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成佛之道>阿含正义二>

第094集 二主要道佛法相属(下) 正伟老师

[阿含正义二]  发表时间: 2019-06-16 22:51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
各位现在所收看的节目,是由佛教正觉同修会为各位准备的“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也就是本会平实导师的著作《阿含正义》的导读课程。
在上一次的课程之中,我们讲到了在《阿含经》里面,佛说到“外于十二处的法,非众生所能”,也就是阿含诸经所说的解脱道,必定是依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而修行;也就是声闻人修行的范围与四处界限,必定不能离开蕴处界之法,即使是入了涅槃,也只是能远离蕴处界、能断尽蕴处界,而说为入涅槃。但是离开了十二处,那么我们的五蕴法还剩下什么呢?答案是什么也没有!如同原来有一个水泡,它破掉了,则水泡这个东西就已经完全消失灭尽了,不会再有这个水泡了。所以对声闻阿罗汉而言,进入涅槃后,就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法全部灭尽了。那么请问十二处以外的法呢?这是已经证得有余依涅槃的阿罗汉所不能知、不能现观、不能现证的问题;而阿罗汉如果入了无余依涅槃,当然也就没有蕴处界了,所以无知无觉,就不会知道了。
那么这个问题世尊知道吗?如果世尊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则应说:“我不知道。”但是世尊是一切知,不可能不知道答案。在世尊的十号当中,是正遍知、是世间解,所以不会有什么事情是世尊所不知道的。若彼处无法,则世尊应该说:“超过十二界则无法。”但世尊只是说:【问已不知,增其疑惑。所以者何?非其境界故。】(《杂阿含经》卷13)在这边世尊已经暗示了,超过十二处仍有法,否则即成为断灭空,但是那一个法,并非是属于世间众生的法,甚至不是阿罗汉所能证知的法;而这一个“过十二处之法”,几乎是世间凡夫乃至于阿罗汉们所无法现观体验的,所以世尊只能回答“非其境界故”。
同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看看《法授比丘尼所说经》,这一部经在北传与南传的《阿含经》中都有收录,而且在南传佛教中还特别地重视,我们就依着南传《大藏经》的内容来看看。本经的请法者是毘舍佉,也就是捐赠鹿母讲堂的鹿母,而说法者则是法授比丘尼,又可以叫做法乐比丘尼,是一位已经证得俱解脱的阿罗汉。在佛教的历史上,鹿母讲堂的地位非常的重要,世尊曾经在这边演说了许多的经典,鹿母讲堂的功德主就是毘舍佉,她还没有出嫁的时候,就已经证得了须陀洹初果,她的父亲陀难阇那是跋提国的大富翁,她的母亲也出身自名门,她的祖父泯兔则是憍萨罗国最有钱的五个人之一。在毘舍佉非常年轻的时候,佛陀曾经来到跋提国弘法,当时她的祖父带著毘舍佉以及她的同伴们去听佛陀说法,听完佛说法之后,他们全部都证得了初果。
后来毘舍佉出嫁到舍卫城,她的先生是富翁弥迦罗的儿子,有一天她的公公弥迦罗正在用餐的时候,有一位比丘来到他们家的门口化缘,弥迦罗完全不予理会,毘舍佉看到这种情形,就对比丘说:“请尊者原谅!我的公公只吃腐烂的食物。”这个时候她的公公听到她这么说,非常生气,就要她离开这个家。她不愿意离开,反而请来了当时结婚的时候,她的父亲派遣陪她过来夫家,方便她日后在面对任何问题时可以咨询的八位舍卫国的长者前来仲裁。
长者们来到后,她的公公就告诉他们:“我用金碗吃饭的时候,她却说我在吃腐烂的食物,由于这一种犯上的行为,所以我要赶走她!”毘舍佉就解释说:“当我发现公公完全不理会站在门口化缘的比丘时,我的心里想:‘既然我的公公这一生从来没有做任何的功德,那他不过是享受过去世的福报,也就是腐烂的食物罢了。’所以我才说:‘我的公公只吃腐烂的食物。’这样的说法难道错了吗?”最后这八位长者一致认定,毘舍佉没有犯错。此时她反过来说:“身为一位对佛法有绝对信心的人,她无法留在这一个对比丘不表示欢迎的家庭中。”她又说:“如果不能要求比丘来家里受供,并且做其他的布施,那么她就要离开这个家。”因此她的公公只好答应了毘舍佉所有的要求。
于是第二天,佛陀和众多比丘们就被邀请前来接受供养,正要开始供养的时候,她请她的公公一起来供养,但是被公公所拒绝。在供养完之后,她再次地请公公来听佛陀的开示,虽然公公觉得不应该再拒绝,可是公公修苦行的外道师父却不答应让公公听世尊说法。最后她的公公只好躲在布幔后面听佛陀说法,没想到这一听,她的公公就断了身见、我见,成就了须陀洹初果。
也就是毘舍佉出嫁以后,度化了先生的父亲,也就是她的公公学佛,而且还证得了初果。公公的名字叫做弥迦罗,意思是公鹿。弥迦罗本来是婆罗门教的信徒,当他断了三缚结证得初果之后,因为感激媳妇毘舍佉带领他进入佛门而能证果的大恩德,所以就感恩地告诉别人:“我的媳妇就像是我的母亲一般啊!”所以舍卫国人彼此就开玩笑地说毘舍佉是公公弥迦罗的母亲,也就是公鹿的妈妈,所以大家就叫毘舍佉为“鹿母”。依循着多生以来的愿望,鹿母将父亲给予她的嫁妆变卖,把换取来的金钱购置了鹿母讲堂来供养三宝,那这个讲堂在舍卫城东门外,所以又叫做东园讲堂。
有一次鹿母向法授比丘尼请教佛法,当时鹿母的修证是声闻初果以上,而法授比丘尼则是四果的阿罗汉,鹿母所请问的都是有关于解脱道上证果与实修的问题。例如她请问了什么是四圣谛、如何断身见、什么是八支圣道、如何修禅定、如何入灭尽定、如何灭三受、如何断随眠烦恼而次第发起初禅乃至于四种禅定;到了最后,她问到了五蕴世间终极的相对存在,也就是涉及到如何离五蕴入涅槃,入涅槃以后又是怎么样的情况。在南传的《大藏经》中部经典说到:
【“又,圣尼!乐受者有何对耶?”“居士毘舍佉!乐受者以苦受为对。”“圣尼!苦受者有何对耶?”“居士毘舍佉!苦受以乐受为对。”“圣尼!不苦不乐受者有何对耶?”“居士毘舍佉!不苦不乐受以无明为对。”“圣尼!无明者有何对耶?”“居士毘舍佉!无明者以明为对。”“圣尼!明者有何对耶?”“居士毘舍佉!明者以解脱为对。”“圣尼!解脱者有何对耶?”“居士毘舍佉!解脱者以涅槃为对。”“圣尼!涅槃者以何为对耶?”“居士毘舍佉!〔卿〕越问之范围,不可能捉问之终极也。居士毘舍佉!梵行是以涅槃为深入、以涅槃为彼岸、以涅槃为究竟。居士毘舍佉!汝如欲之,应诣世尊处,问其义,而当如世尊所说受持之。”】(《中部经典》卷5)
鹿母夫人请问法授圣尼:“乐受以什么为相生、相对待之法?”圣尼回答:“乐受以苦受为相生、相对待之法。”“苦受以什么为相对待之法?”圣尼回答:“苦受以乐受为相对待之法。”“不苦不乐受以什么为相对?”圣尼回答:“不苦不乐受以无明为相对。”“那无明以什么为相对?”圣尼回答:“无明以明为相对。”“明以什么为相对?”圣尼回答:“明以解脱为相对。”“那解脱以什么为相对?”圣尼回答:“解脱以涅槃为相对。”于是鹿母就问:“那涅槃以什么为相对?”这时候圣尼回答:“居士毘舍佉啊!你的问题已经超过了佛法中问题的范围了,超过了语言疑问的极致边界了。居士啊!一切的清净梵行是以涅槃为深入,以涅槃为彼岸,以涅槃为究竟。居士啊!如果你要证得涅槃,应该拜见世尊请问法义,然后如同世尊所说的去受持。”
法授比丘尼先强调了涅槃不是相对待之法,一切修行的究竟目的是为了证涅槃,涅槃离一切五蕴法,所以涅槃非相对之法,而是绝对的法;但是阿罗汉断尽一切五蕴法并不等同于断灭外道所说的断灭----断尽一切法就是入涅槃,所以断灭论不是涅槃。因此说毘舍佉超过了提问问题的界限了,要问“什么是涅槃?怎么样证得涅槃?”那就请亲自向世尊请法,这已经超过了一位阿罗汉所能回答的范围了。
在二乘法中要证涅槃要断尽五蕴一切法,但涅槃的本身不是断灭无,那么涅槃“有法”,而非无法,这个涅槃本性之法,就是大乘法与二乘法根本的差异所在,乃是法界不可说的“本际”,也因此唯有诸佛与佛乃能宣说;所以即使是已经证得阿罗汉的法授比丘尼,也只能教导毘舍佉去向世尊求法,因为如果要提到涅槃的本际,这不是法授比丘尼所堪能事。阿罗汉能证得尽智、无生智,是指穷尽五蕴法的智慧,于五蕴法无生的智慧,但是对于涅槃本际法无所堪任,所以法授不能回答毘舍佉的问题;如果不是这样,法授可以直接了当地为毘舍佉开示涅槃本际。也因为毘舍佉的问题已经不是解脱道上面能够现证的问题了,所以唯有 世尊是世间解、是正遍知,才能够也才有那个资格来回答毘舍佉最后有关于涅槃的问题。这一类在《阿含经》中隐覆地说涅槃本际的经文俯拾皆是,五百结集的阿罗汉也将它们一一地编入四部阿含当中。
又譬如在《杂阿含经》中,世尊为比丘尼说真正的解脱是无相心三昧,比丘尼们请问世尊:
【时,诸比丘尼白佛言:“世尊!若无相心三昧,不涌、不没,解脱已住,住已解脱,此无相心三昧,世尊说是何果、何功德?”佛告诸比丘尼:“若无相心三昧,不涌、不没,解脱已住,住已解脱,此无相心三昧智果、智功德。”】(《杂阿含经》卷20)
灭尽了五蕴十八界所证得者,叫做无相心三昧,这个无相心不涌、不没,也就是无生无灭,而且还是解脱已住,同时也是住已解脱;也就是本住解脱,依住于这个无相心才是真正的解脱。然而众生的识蕴之中,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识都是属于有相有为之法,必定是有生又有灭,有时涌动、有时沉没,那就不会是 世尊所说的无相心了;即使加上了意根第七识,仍然不离有相有为,这样的七个识不能叫做无相心,当然就不算是真正的无相心三昧,因为入涅槃的条件就是要将这一些识蕴都灭尽啊!
更何况不论是六识或是七识的本质,祂还是识蕴,都不是本来解脱,若依止于彼而住于识蕴,永远不曾解脱,因为一切众生一向就已经住在识蕴的境界当中,因此才会轮回无量,所以那不会是 世尊所说的“解脱已住,住已解脱”。即使能住在有入有出的灭尽定,还一样不是“解脱已住,住已解脱”。并且世尊还开示了,这个无相心三昧乃是“智之果、智之功德”,然而识蕴是无常应灭尽之法,那么无相心三昧是什么样的智慧呢?那当然就是大乘摩诃衍中所说的“本来常住清净如来藏智”啊!
在南传的《阿含经》也说到,世尊也讲到:“阿难啊!我老了,我是一个八十岁的老人了,我的身体也是这样子的,要依靠著各种零件才能够继续行走。可是如来不忆念、不住于一切相,而一一入诸受已灭的无相心三昧时,如来的身体则永远安健无衰老。”各位看看,这样的开示,是大乘法还是二乘法呢?所以三乘教法,当然都是如来所说的教法。
今天时间的关系,就为各位介绍到这一边,谢谢大家!
阿弥陀佛!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