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集-莲华女悟无常证果
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下载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佛典故事选辑》。今天我们要讲的佛典故事是“莲华女悟无常”,我们将借由这个故事,进一步来说明 释迦牟尼佛所开示的五阴虚妄。
在 佛陀住世的时候,有一位女子她的名字叫作莲华(莲华就是莲花的意思),她的姿色非常的端正,长得非常非常的漂亮,而且身材也非常非常的好,可以说在那个国度里面是美若天仙;而因为她长得这么的漂亮,所以全国的王宫贵族们都非常非常地喜欢亲近她,假借各种的理由就是要看到她或是要接近她,整个国度的人民心里面都非常非常地喜欢她。但是这一位莲华女,她并没有因为自己长得非常非常的漂亮,而就沉迷在她的声色里面;她因为过去世善根非常的深厚,所以对于世间的这些美丽、繁华、欢笑等等这一些世间的喜乐,她并没有非常非常的执著。
随著年纪渐渐地增长,岁月一年一年地过去,莲华女对于在她这样子的一个环境里面,每天接受人家的赞美,然后有许许多多的皇亲贵族们,来她的面前来讨好她、想要亲近她,给她种种的这些礼物,给她种种的好处等等这样子的一个生活,她觉得很厌烦;所以有一天,她终于下定决心,她要离开这样子的世俗繁华、欢笑无常的生活,要跟随著 佛陀来出家修行。
她作了这样子的一个决定之后,莲华女她自己一个人,有一天她就离开了这一个城堡,这一个国家,然后自己一个人就单独一步一步地走到 佛陀所住的灵鹫山当中,准备要到灵鹫山 佛陀的住所,向 佛陀来请求出家修学佛法。她这样一步一步一步地走著、走到了中间有一个地方休息,在这休息的地方,她听到了哗啦哗啦的泉水流著、流到了一个池塘当中,然后这个泉水非常非常的干净,在这池塘里面也储存了许许多多的泉水非常的干净;莲华女走到这个地方累了,而且身体也脏了,所以她就到这个泉水的旁边、池塘的旁边暂时休息,然后也顺便的清洗一下自己的身体以及把这些灰尘把它洗掉。
当莲华女她从池塘里面把水捧上来的时候,清净的、明亮的池水里面,反映著莲华女她美丽而且年轻的容貌;这时候,莲华女看著自己美丽而年轻的容貌,想著说:“哎呀!我正当著这么样子的一个漂亮年轻的年纪,我又拥有这么好的条件,这是上天赐给我的;我放著这么多的享受,不来好好地运用它,却走啊!走啊!走得这么辛苦,然后走得这么风尘仆仆地、满脸灰头土脸地来到这里,就是为了要找 佛陀来出家,那我这样子实在是太浪费上天所赐给我的这些条件了。”所以想著、想著,莲华女她的心意就有了一些改变,后悔自己原先的决定——要追随佛陀来出家。
所以,她想完了以后,她就决定还是要放弃要追随 佛陀出家的念头,而回到她所居住的王舍城当中,去接受这些王宫贵族们的巴结以及讨好,来享受世间的这些荣华富贵;因此她决定了以后,就回头往王舍城的这个方向走回去了。
这个时候,佛陀以祂的神通力知道说,莲华女她已经起了反悔的心,但是其实莲华女她能够得度的这个因缘也已经成熟了。所以,佛陀就以祂的神通力化现成为一位非常非常漂亮的少妇,这一位少妇,她的容貌、她的姿色比莲华女还要漂亮,还要漂亮得非常非常的多;然后年纪比莲华女稍为年长一点,是一位中年的少妇。
这一位 佛所化现的漂亮中年少妇,她就沿著莲华女所要返回王舍城的路途,就跟她相反的方向跟莲华女迎面而过走了过来。所以走著、走著,莲花女跟这一位漂亮的中年少妇就相遇,然后就面对面地看著,因为两个人是迎面走过来的,当莲华女看到这么一位漂亮的中年少妇的时候,她心里面起了非常非常大的惊讶!她说:“哇!这一位迎面而来的这一位中年的少妇,她的美丽、她的风华比起我来,实在是漂亮得太多太多了!人间竟然有这么漂亮的一位女人。”所以她看了以后,心里面就起了非常非常的欢喜,所以她就问这一位漂亮的夫人说:“夫人啊!你是要去哪里呢?”然后莲华女看著这一位夫人,一边问她,一边看著她美丽的容貌,几乎忘了自己的存在。这一位中年的妇人就跟她讲说,她只是出来走走;然后也看到莲华女长得这么的漂亮,所以心里面也对莲华女产生了欢喜心。所以两个人就这样子一见如故,然后就相谈得非常非常的高兴,谈著、谈著,然后这一位美丽的中年少妇跟莲华女,她们就一起回到王舍城当中。
在走回王舍城的这个路径上面,中途也来到了一处有泉水,而且暂时可以休息的地方。在这个地方有一些树木,有一些泉水,然后也有一些阴凉的地方,所以是一个非常好的休息地点;于是莲华女和这一位漂亮的少妇,她们就决定在这里好好的休息一下,等不累了以后再继续前行。所以这个时候,在树林中徐徐的凉风吹过来,然后也有泉水这样子潺潺地流著,这一位美丽的少妇因为累了,走著走著累了,所以她就靠著莲华女的双膝就睡著了。
莲华女看到这一位美丽的少妇睡著了,她因为实在是太漂亮了,所以她就盯著这一位美丽的少妇,一直看著眼睛都没有离开;可是看著、看著,隔了一段时间,突然这一位美丽的少妇,她停止了呼吸,然后就死亡了。接著这一位美丽的少妇,她的身体开始浮胀起来,浮胀了一阵子以后开始溃烂,然后身体发出种种的臭味;莲华女看著这一位美丽的少妇突然变成这个样子,心里面非常非常的惊讶!但是也觉得说怎么会这个样子呢?眼睛也没有离开这一位美丽的少妇。所以,这一位美丽的少妇接著在她全身七孔的地方,开始长满了一只一只白白胖胖的蛆虫,这些蛆虫从她的七孔——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等这些地方开始长出来,而且在那里爬来爬去;除了这些七孔以外,在这个美丽少妇的内脏地方,以及她的四肢的地方,也开始渐渐地长满这些蛆虫,然后有一些蛆虫开始撑破了皮肤,从内脏里面撑出来到了表皮。
莲华女被这样子的一个可怕的景象吓呆了!怎么会在转眼之间,这么漂亮的一位美丽的少妇变成是一个血肉模糊,而且到处是蛆虫在爬来爬去、臭气冲天的一个躯体呢?但是事情还没有结束,这一位少妇的身躯,它又开始起了变化,流出了浓浓的血,渐渐地四肢开始断了、溃散了、分裂了;这些脓血以及四肢开始溃散、断裂了之后,开始腐烂;腐烂完毕了以后,这些四肢以及身体腐烂了之后,就变成白骨,然后散落了满地,再过一阵子以后,这些白骨又变成灰烬,而整个在这个泥土当中消失了。这么快的变化,对莲华女来讲实在是不可思议!她眼睁睁地看著一位美丽的少妇,从这么绝代风华的姿色,然后变成溃烂、长蛆,乃至于四肢分散变成白骨,到最后是变成灰土,在整个这个大地里面消失;整个这样子的一个过程,对莲花女来讲的话,实在是感受了人生整个过程里面的无常,在短短的这一段时间里面全部统统看过了。
莲华女看过了这样子的一个快速的、无常的变化之后,她心里面就起了这样子的一个感叹:“这些繁华、这些姿色,转眼间就变成溃烂长蛆的肉,乃至最后变成白骨,最后消失了。世间的这些美貌啦!容颜啦!不是都是这个样子吗?我莲华女现在虽然是有这么一个美貌的姿色,但是到了百年以后,还不是变成一堆的白骨,乃至最后消失;所以对于短暂的、所拥有的这一些美貌、姿色,以及世间的这些荣华富贵,实在是没有必要去执著、去贪爱。”想通了这个道理之后,莲华女就再度起身,怀著她坚定的修学佛法的决心,回头向 佛陀所住的灵鹫山再一步一步地走过去。
到了 佛陀所住的灵鹫山,莲华女就依止在 佛陀的座下出家修行。她出家修行以后,就在戒定慧的这个方向上面精进地来实际上修行,不久之后,莲华女她就证得阿罗汉果,出离三界轮回的痛苦了。从以上“莲华女悟无常”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体悟到世间的美貌姿色以及荣华富贵其实它都是无常的,在百年之后,就全部统统变成是一片虚空。
由这样子的一个故事,我们再来说明 佛所开示的五阴虚妄的道理。所谓的五阴这个阴,五个阴这个阴是阴天的阴。五阴的内容:第一个就是色阴,所谓的色阴就是有情所拥有的这个身体的实际物质;也就是实际上的这个身体,有重量、有体积的这个身体。有情所拥有的这个身体,它是由四大的元素——地水火风这四种元素所积聚起来的;这样子的一个积聚起来的,地水火风所积聚起来的这样子的一个四大物质身体,它顶多就只有一百年,以人身来讲的话,顶多就只有一百年。过了一百年以后,这个四大所聚集起来的这个身体,就完全都不见了,所以这个是色阴的虚妄。
第二个我们要讲的是受阴的虚妄。受阴所谓的受,就是领受或是接纳的意思。透过我们的眼、耳、鼻、舌、身,前面的这个色阴的眼耳鼻舌身根的功能,我们能够了知到外面的境界,能够领纳接受到外面的这些境界;这些外面的境界所接受进来的,会是痛苦的、会是快乐的或是不苦不乐的这些境界的接受,也一样是无常的。今天所承受的痛苦,或是说享受到的欢乐,到了明天、到了后天乃至于一百年之后,也是一样全部统统不见了。所以,这些受阴的话,它是无常的、是虚妄的、短暂的,不管是快乐或是痛苦,随著时间的消逝就会不见了。
再过来是想阴,第三个是想阴的虚妄。所谓的想是什么呢?是觉知或是想望或是欲求,想要做什么事情这个欲求。这样子的一个了知、想望,或是一个欲求的作意也是一样,当看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会想要去看,但是这个时间过了,这个境界过了以后,它就变成是记忆里面的东西;它当下的时候虽然有觉知,虽然有想望、虽然有欲求,但是随著时过境迁,它也会变成是虚幻、是无常的,这是第三个。
第四个是行阴的虚妄。有情众生他要在这个世界,要能够有一些功能作用出来的话,他一定要有他的身行,有他的口行以及他的意行;这些身行或是口行或是意行,它的行为跟过程这个就是行阴。但是这个行阴它也是虚妄的,今天所作、所讲的话,或是所想的事情,到了明天乃至后天,乃至一年或是一百年之后的话,也完全就变成是虚妄无常的。所以,这些行阴不管是身行,或是身体实际上的动作,或是嘴巴所讲的话,或是心里面所想的这些念头,都是无常虚妄的。
最后一个是识阴的虚妄。识阴的虚妄,这个所代表的就是六识,也就是前五识以及第六识的意识,这些意识今天所想的,或是今天所了别的这些东西,到了明天、到了未来的话,也是都变成是虚妄无常的。
总之这个五阴就是色阴以及受、想、行、识这四阴,都是虚妄无常的。前面的色阴就是实际上的物体,后面的受、想、行、识阴就是见闻觉知;不管是身体,或是由这个身体所产生的有情的见闻觉知,身体跟见闻觉知这个都是虚妄无常的。身体最多就是百年,见闻觉知每天每天睡著了以后就不见了,夜夜断灭更是无常,所以这些五阴的无常,是我们现在就可以观察得到的。所以,大家要对于这个五阴的无常不要去执著,不要把它误认为这是常住永恒不灭的法。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说明到这里为止。非常谢谢大家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萨:身心安泰,道业精进,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林正仁老师)
本文标签:无常(32)
本文关键字:莲华女,悟无常,证果
相关阅读
- 上一篇:第106集-优婆斯的前世今生
- 下一篇:第104集-度众的智慧
推荐文章
阅读排行
讲座文稿
- 增上心学谓定学诸种三昧
- 活在当下,并非心性无见
- 佛藏经卷第一
- 佛藏经卷第二
- 佛藏经卷第三
- 佛藏经卷第四
-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 佛说解节经
- 深密解脱经卷第一
- 深密解脱经卷第二
- 深密解脱经卷第三
- 深密解脱经卷第四
- 深密解脱经卷第五
- 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
- 解深密经卷第一
- 解深密经卷第二
- 解深密经卷第三
- 解深密经卷第四
- 解深密经卷第五
- 无明罗刹集
- 供佛是累积福德资粮最快速的方法
- 在家菩萨对待欲望的正确态度
- 供佛的细节
- 《心经》解读
- 《心经》所说的心是什么?
- 五戒的五施与五善
- 《心经》概说
- 三福净业之“深信因果”
-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什么?
- 佛陀49年为大家说法的内容
- 关于搭衣
- 戒法常有开缘及遮止
- 八关斋戒资料整理
- 三界六道与业及解脱果的关系
- 戒能遮除烦恼
- 戒有几种?
- 僧伽有几种?云何为坏僧?
- 持咒有用吗?
- 从凡夫到成佛的52个步骤
- 禅宗“开悟”究竟是怎么回事?
- 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一大阿僧祇劫到底是
- 修学佛道“信”很重要!--三资粮之“信”资
- 菩萨转依如来藏的功德--平实导师法语
- 亲见自住弥陀
- 「一句佛号概括事理」的真正意涵
- 声闻、缘觉圣人和 佛的十八种差别
- 什么是佛
- 如来行一切行、修三种增上学都是为了利益众
- 菩萨实现福报的方法:继承、婚姻或自己努力
- 正说无余涅槃
- 十信位修学的基础是什么?
- 《成佛之道》简介
- 仰望佛陀
- 菩萨---当满足信位,入初住位修学,快速增
- 修福报与学佛修道,到底有何关联?
- 佛陀49年为大家说法的内容
- 心解脱与慧解脱
- 引导学人快速开悟是破坏佛的正法——开悟须
- 菩萨为什么要去修证广大的福德?
- 《心经》到底在说什么?
- 定慧知见
- 定的正受
- “有情无情同圆种智”一语乃方便说法,非真
- 学佛最大的盲点就是想要了生脱死
- 什么是真正的法师
- 佛法中的智慧有几种
- 定力、定境、定相的差別
- 一切众生以四食存
- 大乘法中的善根
- 何谓“五浊”?
- 八种无福听闻佛法的众生
- 八解脱(九证法)
- 见惑与思惑
- 戒有几种?
- 行者具足四禅八定正受之前,当须先求见道
- 证初果的观行
- “空”有两个含意
- 菩萨之四果
- 欝头蓝弗——以定为禅无法解脱生死
- 禅定与静虑之异同
- 何谓自利利他?
- 度众的善巧方便
- 真正的菩萨行
- 菩萨初果——须陀洹
- 菩萨二果——斯陀含
- 菩萨三果——阿那含
- 菩萨四果——阿罗汉
- 具足发起菩萨性的有情会显现出怎样的性相以
- 如何修证解脱道
- 菩萨种性何其尊贵
- 皈依后的正行
- 有证量的菩萨可以为人解说法与次法的内涵
- 持守菩萨戒的三个基本原则
- 如何修证四果
- 如何修证三果及初禅的发起
- 如何修证初果
- 菩萨种性的义涵?如何发起、乃至圆满菩萨种
- 如何修证声闻菩提
- 修苦圣谛断我见
- 禅宗“开悟”究竟是怎么回事?
- 在佛法上面的进步要依靠四个条件
- 你能管住自己吗?
- 烦恼的真正原因
- 何谓一心不乱?怎样如说修学入一行三昧?
- 佛法中是不是求财富就一定可以得到财富?
- 财产交税或分给子孙,算不算布施种福田
- 钱财交税或给子孙,算不算布施?
- 四宏誓愿就是自利利他!
- 三资粮之“愿”
- 定的正受
- 略说『功德』与『福德』之义涵
- 菩萨为什么要去修证广大的福德?
- 亲情、友情、爱情,乃至菩萨的悲心,都只是
- 定力、定境、定相的差別
- 五种有智慧的布施
- 释迦牟尼佛因大悲心而发菩提心---“疾得成
- “自觉觉他”时“得无违拒”,才是真正的无
- 如何修学真正的禅定?
- 菩萨修学忍辱的三项主要内容
- “知见立知”与“观行”的差异
- 妄想因何而生?使定力提升的关键是什么?
- 如来藏本来具足,世间第一位众生为什么有无
- 犯五逆罪可以成佛吗?是否罪性本空?
- 对初学佛者要从何着手呢?
- 密宗对四加行之误解
- 如何看待《西藏生死书》里面的内容?
- 声闻、缘觉为什么不能称为佛?
- 何谓天魔 阴魔 烦恼魔?
- 六字大明咒的真实意涵
- 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
- 莲花在佛教表示什么?
- 十四种误会的学佛方向
- 破邪显正乃中国佛教宗门传统家风
- 十回向位的修行
- 三贤位之十回向位
- 灵魂是不灭的吗?
- 佛教的五净肉或三净肉是什么?
- 《楞严经》中「情」、「想」什么是意思?
- 三贤位的修行,应当如何圆成进入初地的功德
- 目录 引言:缘起与五个题目
- 第一章 永嘉大师《证道歌》第一节 永嘉大师
- 第一章 第二节《证道歌》与般若中观之关系
- 第一章 第三节 离念灵知是妄心
- 第二章 默照禅古今之差异 第一节 现代“禅
- 第二章 第二节 天童宏智正觉禅师之默照禅
- 第二章 第三节 关于大慧宗杲与天童宏智间的
- 第三章 佛法必须具足三德 第一节 解脱道不
- 第三章 第二节 佛法只有二主要道.
- 第三章 第三节 具足三德方能成佛.
- 第四章 释印顺人间佛教与佛菩提道之差异 第
- 第四章 第二节 当今台湾佛教之人间佛教弘法
- 第四章 第三节 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与佛菩提
- 第四章 第四节 真正的人间佛教
- 第五章 人间佛教的正修行,必须注意之事项
- 现场即时问答
- 跋:藉无门慧开禅师语,与当代佛门四众共勉
- 第001集 共相怨害喻--陀罗尼
- 第002集 五百陀罗尼
- 第003集 菩萨妙陀罗尼
- 大慧宗杲禅师是径山中兴之主
- 宗门无念心体非是定心
- 如来有所说法耶?
- 大慧宗杲禅师略传
- 大慧与天童同一所证:如来藏
- 大慧禅师之心性
- 离念灵知之非
- 似即似,是则不是
- 天童正觉禅师所悟者其实不由默照而得
- 悟的六种表象
- 永嘉大师以亲证如来藏而言证道---永嘉大师
- 眼见佛性
-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真心
- 禅宗历代传法偈
- 有证量的菩萨可以为人解说法与次法的内涵
- 禅宗公案是灭六见之法
- 藉无门慧开禅师语,与当代佛门四众共勉
- 永嘉大师《证道歌》真义
- 默照禅古今之差异
- 破邪显正乃中国佛教宗门传统家风
- 念佛现世所得十大利益
- 何谓一心不乱?怎样如说修学入一行三昧?
- 《地藏菩萨本愿经》如何讲助念的法
- 无相拜佛心得
- 无相拜佛、念佛,真好!
- 【般若信箱】关于往生的系列问答
- 确保您的权益-捐赠器官应自我保护
- 通过无相念佛,具足静中思虑的能力!
- 浅谈无相忆佛拜佛之中的掉悔盖
- 行六事法,可以往生兜率陀天值遇弥勒
- 如何看待《西藏生死书》里面的内容?
- 修学念佛法门三资粮--信愿行
- 念佛就能往生,何需受五戒、修十善?
- 毁谤大乘不生极乐
- 勿入极乐边地胎生
- 三资粮之行:三福净业之“孝养父母、奉事师
- 三资粮之信、愿
- 三资粮之行:三福净业之“受持三归”
- 三资粮之行:三福净业之“具足众戒,不犯威
- 关于种福田
- 你帮家人所选的最好保险就是学佛
- 时间的故事
- 周利盘特依教奉行,成就阿罗汉果
- 鬼神干扰母子,诵念《正觉总持咒》安宅得救
- 一切众生以四食存
- 佛法中是不是求财富就一定可以得到财富?
- 怎么改善自己未来世的福报?
- 菩萨实现福报的方法
- 《心经》到底在说什么?
- 年轻人,二十四孝,你知道几孝?
-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容易陷入痛苦中出不来?
- 为什么我们跟越亲的人越没耐心?
- 我看到的对面那个人,其实是我自己
- 如何感召智慧福德之男或端正有相之女?
- 节约不贪,则可延寿;奢侈过求,受尽则终
- 不生不灭法是宇宙的起源
- 佛法实相与物理学一致吗?
- 制约与习气
- 娑婆世界人类起源
- 将来万一有复制人类,请问此复制人有无灵性