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1集 四食与佛菩提修证之关系 正文老师
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一)
第061集 四食与佛菩提修证之关系
正文老师
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阿弥陀佛!
我们这个单元还是要跟各位继续来分享“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我们这一集要跟各位说明的是紧接著前面所说的〈灭四食者方能证解脱〉,这一集要说明的是〈四食跟佛菩提道修证的关系〉。我们上一集从这个灭四食才能证解脱的道理,知道说二乘的解脱果,其实必须是要如实地去观察四食,而且必须要彻底地把四食给灭除掉,才能够证解脱果;不但如此,灭四食的前提是必须要依著有一个真实识为依止,才有办法真正地去证解脱果。
二乘的涅槃,其实是以灭除四食为前提的;二乘的涅槃,是以灭除四食为修行方法,才能够入于无余涅槃。二乘解脱道,单修蕴处界的缘起性空观,虽然能因灭四食而入无余涅槃,但是不可能成就佛道,最多只能成就解脱果而成为阿罗汉,永远不可能成佛的。因为二乘涅槃是以灭除四食为前提,而入于无余涅槃,入于无余涅槃的话,是把蕴处界诸法给灭除掉,蕴处界诸法灭除掉的话,其实是把五阴十八界乃至于意根灭除掉,这个是属于解脱道的一个修法。大乘佛菩提道有四食而无食集;也就是说,大乘佛菩提道的修学,断四食的部分,其实是有四食的这种现象,但是没有食集的累积、执著。所以,大乘成佛之道,重要的是在一切种智的成就,而以实证般若总相智为初阶,进而具足圆满成就一切种智,才能使大圆镜智、成所作智能够发起,才能使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具足圆满;这个时候,异熟果种断尽,使得佛地八识心王成为清净法界,这样才是真正的成佛之道。
所以成佛之道,其实是说大乘的佛菩提道。大乘的佛菩提道才是真正的成佛之道,而不是单指二乘缘起性空的解脱道;而且缘起性空的解脱道要修断四食,要修断五阴十八界的话,还是必须要以如来藏、以第八识为前提。所以大乘成佛之道,重要的就是成就一切种智,一切种智的成就,必须要以实证第八识为前提为初阶,证得第八识以后获得的智慧,就叫作总相智;依著总相智进修别相智,地地进修以后,进到初地以后,地地进修道种智、初地道种智、二地道种智,最后完成了一切种智,才能够使大圆镜智、成所作智发起,也才能够使佛地上品的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具足圆满,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成佛。所以,若单修解脱道,单修蕴处界的缘起性空观,他是不可能成就佛道的,最多只是成就二乘解脱果的阿罗汉或辟支佛,永远不可能成佛。因为成佛是必须要一切种智究竟圆满的,一切种智究竟圆满是必须以亲证第八识如来藏为前提,才有办法从这个地方去观察如来藏里面所含藏的所有一切种子的功能;乃至于去修断分段生死的种子,乃至于习气随眠,乃至于去修断变异生死、无始无明的种种的这些烦恼,才有办法成就佛道。
所以,大乘成佛之道一切种智的成就,既然是以常住三界中,闻熏以及实证如来藏一切种子为最重要的理证与事修,那就不许灭尽四食;不但不能灭尽四食,反而要藉由保留善法食的四食来摄受四大、五蕴身心,并用来成就菩萨未来无量劫中的世世色身及一切法,让如来藏中含藏的一切种子渐渐全部现起,才能圆满证知一切种智。所以,大乘菩萨是不能断尽四食;也就是说,不能灭除四食,而反而必须要藉著四食来长养,藉著四食能够在三界中利益众生、留惑润生。但是要使如来藏中的一切种子现行,却必须有识食的出现与功能,才能够流注如来藏中的一切种子而具足证知,然后才能实证佛地的究竟无生灭身。所以菩萨在悟后的无量劫当中,都是不灭除四食的,都是有食而无食集的。
在四阿含当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这虽然是二乘人听闻大乘经典而知道四食的道理,结集在四阿含中,成为阿含道的声闻佛法。但是,其实本是大乘法中说的安乐食,如《杂阿含经》卷30第838经当中所说:【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种食,长养众生,四大增长摄受。何等为四?谓抟食、触食、意思食、识食。如是,福德润泽,为安乐食;何等为四?谓于佛不坏净,于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是故,诸比丘当作是学:我当成就于佛不坏净,于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这意思就是说,当众生受用抟食、触食、意思食、识食等等这四种食的时候,众生才能够长养,众生的四大也能因此得以增长摄受;而众生受用四种食的同时,同步令众生的福德获得润泽,这就叫作安乐食,也就是安乐的四种食。而令众生的福德获得润泽的安乐的四种食,是哪四种食呢?那就是于佛不坏净、于法不坏净、于僧不坏净、于圣戒不坏净,于这四不坏净成就。
如前面所说,二乘涅槃是以灭除四食为前提,而大乘佛菩提则有四食而没有食集。二乘菩提与大乘佛菩提两者同样都有于佛不坏净、于法不坏净、于僧不坏净、于圣戒不坏净等等四不坏净的安乐食;但是两者的安乐四食在层次上有很大的差别,最大的差别就是二乘以断除四食为前提,而大乘是有四食而无食集。所以二乘无学圣人因四种安乐食的缘故,不会急于取无余涅槃,就能有圣人继续住持二乘解脱道的正法;也就不会在断尽我执而成为俱解脱以后,就急著入无余涅槃。而大乘佛菩提的行者,因四种安乐食的缘故,可以留惑润生利益众生,并且圆满佛菩提道的智慧,以成就究竟佛道。所以,这四种安乐食,对于二乘的圣人一样有利益,对于大乘的行者、大乘菩萨一样有利益。也就是说,二乘的无学圣人,因为有这四种安乐食的缘故,所以可以不用急著取无余涅槃,可以继续留在世间利益众生,也就能够有圣人继续住持在二乘的解脱道法上面,所以二乘因为四种安乐食,可以继续地利益众生。而大乘最主要是因为有这四种安乐食的缘故,留惑润生,可以利益众生永无穷尽。
所以,从二乘解脱道来说,四食的意思主要是在说明众生轮转四生三有的原因,也就是在宣示:我见、我执还有我所执能导致众生轮回生死,所以专在意根与识阴六识的食上面开示。如果灭了四食,我见、我执、我所执就都灭除了,就能离开三界分段生死了,以这样的正理来说四食。但是从大乘法来说,并不是像二乘法灭除四食的正理来说这样子的道理。从大乘法来说,执藏变易生死种子,其实也是食的一种,所以如来藏也有食。当如来藏的食断尽了,就是变易生死已经断尽了,这个才是究竟的解脱;也就是说,不仅是断除了分段生死而已,而且要断尽了变易生死。
事实上,收藏分段生死以及变易生死的种子,就是第八识如来藏的食。但是二乘法中不须亲证如来藏,只要断除名与色的我见、我执、我所执,就已断除分段生死,可以出离三界生死了;所以,阿罗汉不必了知如来藏是否也有食,也不必断除如来藏的极微细的食。但是四食的种子都在如来藏中收存以及现行,若没有如来藏,不但七识之食不能成就,乃至一切众生都不可能存在,更何况能有三乘菩提?所以,二乘圣人断尽声闻道中所说的四食以后,也仍然是有如来藏食的。
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说三乘法对于食的宣说,必定会有所不同,都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而所宣说的,这也就是诸佛的为人悉檀。由这样子的缘故,在声闻法中会说如来藏是离食的,说离四食的如来藏妙义才是摩诃衍。因为如来藏从来不熏习三界中的六尘诸法,也是从来不对六尘生起爱染的,所以声闻法中说是离识食的。如阿含部的《央掘魔罗经》卷3中说:【一切众生命,皆由饮食住:是则声闻乘,斯非摩诃衍;所谓摩诃衍,离食常坚固。】这就是说,一切众生的生命都是由于有食才能安住、才能生存的;而这种说法,其实只是声闻乘的说法,这不是大乘法。所谓的大乘法,是离食而又能够常恒坚固不坏,不是二乘法中所说依食才能够存在的。
而离食又能常恒坚固不坏的是什么呢?《央掘魔罗经》卷3中又说:【云何名为一?谓一切众生,皆以如来藏,毕竟恒安住;云何名为二?所谓名与色,是则声闻乘,斯非摩诃衍。】摩诃衍所说的就是大乘的意思,摩诃衍是梵文,梵文翻译过来就是大乘的意思,摩诃衍就是mahāyāna。这就是说,如何名为一切法呢?是说一切众生都是以如来藏的缘故,才能依于种种食而生存在三界中,而且永远都依如来藏一法而常住于三界中,不会断灭。如何名为二法呢?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名与色,这是必须依靠四种食才能存在的,如此说名与色二法,依四食而安住的说法,其实是声闻乘的说法,这不是大乘法。
所以,《央掘魔罗经》卷3中又说:【名及色异种,声闻缘觉乘;解脱唯有名,不说有妙色。一切诸如来,解脱有妙色;犹如于掌中,观察庵罗果。】这就是说,受、想、行、识等等这四种就叫作名,这个名的种子与色阴的种子是不相同的,这是声闻与缘觉乘观行修习的解脱法,这种二乘法中所说的解脱,是依著受、想、行、识等四个名,灭除了我执而说是证得解脱,从来不说有解脱后的胜妙色阴继续存在三界中。然而十方一切如来,证得究竟解脱以后,却永远都拥有殊妙的色身,常住于三界中,犹如在自己的手掌中,来观察清净的庵摩罗果一样的分明。
所以,在二乘法中,说一切众生依食而住;因为这样,所以说四食之法。什么是四食之法呢?也就是说,二乘法中说如果能够断除四食,就可以出离三界生死,也就是能够出离三界生死之苦。但是四食这种三界中的法,也就是人间若没有抟食,人的生命就没有办法继续存在于人间,菩萨就没有办法久住人间而利乐人类以及天人了;而欲界天也一样,要靠著微细物质的抟食,也就是以甘露为食,才能够维持天人生命的存在。在抟食的境界中,同时有触食、念食、识食的存在,但以粗抟食为最主要;因为在人间,如果没有粗抟食,连人身都没有办法久住,更何况是依人身五色根而存在的离念灵知意识心,当然更没有办法久住于人间了。
至于色界天人,则是以意根之思,也就是说,以意根的意思食,以意识的念为食。如果没有意识觉知心以禅定正念而制心一处,发起禅悦作为色界天食,色界天人就没有办法生存。但是色界天中,其实也是同时有触食、识食存在的,只是以制心一处的定力为最主要,所以是以念为食。而无色界天的有情,也是以意识觉知心的定境相应为食,若没有四空定的定力境界,就没有办法生存在无色界当中;这个时候已经没有触食,所以独立于色界的念食、触食以外,但是仍然有意识制心一处的定力境界为食,所以仍然有识食。
由这样子的状况看来,三界中的有情都是有食的,因为食而得以生存;既然是有食,当然就是三界中的法。也就是说,三界中的众生都有不同层次的四食,而欲界具足了四种食,而色界具足了三种食,无色界则具识食,所以都有不同层次对于食的需求。所以三界中的有情都是有食的,也必须要因食的增长,因食的滋养,才能够生存在三界当中;既然是有食,所以这些全部都是属于三界中轮转的法。如果我们想要离开三界生死,就不该堕入与四食相应的心中,否则就没有办法取证无余涅槃,更何况能证知涅槃所依的本识如来藏?因为与四食相应的心都是涅槃外的法。对于单求二乘解脱道,而求远离三界生死的二乘行者来说,远离四食境界,不要堕入离念灵知意识的识食境界中,而误以为已证涅槃,这样子远离大妄语,避免求升反堕,才是二乘声闻法中,求证解脱的行者们,都应该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这一集我们所说的重点,其实最主要就是在说明二乘的解脱,是灭掉四食的;但是大乘佛菩提道的四食,是有四食而无食集,这个是二乘的四食与大乘的四食,最主要的差异。
今天时间已经到了,就先跟各位分享到这里。
阿弥陀佛!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061集,四食,菩提,修证,关系,正文,老师,视频,播放,音
推荐文章
阅读排行
讲座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