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三乘菩提概说【共130集】>

32、加行位之意义(上) 正礼老师

[三乘菩提概说【共130集】]  发表时间: 2015-04-13 13:21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下载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上一节我们简单地介绍了修四加行的前提。其中有个前提就是第八识的存在,这个是修四加行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前提。因为如果没有第八识的存在,而有些人认为说法界只有六个识,有情只有六个识或七个识;这样的话,他所能够实行四加行的时候,当他最后修四加行观能取、所取空的时候,事实上他就会落入一种恐惧。恐惧说,如果我们的六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种识,在我们所观察的这个范围之内,祂如果说是空的,祂是毕竟会断灭的,这样的话,当我们一个人他舍寿之后六识一定会灭掉;既然六个识都灭掉,我们有情不就是断灭了吗?也就是说,我们有情只要死掉之后就是断灭。如果我们有情死掉之后就是断灭,那我们何必修行?因为生不知从何而生,可是死掉之后就成为断灭,断灭之后就成为空无;既然是这样子,我们就不需要修行,那也就不需要修四加行,也不需要谈佛法的实证,那也不要谈任何的因果了。所以说,如果只认为法界中有六个识而没有第八识、第七识的话,那么是没办法修四加行而能够获得果证的。
同样,如果说法界中只有七个识,除了六识之外,加上第七识末那,也就是处处作主的意根;如果说认为法界中只有七个识而没有第八识,那么一样的道理,我们这个第七识末那心祂处处在作主,如果说死亡之后,祂还能够继续作主吗?而且这个作主心祂一定是刹那、刹那地决定,刹那、刹那决定我们的种种的意行;那这样子,既然祂是刹那、刹那的决定心,显然祂就是刹那生灭的心。既然这样子,这个刹那生灭的末那祂也是一个会断灭的法,因为祂是刹那生灭;既然是刹那生灭,祂必然需要还要依另外一个法,才能够到未来世去。如果没有第八识作为祂的所依,刹那生灭,如何在祂自己灭了之后能够再生起?所以说,既然是刹那生灭的法,必然要依一个永不生灭的第八识如来藏,这样的话才能够让生灭的法能够存在。所以说,一定是要有第八识如来藏作为一切生灭法的所依,所以说才能够完整地呈现法界的这些现象界的所有的事实。
同样的,如果说有人认为说,除了八个识之外还有第九、第十,这样的话,所谓第九识跟第十识就落入一种虚妄想。因为法界中就是有第八识永恒的存在,跟其他七个识的刹那的存在、生灭的存在,这样子就构成了法界的所有的事实。也就是说,在一切的诸法之中,我们可以作两种分类,一个是生灭的法,跟不生不灭的法;就是这两种法性,不可能有第三种法性。既然法界中只有这两种法性,那第九识的法性跟第十识的法性是如何呢?如果说祂是属于生灭的话,那还是归于生灭的法;可是如果说祂是不生不灭的话,第九识跟第十识是不生不灭、是永恒的法,又跟第八识的永恒存在、不生不灭的法是相同,那么法界中就有三类永恒存在的法啰!这样法界的实相就不会只有一个,所以说这样子就会落入虚妄想。
所以在修四加行之前,一定必须要先确认,只有第八识如来藏永恒存在作为前提,这样的话修四加行才能够成功;如果不以这样子的正知见作为前提来修四加行的话,那一定落入断见,或者是落入常见的虚妄想。所以说,第八识的永恒存在,是修四加行的重要的一个前提;如果没有这样的正知正见,是没有办法来实修四加行的。
我们简单地说明了修四加行的前提,接下来我们要来稍微介绍一下,这个四加行就是所谓的加行位它的意义。
加行位,我们依照《成唯识论》里面,它有说到有所谓的唯识五位,也就是所谓的资粮位、加行位、见道通达位,还有修道位,还有究竟位,加行位就是属于唯识五位里面第二个——加行位。这个加行位跟资粮位有什么样的差别呢?也就是说我们前面在讲,修四加行之前必须要具有广大的福德,而这个福德所说的,就是唯识五位里面的资粮位。也就是说,资粮能够满足之后,这样的话进入了加行位,也才能够如实地修行四加行。
我们接下来就要来看看,这唯识五位里面,资粮位大家已经知道了,加行位就修四加行,第三个就是见道的通达,就是通达位,再接下来是修习位跟究竟位;加行位在唯识五位里面,这个加行的意思是什么呢?
事实上加行位的意思是说,当我们在具足了一些修道的资粮,具有广大的福德之后,我们就已经一步一步地接近了见道。也就是说,一个菩萨开始修学佛法的时候,他具有了正见,他也归依三宝,他也开始伏除性障,他也开始逐渐地修学六度波罗蜜,也就是说他开始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跟一些般若智慧的熏习;这个时候他已经开始具有广大的福德跟正知见。这个时候,对一个菩萨他具足了归依三宝的功德,他就开始满足了十信位;他开始修六度万行,他就在十住位的初住位一直到六住位,开始一步一步地修习;因为初住位修的就是布施,二住位修的就是持戒,三住位修的是忍辱,四住位修的是精进,五住位修的是禅定,六住位修的是般若智慧。当他一步一步地这样子来修学的时候,前五度一般来说都是属于福德;他开始有了福德,那么他就已经开始临近六住位,而逐渐要进入七住位。也就是说,在修学六度波罗蜜的时候,他开始具有了福跟慧;可是他接近了见道,可是还没有到达。当一个学人他了知了自己所修的这个过程,原来是已经逐渐地靠近见道了,就好比说一个旅行到远地的人,当他知道说“我已经开始快要到达了目的地了”,他心中一定会开始产生欢喜,然后他就会开始加快步伐。加行位的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也就是说他已经临近了见道,这时候他已经发起了取证道果的这种欢喜心。这个时候菩萨心中是想要利益他人,可是当他行了布施,行财施、无畏施还有施行法施的时候,他发觉说:“我对于法并不了解,我并没有实证佛法;我连菩萨的初果都没有获得,我如何能够说法正确呢?”所以,他心中为了悲悯众生,想要利益一切众生,他心中就开始说:“我应该如何对法的意涵能够如何去实证,我能够真正地说法利益众生呢,来让我的布施度能够更加的圆满?同样地,我的持戒如何能够更加的清净,而不会因为对于法的认识不足,而连自己破坏了菩萨的十重戒都不知道呢?”所以说,他在这个时候因为有了福德、有了正知见之后,他心中就生起了要实证佛法的这种心,已经发起来了;这个时候他就会加紧他的脚步,他要快快地前进,以到达他所要达到见道的目标。
因为加行位所设立的意涵就是说,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在这个阶段要加快脚步,要在法义上能够专心一致地去前进;所以说加行位的意思就是,能够让我们修道、让我们修学佛法的脚步能够加快,所以就立了这个“加行位”的名字。
加行位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说它是有作用的。也就是说,为什么叫有作用呢?因为我们平常走路,那就是一种作用;如果说我们原来一分钟可能走了几百公尺,我们看到一个目标快到达了,我们加快了脚步。所以那个表示说,我们能力是可以再提升的,我们脚步是可以更快的啰,所以能够再把脚步加快就是有作用。因为我们本来就有这样的作用,只是原来可能是没有那么积极,没有那么精进;我们现在要提起了精进心,我们加快脚步,让我们步伐再加快;所以对于学人来说,这个是有作用的。也就是让自己对佛法的真实的意涵能够更深入,能够产生更深入的见解,所以这是有作用的。所以,加行位的意涵,就是有这样的意思。
我们了解了加行位的意思之后,我们要来稍微看一下,唯识五位里面资粮位、加行位、通达位,还有修道位、究竟位,跟菩萨五十二位阶之间的关系。因为这样子我们才能够了解,加行位它的真正的意涵是如何,才不会对于加行位产生了误会。
因为唯识五位谈到加行位,作了四加行之后,他是可以进入初地的;可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四加行的目标,是让大家能够进入七住位,能够明心见道。所以这个中间就会有产生一些落差,有人就会有一种误会,认为说正觉同修会所说的四加行并不符合论典。他们会说:从《成唯识论》所说,这个加行位加行之后,那个是进入初地的,已经过了三贤位;可是为什么同修会所说的四加行却是在六住位?然后四加行圆满参禅之后,实证明心之后,才是七住位而已呢?这样的话,同修会所说的四加行显然是错误的。可是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评论,事实上是不如理的。为什么呢?
因为菩萨的五十二位阶所说的是,修行的每一个详细位阶把它列出来,就是一个里程碑。可是,有些人对于唯识五位的认识就以为说,唯识五位里面这个资粮位、加行位、通达位、修道位还有究竟位,事实上也是跟菩萨的五十二位阶是完全相应的;所以他就认为说,资粮位跟加行位一定会有一个固定的一个位阶,这样才能够对应到后面通达位、修道位,还有究竟位这样的对应。所以他们认为,这个加行位有一定的固定的位次,它们一定是在入地之前,除此之外没有加行。可是这样的见解是错误的。因为加行位跟资粮位在唯识五位的建立里面,它所说的不是菩萨五十二位阶这样详细的一阶一阶的对应,它所说不是这样。
唯识五位它所要说明的是说,任何一个菩萨他在人间修行的时候,他一定会先经过资粮位、加行位;有了资粮又加上加行之后,他就能够实证佛法。譬如说,他就可能实证了三贤位里面的七住位,明心见道;或者是他能够继续前进,能够见性进入十住位;可是他之后的另外一个里程碑,就是到了入地。可是就一个菩萨来说,他的一生如果说他明心又见性了,他到底是哪一个位阶呢?那是不定的。因为他有可能是七住位,也可能十住位,可是他也有可能是十行位。也就是说,一个菩萨如果说他已经是到了十行位了,结果他舍寿之后到了下一世,当他重新在人间出生,再重新修学佛法的时候,他一样是明心七住、见性十住;可是之后呢?事实上他前一世就已经是十行位了,这一世他又明心再又见性之后,他的果位应该不会只停留在十住位,他一定会进入十行位里面的某一个位阶,乃至他会到十回向位的某个位阶,都有可能。可是就佛法所建立的里程碑来说,明心见性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可是这个所代表的果位,他可以第一从七住位开始,再上十住位;可是他有可能是入地,也就是说一个人明心见性之后,他也有可能是一个入地的菩萨;乃至如果说祂是佛陀的话,祂明心见性之后,祂就是到了这个究竟位。譬如说在佛世的时候,释迦牟尼佛就是因为明心又见性了,所以祂就成就了佛道。
所以说,唯识五位的建立它是在说,一位菩萨当他重新来修学佛法的时候,这个时候他所要进入唯识性相的实证的时候,他的果位是不定的;而且他的果位有可能是入地,也有可能进入了修道,也有可能进入了究竟位。可是当然 佛陀祂有先预记,除了 佛陀之后,将来是  弥勒尊佛下生成佛,才有佛陀再示现于人间;除此之外就没有,中间再也不会有另外一尊佛来示现成佛。可是就一位菩萨来说,一位菩萨在修学佛法的时候,修习资粮位,继续修行加行位;可是当他加行成功,明心见性之后,他的位阶是如何呢?他是不定的。因为他可能从七住,也可能是十住,可能是十行、十回向位,乃至进入初地,乃至二地、三地等等,不定。
所以,唯识五位所说的是,一位菩萨在一生的修行的过程里面,他所要努力的一个次第是什么;一定是先修资粮,再加行,然后就能够见道,或者见道通达;所以其中的意涵是代表一个菩萨一生的修行。可是菩萨的五十二位阶所说,是从十信一直到成佛的每一个详细的位阶。所以两者有一些差异。
因为时间的关系,所以我们这一节就先为各位介绍到这边。谢谢各位收看!
阿弥陀佛!
本文标签:加行位(12) 本文关键字:加行位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