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

125、佛教会以异教徒为罪人吗? 正礼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由 正礼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要来探讨一个题目就是:佛教会以异教徒为罪人吗?

因为在西方的某一些宗教,他们会认为:“我是某某宗教,你这个宗教的教义跟我是不同的,所以你这个不同的宗教的异教徒就是罪人,那是不对的,就应该要被翦除。”会有这样子的主张。乃至会因为这样的主张,而在西方的历史里面产生了宗教战争,而这个宗教的战争令当时的众生生灵涂炭。那现在应该来探讨的问题是说:佛教是不是也有相同的观念,认为说异教徒是罪人?

事实上,在佛教的历史里面,佛教一般都是被迫害的居多。佛教因为它是一个纯粹的宗教的修行团体,所以真正的佛教的僧团,它都不介入政治的活动。而不像西方的某些宗教,当它的宗教兴盛的时候,它是会介入政治;乃至他们的宗教的组织,譬如教会的组织,他们曾经跟欧洲的国王产生对抗。可是在佛教里面,佛教的僧团都不介入政治;因为佛教都是秉持佛陀祂离开转轮圣王位而出家修道,来建立“佛教的僧侣是政教分离的”。也就是说,佛教它是主张政教分离而不介入政治的,特别是出家的僧侣,这是绝对的原则。如果有一些打着佛教的名号,可是它却在政治里面去兴风作浪而说这是属于佛教,那是不符合佛陀所设立的出家人是政教分离的原则。

那我们说,佛教对于其他的宗教,它是纯粹以宗教家的立场来观看;而且,佛教里面不会以任何人是有罪的这样子的观念来看一切的众生,乃至对于其他的宗教,更不会以这样的眼光来说他是罪人。佛教一般所说的是“众生之所以会轮转生死,就是因为无明”,无明用我们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叫作无知。对于其他的不同的宗教,佛教也是以怜悯心来认为:其他的宗教、其他的异教徒,事实上他不是罪人,他们只是对于法界的实相不了解而已,他们只是对于什么是解脱不了解而已,所以他们只是值得佛教怜悯的无知者。

所以,佛教对于其他的宗教并不产生对抗,也不会去跟他们对立;而是站在解脱的道理,站在法界实相的道理,来教导其他的宗教,来教导其他的异教徒,能够破除无明,能够了知什么叫作解脱,能够了知什么是法界的实相,而让异教徒能够认识解脱的原理跟法界的实相;而能够跟佛教的弟子们共同迈向解脱,乃至迈向成佛之道。所以,佛教并不把其他的宗教或异教徒视为罪人。

乃至,佛教是把真正想要追求法界实相、想要追求解脱的异教徒,当成是同修道友,只是他们是还没有进入佛教的道友而已;可是,大家共同追求法界的实相、追求解脱的心是相同的,所以我们也把其他的宗教也把它视为是沙门。也就是说,从广义的沙门来说,佛教是承认其他人也是有心修行的沙门;只是说他们不是真实的沙门,他们只是假沙门。所以,在佛教的眼光里面,其他的宗教,佛教里面也承认他们是正教,表示他们也有符合一定的道理的。

譬如说,在《杂阿含经》第七六九经里面说:

【佛告阿难:“是世人乘,非我法律、婆罗门乘也。阿难!我正法律乘:天乘、婆罗门乘、大乘,能调伏烦恼军者。谛听!善思!当为汝说!阿难!何等为正法律乘:天乘、婆罗门乘、大乘,能调伏烦恼军者?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阿难!是名正法律乘:天乘、梵乘、大乘,能调伏烦恼军者。”】(《杂阿含经》卷二十八)

这部经典它有一个因缘,也就是说佛陀为什么会说这一段话呢?是因为有一次,阿难出去城里托钵,就看到婆罗门他们有人穿着白衣,然后驾着白马车,然后由白马拉着;而且他们有很多的仆从也都是穿上了洁白的衣服,白色的洁白的衣服,然后同样也拿着器具都是白色的;然后他们这一行人,这婆罗门乘一行人呼啸走过城里面。就当时的大众们看到这个婆罗门乘这么威仪、这么整齐的威仪,都鼓掌叫好,说:“这个是婆罗门乘,这是好乘,这是很好的骑乘。”然后一直赞叹说:“这是非常庄严、非常好的骑乘!”然后说:“这是婆罗门乘。”

这个时候,阿难就反观自己,因为他是受了比丘戒,所以他不能骑马,不能骑马车,他只能徒步而走;因为在佛法中一切众生平等,所以这个出家的比丘不能骑乘牛、马、象,所以他们只能徒步而行。而且,出家修行是舍弃世间的五欲,所以他们这些出家的比丘们也不能穿新的衣服;他们只能去弃尸林捡拾破烂的裹尸布,然后把它洗净了之后,以泥土把它染,当然染得就是脏兮兮的,就以这样的坏色来裹身,三衣一钵,然后这样子来修行。

所以,当然就整个外观来说:婆罗门乘能够骑着白马,骑着庄严的马车,一身雪白,还有各种的仆从追随,声势浩大,令人羡慕;可是佛教的修行者,穿的是破烂的衣服,然后三衣一钵,身无长物,又没有任何随从,也没有牛、马、象可以骑乘。所以相形之下,当时古印度的大众看到这个现象,当然是赞叹婆罗门乘说,说“他们是好乘啊”;可是真正的佛教就没有获得这样的称赞。

阿难回去就跟佛陀请问:“那婆罗门的乘,大众都说他们是好的骑乘,可以载人游行的一个车乘。那到底婆罗门乘是好的乘呢,还是佛教的大乘是好乘?”所以佛陀就回答阿难说,说:所谓的正法律乘,事实上,前面所说的婆罗门那个是世间人的骑乘,它不是正法里面的车乘;因为正法里面的车乘是婆罗门乘、是大乘,也就是说能够降伏烦恼军的,这个才是所谓的正法律乘。

所以,正法律乘有三种,就是所谓的天乘、婆罗门乘跟大乘。

天乘的意思是说可以使人生欲界天,从人间的境界因为修行十善业而能够生天,能够生欲界天,这样子的宗教就是属于天乘。所以,只要修行修十善法,教人不杀、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乃至不贪、不瞋,然后有正见,具足十种善法,这样的话就叫作天乘。

可是只有天乘,那是最低的正法、正教,还有比天乘更高的叫婆罗门乘。因为婆罗门乘他们可以修四禅八定,能够修离欲的法,也就是说他们可以发现还有比欲界天更高的色界天,而色界天它是离开男女欲的;而能够离开男女欲的这样的境界,那不是一般的天乘所能够达到的。所以说,天乘是能够到欲界天的,称为天乘;那婆罗门乘,是能够超越天乘而能够到达色界天、无色界天的一个车乘。那这个都是属于正法律乘。

正法律乘最高的层次就是大乘。大乘佛法就是说,可以使人不只是到达欲界诸天,乃至可以到达色界、无色界天,乃至超越色界天、无色界天,能够获得最后的解脱,乃至最后能够成佛,这就是大乘,这样子就是所谓的正法律乘。

佛教是承认在大乘之外有所谓的婆罗门乘跟天乘的宗教存在,而且也承认他们也是正教;因为他们也能够降伏一部分的烦恼军,因为他们也能够不杀人、不偷盗、不邪淫、不两舌、不妄语等等,能够施行这一些戒法,所以他们也有降伏一定的烦恼军;乃至他们能够离开男女欲,能够生到色界天去,当然也是属于正教。所以,佛教对于其他的宗教是抱持着悲悯心,希望其他的宗教能够一起来探求法界的实相跟解脱的原理。

那我们看看,有人曾经这样说,他说:“站在佛教的立场,当我们面对不同宗教与之互动的时候,我们不会强调佛教的信仰,也不会突显佛教的教义,而是融合、接受、包容与了解多元宗教并存的事实,并且关注今日整体人类的共同需求。因此,我对大会的第一个建议是:设法找出不同宗教间的沟通交集点。如果仅仅是讨论自己的宗教背景或信仰的宗教教义,很不容易达成交集;最有可能构筑各宗教交集和沟通的桥梁,乃是大家共同思索如何为整体人类谋求福祉、如何为世界和平付出奉献。”

事实上,这样的说法并不符合佛陀的说法。因为我们佛教本来就知道,除了佛教之外有其他的宗教,所以,其他宗教与佛教共同并存的事实是自古以来早就知道的。可是,佛法跟其他宗教相处的时候,是应该要谈论佛教的教义的;因为,如果我们跟其他宗教接触了而不谈论佛教的教义的话,从佛陀来说,那是不符合佛教的慈悲。

有一部经,在阿含部里面: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到一个聚落去,那是一个调马的聚落,祂跟调马的主人有一段对话。释迦牟尼佛就问他:“你是如何调马的啊?”这个调马主他就说:“我是用三种方法来调马,如果有马我来调的时候,我就用柔软的方式,这是第一个方式;第二个方式是用粗涩的方式;如果还不行,我就用柔软跟粗涩并用的方式。”释迦牟尼佛问说:“那如果这三种方法都没有用,没办法调伏呢?”这个调马主就说:“如果这三种方法都不行的话,我就把这只马杀了。为什么?因为这只马是不可教的,不是我的方法不好,而是这个马是不可教、不能调伏。”

那这个调马主又问了释迦牟尼佛说:“释迦牟尼佛!你是调御丈夫,那你是如何调御的呢?”释迦牟尼佛也跟这个调马主说:“我也用三种方法,第一个是柔软,第二个是粗涩,第三种方法也是柔软跟粗涩。”调马主也问释迦牟尼佛:“那如果众生不调伏怎么办呢?”释迦牟尼佛说:“那我也把他杀了。”调马主就吓了一跳说:“释迦牟尼佛!你不是最慈悲的吗?为什么在你的法里面也有杀众生呢?”释迦牟尼佛说:“如果我释迦牟尼佛对于这样的众生,我再也不跟他讲话了,我也再也不跟他谈法了,我也再不给他任何的教导跟教诫的话,那这样不就等于我把这个众生的法身慧命也杀死了吗?这个就是在我的佛法里面所谓的杀啊!”

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度化一切的众生、调伏一切的众生,就是跟一切的众生说法、交谈、教诫。乃至告诉他说,犯了什么样的错误是会沦堕到恶道里面的;要不断的提醒众生,怎样能够上生三善道,乃至能够获得解脱;也要劝告众生,用粗涩的语言告诉他说,如果你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可能会沦堕到三恶道去;乃至要柔软跟粗涩并用,赞叹三善道,然后教诫三种恶道沦堕的原因。这样子才是跟其他宗教相处的方法。如果我们佛教跟其他宗教相处的时候,我们不提佛教的教义,那请问一下:其他的宗教怎么会知道什么是解脱?什么是法界实相呢?

那这个里面说“我们应该找到大家共同的沟通的一个交集点”,事实上,佛法跟其他宗教有一个最大的共通的交集点,那就是:我们跟其他的宗教所面临的这个宇宙跟我们有情的这个生命,这个是完全相同的;我们每一个有情,不论是人、畜生、饿鬼、地狱乃至诸天,都想要离苦得乐,这是最大的共通点。所以,我们佛教跟一切的宗教本来就有同样的交集点,因为我们面临同样的世界、同样的生命现象,这个就是我们大家最大的交集点;而且,追求离苦得乐而获得解脱,也就是我们跟其他宗教所共通的需求,不是吗?

既然我们跟其他宗教有共同的问题,面对共同要面对的生死的苦难;那么我们就应该帮助一切的宗教,有心追求解脱、追求离苦得乐的一切的异教徒,能够从非天乘里面迈向天乘,从天乘里面能够迈向婆罗门乘,乃至了解了婆罗门乘是什么内容之后,能够继续迈向大乘,而获得最后的解脱,乃至最后的成佛。所以,如果没有令众生往这个方向迈进的话,那就违反了佛陀慈悯一切众生的本怀。

所有的佛教徒,都应该要秉承佛陀的教诫,要慈悯一切的众生,乃至对于其他的异教徒,也应该要共同慈悯;跟其他的宗教的人士,能够共同的面对我们的法界的实相,能够共同面对同样的苦难,来告诉他们解脱的道理,让一切的宗教人士都能够了解解脱的原理跟法界的实相,而不是把他们当为罪人,而是共同修道的道友。

好,我们今天就跟各位解说这一题到这边。谢谢各位收看!

阿弥陀佛!

【浏览量 694次】
栏目分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