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成佛之道>阿含正义一>

第059集 识食与八背舍(四) 正旭老师

[阿含正义一]  发表时间: 2019-06-14 16:45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今天继续讲“识食与八背舍”。我们在前面已经讲了许多有关识食的内涵,还有断识食的观行。各位只要接受正确的教导,并且如实观行识食的意涵以后,我见与我执就可以断除,就知道自己可以永离生死;不会再害怕堕入无尽生死的可怕境界当中,就敢在舍寿的时候灭除掉五阴自我,不会再对外法五阴的灭失,而生起恐怖心;这样子就是南传佛法的阿含证境,这个我们在上一集当中已经讲了。
那么由前几集所说的道理,我们可以知道,识阴六识对于色、受、想、行的贪爱跟熏习都是识食,乃至于识阴返观自己以后,对自己已经有了贪爱的熏习也都是识食。由于识食的缘故,所以就增长了我见与我执,所以舍寿以后转入中阴身的时候,不肯让中阴身毁坏,但是却办不到,中阴身仍然坏灭了;当第二次的中阴身再度生起的时候,他就会因为我见与我执的缘故,想要继续保持作主的意根自己,想要继续保持觉知心的自己继续存在,这样就一定会再寻求有缘父母而重新入胎为人。所以就这样轮回生死不断,这都是因为识有食的缘故,假使把识食断了,舍寿转入中阴境界当中,就愿意在中阴阶段,尚未投胎之前把自己灭除,就成为中般涅槃的无余涅槃。所谓中般涅槃,就是三果人因为在这一辈子舍寿之前,没有证得四果阿罗汉,所以在他舍寿转入中阴境界的时候,发现还受后有,不是阿罗汉;但因为他有正确的佛法熏习,而且也有能力灭除五阴自我,不再于三界当中受生,所以在中阴阶段般涅槃;也就是取证无余涅槃,所以称为中般涅槃。如果没有正确的佛法熏习,或熏习到错误的知见的时候,就不可能实证这样的声闻涅槃了。所以错误的佛法熏习也是识食,会使人不断地执著著识阴离念灵知心,不愿意让识阴离念灵知灭失,就一定会再重新入胎而继续生死轮回。
如果能够了知上面所说,识有了知时即是识食这样的道理,不但对色身不再有执著贪爱,也会对意识离念灵知所住的三界境界,不再有自我贪著与贪爱,因此就对受、想、行三阴也没有执著与贪爱,就会在中阴境界中愿意灭除离念灵知心这样的自己,不再去投胎;识阴就这样子灭了,意根无所缘也就跟著灭了,就成为无余涅槃了。在二乘法中,说识阴不再出生了、说识阴不再对自己有所贪爱与执著了,其实就是意根也接受了这一点,所以识阴愿意自我灭除的时候,就是意根也愿意灭除的时候,所以就成为无余涅槃了。由于过去的六触为食,引生现在的六处为食,再由现在的六处为食,引生未来的六触为食,就这样子生死轮回不断,这就是三世的识食;不领受现在法,不贪恋过去、现在、未来的六识与六尘,就没有识食了,我执就断灭了。因为六识对十八界自性的熏习与贪爱都灭除了,都不想在六尘境界中让六识自己继续存在,对于自我贪爱的熏习都已经灭尽了,这就是识食已经灭除了。这样就可以在舍寿的时候灭除十八界的自我,而不再有未来世的十八界法继续出生,这就是证得无余涅槃了。假使懂得灭除识食,确实作到识食的断除,就知道无余涅槃的境界当中其实是没有任何六尘境界的,也是灭除了意根与六识心的;离念灵知只是意识与识阴六识的自性,也是必须灭除而不该继续存在的,否则就是识食存在,就无法取证无余涅槃。这时只剩下无余涅槃中的本际单独存在,正是第八识如来藏离六识的见闻觉知性、离意根的作主性而单独存在;没有了六根、六尘跟六识,没有任何境界出现被自己所知,也没有觉知心可以返观自我是否继续存在;知道这个真实义就是懂得修证解脱道的二乘行者。假使连识食境界最粗重层次中的离念灵知心对六尘的触食都无法断除,想要继续保有六尘的见闻觉知性,而说能证解脱、能教导他人亲证解脱,那都是没有智慧的凡夫所说的话,不然就是明知错误而公然误导众生。对于六尘诸法的熏习不断,对六识自己常住的邪见不断地熏习,都能积集后有的种子,所以名为识食。所以每一个识都有食相,但是每一个识熏习及收集后有种子以后,这一切后有种子都是由第八识如来藏所持受,这就是第八识的食。
但是第八识自身其实是无食的,就如同《杂阿含经》所说: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何等为四?一、粗抟食,二、细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时有比丘名曰颇求那,住佛后扇佛;白佛言:“世尊!谁食此识?”佛告颇求那:“我不言有食识者,我若言有食识者,汝应作是问。我说‘识是食’,汝应问言:‘何因缘故有识食?’我则答言:‘能招未来有,令相续生。’有‘有’故有六入处,六入处缘触,……”(《杂阿含经》卷15)
佛说:“识即是食。”识就是了知、了别的意思,当六识中的任何一识生起的时候,祂就随即对所接触的客尘,生起了了知;譬如眼识刚生起时,立刻就知色尘相,这就是眼识的食相,了知即是识食。所以 佛说“识是食”,了别所面对的客尘六尘就是识阴六识的食。换句话说,眼识因为现起的时候一定有能见之性,所以眼识刚生起的时候就已经了别了色尘了,不可能眼识生起的时候有能见之性而不了别色尘,所以眼识的食其实是从“能见之性”来的。而眼识的了别色尘,并不是等到意识心中生起语言文字来分别的时候,才说已有识食。耳识刚生起的时候,就已经完成声尘的了别了,不可能耳识生起时不了别声尘的,所以耳识的食就是从“能闻之性”来的。同样的道理—舌识、鼻识、身识、意识—当意识觉知心生起的时候就已经了知六尘了,不可能意识觉知心现起的时候而不能了知六尘,所以“了知之性”就是意识心的识食。
当修行人断除了对于六识自性的自我贪爱时,他就不会再想要留在六尘中,不想留在六尘中就只能灭除六识自己;当他已经有了这种正知见的建立的时候,他就是初断识食的初果人了,因为他原有的我见已经断除了。换句话说,想要灭除四食的话,就得灭除贪爱,就得探讨贪爱的由来;探讨之后,知道贪爱是由三种受、五种受而引生的,就应该灭除对于受的贪爱。可是想要灭除对于受的贪爱,就得探讨:为什么会对种种的受生起了贪爱?探讨了为何会对种种受生起了贪爱,就知道是从六入处而生起了受,所以才会对于受生起贪爱;所以如果想要灭除对于受的贪爱,就得要灭除六入处的执著,六入处就是六尘及处处作主的意根心、还有五色根,六入处灭了,就不会再有受生起。因为受是六识经由六根触知六尘而来的,所以触心所就应该灭除,可是触心所是从哪里来的呢?探讨的结果是:触心所是因为有了六根、六尘等六入处才生起的,所以想要断除触心所的话,就得断除对于六根、六尘的执著。抟食的集、意思食的集、触食的集、识食的集都是因为六根与六尘的生起、还有运作,才会有四种食不断地在进行。所以六入处的集就是触的集,触的集就是受的集,受的集就是爱的集,爱的集就是四种食的集;由四种食集的缘故,未来世的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就广集了。所以想要灭除食集的话,就得灭除六入,六入就是眼见色之性出现及运作、耳闻声之性出现及运作……,乃至身觉触之性出现及运作、意识觉知心了知诸法之性的出现及运作。永远灭除了这六识的自性功能,远离能见之性、能闻之性、……能觉之性乃至能知之性,也就没有食集了,就可以获得无余涅槃的解脱。灭除了认定六识自性常住不坏的见解,就是灭除了我见,就是断除了第一分的识食——证得初果解脱的功德。
假使知道断除识食的道理了,但是心中却仍然执著而不能放舍,那又该如何帮助自己来断除识食呢?在《杂阿含经》卷15佛陀开示说:“诸比丘!云何观察识食?譬如国王,有防逻者捉捕劫盗,缚送王所;如前须深经广说,以彼因缘,受三百矛苦觉,昼夜苦痛。观察识食亦复如是,如是观者识食断知;识食断知者,名、色断知;名、色断知者,多闻圣弟子于上更无所作,所作已作故。”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这就是对于真修阿含解脱道而求一世就能出离生死的人来说,在六识面对六尘的时候,每触知一次六尘,都要当作是被枪矛刺中一次一样的来看待。假使每天触知三百次的六尘,就等于是被三百支长矛刺中一样的苦痛,这样子每天被三百支长矛刺中而昼夜苦痛,就不想再让六识的能见、能闻、能觉、能知之性再度生起,这就是懂得断除识食的有智慧者。当他每天这样子观行以后,终于可以断除对识阴六识,还有受阴、想阴、行阴的执著,也可以断除对于六根的执著而离欲界,就成为证知自己确实已经是断除名色贪爱的四果圣人了。这样子断除对于名色贪爱的圣人,于解脱道上面所应作的修行工作,都已经做完了;于解脱道中应有的、应修的梵行,再也没有可以作的事情,这就是慧解脱的四果阿罗汉。
那么慧解脱阿罗汉与前面所提到的俱解脱阿罗汉,有什么差异?在声闻解脱道当中有定障解脱、有烦恼障解脱,完成定障解脱跟烦恼障解脱二种解脱的人,就称为俱解脱阿罗汉;只有完成烦恼障解脱,而没有完成定障解脱的人,就称为慧解脱阿罗汉,因为他的烦恼障是靠出世间的智慧来断除的缘故,但是慧解脱的阿罗汉,并不是完全没有证得禅定,他最少需证得初禅,但是没有证得灭尽定。而不管是慧解脱或者是俱解脱的阿罗汉,都可以现法般涅槃——死后五蕴不再出现于三界当中,这就是无余涅槃,也就是如来藏独存的境界。那么如何才可以称为定障解脱,也就是完成前面所说的八背舍,从背舍欲界的贪爱证得初禅,乃至于背舍非想非非想处而证得灭尽定的人,这种定障解脱的圣者,如果没有完成烦恼障解脱,就建立为“身证”。由这样子可以知道:能够进入灭尽定者:有证不还果的有学—也就是三果人—名为“不还身证”、还有俱解脱的阿罗汉——也是可以进入灭尽定;就如同《瑜伽师地论》所说:【有学圣者能入此定,谓不还身证。无学圣者亦复能入,谓俱分解脱。】(《瑜伽师地论》卷53)那么假使有人证得初禅,而未断我见,是否可以说他已经可以永远背舍欲界呢?不能!因为纵使证得初禅,舍寿以后生于初禅天,假使他努力证得二禅,乃至证得非想非非想定,舍寿以后可以生于非想非非想天中,八万大劫而不中夭;然而因为未断我见的缘故,舍寿以后还是在三界当中轮回;因此八万大劫之后仍然会回到欲界,既然还是会受生于欲界,表示没有真正地完全地舍离欲界,连初背舍都谈不上,更不用说背舍四种禅定境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因为断我见又证得禅定者,最少已经是三果人,也就是已经证得不还果,“不还”就是永远不会回到欲界,除非回小向大,发愿回到欲界广度有缘众生趣向佛道。这是因为不回小向大的声闻三果人“断我见”的缘故,以出世的智慧来断除欲界爱而能永远背舍欲界,永远不会在欲界当中受生;而没有断我见的人,只能以世间智慧来暂时伏欲界爱,所以只能暂时背舍欲界而不是永远背舍欲界。由此可见,断我见得到出世智慧,在解脱道上面的重要性;所以未断我见,纵使证得四禅八定仍然是外道,因为没有出世智慧的缘故。
各位菩萨!“识食与八背舍”这个主题讲到这里已经完全结束,谢谢各位的收看。
阿弥陀佛!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