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

19、修六波罗蜜要作什么? 正钧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由 正钧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今天要和大家谈谈:修六波罗蜜要作什么?

在《优婆塞戒经》中,卷第四之中,有一段经文是这么开示的:【善生言:“世尊!菩萨已修六波罗蜜,能为众生作何等事?”“善男子!如是菩萨,能拔沈没苦海众生。”】“《优婆塞戒经》卷四”善生菩萨向世尊请问的是:“菩萨已经开始进入内门修学六波罗蜜的时候,能为众生作什么事情?”世尊仅简单的回答说:“这样的菩萨已经有能力救度沉溺在生死苦海的众生。”

六波罗蜜说的是六度到彼岸。换言之,进入内门修学六度波罗蜜的菩萨,他同时有一分到彼岸的功德;也就是说,在解脱法上是有一分的正受。因为自己已经在法上有一分的亲证,所以才能够发起一分清净的转依;此时此刻仍旧继续随分的修学着十善,在领纳着善业而得的福报同时,又伴随着有一分净业的成就,进一步菩萨也会去了解到以前所造就的是善业、恶业、或者是无记业,那是怎么回事。如今逐渐离开了恶业,而行善业的时候,又有了一分净业,这又是怎么成就的;所以他随着继续在般若智慧上深入的同时,也逐渐地除去令生死之业相继的因。由于能够有一分在法上的证知及观察,加上自己在生活上的受用,此时的他的确有能力为众生说明“如何才是出离三界生死的法”,当然也可以运用善巧方便来劝导有情发起菩提心。可是话又说回来,虽然此时菩萨开始能拔沉没苦海众生,然而众生愿不愿意接受菩萨的救度,或者是根本上,众生是不是警觉到他们是在生死苦海之中,这又是另外一个大问题了。譬如说:就好像一群小孩子在游泳池里面尽情地游戏拍打,玩得还是真开心,长辈们这个时候在旁边反复地告诫说:“要注意安全喔!不可以到太深的地方去嬉戏喔!累了就赶快要回到岸上来。”这个时候,那一群小孩子会怎么说呢?“唉呀!知道了,知道了,不要扫我们的兴啦!我们玩得正开心啦!你们也不要担心啦!我们自会拿捏分寸啦!”得要他们真的是玩累了,才会上岸找吃的、找喝的;得要他们不小心发生了意外,他们才会警觉到说深水区域是不应该随便过去的。长辈就好像已经知道要如何出离生死苦海的菩萨,那一群小孩子就好像菩萨一直想要呵护、救助的众生。问题是:当那一群小孩子真的知道累了,上得岸来想要找吃找喝的时候,可能一天已经就过去了,那些小孩子也累得不得了了。这也就是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那一刻,或者是说那一天,可能是来得很快。当长辈说:“你明天要缴的作业还没有作完。”那你觉得那一些小孩子还有办法再回应吗?因为早就已经累得呼呼大睡了!当然,假如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生了意外,那么他的一天就会提早结束了;人的一生就像是这样子的一天,一直在三界生死苦海之中反复地头出头没。

菩萨们以真正可以令人出离生死苦海的智慧来劝化着这些众生。刚才的问题是:众生愿不愿意接受菩萨的救度?众生有没有警觉到他们是在生死苦海之中?这不是菩萨说什么就算数了;要是菩萨的福德不够的话,众生根本不会想要听;要是菩萨的智慧不足的话,不要说没有善巧方便,只要不弄巧成拙,就已经不错了,因为众生往往是宁可继续地享受生死之乐。反过来对菩萨说:“你为什么叫我要去修福德来利乐有情?那我修了福德,当然是要我自己受用啊!你为什么又叫我去持戒来跟众生结善缘?我愿意持戒不去侵扰众生,可是人家就不愿意持戒,那我反而倒霉;而且生活就应该潇洒自在,为什么要给自己找那么一些束缚呢?”这个意思就是说,当菩萨自己终于知道应该求出生死苦海的时候,而在一世又一世种种的因缘成就,加上菩萨自己的努力,也已经知道说要如何出离生死苦海,或者是也正开始往出离三界生死苦的大道上前进;他回头再来看一看自己所曾经走过的路,观察到说,自己往昔也是在贪着五欲,而不能舍离的状况下,蒙受着善知识不断地教导跟摄受之下,今天才能够走上这一条路,知道如何出离三界生死苦。可是看看后面,仍旧在三界生死苦海之中,毫无警觉而自在游戏着的这些众生,这种于生死之苦毫无警觉的状况,到底要如何看待?心里面也许想,善知识是曾经也是一直不离不弃的在帮助我们,因为他已经成就能拔沉溺苦海众生的大事业,而且一直秉持着本愿,继续不停地在救度众生出离三界的生死。善知识如何能够成就这样的功德呢?如今即使自己也愿意尽一分的力量,一起来把这一件事情继续地作下去,但真的是力有未逮;就好像说,要劝令众生少分或多分的离开粗重的五欲境界,一向是最难的,如同那一些小孩子正在池中玩得开心的时候,你是很难能够叫他们上岸的。

众生得度与否的因缘具足或者是不具足,这已经是一个问题了;然而菩萨度众的福德与善巧方便如何,这又是另外一个大问题。在《优婆塞戒经》卷第四中,世尊又开示说:【善男子!若有于财、法、食生悭,当知是人于无量世得痴贫报,是故菩萨修行布施波罗蜜时,要作自利及利益他。善男子!若人乐施,一切怨雠悉生亲想,不自在者皆得自在;信施因果,信戒因果,是人则得成就施果。】“《优婆塞戒经》卷四”为了要使菩萨福德快速地增长,也使得度众的善巧方便更加地成熟,并能够修正自己在行于六度的心态与方法,所以世尊开示说:“当一个人还在于财、法、食生悭心而不肯布施的时候”,悭说的就是自己有,但是是吝啬于施。当自己的财富明明是足够自己受用,自己也可以教导众生在佛法上有一分的进展,或者是现前受用食物也是充足的,却舍不得布施给需要的众生,那么一定是很多世就已经有种种愚痴和贫穷的因,而使得其于今世感得相对的果报。而世尊进一步教导菩萨修布施到彼岸的时候,是要能够作对自己有利益的,也能兼而利益众生的事情,而能够这样乐于作布施的时候,本来是与你有种种怨仇的人,都会转变态度而与你亲近;本来是在种种的事物上不得自在的情况,也会随着前面所说的种种的转变,而逐渐得到了改善,乃至也能够得于自在。俗话不是也说了吗!“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这一种情形在世间法之中是常常可以碰见的。就好像说,以前每到选举的时候,往往流水席是会接二连三地不断上场,其目的是可想而知的。当然菩萨更进一步相信布施、持戒的因果,但并不会运用这样的方式来聚集眷属,而是用类似的善巧方便来化导还没有办法发菩提心的众生,使他们也能够随顺着菩萨愿,在佛菩提道上更快速地前进。由于这一层因果的关系,这一些众生就能够在因缘成熟的时候,与菩萨一同成就佛国净土,这样子才是菩萨修学布施到彼岸所要成就殊胜的果报。

世尊此时又开示:【善男子!有人说言:“施即是意。所以者何?意是施根故。”是义不然!何以故?施即五阴,所以者何?由身口意具足施故。布施若为自利、他利及自他利,则具五阴;如是布施,即能庄严菩提之道;远离烦恼、多财巨富,名施正果。寿命、色力、安乐、辩才,名施余果。】“《优婆塞戒经》卷四”假如有人说:“布施其实都是意在作,因为布施的行为是由意根决定,所以意就是布施的根源。”但是这个道理其实是不正确的,因为布施的时候应该是要五阴具足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布施的时候是要有身口意的,因为透过意识与意根,再加上身口行,将财物、佛法、食物等布施给对方,这样子有五阴具足的施者、受者、所施物,才能够成就自利、他利及自他利的布施行,也才是真正能够庄严菩提之道。看起来,世尊怎么好像平白无故的冒出这一段话,有点好像带着自问自答的意味,但是却是为了菩萨宣说一个布施法上很重要的因果,也就是能够具足自利、他利及自他利的布施,一定都是要五阴具足的,这样子才能够庄严菩提之道。假如有的人布施的时候,大言不惭地说:“我观想了无量无边的财宝、食物等等,布施给众生,也上供诸佛。”请问这样子,到底有没有成就布施之法?未来世能不能得到相对的果报?从世尊这一段话的开示之中,各位自然可以明白,因为世尊以其智慧之眼,观察到末法时期的现在,就有一些笼罩众生的外道,就是这样子说、这样子作的。可是反过来,要求众生供养他们的时候却不能用观想的,都要用实质的财物,乃至要诱骗众生以男女身来供养他们;这都不是佛法,只是曲解佛法名相而说,本质上却是古印度流传下来性力派的外道法,而其实是极其贪着五欲,尤其是男女淫欲的外道法。

这样子依于正法持续地布施惯了,也就自然而然地逐渐远离对财物等执取的烦恼,来世则得多饶财宝的正报,还得长寿、色身强健有力、生活安乐、头脑聪明等等的余报;因此更可以用来自利、利他及自他利,更能够有方便善巧来救度沉溺在生死苦海的众生,而庄严菩提之道了。在《优婆塞戒经》卷第四中,世尊又开示说:【施果三种:有胜财故获得胜果、有田胜故获得胜果、施主胜故获得胜果。向须陀洹、至后身菩萨乃至成佛,是名胜田,施如是田故得胜果;若有施物具足妙好色香味触,是名财胜,以是物施故得胜果。若有施主信心淳浓,施戒闻慧,则得胜果。】“《优婆塞戒经》卷四”布施之法有三个要项:施者、受者、所施物。现在 世尊又为菩萨们开示这三者胜妙的差别不同,将来会得到相对不同的果报。可是一定有人这个时候会想起来说:“不是世尊说三轮体空的道理吗?为什么这个时候又要在这三个方面作胜妙与否、果报差别的这样较量的分别呢?”对啊!这的确是应该思维一下。

话说“三轮体空”这四个字,是稍微有一些正知正见的学佛人都是耳熟能详的。然而,若是单从蕴处界的虚妄来观察,是比较能够了解其表面上的义理。可是问题又来了,既然是蕴处界虚妄故,而三轮体空,请问:“佛为什么还要说布施之法,并且还要把布施度放在六度之首?众生还需要再修布施法了吗?”就不需要了;因为一切都是虚妄,所以就空、空、空就好了啊!同时菩萨也不需要修布施之法来培植未来世的福德资粮!既然现见今世每一个人,受用的福德的果是千差万别,那就表示说,过去世布施福业的因,也应当是千差万别的。这些福业是如何来到此世而能够使某甲得以受用呢?当然就一定会有一个本际作为种种法的依止,本际就是如来藏。所以,三轮体空不能只依于蕴处界虚妄来建立,而是要以诸法本母的如来藏,以其本具的空性来作为依止。祂是当体即空却又能生万法,但是众生没有办法一下子就能够作这样的转依,而来修学布施法的,因为最少这也要能够亲证法界实相,才能够有这么一分的功德啊!而要能达成这个目标所必须具备的福德,却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具足?所以世尊为了要使菩萨们能够快速地修集福德资粮,就开示说:“有胜财故获得胜果、有田胜故获得胜果、施主胜故获得胜果。”就是为了要让众生了解这个道理以后,又可以作为方便的选择与施为。哪一世,一旦亲证了自心如来之后,从内门再来修布施法的时候,就更是施主信心淳浓,施戒闻慧,则得胜果了。

今天就说到这里。祝愿大家幸福健康,道业猛进!

阿弥陀佛!

【浏览量 672次】
栏目分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