为什么要经历那么长的时劫?为什么菩萨本身愿意一世一世在人间成就菩萨道?为了就是要圆满普贤行愿。圆满普贤行愿,才有办法成就最究竟圆满的福德以及功德。福德、功德里面,还有就是要圆满所谓 佛的智慧,佛的智慧里面,就是以一切种智来说是最圆满的。所以我们说,《华严经》所说的它就是一时将佛道的全部重要的内容梗概,圆满的宣说而没有遗漏。
那么对于长时间在熏习如来藏正法的菩萨而言,他知道佛地与如来境界它是不可思议的!那菩萨诸地的修学,虽然说也还不能触及,可是在菩萨修学里面最重要的要建立的知见,就是要知道:佛法它是含摄三乘菩提的,佛法是含摄了所谓的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以及佛菩提。所以要知道,修学佛道如果说不知道解脱道的内容是什么,表示这个佛法本身——善知识所弘传的,它是有问题的、需要探讨的。而且要知道:三乘菩提最重要是以如来藏为根本的。怎么说呢?也就是说,声闻解脱道为什么说以如来藏为根本呢?因为声闻解脱道最重要就是要证得无余涅槃,证得无余涅槃的前提,就是要让五阴十八界不在三界中受生,将灭止生——要灭除五阴十八界受生的这些烦恼,然后让五阴十八界不再出生。可是五阴十八界本身它是不能自在的、它是被出生的,不出生以后它就是空无——没有法存在,没有法存在以后,它不是属于断灭吗?那断灭法它就成为戏论,戏论就不是佛法,就不是真实解脱。所以声闻解脱道它所证的无余涅槃,其实就是让这个如来藏不再出生五阴十八界,叫作无余涅槃;所以声闻解脱道还是以如来藏为根本的,因为涅槃的本际就是如来藏。缘觉也是一样,缘觉菩提所实证的这个十二因缘的还灭,十二因缘还灭以后,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都不存在了,不存在了也是断灭。可是缘觉菩提呢?他是知道有一个本识的存在,才能够有这十二因缘法的出生,但是他并没有实证这个本识在哪里,所以还是以如来藏为根本;如果没有如来藏这个本识,缘觉本身就没有办法透过十二因缘法证得解脱。
那佛菩提更是以如来藏为根本,因为透过七住菩萨实证如来藏以后,能够随学转依如来藏,然后将这个依止如来藏的真如无我、人无我、法无我,然后这样次第修学上去;最后能够去除如来藏所含藏的这些一念无明,乃至将无始无明也能够去除,破除所知障,能够显发出如来藏所含藏的圆满具足的种种功德,才能够成就佛道。但是这个前提,是一定要具足了知:菩萨道的修学次第不能离开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然后才能进入十地修学以后,等觉、妙觉位这样的次第修学,最后才是成就佛道。所以根据菩萨对这些知见的了解,所以,以他的信行以及解行听闻到《华严经》的内容,虽然对于佛地与如来境界不可思议、不能触及,可是内心却是充满了欢喜与向往的!所以,知道佛道三大阿僧只劫所应学、应修、应证的内容铺陈下来,都没有离开菩萨最初所发的四宏誓愿,是什么呢?“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知道这样次第内容,所以对于一直听闻了义正法的菩萨而言,听闻《华严经》也是可以相应的,也是可以契入佛菩提道的修道次第,而整个理路是什么,是能够了解的。
那对于听闻《华严经》虽然一时不能契入,并不是说:是你的境界不够。而是对于《华严经》的内容您了知以后,对于修学净土法门的行者而言,您如何对《华严经》也能够相应呢?当然就是知道说,到了极乐世界以后,仍然一样要修学佛道,这些佛道内容也是没有离开《华严经》所说的内容。那么在求生极乐世界之前,是否可以多少先修学呢?可以的!可以依止真实证悟的善知识,当他在讲解这些了义经典的时候,可以听闻;或者他有写书籍出来,也可以透过书籍的熏习。经过在亲近善知识以后,这样的熏闻以及学习,慢慢您就会知道佛道的修道内容是什么,您就会知道您能够与《华严经》相应了!那不是境界的问题,而是知见建立的问题。所以了解这个以后,就不要感到气馁,不要就以为是境界问题。
今天就说到这里。
 阿弥陀佛!
本文标签:无量寿经(8) 本文关键字:无量寿经,华严经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