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胜鬘经讲记(一)>

第083集 涅槃解脱味,一味、等味 正珍老师

[胜鬘经讲记(一)]  发表时间: 2020-02-11 18:58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电视弘法节目——“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第83集〈涅槃解脱味,一味、等味〉。
继续上一集说到,得常住涅槃,于无覆护世间、无依世间,为护为依。为什么呢?胜鬘菩萨说:
【法无优劣,故得涅槃;智慧等,故得涅槃;解脱等,故得涅槃;清净等,故得涅槃。是故涅槃一味、等味,谓解脱味。】(《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可是这个涅槃却在三贤位七住位中就证得了。我们在此先略为说明七住菩萨证得这个涅槃妙心,他应该是有哪些观行的成就以及功德的实现。
首先在这里,七住菩萨他应该在世间法有着属于世俗谛四圣谛的现观,这跟我们上一集所说,证得了常住涅槃能够究竟地知苦、断集、证灭、修道,是有着深浅的差别。也就是当菩萨证得了这一个涅槃之后,要入地之前,他对于世谛的现观是依于如来藏来看一切法;而在七住位之前,还没有明心之前,他对于四圣谛的现观就是依于现象界法,因为还没有证得这个第八识如来藏,因此他必须在现象界的法来确定三界内的一切法,确定无常、苦、空以及无我。
也因此我们现在用两部经来作介绍,在《大般涅槃经》卷35说:
【何谓苦谛?有八苦故,名曰苦谛;云何集谛?五阴因故,名为集谛;云何灭谛?贪欲、瞋、痴毕竟尽故,名为灭谛;云何道谛?三十七助道法故,名为道谛。】
同样我们来看《瑜伽师地论》卷64所说:
【苦谛,一切生杂染事;集谛,一切烦恼杂染及业杂染,由贪爱显;灭谛,一切烦恼永断;道谛,资粮道、方便道、清净道,由依八圣道显。】
由上面的经与论我们在这里略说介绍。
“知苦”就是能够知道八苦。八苦就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苦,这八苦当中,是包括了欲界、色界以及无色界。其实,这八苦总合起来就是五阴炽盛苦,而五阴炽盛之所以会苦,因为三界一切法都是无常的。
“断集”,什么是苦集呢?因为众生执著于五尘境,于顺、逆境当中生起了爱、憎,所以在身口意上就造作了种种的业行,聚集诸异熟果报种子而生后有。若此生积集很多的恶业种子,下一生就会堕三恶趣;若积集很多善业种子,下一生则会生人天善趣。但是,这些善恶的行为都称之为聚集轮回的苦种,所以叫作苦集圣谛。修道人如果不知道定中、定外能知之心是剎那生灭;也不了知意根、意识是念念无常,执著意根为真实我,所以喜欢处处作主;执意识觉知心为真实我,所以喜欢对什么事都了了分明,这就是堕入了苦集的凡夫。
“证灭”,凡夫外道因为烦恼而造业,由造业而生苦受等,由苦受而生烦恼;惑、业、苦这三个轮转不休,不知如何止息,就是不知道苦灭圣谛者。如果学佛者知道苦的因是“烦恼的集”,也懂得要灭掉自己的烦恼,尤其是自己的种种于三界所起的贪爱,就是懂得灭烦恼的内容。
“修道”的部分,三十七道品就是包括:四念处观、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修此三十七道品就可灭苦集而得出离,苦集灭后不受后有,就是灭苦之道。在三十七道品当中,其实所有针对的对象,就是四念处——身、受、心、法。而在这当中有很重要的习性养成,就是四正勤以及四神足。尤其是四神足,又称为四如意足,依习气定的方便力始为基石,所以有着善法欲、精进以及心,还有思惟观察这四种功德力。也因为有这四种功德力,所以能够不断地趣向于知苦、断集、证灭、修道的精进善法行。
在这里,我们再跟大家来整合一下集谛的四个要点。因为,如果你能够知道集谛的四个要点,对于断集就能够掌握住了。集谛的四个要点:第一个是五阴,因为有五阴就会在境界;第二个于境界起了种种的贪爱,有了第二个依于五阴对境界起了种种的贪爱,就会产生第三个起业造作;而这个造作的业行不可能凭空消失掉,这时候就有第四个重点,就是由我们的第八识祂会受熏持种,把我们所造的种种的业行都执持着,因缘际会时就会异熟现行一切法,当现行了一切法以后,又是苦谛的轮回。所以,对于四圣谛的观修,集谛是很重要的一环。
集谛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正知五阴的无常,也要正知自己对境界有着不断的贪爱。这就是我们在前面有跟大家分享到:一切证悟的菩萨,当他证得了第八识如来藏以后,他会很清楚地看到自己虽然证得了第八识如来藏,但是见爱痴慢的烦恼依旧是如影随形,这是证悟菩萨他会相应的苦。也因此,对于这个部分,如果能够正确地认知,就能够快速地进入薄地,乃至于从七住位往前进修。
再来,我们说一下断我见的初果人也有他的要件。初果人又称为须陀洹果,他是属于见地的成就,而初果人也称为七返有,初果主要是在正确见地的建立,虽属声闻见道,但是大乘菩萨一样要能够有初果的证量。这个声闻见道,首先要对治的就是欲界我的无知,和断除三恶道的异生性。一个初果人他应该具有以下的功德:第一个断三缚结,这三缚结有“身见”,知道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都是虚幻无常,他能够当时现观自己的欲界色身,见闻觉知心的虚幻;另外在“疑见”上,对于欲界我的错误见解已经能够了知,对于三宝、四圣谛、八正道、缘起法,不会再有任何的怀疑,乃至他能够简择是法、非法,对于一切人他所说的法是否正确,一切人是否有断我见,都能够正确地判断出来;另外就是“戒禁取见”,不会错误地执取和三乘菩提解脱道修学无关的境界。这是初果人第一个应该有的功德,就是断三缚结。
第二个,初果人应该是会成就四不坏信,四不坏就是佛、法、僧、戒。如果一个人说他明心了,而且断我见了,他说他信佛、他信法,但是对于僧、对于戒却不认为那是很重要的,甚至对于僧来说,一直在强调自己是“依法不依人”。其实对于还没有进入佛法修学的人,我们会跟他强调依法不依人的正理;也就是您不要看他好像是一个众人吹捧的大人物,或者有许多的学术地位,或者出了很多的书,他的法就一定是正确的;不能是依于人或者依于很多人的吹捧,而是要了解自己要修学的是什么?不论是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的内涵是什么,要加以简择;这是对于一个初学人让他不走冤枉路,所以会告诉他“依法不依人”。
但是,对于一个已经找到了真正的善知识,而知道这个善知识是真的在佛菩提道上,能够对于自己次第的来予正确地指导,而这些指导和经典所说圣言量都不会相悖,所以这时候对于善知识只会更加地恭敬以及依止,绝对不会轻易地说出“依法不依人”这样的话。也因此四不坏信当中,对于佛、法、僧、戒都必须要有具足的信心,尤其是对于传承法给自己的根本传承上师,知道他的法和经典,和自己所证都能够相通的时候,也能够看到自己与根本传承上师之间证悟的境界有相当的差距,这是一个初果人应该能够成就的现观。所以,对于自己的善知识,对于学长们,乃至于对于种种戒行的行持,会更加地恭敬以及谨慎。
另外,初果人应该会有的第三个功德,就是七圣财,七圣财就是信、戒、惭、愧、闻、舍、慧。信、戒其实就是前面所讲的四不坏信,七圣财有很大的一个重点就是“惭”与“愧”,这关系到初果人是否能够真正地断除三恶道的相应。因为初果人他不会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也许还有性障,也许还会说错话、作错事,但是,因为有信与戒的四不坏信,所以他能够赶快生起有惭有愧的善心所,而加以忏悔来加以改过,改变自己习气性障的这一些种子,改变三恶道异生的习性,这样子才能够成就七返人与天,不会下堕到三恶道。
如果一个初果人没有惭与愧的善心所相应,作每一件事情都为自己找借口,那么这一个初果的证量在他身上是无法产生运转。初果人更能够有着闻、舍、慧这三财,因此他会很积极地在佛法上听闻、修学;对于布施,对于财施、法施、无畏施,他会尽力地去作;也因此能够成就解脱的智慧,乃至于佛菩提道的智慧。
所以,如果我们说:“我现在有初果的证量。”我们自己检视一下自己三缚结是不是究竟断除了?自己的四不坏信是不是究竟坚固?自己的七圣财能不能产生运转?如果中间还有没有达到的,我们就要快速补足它。所以断三结的须陀洹,经中称之为“得法眼净”,能够见法、知法、得法,对法已经有了体悟而超越了狐疑;能够“于诸方大师”是法、非法,生起了简择智慧,对法已经有了肯认、体证,所以产生了解脱的势力以及法的运转。明心的菩萨也可以现前地观察到自己的如来藏,具有本来性、具有自性性,所以能生万法;也具有清净性,而且本来就清净;具有涅槃性,也就是本来就是涅槃。
而这个本来性净涅槃,是从凡夫地就一直存在的,不管卑贱到成为蚂蚁、蚯蚓或者细菌,这个本来性净涅槃是常住性的,是本来就在的。当明心的行者证得这个法,他观察一切有情,或者观察所有三乘菩提的证悟者,就会发现法没有优劣,所看到的不生不灭的涅槃,都是同样一味,就是解脱味、平等味。乃至于看到佛、看到菩萨摩诃萨时,对他们会产生非常敬畏,又很想亲近的复杂心情;对 佛陀的开示会一心合掌恭敬聆听,但是事后也会知道 佛也是这个涅槃;这个涅槃和所有三界六道众生的涅槃一样是没有优劣的,一样是同一味,就是解脱味。
菩萨所证的涅槃法,其实二乘圣人也有的,所有凡夫异生都有的,诸佛也有,就是第八识如来藏本来涅槃;也因此这个涅槃,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所以菩萨是因为法无优劣的缘故而得涅槃,不是像二乘圣人因为灭除蕴处界后与众生不平等而得的涅槃。
菩萨所证的本来常住涅槃,也是因为智慧相等所以得涅槃。所有的众生如果证得了这个法——如来藏,因此而生的智慧都是一样的,不会说你所证的如来藏和我所证的如来藏是不一样的。这也就是中国禅宗,不论你是在哪一个法脉下,所证悟的这一个第八识实相心,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平等的,不会因为你是在哪一个法脉下证得了这个第八识如来藏,那么你的这个法脉传承,所证的就是跟人家不一样。也因此这一个第八识如来藏,纵然是 释迦牟尼佛在两千五百年前成佛,但是祂的智慧和过去诸佛也是一样的,依于这一个涅槃才能够说究竟的平等。
在这一集当中,我们花了一点时间来跟大家略为复习初果四圣谛所要了知的内涵,以及断我见应具有的功德。更希望大家能够知道:您的这一个涅槃妙心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祝福您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