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三乘菩提之“常见外道法——广论”(一)

17、分别与无分别 正才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由 正才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常见外道法——广论”。这里的《广论》指的是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广论》。

这一集我们还是在讲《广论》一开始的传承部分,由于宗喀巴的这部论主要是依阿底峡的《菩提道灯论》,或称为《菩提道炬论》而写成的,因此我们这几集便是在评论阿底峡的这部论。

我们继续来看《灯论》接着怎么说。阿底峡说:

三有分别生,分别为体性,故断诸分别,是最胜涅槃。如世尊说云:分别大无明,能堕生死海;住无分别定,无分别如空。入无分别陀罗尼亦云:佛子于此法,若思无分别,越分别险阻,渐得无分别。由圣教正理,定解一切法,无生无自性,当修无分别。(《菩提道灯论》)

这一段的前一句是:

以慧观诸法,都不见自性,亦了彼慧性,无分别修彼。(《菩提道灯论》)

都在讲分别与无分别,所以我们今天就要来讨论什么才是“分别与无分别”的正确道理。刚刚这一大段是说:阿底峡认为众生之所以在三界生死大海中轮回而不能出离,就是因为种种分别所引起的,分别就是最大的无明,所以要是能修学无分别,住于无分别的定中,乃至断除种种分别,能如虚空一样无分别,就能证得最殊胜的涅槃。因此,应当思维无分别的道理,来超越种种分别的障碍,才能渐渐获得无分别,如此定能理解一切法都是无生无自性的道理,所以应当修学无分别。

对于这个“分别与无分别”的议题,从古至今,很多修学佛法的人都没有弄清楚,包含许多所谓的大师也是一样,阿底峡及宗喀巴当然也是一样没有弄懂其中的道理。我们先说什么是“分别”?“分别”是心识的功能作用,不同的心识便有不同的分别作用,而一个正常的人,不多不少,总共有八个心识;其他的有情,依于业报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状况,但最多也就只有八个识。既然称之为识,就表示有识别、有能了别的作用;也因为各个识的了别的作用及对象不同,所以区分为八个识。其中前五识——眼耳鼻舌身识,能够分别色声香味触等五尘;第六个识——意识,有对法尘的分别;第七末那识,有对意识及法尘的分别;第八阿赖耶识虽不分别六尘,但却有对末那识心行以及对身根、业种、寿算、四大等的种种分别。其中的深浅广狭、差别万端,不是一般人以及阿底峡所能知道的。

而阿底峡在这里说:想要不生三有,证得最殊胜涅槃,就要断诸分别。这是不正确的说法。首先,从二乘解脱道的修行角度来说,想要证得涅槃,是要意识与意根愿意自我断灭,舍报后前七识全部灭尽,不再有对六尘的种种了别,也就是五阴十八界都灭尽了,才能入无余涅槃;从此以后,就不会再有欲界有、色界有以及无色界有等三有的出生。入涅槃不是还保留着心识,而只灭心识的分别作用。可是,阿底峡这里所说的,却是只要断除觉知心中的分别作用,而不是要灭除心识本身;也就是说,仍然保留心识,而却没有分别的作用。但这只是阿底峡的妄想,因为心识之所以现起,就是为了要了别种种境界相,因此心识只要现起了,就一定有分别的作用,不可能没有分别。

而且,阿底峡这里所要断的诸分别,其实也只是前六识觉知心的语言文字等的分别作用。因为阿底峡、宗喀巴以及达赖喇嘛等人,都是六识论的常见外道,主张一切有情的心识最多只有六个,不承认有第七末那识及第八阿赖耶识,而且说第六意识是不生灭心,能生万法,是一切染净法的根本。譬如,宗喀巴在他的《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中就是这么说:“释菩提心论虽说阿赖耶识之名,然义说意识为一切染净法之根本”。可是在 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中却说:“云何建立阿赖耶识杂染还灭相?谓略说阿赖耶识是一切杂染根本”。(《瑜伽师地论》卷51)

佛在其他经典也说过:“阿赖耶识恒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因此,第八阿赖耶识才是一切法的所依,才是万法的根源。意识是由意根,也就是末那识触法尘而由阿赖耶识所出生的法,佛在四阿含经中处处开示:意、法为缘生意识,可见意识是被出生的法,有生就一定会灭,有生有灭的法当然不可能是万法的根源。

所以说,阿底峡这里所要断除的分别,其实只是前六识觉知心的分别罢了。我们再引其他阿底峡的著作来证明,譬如他的《中观要诀》里面讲到“根本位修无分别心”时说:

要去除一切惛沉和掉举等过失,在那不沉不掉的空档,心识不要作任何寻思,也不要执取任何意象,断除一切忆念和作意。在意象或分别心等相敌或盗匪冒出来以前,尽可能将心识安住在那无分别的状态。

阿底峡认为修无分别的敌人,就是心识所缘的种种相,所以主张觉知心不要有任何寻思、作意,不忆念一切法,能够保持一念不生,不堕昏沉和掉举之中时,就是证得无分别心。

宗喀巴继承阿底峡的错误见解,在《密宗道次第广论》中也说:

若有所思即非能修甚深成佛之道,以有思者即是分别:……是故成佛之道,唯是全无所思,非余有分别定。

意思也是说:只要觉知心能够完全不思维、不分别,不于“欲与非欲”等等法生起种种贪厌的分别,而心中同时有所谓的“诸法缘起性空”的见解,让觉知心住于一念不生、无思维、无分别的状态中,就是已灭生死,成就佛道的人。

可是,这些都是阿底峡和宗喀巴等人的妄想,因为即使意识心入了定,还是能对定境中的内容了了分明;了了分明即是已经分别了定境中的六尘或法尘境界,故定中仍然是有分别,不可能如阿底峡所说的“住无分别定,无分别如空”。纵使能够让觉知心住于三界中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定中,也仍然是有分别,因为既然称为非非想,就表示还是有想,而想即是知,有知就表示有对境界的分别,不是完全无分别;然而由于意识心不返观自己,没有证自证分,所以才称为非想。因此,在三界的一切境界中,只要觉知心现起了,就一定有分别,因为意识觉知心的体性本来就是时时对六尘中的一切境界生起分别,是因为要了别境界,所以末那识才会促使阿赖耶识出生意识来分别。

接着谈到“最胜涅槃”。在《成唯识论》中说:涅槃有四种,二乘人能证的只是有余、无余涅槃,他们并没有证大乘菩萨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及诸佛才能证得的无住处涅槃。二乘人即使如前面所说灭尽了前七识心,没有了种种对六尘的分别,也仍然只是二乘所证的无余涅槃,而这个涅槃并不是最殊胜的无住处涅槃。换句话说,即使能入涅槃、不生三有,也不是最胜涅槃,可见阿底峡显然不知涅槃的真实道理。

话说回来,虽然二乘所证的涅槃不是最胜涅槃,但二乘人所断的我见与我执,也都不是阿底峡、宗喀巴等人所能作到的。因为他们的修法就是要以双身法来达成最终目标的无上瑜伽,而在双身法的一切运为中,妄想将不起语言文字而一心受乐之觉知心,作为无分别心而成就佛道。譬如宗喀巴于《密宗道次第广论》中就说:

如勇金刚《结合释》云:“言笑视及执手等,谓由笑声,或由观色、持手、二合妙触,引生大乐无分别心。”(《密宗道次第广论》卷2)

也就是说,最后在双身法男女两根相合所引生淫乐的最高乐触时,将觉知心安住于其中专心受乐,而不起语言文字分别、不分别外法,说这样是证得大乐无分别心。可是既然要维持双身法的四喜大乐,当然就不能舍弃能领受乐受的意识觉知心,否则双身法就无法成就,因此当然就无法断除我见与我执。

我们再从大乘菩萨的角度来说,在世世行道、度众的过程中,都必须要在三有中受生,也都必须要有分别心继续存在来分别法义的正邪、观察众生的因缘,最终实证一切种智、四智圆明才能成佛。因此分别心是绝对不能断除,也是必须世世受生而生三有。所以说,能分别的自性并不是阿底峡所说的“大无明”,反而是智慧能出生与保持的缘由。但阿底峡与寂天、月称、佛护等人一样,同以意识觉知心一念不生、不起分别作为般若的实证,就认为心中生起分别时就是大无明,这是严重误会大乘佛法无分别的真义。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无分别的真实道理?这是说:第八阿赖耶识离六尘的见闻觉知,从来不分别六尘中的一切法,本来就住在这样的无分别定中,这个才是真正的无分别;而且这个无分别定,不是修行以后才有的,是一切众生各自的第八识心本来就已经有此无分别定。譬如,《金刚三昧经》中说:

菩提性中无得无失、无觉无知、无分别相,无分别中即清净性。(《金刚三昧经》卷2)

就是在说这个第八识心的本体,本来自性清净无染,从来都离六尘中的见闻觉知,从来都没有得失、苦乐、生死、染净等法,也没有这些分别。这才是佛法中所说的无分别。

然而这是要经由参禅而证悟自心第八识,由证第八根本识的缘故,意识觉知心能够现前观察及领受第八识的“本来无分别性、本来不起妄念”,这样意识分别心便能了知般若经的意旨,便能生起般若智慧,而说证得无分别智。所以不是像阿底峡所说的“越分别险阻,渐得无分别”以及“当修无分别”。阿底峡想要经由努力修行来超越分别的障碍,让意识觉知心渐渐远离语言文字的分别,而最后变成完全无分别,而说这样是住于无分别定或证得无分别智,这是错误的知见。

此外,无论众生有没有开悟,这个第八识心一直都在,永远不灭,恒常不分别六尘诸法,也一直与众生的前七识心、五阴十八界和合运作而没有刹那间断。开悟证得第八识的时候,意识的分别性仍在,但因有了根本无分别智,所以能远离种种邪分别。不分别六尘的无分别心第八识与有分别的意识觉知心等识一向并行,修行不是要将原本有分别之意识心修成无分别之第八识心。

譬如,《六祖坛经》中就记载慧能大师以:

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的这样一个偈,来破斥卧轮禅师因错误知见所说的偈:

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卧轮禅师想将意识修成一念不生、不分别外境,认为这样就是在修证菩提。六祖却认为这样只会更加深我见、我执的系缚,所以才依他的证境,而说意识在面对种种境界时,虽然继续起心动念、分别不断,但第八识菩提心却还是这样常住不灭,一向住在离对六尘见闻觉知的无分别境界中。这跟我们刚刚所说的意思完全一样。

可是,第八识既然是心,当然就不会是跟木块石头一样,完全没有分别,祂还是有祂自己的了别性,只是祂的分别不是在六尘上的分别,而是对身根、业种及末那识心行等的种种分别。所以六祖慧能大师说:“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就是在讲这个道理。

限于时间,我们只能简单扼要的,跟各位菩萨说明什么才是真正分别与无分别的道理。可是阿底峡等密宗之人,不懂什么才是真正的分别与无分别,误会《般若经》中所说无分别空性智慧、根本无分别智的意思,而想藉由双身法之淫乐一心,而修除意识的分别性,想将觉知心安住于一念不生的境界中,不起任何思维作意,认为这样就是《般若经》所说的无住心、无分别心。这都是严重错会佛法之人,也都永远无法成功。

像密宗这样严重误会、错解佛法的根本,其本质就只是外道法,如何可称之为佛教宗派?甚至还自说是超胜于显教之无上密法,真是荒谬颠倒!因此密宗喇嘛教绝非佛教,《广论》绝非佛法。

今天这个单元,就为您说到这里,谢谢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浏览量 598次】
栏目分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