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识蕴真义>

第067集 真开悟与假开悟(上) 正德老师

[识蕴真义]  发表时间: 2020-03-06 20:25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识蕴真义”今天这个单元,我们要来探讨一下“真开悟与假开悟”。
佛法中所说的开悟,是有它的实质与内涵的,现在如果听到有人在讲“开悟”这件事情,那么就要去探讨说的是真开悟或者是假开悟。佛法的开悟是与证真如有关的,真如是第八识“人无我、法无我”所显示的不虚妄法性,在意根末那识的遍计执中,是永远没有“人无我、法无我”的真实理的。所以开悟证真如这件事情,就可以从这个道理中判断:如何是真开悟证真如,如何是假开悟没有证真如。
真如既然属于第八识的不虚妄法性,那么要能够观察与领受真如,就必须先找到第八识在哪里;哪个是第八识?也就是所谓的开悟明心,破除无明开悟了,明了身中本来不生不灭的实相心所在。称呼第八识为实相心,是要有别于因缘聚合而有的五蕴法,在现象界中生灭不已、不能常住;而五蕴法之所以能够一世一世地出生了坏灭又出生坏灭,背后必定有真实法支撑着。这个真实法必须是不生不灭,必须具有能生五蕴法的功能,一定要本来就具有五蕴十八界法的种子,必须能够受熏持种,必须能将业种的内容如实地呈现果报。又必须是具有能生色法功能的心,这个真实法就是五蕴出生、存续所依的实相心,就是第八识了。
第八识与所出生的五蕴同时同处、不一不异,所以才能够藉由五蕴找到出生它的第八识。第八识具有能圆满出生五蕴十八界法的功德法性,称为什么呢?称为圆成实性。这个圆成实性也就是真如法性,真实不虚,而一向人无我、法无我地圆满成就以及运行诸法。经典中 佛陀说到:“真如空不二,实际及法性;皆无有分别,我说是圆成。”(《大乘入楞伽经》卷6)佛说:真如“人我空、法我空”具有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等中道法性,是涅槃的实际,具有能生诸法的法性。而祂不分别自体是人空、法空,不分别自体是涅槃,也不分别自体能生蕴处界诸法,这样的真如法性就是圆成实性。
这一段经文在告诉我们:具有圆成实性的心才是实相心,也就是具有真如法性的心才是能出生五蕴的实相心,也必须找到了实相心才叫作开悟明心。因为只有找到了实相心,才能够现前观察领受真如法性,也才有证真如的证量可以说。圆成实性绝对不可以想象成现象界的缘起性空,因为必须要有圆成实性出生了蕴处界以后,才能够从蕴处界的无常性、苦性、不自在性,显示出生灭有为诸法没有自性的这种现象。圆成实性在运行蕴处界诸法的时候,显示出来的是真如性,而不是缘起性空;换句话说,缘起性空的现象不是真如的行相。真如的行相只有找到具有圆成实性的第八识如来藏以后,才能够现观得到。
佛陀对实证的部分也说得很清楚,佛说:
【何者圆成自性?谓离名相事相一切分别自证圣智所行真如,大慧!此是圆成自性如来藏心。】(《大乘入楞伽经》卷2)
什么是圆成实自性呢?就是由于自内亲证了离于名相与事相一切分别的圣性而生起了智慧,以这个自证圣智的现观圣法所行的真如法相,大慧啊!这个圣法就是圆成实自性的如来藏心体。佛陀在这里指出了一项非常关键的法义,那就是圆成实自性除了就是如来藏的真如法性以外,如来藏心体是远离名相以及事相的一切分别的。名相指的就是六识以及六识相应的受、想、思等心所法与种种烦恼,事相指的就是五蕴世间与山河大地器世间。对名相与事相一向不分别,就不会生起我想、我所想,也就不会生起贪爱与执著,不会与烦恼相应。
这样的一向不分别、本来不分别,与我们的七识心的一向处处作主,一向分别六尘,与我见、我执等烦恼相应,祂是完全不一样的。由我们一向分别的七识心具足了般若正知见,断我见以后参禅找到了与五蕴同时同处,一向不分别、不作主的如来藏心,发起了般若实相智慧,能够现前观察如来藏心,祂确实对名相与事相一切都不分别,人无我、法无我,真实不虚地运行圆成实性;也就是说,祂真实不虚的这种运行的这个圆成实自性的现象。我们以般若实相智慧观照到如来藏的真如法性,就是证真如,也就是说自证圣智的本质,必定能够现观领受到,如来藏离名相、事相一切分别所运行的真如法性。所以,如来藏心具有圆成实性,也就是真如法性,而如来藏心就是第八识。
第八识在凡夫异生位阶段称为阿赖耶识。经中 佛陀说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因此要证真如,你就必须找到第八识阿赖耶识的所在,开悟就是找到阿赖耶识这个如来藏心,这才是真开悟、证真如。那什么是假开悟没有证真如呢?经论中的佛菩萨说:具有圆成实性的如来藏心,才有真如法性,所以你只要找到的不是具有圆成实性的如来藏心,那就是假开悟没有证真如。假开悟的种类非常多,多数都是将意识心在六尘的了知功能与境界,误认为就是真如。例如有追求一念不生的,有追求离念灵知的,有追求大地落沉、虚空粉碎这种身觉境界的,有追求身根受乐当作证空性的,有追求看空住于无记中等等。这些五花八门以为是开悟的种种追求,都是不离五蕴法中意识心或者六识见闻觉知心的功能以及境界,完全都是属于因缘所生法。你必须藉着六根触六尘才出生的觉知心,既然是被出生的,必定不离无常与坏灭,那是有漏法的本质,就不可能说祂会具有圆成实性,也不可能说祂有真如法性。就算六识心经过断我见、除我执成为无漏心,也仍然改变不了祂是要藉着六根触六尘才出生的法性,绝对没有任何可能变成具有圆成实性的真如心,这是法界不变的定律。因此说,只有找到了本来离名相与事相一切分别,本来就人无我、法无我,本来就具有圆成实性的如来藏心——第八识阿赖耶识,才有证真如的自证圣智的证量可说。
大乘佛菩提的修证,只有开悟证真如所获得的圣智,才有功德可以对治意根末那识的遍计执。无著菩萨在《显扬圣教论》中就说到了:
【圆成实自体者,谓诸法真如,圣智所行圣智境界,圣智所缘;为欲证得极清净故,为令一切相及麁重二缚得解脱故,为欲引发诸功德故。】(《显扬圣教论》卷6)
这一段论文在说,能圆满成就一切法真实不虚的自性,指的就是能生诸法与诸法同时同处运行,而显示出来人无我、法无我的真如法性,这是超越名相与事相分别所行的圣智境界,圣智所缘的就是真如。自身亲证缘于真如的圣智,是为了要证得最清净的法,是为了要让一切颠倒遍计的五蕴人我相、众生相、寿者相的系缚得到解脱,以及让依止于相缚而生的粗重烦恼系缚得到解脱,为了要引发所有无漏法的功德以成就佛果的缘故。
论中说到相缚及粗重缚,其中“相缚”指的就是意根无始劫以来,缘于阿赖耶识遍计执所产生的我痴、我见、我慢、我爱四种烦恼;意根常恒不间断地与这四种直接由种子起现行的烦恼相应,在一切时,四种烦恼都一起现起没有断绝过。所以对色受想行识五蕴一直执著着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就是相缚。因为相缚而产生人我执、法我执的结果,就对五蕴生起受用的贪爱烦恼,贪爱、瞋恚、嫉妒、憍慢这些烦恼就称为粗重烦恼系缚。而这种相的系缚以及粗重烦恼的系缚,只有在自己亲证了第八识阿赖耶识,现观阿赖耶识在五蕴诸法中运行的真如法性,通达了五蕴诸法原来都归属于实相法界阿赖耶识;也就是说,五蕴实相指的就是阿赖耶识的般若中道法相,通过所发起的般若实相智慧,能够了知到阿赖耶识的真如实性,祂是不与烦恼相应,无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的,祂是本来无漏、无相、清净、解脱的;了知到意根因为颠倒想嘛,普遍地计着执取,导致被五蕴外在的相缚所系缚,也被内在的粗重烦恼所系缚。在这样如实了知以后,才能转依缘于真如的圣智,对治意根遍计执的相缚;也只有在解脱了相缚以后,那些依止于相缚而产生的粗重烦恼系缚才得以解脱。这都是要真开悟、证真如以后,历经了真修实证有所断、有所证的过程才能到达的。
如果是假开悟没有证真如,那会是怎么样呢?虽然错悟者自己认定已经证真如,但是因为找到的不是真实的如来藏心——第八识阿赖耶识,而是意识心的境界,或者是意识心与心所法在境界中产生的一种变相;那这些都有着觉知心的心相,有着对六尘的了知相、领受相、造作相、反观自我的觉观相。在不知道意识心虚妄的情况下,就必定与无明相应的,会将意识心当作真实我,产生我见;因此就会有我相,也就有众生相、寿者相。呈现出来的完全是相缚的烦恼,并且又与我痴、我见、我爱、我慢相应,在我见具足之下误解、误认了真如了,完全没有功德可以察觉我见贪爱的烦恼与过失,怎么可能说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可以说去断除相的系缚与粗重烦恼的系缚得到解脱呢?
在经中,佛陀这样说:
【若见实谛不离相缚者,不应得解亦不得脱烦恼之缚;以不离彼二种缚故,不应得彼无上清净涅槃之乐,亦不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深密解脱经》卷1)
佛说:若是所亲见的真实义理,也是具足人相、我相、觉知相、领受相、造作相等相缚,没有离开相缚的,不应当能够解开相缚的系缚,也不能脱离烦恼的系缚;由于不能脱离相缚与粗重烦恼系缚,不应当能够得到无上清净涅槃之乐,也不应当能够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佛菩提果。这段经文说得非常清楚,开悟所证的实相心是无相的,没有生灭相;没有觉知心在六尘中的分别、领受、了知、造作的心相,不分别名相、不分别事相,所以没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见到没有相缚的真实法如来藏心——第八识阿赖耶识,祂是五蕴的根源与实相,才能够遣除遍计执著的虚妄法相,才得以解开相缚而得到解脱啊!因为确实明白了烦恼就是来自于相的系缚,所以历经了解开相缚的过程,也就能脱离烦恼的系缚。
除了这个以外,如果把具有相缚的法当作是真实法,例如意识细心、或者意识极细心、或者直觉、或者身觉境界等等;或者把意识心所想象的虚空能量、冥性、自然性、造物主当作是真实,当作是能生五蕴万法的源头,因为都是没有离开相缚的法,所以是没有理由可以解开相缚的系缚的。一旦不能解开相缚的系缚,当然紧密相依的烦恼系缚就不能脱离了。由于相缚与粗重烦恼系缚,都是有漏的烦恼,都是造作生死业的根本烦恼,所以没有道理说,依着不离两种系缚的法,而却可以得到无上清净涅槃的法乐;单纯的解脱都到不了,更何况佛菩提的无上究竟解脱呢?
我们来举个禅宗祖师所说的,呼应经典中佛说的法义,在实证的层面应当呈现出来的道理。明朝无异禅师说:
做工夫疑情发不起,将身心看破,纯是假缘。其中自有一物往来,能动能静,无形无相,于六根门头放光动地;散则遍周沙界,收则不立纤尘。向这里一认认定,不肯起疑情,不肯参究,便谓了事人。此是生灭心,非禅也。(《博山和尚参禅警语》卷2)
明朝无异禅师又称为博山和尚,他点破了许多参禅人疑情发不起来的关键点,其中有一点说:参禅的人将身心都看破了,没有一项是可以常住不灭的,纯粹是假有缘起性空的法。可是其中自有一物能往来,能动能静、无形无相,在六根门头放光见闻觉知,把心散出去可以遍周沙界,向内收摄则可以不受五尘、不沾纤微尘垢。对这个灵知心的境界一认就认定了,不肯起疑情、不肯再向上参究,就认为已经了结参禅的事了。但这个灵知心是生灭心,不是本来不生、不入不出的真如心啊!古今不知道有多少参禅人,都落在博山和尚所点破的生灭心中,但是却仍然固守沉痾,而无法抛弃生死的杻械枷锁。于六根门头放光的呢,正是见闻觉知的识神功能,能把心散出去有遍周沙界觉受的,也正是见闻觉知心在定中的灵知心境界,把心向内收摄安住于不染着五尘的定境法尘,同样的是灵知心所安住内守幽闲的定中境界。
这个在六根门头放光的见闻觉知心,在定境中可收可放的灵知心,那正是五蕴中识蕴所含摄的六识心,都需要藉由六根触六尘才能现起。具足了境界中的这个领受相、了知相、造作相、分别相,也具足了生灭相;一向都与我见相应的,所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完全具足了相缚的要项了,因此博山和尚说这是生灭心,不是禅。中国禅宗所参究的禅,并不是打坐修来的定心或者境界觉受,禅指的就是一向不生不灭,离见闻觉知,没有出也没有入,没有相缚、没有烦恼缚,本来自在真如无我的心。这个心就是如来藏,祂出生了有情的五蕴世间,与五蕴世间同时同处在运行着。祂自身的法不被五蕴世间所染污,具备了入世间又出世间的般若解脱功德,从意识心的角度解释这种寂静自在解脱的智慧境界,因此就把如来藏称为禅了。参究如来藏就称为参禅,已经开悟找到如来藏,也能够帮助学人找如来藏的老师呢,就称为禅师。我们从真正开悟的禅师祖师所说的道理,对照 佛陀所开示的经典字句,呈现出了什么呢?法与教及贯彻法教的修证是完全吻合的。生灭心不是禅;说的就是有生有灭的心,绝对不是如来藏,只有如来藏才有资格称为禅。
《金刚三昧经》就提到了,菩萨找到了如来藏,能够在理上现观如来藏心的清净与如如,就是入如来禅。经文这么说:“入如来禅者,理观心净如,入如是心地,即入实际。”入如来禅所说的,就是能够现观所证悟的如来藏心清净与如如,与理上所说的完全一样,能够契入如来藏心清净如如的境界,也就是契入了诸法的实相以及涅槃的本际。佛陀所说的“如来禅”与禅宗祖师所说的“祖师禅”,指的都是如来藏,因为禅宗就是以开悟找到如来藏为宗旨,所以才叫作禅宗嘛!由禅宗祖师一代一代传承下来,那就称为祖师禅。而一般世间所修的禅定,都仅仅属于意识心境界的世间禅定,把世间禅定当作是开悟的话,那就是假开悟没有证真如,那就如同博山和尚所说的,是生灭心不是禅。
前面所说的这些道理,平实导师在1997年出版的《真实如来藏》,2004年出版的《真假开悟》,2005年出版的《识蕴真义》,以及最近2018年出版的《涅槃》,以及二十年来讲经改写成著作出版的这上百本的著作,都在深入或者浅出的层面上,依据他所证的现量、以及至教量与比量,都是一以贯之如实地论述,从未改变过。所以对什么是真开悟?什么是假开悟?那么有心的人应该要弄清楚;或者把这些刚提到的著作,一一的再拿出来仔细地阅读,看看说所说的是否有道理。
那么我们今天就到这里了。
阿弥陀佛!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