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识蕴真义>

第006集 若不摧邪 难以显正 正龄老师

[识蕴真义]  发表时间: 2020-03-07 18:18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三乘菩提之识蕴真义”节目,今天我们要谈的子题是:“若不摧邪,难以显正”。上一次节目中我们说明了为何 释迦如来不为凡、愚说甚深的阿陀那识妙法,主要原因在于阿陀那识行相非常微细,所含藏的种子如瀑流一样流注非常快速,很难为还没断我见的凡夫、以及未亲证如来藏的二乘行者、甚至二乘圣者解释清楚“阿陀那识是真心又非真心”的这个道理;再加上他们无法观察阿陀那识的种种体性,会有错误的思惟与分别,甚至将这个第八识阿陀那识当作是第六识的我,而诽谤说为外道神我或梵我等,不但不能增进道业,甚至因此而造下毁谤第一义谛胜妙法的恶业,舍报后将会承受很严厉的果报,因此 如来不轻易为缘未熟的众生开示阿陀那识的真实道理。
接着往下看,在平实导师《识蕴真义》书中有说到:当年玄奘菩萨在造《成唯识论》时,刚开始本来想将误会、错解如来藏法而有邪见之人的名字写在论中,因为窥基大师认为这样子作会影响当时佛教界的和谐,而力劝其师父—也就是玄奘菩萨—不要指名道姓,同时也劝玄奘菩萨只要略辨就好了,不要尽理破斥,以免刺激安慧、般若趜多等谬法者的后继弘传者。因此在《成唯识论》里,玄奘菩萨都以“有义”两个字,也就是“有人这样说、有人如此说”的意思,来列举当时的错解者所说的错误法义。其实以有义这样子来举示,读论的人并不知道是谁这么说,因此很多人仍然不知道到底是谁说错了法,也就不知道应该舍弃;而说错法的人则没有改正,还是依然继续那样说或继续在弘扬他们错误的法,继续在误导随学的人。就如今世,平实导师一开始对于错说法者也都没有指名道姓,后来就有人因此而反过来说 平实导师所说的法和他们说的法不一样,所以是平实导师的法错了。古今一样,就是如此不辨是非。后来平实导师不得不指名道姓,指出是谁说了什么法、错又在何处;这样作,除了能提醒、防止想要学法者不要跟随错说法者修学之外,也可以让错说法者有机会赶快忏悔灭罪,而不会再继续误导不知情的众生,这目的是在减少这些人的恶业,不会再使更多人被误导。其实是在救他们,但是很多人并不领情,甚至还说 平实导师是在跟他们抢名闻利养,您说这样是不是很颠倒呢?
再说由于窥基大师想要维持当时佛教界的和谐,而力劝玄奘菩萨不要尽破错说法者,因此也使窥基大师不曾弘传玄奘菩萨在西天所造的《制恶见论》,以免刺激当时众多俱舍宗的法师们、以免有人因此而诽谤玄奘菩萨贡高我慢。很可惜《制恶见论》就这样失传了,这真是我们后世佛弟子的一大损失。
玄奘菩萨为什么会造《制恶见论》呢?原因是造《大乘广五蕴论》的安慧论师,将意根及阿赖耶识含摄在五蕴的识蕴当中,不但自己有此邪见、还弘传出去;他的徒弟般若趜多,由于受其师父影响而不信受众生有八个识,又认为外境真实存在、也认为人可以触外境而造了七百颂的《破大乘论》诽谤大乘法。由于这是破坏佛法根本,于是玄奘菩萨在读了《破大乘论》了解其中所说的谬误后,以一日一夜的时间造了一千六百颂的《制恶见论》;而这部《制恶见论》不仅获得当时的论师们的赞叹说:无人能敌,当时五印共主戒日王还因此召开一场法义辨正无遮大会,命五印度的沙门、婆罗门齐聚曲女城,结果一连十八天都无人能够上台论辩,玄奘大师因此被小乘论师们称为“解脱天”,大乘论师们则称玄奘菩萨为“第一义天”。有关这部分详细的内容如果有因缘本节目将会演述。
当时在天竺有很多人在弘传《大乘广五蕴论》,但是并不知道这是错误的论著;就像这样子,在唐朝也有很多人在弘传、流传《大乘广五蕴论》,同样不能了知论中将第七识意根与第八识阿赖耶识全部含摄在识蕴中的错谬,而说这叫作“广五蕴”。甚至有人以安慧的论著,用来抵制玄奘菩萨与窥基大师所弘传的正知、正见、正法;因此依然有很多人在流传错误的邪见法义,继续在误导众生。窥基大师看到当时的这种情况,发觉之前力劝师父玄奘菩萨不要指名道姓的作法是不对的,于是为了弥补这个重大的影响,在撰写《成唯识论述记》注解《成唯识论》时,就指名道姓指出《成唯识论》中所说的有义——有些是指安慧、般若趜多等人,让众生可以知道安慧、般若趜多等人所造的《大乘广五蕴论》及《破大乘论》邪见内容的错误所在。
正如窥基大师所说:也唯有这样指名道姓而指出他们的过失,才能彰显正法的真实义,才能使正法不会被邪见所混淆。由于窥基大师也认为安慧、般若趜多等人是破法者;更发觉:如果不指名道姓而辨正法义正邪之处,那么当世众多法师居士仍然不知道谁的法义是邪论、不知道应该远离。所以必须指名道姓而破斥之后,正法才能彰显,才不会被安慧等人似是而非的邪见所破坏。因此在《成唯识论述记》中,大多引用《成唯识论》本文,用来广破安慧法师的错误说法。平实导师在《识蕴真义》这本书中也举出窥基大师指名道姓而破安慧邪见的文句,将错得较为严重的部分举示出来,以证明安慧所造《大乘广五蕴论》的错谬。以下我们举一段来大略说明。
上集曾说到:
【恐彼于此起分别执,堕诸恶趣、障生圣道,故我世尊不为开演。】(《成唯识论》卷3)
这段论文窥基大师《述记》中的注解如下:
述曰:若起分别“我、法”二执,“凡”堕恶趣,“愚”障圣道;凡“无圣道”故,愚“圣可生”故,故各偏义说。恐有此过故,我世尊不为开演,然不为说“凡、愚第七识恒缘第八,执为我法,二见亦生。”何故不为“凡、愚”等说?此即南印度罗罗国正量部僧名般若趜多:此名惠藏,安惠之学徒,三代帝王师,造七百颂诽谤大乘。(《成唯识论述记》卷4)
从这里可以很清楚看到,窥基大师在《唯识述记》中明明白白指出:般若趜多是属于 世尊不为其开演“第七识恒缘第八识”法义的凡、愚之人—是安慧的徒弟—这般若趜多是当时天竺三代帝王的师父,造七百颂的《破大乘论》。其理由如我们上集节目中说过的:因为凡夫会堕生恶趣、二乘愚者会障碍他们圣道的修行与实证。
接着,《述记》中窥基大师又举出般若趜多《破大乘论》中邪见之处而说。论中作如此说:
“是佛说者,何故相违?”拨大乘理为非善说。此不达义,谓不为说:“其第七识但生俱生我见”,不生恶趣,未障圣道;若为说时,便增“烦恼、所知”分别我、法二见。第六者起障生圣道,便生恶趣,故不为说。何开第七俱我见也?此唯有覆,彼不善故,前为说别。而汝不知俱生、分别二惑过失,妄为此难。(《成唯识论述记》卷4)
论文大意分段说明如下:
首先是般若趜多说:“如果大乘方广经典真的是 佛所说的话,为什么会与阿含期诸经所说的道理互相违背?”其实这是他误会了《阿含经》以及大乘方广经典的真正意思;这就是凡夫与二乘四果的愚人不懂四阿含里面的隐语密意,更不懂大乘方广经典的隐语密意,因此就排斥、诽拨大乘诸经所说的正理,而说大乘方广诸经所说的法不是良善的说法。针对般若趜多如此错误说法,窥基大师的辨正如下:
此不达义,谓不为说:“其第七识但生俱生我见”,不生恶趣,未障圣道;若为说时,便增“烦恼、所知”分别我、法二见。第六者起障生圣道,便生恶趣,故不为说。(《成唯识论述记》卷4)
这其实是因为般若趜多和他的师父安慧论师,都不曾通达阿含与方广经典的真实义,所以有这种错误的谤法之说。这意思是说 佛不为那种二乘法中的愚人开示:他们的第七识只会生起“俱生”的我见,他们的第六识只会生起“分别”的我见的道理,原因是他们如果不曾听闻 佛陀这样说的话就不会因为误会这句佛语而谤法,而于舍报后转生到三恶道去,也不会因为谤法而障碍他们修学二乘圣道;因此如果再为他们讲解这个阿陀那识的深妙正理时,将会使他们增长“烦恼障”而落在“所知障”中,就会生起了虚妄的分别,以为 佛所说的阿陀那识常住实相心就是众生的第六意识我——会误以为就是众生意识所生的种种法我,就会重新出生人我见以及法我见。因为他们不能理解:阿陀那识与意识的人我、法我之间有极大的差别,由于他们不能现前观察其中的大差异就会产生邪见,会再度落在第六意识心中,再度生起误会而落在无明之中,就会障碍他们出生二乘圣道的智慧、就会谤法、就会在舍报之后生在三恶道中,所以 世尊不为他们宣说阿陀那识的深妙正理。
接下来又说:
何开第七俱我见也?此唯有覆,彼不善故,前为说别。而汝不知俱生、分别二惑过失,妄为此难。(《成唯识论述记》卷4)
为什么 佛要为菩萨们别开第七识的俱生我见呢?因为这个第七识心体纯粹是有覆性,有种种的执著性;也就是第七识—意根末那识—是不善性,是会普遍计度种种世间法,所以 如来只为凡夫与二乘人说唯一佛乘以外的另一种别说,也就是二乘菩提解脱道。然而由于安慧与般若趜多师徒二人,不知道意根末那识的俱生思惑、也不知道意识心的分别所生思惑,就妄对大乘胜妙法作这样的质难之说。
这段《述记》的意思是说:安慧与般若趜多师徒二人对阿含诸经及方广诸经的真实义理并没有如实的了解,不懂其中隐覆在文字中的意思,因此误解而说大乘方广诸经所说与阿含期所说义理是有所违背的。其实不论阿含诸经或般若诸经,乃至唯识方等诸经,所说都是以第八识为中心主旨,并没有偏离这个主旨;也就是有一个常恒不变的心,是与识蕴六识及十八界中的意界——也就是意根,同时同处和合运作的心,只是所用的名称不同,但是一直都没有偏离这个主旨。二乘愚者像安慧师徒读不懂经典就误会了,甚至提出质疑而说方广诸经所说与阿含诸经所说不符。
《述记》接着说:
此即大师于《制恶见》中有此分别,西方师等咸皆宗仰。后戒日王三度往唤般若趜多,欲令共我大师论议,辞不肯来:一度辞不能乘马,一度辞舆热;复将母象往迎,即辞年老;遥叹大师,深生敬伏。(《成唯识论述记》卷4)
这里就说到玄奘大师造《制恶见论》的缘由,以及天竺的论师们都宗仰《制恶见论》。戒日王三度召唤般若趜多前来与玄奘菩萨论辩法义,他却用种种理由推辞而不肯来,最后从深心里对玄奘菩萨生起了尊敬心而降伏下来,不但不再诽谤玄奘大师、也不再诽谤大乘妙法,但是他的邪论却已经四方流传了;而他师父安慧的《大乘广五蕴论》的谬论也还继续广为流传,现在台湾也还有人在流传着。
在古代资讯不发达,法一旦说出去、传出去了,都已经不容易收回来了,更何况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不但各种通讯设备都很发达,甚至传播的速度也很快,尤其在网络上,只要单击,什么讯息都马上传出去,要收回来更不容易。因此邪见要说出去很容易,要收回来就要耗费很多倍的精神与时间,不可不慎。但是佛法中有一个机制可以弥补,也就是可以透过如法如理忏悔的方式来转变,只要愿意承认自己曾经说错的法公开忏悔,以后不再以错误的法误导众生,都有机会可以弥补这个过失;甚至如果能够转而护持、弘扬真正了义的正法,那更可以利益众生,增长福德与智慧,就像世亲菩萨的例子一样。所以不应该为了一世的面子及恭敬、利养的问题而害了未来无量世的修行与果报。
针对玄奘菩萨造《制恶见论》而让般若趜多心服口服的结果,窥基大师是如何评价玄奘菩萨的呢?我们来看一下《述记》是怎么说的:
但以智穷海性,学尽玄源,故所出言千古模范;然观“凡、愚”俱愚法故,故不为说。若不愚法,虽决定性,亦为说之。(《成唯识论述记》卷4)
意思是说:由于阿陀那识所显示的般若真实义理很难使众生理解,但是因为玄奘菩萨证得阿陀那识而出生了智慧以后能穷究佛法大海的法性,又因为对于在人间所应修学的种智正理已经全部探尽,对于般若种智的难以理解的根源也已经究竟证得,所以他——也就是玄奘菩萨所说出的佛法言说就成为千古模范。但是观察那些凡夫与二乘四果愚人,全部都没有智慧可以理解大乘种智妙法的缘故,所以就不为那些凡夫说、也不为二乘中的初果到四果等愚人而说。如果有人于深妙法不愚痴,听闻以后就能理解的话,虽然这个人是决定性的不回心声闻,虽然这个人决定不会回心于大乘法中成为菩萨,我的师父玄奘大师还是会为他宣说的。
这意思就是说:如果有一个人只要他能听得懂大乘种智深妙法,不会有所恐惧或不信受,即使他是决定性的声闻行者——一定会入无余涅槃的,玄奘菩萨也会为这种人演述“种智妙法”。这就是说至少要能接受众生都有八个识,不会因为还没有亲证这个第八识就否定祂,就说第八识是不存在的;或说那是佛为摄受断灭见者所施设的法,其实没有第八识;或者也不能将第八识当成第六识的意识,这样就不会接受有第八识,也是在否定第八识阿陀那识。这个道理其实就是在说明不能愚于法,还没看到或证验到的法,不能因此就否定其真实存在,毕竟第八识阿陀那识的行相非常微细,没有因缘或缘未熟者是证不到的。所以不相信或否定第八识,这样子就没因缘听闻大菩萨为他宣说这个甚深的法,当然更不可能证到。这样我们就可以稍微理解,为何 佛在经中说:“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不懂又不信受,只会让这些人出言毁谤而害了他们,所以 佛不为他们开示这个深妙法。
各位菩萨!法义辨正目的在于显示正理,但是有时候如果只是将正理说出来或提出来,而不就邪见、恶见提出加以说明错误之处,很多人是无法看清其中错谬之处,更不能洞见邪见、恶见误导随学者于自、于他的严重后果,因此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中就说了:“岂斥他过,己义便成。”并不是指斥或驳斥别人的法义不对,自己所说的法义便能够成立;而是要能指出正邪所在。因此为了显示真正正确的法义,必须同时并举正、误之说、正、邪之法,才能令众生可以比对而清楚知道谁对谁错。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中说的:“若不摧邪,难以显正”,其道理正是如此。
时间的关系,说明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萨:色身康泰,一切无碍,福慧增长,早证菩提。阿弥陀佛!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