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

99、在家独修的要点 正益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由 正益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今天有个问题问到是说,他在修行的道路上,没有遇到比较好的同修,或是说没有遇到好的师长,是不是可以允许他在家中独自来修行呢?

我们这里要回答的是:如同世间法所说:独学而无友,孤陋寡闻。就是说你势必对于佛法知见会不够完整,即使是今天出家而修学,乃至于在佛学院读了很多年,甚至在相关的这些信息上都很充足的一个教育的环境中,都很难说真正了解佛法了,何况是自己潜修在家,这种独自来修行呢!不过,虽然是如此,如果是说修行有一些限制,这也是难免的,这样的话就要去想说:我如果独自修行的话,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或是我应当向什么样条件来修学满足,然后使我自己可以在家修行?

其中一个就是应该不要自慢,不要说对自己产生很大的慢心,想我自己很了不起能够自己独立修持,其它人所学的都不是不及或是不如我的修行来得好。如果有这种自慢的状况发生,这种独自修行就变得很不理想,因为慢心高涨的人,护法菩萨都会远离。如同我们水忏所知道的悟达国师,他十辈子做为高僧,他是很认真在修持,可是等到他第十一辈子出任这国王的国师(皇帝还是他的学生、还是他的弟子),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慢心就慢慢增长起来,等到皇帝给他一个椅座,用沉香木这样贵重的物品所雕刻而成的,他的慢心就高涨。即使是说他的慢心没有对其他人讲,但是护法菩萨有他心通,鬼神也知道,因此大家都远离,远离以后他业障就现前。

我们要说十辈子的修行,还比不上一次的慢心生起,更何况是我们多生以来,少有出家,偶尔那一两次,对于戒行又没有认真修学,对于应当有的教法,又没有尽心来思维。所以在那种情况下,我们在家的时候,更应该注意自己的慢心这一点,否则自己的独自修行,这样反而成为病害,让自己有可能业障现前,那孤寡一生,乃至于说穷途潦倒,甚至会最后想:穷途潦倒之际,是不是应再来归信其它的宗教?为什么这佛教不灵啊?为什么佛不保佑我啊?我这样认真修学,我这样优秀,诸佛应该看得见啊?一定是没有诸佛,或是诸佛的法力不够强,没有办法帮我消除这业障。如是,这样行者就会起各种狐疑、各种的不信、各种的毁谤等等。即使是说毁谤没有成立,而只是在心里面思维,将来也对自己的修学法门没有信心。

所以应该第一点:就是说要起一个心平等。不管自己修学多么好,都要去想说:法是一味平怀,法是平等一味,法是不分人我,都是一同的。如果要争个高下,这个就是我慢,因为有高下之感、有高下之觉、有高下之喜悦,不管这个觉很深沉,或这喜悦是很深沉的,就还是我慢;乃至于说,不要说有高下之感,就说以自己的存在作为很深沉的喜乐,想:我存在真的是太好了!而没有想到说,法界呢,你本来就有一个平等相,来自一个这真如的本体所显示的。所以应当来相信大乘法,这个就是真正的修学要领。

如果不信受大乘法,这样即使是三归五戒,都不能够圆满佛果,都要相信这样的话并没有如实三归,因为自己没办法归信自己的自性佛,如何能够在真正佛法的道路上,开展自己的正觉之道呢?如何能够亲证菩提,而能够摄受众生呢?所以应当于己身起庄重想,但是不应该起高慢想。要想:自己是道器,自己有这真如心,应当来亲证这个真如,所以大乘法才是我要的,不应当以小乘法作为依归。如是要修学要能够明白这一点,然后就要能够在大乘的道场受三归依,在正法道场受三归依,必定有所不同,能够发起四宏誓愿,能够对于识蕴乃至于其它诸蕴,这样的五蕴,能够了解其中的内容。

虽然自己想要在家修学,但是没有受过三归依呢,这样理论上来说,是万万不可的,除非因为种种因缘所限制,这样就只好在家里面自誓三归;自誓三归意思就是说:自己在佛菩萨圣像面前,发誓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这样就自誓三归,如是依佛戒来端正自身心受五戒。古来大部分就是能够三归,就能够想要受五戒,应当自己想要修学,就应当不只三归这样而已,就应该同时来受五戒。而受五戒呢,要自誓受五戒的话,理论上似乎比较并不那么如法,所以还是要说,应当于正法道场来受五戒。受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妄语、不喝酒。那怕只受一戒,因为种种因缘只能够受一个戒,这样也是好的,以后可以次第圆满,最后能够持五戒。

等到五戒能够持守一段时日,对于戒法也比较了解了,这时候可以上网或是请善知识的书籍,来看看如何来受菩萨戒,因为菩萨戒才是真正入大乘法门。今天你可以因为众生可怜,或种种因缘来发起菩提心,可是你要安住于菩萨行,就必定要受菩萨戒。所以四十二阶位里面,初住位之前,就应当来受圆满的这个菩萨戒,这样才算是入菩萨行,而称为初住位。

在初住位之前 就是信位,这有一点差别。

信位的菩萨,他有时候要经过一万大劫才能够成就十信位圆满,而准备受菩萨戒,或是受菩萨戒而入初住位。其中在六信位的时候,他就已经是信不退了!那为什么信不退的时候,没办法直接去受菩萨戒呢?理由是:他虽然是信不退,对佛法没有疑惑,可是他对于世间还有种种的执取,所以他没有办法那时候定下心来,就一股脑儿要往这个菩萨行来安立,然后来将自己的整个身心投入。身心投入并不是说一定要出家,因为菩萨戒一样有在家的行者,也有出家的行者,只是说信不退并不代表说他当时候已经决定好要行圆满的菩萨行,只是他很相信大乘法是他应当所归信的、应当所归仰的、应当所深信不疑之处。

所以今天如果想要在家修行,你应当确定你至少是能够受菩萨戒,或者已经向着受菩萨戒的道路前进了,最少最少你也要必须是信不退——是大乘法的信不退,而不是说二乘法的信不退。所以二乘人我们就没有什么好再谈论的;二乘人因为他有佛可以摄受,因为佛可以摄受种种方便来施以种种教法。但对于大乘行者,实际上道路是很明显的,所以应当对于大乘法深信,这样的话才有在家修行的一分条件的资格;能够对于性障中的慢分,能够削减到一定的程度,才有在家修行的资格,乃至于说,对于菩萨戒有一分仰慕,这样才有在家修行的资格。如果不是的话,这样就是自己的熏习以及心性等等都还没有具备,这样对佛法的疑见一定是很深的,这样就可能随时会退转,与其这样还不如多亲近一些教团——正法教团。例如正觉教团在各地所方便施设的各地讲堂,能够前往修学,这样才是安固自己的修学之道,不至于让自己两头都会落空,甚至让自己来诽谤正法、让自己退堕。

虽然自己可能不是这样来思维,觉得自己修行是很有信心的,但佛法往往并未如此。在经典上有说,当舍利弗在无量世以前,他证悟到这个真如--就是禅宗祖师所证到的这个真心。他怎么样呢?因为他个人的种种的心性的问题,所以竟然没有一尊佛来摄受他,就是说经典说,没有一位善知识愿意来摄受他。要做到这样的程度,当时候舍利弗也真的是“很难得!”因为诸佛菩萨都愿意摄受一切众生,乃至于说你已经证悟了,怎么不会有佛要来摄受你呢?就是个人的心性的问题、性障的问题。所以从那之后十劫之中,舍利弗无恶不造,在最后才能够蒙 佛救济。

所以这样让自己退堕的因缘,是不是有可能发生在自己独自修行的凡夫菩萨中呢?人家证悟了还可能退堕到这种地步,何况是许许多多的菩萨根本还不清楚真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还不清楚正法中所谈的真心,到底跟如来藏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有时候称为第八识,有时候称为阿赖耶识?为什么有时候说,阿赖耶性要予以修除?种种这样复杂的空理、第一义谛的空理是难以理解的时候,要去独自修行,这样未免是太早一点!所以应当向正法教团来请益书籍,知道说到底有哪些的知见自己还不具足的。且不说修学的要领应当如何,自己三归、五戒乃至于受菩萨戒以后,对于这根本的知见应当修学。

不应当认为,自己已经是希望净业往生净土——往生 阿弥陀佛的世界,就可以说,那我对于这个法就不需要亲近,这样说法是不对的。忆佛、念佛、拜佛,种种祈求佛,就应当向佛的无量法门来力行、来修学。烦恼应当断除,法门还是要修!不能说:我遮止了自己的烦恼,那我只会一个法门,这样一个法门就可以通达许许多多的殊胜法。实际上并非是如此。

我们看普贤菩萨,他有说有十大愿王,所以十大愿王就是依此十大愿,然后而说种种的志行。如果每一愿这样说的话就是每一个志行,那就有十种志行,那哪里是只有一个法门所限呢?乃至于《华严经》中所说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么多的参究,每一位善知识还说了相当相当多的法,这么多的法门累积起来都要修学,这样才能让善财童子可以很快的成就不可思议的修行境地,所以不应当画地自限。

在佛所说的一部经典里面有说到,《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有说:应当修学五种忏悔,其中应当修学第一义空最为第一,为第一忏悔。第一义空义能够让你生起平等心,就是因为你的真如心,祂就是有平等相,祂有真如相,以及能够显示万法,于万法中能够安立种种自性,所以不可思议啊!然而这第一义谛的这个真如,却从来没有想要作主;祂没有想要说,祂依祂自身的这种心愿、自身的所解,然后来做种种三界中的诸等事。没有!祂都随顺这诸法性。所以菩萨修学应当来思维第一义这样的道理。到底这个真正的空义是什么?为什么《心经》里面所说的,几乎都在讲空,为什么它不要说这部经,就叫作空经,为什么要说是《心经》呢?这第一义到底跟如来藏,跟第八识阿赖耶识等,有什么样的区别?为什么称为第一,为什么不是第二?为什么称为义而不称为闻,而不称为其它道理呢?所以要能够思维之前,必须要先当熏修、熏习、熏闻,所以应当亲近善知识。

即使因为自身在一些场所、地点不方便,实际上还是可以作各种的腾挪,就算没有办法来正法道场修学,亲近善知识来说如来藏的妙谛,还是可以向教团里面来请一些书籍。正觉教团对于如是的方便,有作种种的布施行,有种种的这种宣演正法第一义空的书籍,来契合今日的世间所需、所要,所以欢迎大众来向正觉教团来请法,请这些书籍,然后来自己阅读。如果说对于这些书籍,在读的过程中有觉得非常深奥的话,那也没有关系,因为第一义本身就很困难,你甚至可以多读,或是说来信询问,或种种的方便;乃至于说,你今天所收视的这个节目,它之前已经有作一些集结,这集结的带子或是光盘片,你就可以拿来阅读、拿来听聆。作这种熏习的时候,就能让你将来可以在思维第一义空的法义上,有所增长。

再来我们来谈到说独自修行,如果没有特别要于正法中能够作种种的维护等等,应当求净业往生。净业有三种的清净业,这都是福田,每一个都可以让修行者,可以因为凭借这样的信心与愿力,成就往生净土因缘。第一个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能够这样对长上恭敬,这本身就是福田;对于众生不犯最严重杀害生命的业,与众生至少留一点善因缘,如是不起杀心,能够带着这种慈悯之心,就可以来修这样完善的十善业,这个就是其中一个福德。第二个是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就是我们所说到的,必须要于三宝来作种种的归信,所以应当受三归、五戒乃至于菩萨戒,即使无法于道场来定期布萨诵戒,也应当于家中来自行诵戒。第三就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就是说,对于大乘的经典应当思维:相信自己所发的菩提心,是未来成就佛果之因,遇到因缘时候,应当鼓励大家亲近大乘正法,亲近真正的正法教团。

我们今天就说到这里。

阿弥陀佛!

【浏览量 681次】
栏目分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